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職涯安全性之淺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幾天透過 YT 的自動推薦,我點開看完「日本年輕人為什麼『超不日本的』❓日本精神難道要失傳了嗎❓」這部影片,我發現其中提到的「職涯安全性」是目前我較少聊到的話題、方向。



  剛好這一陣子,不論是台灣或國際上,接連都發生重大天災人禍-花蓮大地震、伊朗與以色列的飛彈攻擊…。此外,再過幾個月,也即將迎來畢業季的求職潮。這些由外而內的不安全感、焦慮感,彷彿不斷以各種形式縈繞在我們周圍。這與思考「職涯安全性」這主題時,從市場需求角度出發也滿像的。


穩定避風港 vs 萌芽新趨勢

  簡單定義「職涯安全性」:個人在職業生涯中,能夠維持穩定工作狀態、避免失業或被迫轉職的程度。

  從行業別開始思考時,「軍公教」往往成為一個常見選項;「剛性需要」產業則是另一個,例如:醫療保健、電信通訊、食品飲料和運輸等幾乎是"萬年不敗"的選擇;剛萌芽的「趨勢」則可能是另一個,現在是ESG、碳管理等綠領工作,或AI、自動化、電動車等新工業工作,或早期的資訊、生技產業。

  不確定哪個選項比較適合你/妳的人,可以試著思考兩個問題:1. 未來 3 年我想要的工作與生活型態?2. 我可以接受的風險程度與習慣承擔風險的模式?以下簡單舉例說明。

  "假設你/妳對未來三年的工作和生活有著明確的計劃和目標,像是成為儲備幹部、晉升主管、打算購屋買房或組建家庭;並且個性偏向保守,平時沒有太多冒險的行為,那穩定避風港的行業則相對適合你/妳,因為除了穩定的收入外,也容易取得較好的貸款條件。因此可預期,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標,過程中也較容易得到滿足,較不會被匱乏、不足感把持,進而再規劃「下一個 3、5 年」時也相對容易。"



回歸自我,穩固安全感

  順著這個脈絡,這時候屬於非常在乎職涯安全性的人,可能就會開始思考自己的能力、經驗、學歷、訓練是否足夠?該麼盤點、評估、提升?

  先說「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千萬要對自己有身而為人的基本信心,因為「拼命累積起來的東西絕對不會背叛自己」。所以先問問自己,一直以來都將時間、精力、注意力都放在哪裡?也許那兒就是你的職涯安全起點。

  另外,持續維持職涯安全性的訣竅,我認為依照重要性的排序是:心態習慣、跨域能力與資源整合,同樣簡單展開舉例如下。

    .心態習慣,開放的思維、注重過程多於結果、好奇心、重視實踐應用、研究的精神…等。

    .跨域能力,包括但不限於-擁有不同專業能力、多年的興趣喜好、明顯的特質傾向…等。

    .資源整合,包含自己的內部資源-專業知識、經驗和技能,以及外部現有資源-參與專業進修活動、利用官方與民間資源和尋求人際網路的支持。



結語

  職涯安全性是每個人在求職和職業發展中都應考量的重要因素,當然沒有標準答案,也非一蹴可幾,需要透過不斷的努力和學習才能獲得。在這不確定的時代,唯有養成定期瞭解市場需求與審視提升自我的習慣,讓做好準備變成一件很自然的事,我們才能在不確定的時代裡,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涯安全感。

  邀請你/妳分享,為了讓自己的職涯更有安全感,目前為止你/妳做了哪些事、哪些努力呢?


