【諮商信念】「專業」、「知識份子」與「助人」對我的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知識可以壟斷嗎?所謂的知識份子,應該如薩依德所言,帶著批判,尤其批判自己的專業,不僅是為了真理,更是為了社會民眾,也就是回到「助人」的意義。
raw-image

我常常有感現代社會裡各行各業的「專業」各自成圈,要成為圈內人/自己人,不但要奉行團體規矩,更要被圈裡專業認定。這個認定包括從基本的「法」到無限上綱的「倫理」,大老說了算,權威可以大聲,少數人認定,事實就被確定。專業與「人」無關,專業只是權威的代名詞,專業=「我最懂,其他人不懂」。不僅僅是專業,連宗教團體也是畫地自圈,跟信仰越來越遠。舉一個小圈圈的範例:外國校園電影最常見的「兄弟會」、「姊妹會」,加入前要經過被認可的程序,加入後要遵從該會會做的行為,就算是無厘頭也不能批判。

專業既然不為「人」服務,只為鞏固自己,那就如聖經新約中的「假道學」,羅馬時代只有法利賽人可當教師,站在路口虔誠禱告,然而私下拒絕窮人與異邦人,覺得自己才有權論斷他人。專業的傲慢,是自以為是、自以為替誰發言,因為傲慢所以別人都是偏見,但其實這些動作及發言的背後僅是保障自己的權益罷了,他們花力氣在圈內互相鬥爭,懼怕並忌妒同儕卡掉自己。

類似的故事,歷史常常重演,薩依德(Edward W. Said) 的作品《東方主義》(Orientalism),所探討的即是:「東方」是被「西方」建構出來的。是西方主流的學術及媒體對於「東方」的認識與詮釋,或者說,只是想像,他們基於對中東的認識(還只有阿拉伯),卻建構出整個亞洲的想像。然而在當初誰敢質疑呢,誰擁有解釋權,就是擁有權力(跟伽利略發現地球繞太陽轉,而不是太陽繞地球轉時,此舉違反天主教權威而被抹黑除名一樣),我手邊還有一本同年代的類似作品《福爾摩啥》,是一本偽台灣探險遊記,其中關於台灣人的社會習俗、文化及服裝考究皆是虛構的。相關東方的錯誤知識被呈現多年,民眾也以為真是這樣,認為東方就是神秘,那已經不只是偏見了,而是壟斷。

知識可以壟斷嗎?所謂的知識份子,應該如薩依德所言,帶著批判,尤其批判自己的專業,不僅是為了真理,更是為了社會民眾,也就是回到「助人」的意義。

能理解的人傳遞給不能理解的人,知道的人傳遞給不知道的人,不僅是知識解析,同時是一種社會共享,對弱勢更是如此,弱勢在資源上無法如知識份子/中產階級吸收、解析,那不就是知識份子該有的責任嗎,而不是「凡事付費」才能擁有。教育專業是如此,其他各科專業也是,甚至信仰也是,以基督教為例,自馬丁路德改革以來,強調的是「全民皆祭司」,神職人員的工作是授業、解惑、傳遞上帝旨意,而不是企業化經營,將不受教的人排斥。倘若自己的專業有不足,何妨與其他專業一起合作呢。

回到薩依德這本書,他認為「知識分子」不只是個受過高等教育,或立身文化、學術有成的個人而已。知識分子是個「特立獨行的人,能向權勢說真話,耿直、雄辯、極為勇敢及憤怒的個人,對他而言,沒有什麼世間權勢是龐大、壯觀到不可以批評、或直截了當地責難的」。

要找到一種方式與自己的信念一致,「保有足夠的自由去成長、改變心意、發現新事物,重新發現一度擱在一旁的東西。身為知識分子最困難的一面就是代表經由你的工作和介入所宣告的事情,而不僵化為一種體制或機器人,奉一種系統或方法之令行事。……但要達到這種境界的唯一方法就是一直提醒自己,……」簡單說,不要只是盲目跟從「匠的養成」及「所屬公會」的追求,要有自己的信念與觀察。我再認為,為了助人目的,更要時刻檢視自己。

我個人相當佩服已在實踐路上的助人工作者,無論他們是否有專業證照,他們貢獻所學、付出時間,與需要的人在一起、對抗不合理的體制、協助並陪伴弱小、替多元發聲,上街頭參加社運。而擁有專業的我們豈不更該做些什麼?

