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心得分享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幼稚型人格真的很累...
幼稚簡單來說是心智上的不成熟但不一定是智力,我覺得是指自信心,自尊心,挫折容忍力,情感依賴度之類的東西,我覺得自己也是屬於這類,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隨著年齡的成長而成熟,有些人格特質就是特別脆弱,我在成長的過程,差不多到國中就覺得自己一直在硬撐,到後來越來越不快樂產生精神症狀。
真的很難解釋,難怪某些思覺失調症,躁鬱症很辛苦,因為根本很少人了解他們,今天我只是還沒完全崩潰還可以在這邊打字而已,我以前在嘉療看過崩潰的那種,真的呈現更幼稚更退化的樣子,我看過一位平常無法表達,媽媽來看他只會一直叫媽媽和吃媽媽帶來的食物,幾乎呈現幼兒的狀態,如果媽媽離開他就會失控尖叫,但是他那時已經25歲了,那時在醫院大家還叫他寶寶,可能覺得他很幼稚吧,某個角度來講我覺得他們也輕鬆了,終於不用再硬撐,但也更讓人難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我覺得會導致真正的崩潰好像跟教育方式也有關,那時會客時聽到他媽媽在跟另外一位重度憂鬱症的高中生的媽媽聊天,問他們是什麼疾病,那時那位高中生說重鬱症,說到他在家被打,被家暴,那位25歲寶寶的媽媽竟然很認同的樣子,還說小孩不乖就要打啊,我心裡瞬間產生一種輕蔑的情緒,我心想你的小孩變成這樣了你竟然還抱持那種想法,真的是很可憐。那位重度憂鬱的高中生我和他聊過也是家庭有很大的問題,根本是不溫暖的,跟社工講也沒有用。
我現在回想覺得我好像懂某些類似像思覺失調或躁鬱的內心,應該有一部分就是人格幼稚到無法適應社會而崩潰的樣子,像某些理論說的因為負荷不了現實感,原本的人格就逃開了,退化低功能的人格取而代之,我覺得今天我只是還沒真的完全逃開但是同時就得接受現實帶來的辛苦,那是很難跟別人說明的。
我覺得我現在想到可以做的就是盡量表達幼稚型人格辛苦的地方,跟週遭的人盡量的形容,盡量發文,讓大家多以心理,人成長發展的角度看待精神疾病。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會員
    60內容數
    我是有焦慮狀況的人,這個專題主要分享我經歷的故事以及我對精神科和心理有關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urt Forst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我以前突發奇想的作法,把紅茶包兩個跟一杯牛奶一起煮熱差不多十分鐘,加糖,就變成茶味濃奶味濃的超濃紅茶拿鐵了。不夠濃可以用三個茶包。
    最近我買了日本綠茶,我想到可以把茶煮得很濃,再用濾布過濾茶葉,把過濾好的綠茶加牛奶和糖,就變超好喝的奶綠,茶味夠重奶味也夠重。我猜是因為用日本綠茶才會那麼好喝。有興趣的可以試試用日本綠茶葉作奶綠。
    這是我以前突發奇想的作法,把紅茶包兩個跟一杯牛奶一起煮熱差不多十分鐘,加糖,就變成茶味濃奶味濃的超濃紅茶拿鐵了。不夠濃可以用三個茶包。
    最近我買了日本綠茶,我想到可以把茶煮得很濃,再用濾布過濾茶葉,把過濾好的綠茶加牛奶和糖,就變超好喝的奶綠,茶味夠重奶味也夠重。我猜是因為用日本綠茶才會那麼好喝。有興趣的可以試試用日本綠茶葉作奶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11/22當我寫出:直視黑暗,與過去和解。 我的幼稚、某些事的挫折容忍度低、容易憤怒的毛病現形。 更新後的app無法登入,令我煩悶。有種乾脆不要的舊習心情出現。我就明明喜歡吃素啊❤️ 母女的對待,我常既勉強聽話後又不高興,小事變吵架。我就做自己,不勉強❤️ 嫌棄自己怎麼瞋心熾盛若此,對自己生
    Thumbnail
    曾經我會為自己急躁性格所苦,常覺得自己毛躁,落漆,不夠成熟,覺得自己不夠好。隨著年紀越長,因為有意識地察覺自己,「我不夠好」的傷害力,感覺有變小。
    Thumbnail