歡迎追蹤IG:光引生涯與職涯諮詢,和我即時互動、私訊聊聊。也可以進一步了解「美好生活探索」、「尋找最小可行性」、「加一分行動」。

預約諮詢,請點擊這份 Google 表單 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記威.Will的沙龍
8會員
82內容數
記威.Will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31
前一陣子偶然被書名《人生從不做多餘的事開始》吸引,從書架拿下這本像是人生箴言的提醒書。書中共有九個章節,提供總數共 90 則生活指南般的「禪語」,我更傾向稱為「生活哲學」。書中的每一則生活哲學,作者皆透用短短 2 頁的篇幅,以說故事的方式闡述他的個人理解。
Thumbnail
2024/05/31
前一陣子偶然被書名《人生從不做多餘的事開始》吸引,從書架拿下這本像是人生箴言的提醒書。書中共有九個章節,提供總數共 90 則生活指南般的「禪語」,我更傾向稱為「生活哲學」。書中的每一則生活哲學,作者皆透用短短 2 頁的篇幅,以說故事的方式闡述他的個人理解。
Thumbnail
2024/04/03
「上次跟你聊過之後,我想我應該要開始寫履歷,因為工作出了點狀況…,但老實說,我不知道怎麼開始寫履歷。」 這是上個週末和一位朋友打球閒聊時,他說的一段話。
Thumbnail
2024/04/03
「上次跟你聊過之後,我想我應該要開始寫履歷,因為工作出了點狀況…,但老實說,我不知道怎麼開始寫履歷。」 這是上個週末和一位朋友打球閒聊時,他說的一段話。
Thumbnail
2024/03/23
今天不聊職涯,想和換個話題和大家聊聊,分享我的人生哲學。 不曉得有什麼事情、物品、興趣、活動…,在沒有人要求的情況下,你/妳是主動去做的?不需要和其他人交待的? 又有哪些事是你/妳曾經或正在持續進行、研究、嘗試、調整或精進的? 很幸運的,我有!
Thumbnail
2024/03/23
今天不聊職涯,想和換個話題和大家聊聊,分享我的人生哲學。 不曉得有什麼事情、物品、興趣、活動…,在沒有人要求的情況下,你/妳是主動去做的?不需要和其他人交待的? 又有哪些事是你/妳曾經或正在持續進行、研究、嘗試、調整或精進的? 很幸運的,我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過去的職業規劃講求的是「往上走」,可能是「升職、加薪、跨國」,然而越來越多人發現往上走反而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越來越遠,工時長、壓力大是原因,但在我看來也有可能是「好學生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守著一份不完全適合自己的工作」,新型的職業規劃應當是「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步逼近,找到自己擅長的天職工作」。
Thumbnail
過去的職業規劃講求的是「往上走」,可能是「升職、加薪、跨國」,然而越來越多人發現往上走反而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越來越遠,工時長、壓力大是原因,但在我看來也有可能是「好學生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守著一份不完全適合自己的工作」,新型的職業規劃應當是「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步逼近,找到自己擅長的天職工作」。
Thumbnail
透過內部轉調找到國外工作的真實故事。分享多次嘗試和文化挑戰後,終於在海外職場站穩腳步的經驗
Thumbnail
透過內部轉調找到國外工作的真實故事。分享多次嘗試和文化挑戰後,終於在海外職場站穩腳步的經驗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 1111人力銀行 職涯系列,歡迎閱覽。職場,本來就是適者生存的環境。如何避免自己被當成工讀生,一直、一直、一直被低薪僱用呢?石頭哥提出驗證方式,試試看囉!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 1111人力銀行 職涯系列,歡迎閱覽。職場,本來就是適者生存的環境。如何避免自己被當成工讀生,一直、一直、一直被低薪僱用呢?石頭哥提出驗證方式,試試看囉!
Thumbnail
職場競爭激烈,如何選擇適合的跳槽頻率,以及如何規劃不同階段的職涯,都是現代職場人必須要面對的議題。本文提供了從剛出社會到職場成熟期的不同階段,對於跳槽的建議,並以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協助求職者進行職涯規劃。有興趣的讀者可到Serene的IG互動交流,或透過郵件進行職涯諮詢。
Thumbnail
職場競爭激烈,如何選擇適合的跳槽頻率,以及如何規劃不同階段的職涯,都是現代職場人必須要面對的議題。本文提供了從剛出社會到職場成熟期的不同階段,對於跳槽的建議,並以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協助求職者進行職涯規劃。有興趣的讀者可到Serene的IG互動交流,或透過郵件進行職涯諮詢。
Thumbnail
之前曾寫過一篇「社會新鮮人求職指南」,隨著職涯諮詢的經驗增多,也發現很多新鮮人在離開校園、開始第一份工作以後,很容易出現職場適應的困難。我想要以過來人的身分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讓新鮮人可以少走一點冤枉路。
Thumbnail
之前曾寫過一篇「社會新鮮人求職指南」,隨著職涯諮詢的經驗增多,也發現很多新鮮人在離開校園、開始第一份工作以後,很容易出現職場適應的困難。我想要以過來人的身分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讓新鮮人可以少走一點冤枉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職業生涯中的職涯安全性,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討論了穩定避風港和萌芽新趨勢等選擇。並提出瞭如何增進職涯安全感的建議,如開放的思維、重視過程多於結果,跨域能力和資源整合等。最後邀請讀者分享自己為增進職涯安全感所做的努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職業生涯中的職涯安全性,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討論了穩定避風港和萌芽新趨勢等選擇。並提出瞭如何增進職涯安全感的建議,如開放的思維、重視過程多於結果,跨域能力和資源整合等。最後邀請讀者分享自己為增進職涯安全感所做的努力。
Thumbnail
包括我,越來越多人選擇成為自雇者,這也是中年級朋友發展職涯第二曲線可行的做法之一,但在展開行動之前,仍然有些事必須先思考,才能順利展開自雇生涯。 特別是當習慣了把自我認同和工作綁在一起,就是把自尊和自我價值和工作掛鉤。工作表現好時,我們的自我認同就堅若磐石,但要是情況不順利呢?會減損自己的價值嗎?
Thumbnail
包括我,越來越多人選擇成為自雇者,這也是中年級朋友發展職涯第二曲線可行的做法之一,但在展開行動之前,仍然有些事必須先思考,才能順利展開自雇生涯。 特別是當習慣了把自我認同和工作綁在一起,就是把自尊和自我價值和工作掛鉤。工作表現好時,我們的自我認同就堅若磐石,但要是情況不順利呢?會減損自己的價值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