書寫的用意,是我嘗試以諮商情境的故事呈現複雜的人性,那些繁複行為背後總帶著人性普遍的需求與陰影,行為、症狀、奇特的人生或悲慘都不是重點,故事的主角不是案主,而是平凡的每個人,面對絕望、不美滿、恐懼時,他們害怕所以防衛、需要卻假裝堅強。那麼人性在關係裡又如何展現,在關係裡又如何才能找到進入/解套的路徑,心理師學習人心,但不可能全懂,有時候解讀案主,有時候觀照自己,更多時候是兩個人互動的結果,而且永遠需要向案主請教。這些歷程經由知識份子能力的解析再分享出來,淺顯易懂,其他人看了心有戚戚焉,覺得有幫助,便達到知識共享的目的。期勉每個專業都是所謂的知識份子。


【參考書目】

  1. 知識分子論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the 1993 Reith lectures
    作者: 薩依德 Edward Said,譯者:單德興,出版社:麥田,出版日期:2011/10/09
  2. 福爾摩啥 An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description of Formosa
    作者: 撒瑪納扎,譯者:薛絢,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日期:1996/10/1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
333會員
242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2025/02/04
【線上課-談同理心的概念與操作】114/2/8(六)10:00-12:00進行 #主題:從《同理心的力量》,談「同理心」的概念與操作 。 我們很多事情都知道,但是做不到,連起床都有困難呢 認知當機的時候,就是情緒卡關了,情緒沒有流動,被悶在當事人身體裡,那種感覺非常「痛苦」,常常痛苦。
Thumbnail
2025/02/04
【線上課-談同理心的概念與操作】114/2/8(六)10:00-12:00進行 #主題:從《同理心的力量》,談「同理心」的概念與操作 。 我們很多事情都知道,但是做不到,連起床都有困難呢 認知當機的時候,就是情緒卡關了,情緒沒有流動,被悶在當事人身體裡,那種感覺非常「痛苦」,常常痛苦。
Thumbnail
2025/01/10
飲食從來不是單純填飽肚子的,它是各種記憶,甚至是意識覺醒的跳板
Thumbnail
2025/01/10
飲食從來不是單純填飽肚子的,它是各種記憶,甚至是意識覺醒的跳板
Thumbnail
2024/12/20
一位50多歲的女性,雜物堆滿屋,30坪的住家客廳、房間,物品堆積如山,就像資源回收場,從地板一直堆到半牆高,行走時都要跨越層層障礙。家屬說道:「物品被堆到離天花板剩下不到二十公分,然後我們家所有的走道,都只剩下一條路可以走,她最喜歡留的就是紙盒和布丁杯,或者是各種空瓶子,我們家甚至有輪胎。」
Thumbnail
2024/12/20
一位50多歲的女性,雜物堆滿屋,30坪的住家客廳、房間,物品堆積如山,就像資源回收場,從地板一直堆到半牆高,行走時都要跨越層層障礙。家屬說道:「物品被堆到離天花板剩下不到二十公分,然後我們家所有的走道,都只剩下一條路可以走,她最喜歡留的就是紙盒和布丁杯,或者是各種空瓶子,我們家甚至有輪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薩依德所說的「東方主義」或「東方學」(Orientalism),是指歐美國家(特別是在19-20世紀主要掌控東方的英國、法國)對「東方」進行研究的學科。《東方主義》的目標,就是要去反省和發掘在「東方學」這一門學科中,包含了哪一些未必是真的、人們卻常常不假思索便接受的預設。
Thumbnail
薩依德所說的「東方主義」或「東方學」(Orientalism),是指歐美國家(特別是在19-20世紀主要掌控東方的英國、法國)對「東方」進行研究的學科。《東方主義》的目標,就是要去反省和發掘在「東方學」這一門學科中,包含了哪一些未必是真的、人們卻常常不假思索便接受的預設。
Thumbnail
知識可以壟斷嗎?所謂的知識份子,應該如薩依德所言,帶著批判,尤其批判自己的專業,不僅是為了真理,更是為了社會民眾,也就是回到「助人」的意義。
Thumbnail
知識可以壟斷嗎?所謂的知識份子,應該如薩依德所言,帶著批判,尤其批判自己的專業,不僅是為了真理,更是為了社會民眾,也就是回到「助人」的意義。
Thumbnail
《專業之死》,講述充斥虛假資訊的社會,我們所應該面對、解決的問題。作者湯姆・尼可斯以身在大學教育的職場,對於公民不尊重專業的現象大感無奈,於是刊登一篇頗有攻擊性的文章「專業之死」,直指社會上許多人以無知為榮,對專家的建議說不,儼然成為高人一等的優秀展現,卻對自己的無知不自知。