    病識感 大概國中時期吧,時不時的低落情緒、偶爾不自覺的哭泣就伴隨著我。 高中開始會感到呼吸不順、心情不好,我總是認為那是因為學業壓力,雖然當時讓我心情不好的主因是家人,但我不知道怎麼抒發,也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可能是小時候家庭教育的關係 總是教導著應該成為他們理想的樣子 要能言善道、要出類拔萃、要吃苦耐勞 就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傷 但也是因為這樣在心裡種下反骨的種子 渴望自由及為自己做選擇 也常常撞個頭破血流,默默療傷(此處不是指真的撞,畢竟我怕痛。) 在經歷過誰跟誰好誰跟誰不好的那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基本上,自我振作,是個人的心態問題。 而不外乎,星星兒的心態,大多是需要強力輔助。 只是,照顧者的心疼,難免造成星星兒的成長速度,更加減緩。 總是在小世界的星星兒,反而在認知,也有受影響 對星星兒來說,只有在小世界裡。 反而,照顧者在進入星星兒的小世界,就相當的辛苦。 因此,在照顧者的引
    Thumbnail
    此文章描繪作者對於成長的矛盾心境。 作者坦言自己抗拒長大,渴望一直被保護,希望有人在遇到困難時能給予安慰和支持。然而,內心的倔強卻驅使著他成為更堅強的人。 最終,作者發現自己變得不懂得照顧自己,陷入了混亂之中,感到非常遺憾。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闡述了大腦運作時,用「最糟的角度」來思考事情的後果。躁鬱症患者基於過去失敗的經驗與大腦的功能缺陷,對糟糕的狀況和感覺更加根深蒂固。將挑戰拆成小任務可以增加自信心,透過成長型思維策略幫助患者更聚焦、更專注在進步的動力。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11/22當我寫出:直視黑暗,與過去和解。 我的幼稚、某些事的挫折容忍度低、容易憤怒的毛病現形。 更新後的app無法登入,令我煩悶。有種乾脆不要的舊習心情出現。我就明明喜歡吃素啊❤️ 母女的對待,我常既勉強聽話後又不高興,小事變吵架。我就做自己,不勉強❤️ 嫌棄自己怎麼瞋心熾盛若此,對自己生
    Thumbnail
    曾經我會為自己急躁性格所苦,常覺得自己毛躁,落漆,不夠成熟,覺得自己不夠好。隨著年紀越長,因為有意識地察覺自己,「我不夠好」的傷害力,感覺有變小。
    Thumbnail
    病識感 大概國中時期吧,時不時的低落情緒、偶爾不自覺的哭泣就伴隨著我。 高中開始會感到呼吸不順、心情不好,我總是認為那是因為學業壓力,雖然當時讓我心情不好的主因是家人,但我不知道怎麼抒發,也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可能是小時候家庭教育的關係 總是教導著應該成為他們理想的樣子 要能言善道、要出類拔萃、要吃苦耐勞 就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傷 但也是因為這樣在心裡種下反骨的種子 渴望自由及為自己做選擇 也常常撞個頭破血流,默默療傷(此處不是指真的撞,畢竟我怕痛。) 在經歷過誰跟誰好誰跟誰不好的那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基本上,自我振作,是個人的心態問題。 而不外乎,星星兒的心態,大多是需要強力輔助。 只是,照顧者的心疼,難免造成星星兒的成長速度,更加減緩。 總是在小世界的星星兒,反而在認知,也有受影響 對星星兒來說,只有在小世界裡。 反而,照顧者在進入星星兒的小世界,就相當的辛苦。 因此,在照顧者的引
    Thumbnail
    此文章描繪作者對於成長的矛盾心境。 作者坦言自己抗拒長大,渴望一直被保護,希望有人在遇到困難時能給予安慰和支持。然而,內心的倔強卻驅使著他成為更堅強的人。 最終,作者發現自己變得不懂得照顧自己,陷入了混亂之中,感到非常遺憾。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闡述了大腦運作時,用「最糟的角度」來思考事情的後果。躁鬱症患者基於過去失敗的經驗與大腦的功能缺陷,對糟糕的狀況和感覺更加根深蒂固。將挑戰拆成小任務可以增加自信心,透過成長型思維策略幫助患者更聚焦、更專注在進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