Thumbnail
《專業之死》,講述充斥虛假資訊的社會,我們所應該面對、解決的問題。作者湯姆・尼可斯以身在大學教育的職場,對於公民不尊重專業的現象大感無奈,於是刊登一篇頗有攻擊性的文章「專業之死」,直指社會上許多人以無知為榮,對專家的建議說不,儼然成為高人一等的優秀展現,卻對自己的無知不自知。
Thumbnail
反智與反知識為何成為社會的主流?我們又該如何因應? 近幾年來英國脫歐、川普勝選美國總統等等,愈來愈多的真實事件似乎讓我們發現到反知識似乎成為社會的主流,而且敵視專家似乎形成一股不小的勢力。本書便來解釋這種反知識的成因、並且提出因應之道。
Thumbnail
反智與反知識為何成為社會的主流?我們又該如何因應? 近幾年來英國脫歐、川普勝選美國總統等等,愈來愈多的真實事件似乎讓我們發現到反知識似乎成為社會的主流,而且敵視專家似乎形成一股不小的勢力。本書便來解釋這種反知識的成因、並且提出因應之道。
Thumbnail
基於最近剛好有個機會接觸到討論愛國教育的哲學,所以就把手邊這本書拿來翻一翻,作為理解愛國教育的其中一個理論基礎,所以就趁跨年假期的時間邊玩樂邊看這本書。 首先必須要說翻譯的品質真的不是太通順,有一些句子挺明顯的不是中文的語法。但或許譯者也盡力了,只是發表一下個人的想法,就是這本並非通順好讀。作者則是
Thumbnail
基於最近剛好有個機會接觸到討論愛國教育的哲學,所以就把手邊這本書拿來翻一翻,作為理解愛國教育的其中一個理論基礎,所以就趁跨年假期的時間邊玩樂邊看這本書。 首先必須要說翻譯的品質真的不是太通順,有一些句子挺明顯的不是中文的語法。但或許譯者也盡力了,只是發表一下個人的想法,就是這本並非通順好讀。作者則是
Thumbnail
在臺灣,大學科系除了代表興趣和專長外,我們的腦袋根深蒂固地受「有沒有用」的二分法綁架。文、史、哲和其他社會科學學群由於學科知識與實務運用的連結不如興建工程、程式運算這麼直接;那麼,學習那些「沒用」知識的文組生,到底在幹嘛?
Thumbnail
在臺灣,大學科系除了代表興趣和專長外,我們的腦袋根深蒂固地受「有沒有用」的二分法綁架。文、史、哲和其他社會科學學群由於學科知識與實務運用的連結不如興建工程、程式運算這麼直接;那麼,學習那些「沒用」知識的文組生,到底在幹嘛?
Thumbnail
專家與素人的間的鴻溝該如何消弭?為何當今社會竟以「反智」為主流?高等教育與網路的普及反而讓大眾更無知,這又是什麼道理?作者於本書探究上述問題,犀利點評社會反智氣勢越演越烈之成因,並殷切地提出應對之道。
Thumbnail
專家與素人的間的鴻溝該如何消弭?為何當今社會竟以「反智」為主流?高等教育與網路的普及反而讓大眾更無知,這又是什麼道理?作者於本書探究上述問題,犀利點評社會反智氣勢越演越烈之成因,並殷切地提出應對之道。
Thumbnail
【發起緣由】   隨著香港的維安(黑警殘暴鎮壓的虐待)級度逐漸高升,且台灣的總統大選在即;中國與台灣間主權之爭的拉扯,與各種統戰─滲透或武力犯台之「可能」;在種種詭譎多變的危急情勢之下,台灣人對於這些問題的「意識」為何?
Thumbnail
【發起緣由】   隨著香港的維安(黑警殘暴鎮壓的虐待)級度逐漸高升,且台灣的總統大選在即;中國與台灣間主權之爭的拉扯,與各種統戰─滲透或武力犯台之「可能」;在種種詭譎多變的危急情勢之下,台灣人對於這些問題的「意識」為何?
Thumbnail
為什麼網際網路開放、高等教育普及、新聞媒體蓬勃發展,卻讓當代社會鄙視專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反智思潮?本書將帶我們反思「專業」的意義,爬梳專家與公民的關係在當代何以崩解,並找回民主社會中兩者應有的相處之道。
Thumbnail
為什麼網際網路開放、高等教育普及、新聞媒體蓬勃發展,卻讓當代社會鄙視專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反智思潮?本書將帶我們反思「專業」的意義,爬梳專家與公民的關係在當代何以崩解,並找回民主社會中兩者應有的相處之道。
Thumbnail
為什麼網際網路開放、高等教育普及、新聞媒體蓬勃發展,卻讓當代社會鄙視專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反智思潮?本書將帶我們反思「專業」的意義,爬梳專家與公民的關係在當代何以崩解,並找回民主社會中兩者應有的相處之道。
Thumbnail
為什麼網際網路開放、高等教育普及、新聞媒體蓬勃發展,卻讓當代社會鄙視專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反智思潮?本書將帶我們反思「專業」的意義,爬梳專家與公民的關係在當代何以崩解,並找回民主社會中兩者應有的相處之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