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的話刺痛了你】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那天,C忙著收拾孩子散落的積木。孩子轉頭看見媽媽在收玩具,也突然尖叫哭鬧了起來C才收拾好,正準備起身安撫孩子時,先生一句:「妳怎麼讓小孩哭成這樣?為什麼家裡總是亂七八糟的!」


那一瞬間,C說,心裡像被針狠狠戳了一下。明明C一直在做事,怎麼變成一個什麼也做不好的媽媽?胸口冒出一股酸楚,腦中同時閃過反擊的念頭:「你自己有多會顧?!」


但C忍了下來,因為她知道,話一出口,彼此的口語衝突會更劇烈。但,這股很真實的受傷感,也讓C感到卡住了…她不知道該如何再繼續與先生以有樂趣的方式互動


我與C確認:她想要的是什麼呢?想跟先生親近嗎?『不想。』因為被嫌棄,C感到很受傷。『先生不道歉,怎麼是我還要去靠近他?』


想一直這樣保持距離地相處嗎?『嗯...也不想,想要回到之前有開心互動時的關係』C想了一下,發現自己很懷念與先生曾有的美好時光


C被卡在受傷的情緒中,因此心中的期待將她拉往兩個不同的方向,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


我邀請C先做幾個深層的呼氣和吸氣,不知道沒關係,先照顧自己是首要任務。


🌱 第一步:安頓自己

C把手放在胸口,感受自己的心,輕聲對自己說:『我感到生氣、委屈、受傷。』


這就像在跌倒受傷時,我們往往先說「我沒事」,硬撐著繼續跑。但,得先做的,是幫自己的傷口止血、上藥膏。#情緒是正常的反應,不需要將它壓下去。先跟自己在一起,成為自己的知己;學會照顧自己的情緒,是成熟的第一步。



🌿 第二步:區分行為與價值

心理學教我們:人的價值不是由他人的評語來決定的。先生的話,就像一顆球,丟往C的方向,我們往往下意識地伸出手接住球。但,其實我們可以選擇要不要接。若已經接了,也可以選擇放下。只是,往往我們不只接球,還會將球上的爛泥,抓著往身上抹。


將「對方的言行」與「我的價值」脫鉤,是我們能為自己做的。


🌸 第三步:看見先生言行背後的其他可能性

當感到受傷時,大腦很容易自動把對方的話內化為:在否定我、是針對我。但有時候,對方的行為來自他自身的焦慮、無知、或是表達能力不佳。這不是替對方找藉口,而是幫助自己不把全部責任往肩上擔、不把別人無心的言語往心裡去。


引導C慢慢地做了幾個深呼吸,辨識出幾個深層情緒、並練習與自己的感受在一起。當情緒流動後,C冷靜下來了,講話不再激動。突然,C開口:『其實我知道…最近先生工作的新專案讓他壓力很大,在家聽到孩子的哭鬧聲、看到混亂的環境,也難免他心情更煩躁了。』


這不等於在為先生合理化他的言行,而是當C不再困於情緒之苦,她便有了能力以理性來思考並提醒自己:先生的話語不是對我自我價值的判斷。


🌻 第四步:課題分離:專注在自己能做的

設立彼此尊重的界線。必要時,可以清楚表達「你這樣的話讓我感到不舒服」。但,唯有在冷靜下來之後,我們才有力量做能兼顧到自己、對方、和情緒的一致性溝通。


我們在課堂上陪C一起討論和練習,若她要去做一致性溝通,可以如何表達?當C練習完後,突然說:『我發現好像也不需要去跟先生說了…畢竟他最近壓力很大,難免情緒化也是人之常情,我知道他不是針對我就好了。』C在梳理內在後,也轉換了自身能量,因而變得能包容了:先生也是人,也會犯錯。


因為願意把這份受傷當成提醒,C因而得到機會自我省思:我最在意什麼?我想保護的是什麼?C說:『我更懂自己了,原來當孩子頂撞我,我會覺得生氣和難過,是因為我在意自己是不是被尊重。當先生指責我,我會感到委屈和受傷,是因為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讚賞與感激,如果沒有,至少別批判我的付出。』


|


課題分離是我們無法決定別人要怎麼說話怎麼做事,但可以決定:我要不要接住那些話?還是我們願意選擇流動,放手讓它離開?



人在江湖,哪有不挨刀。但當別人潑出水,若無能改變他的行為,我們還是可以選擇自己要如何回應。真正的力量,不是讓自己「刀槍不入」,而是能在受傷後,溫柔照顧自己。也讓自己與可能的「傷害源」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並培養自己快速復原的能力。


當我們願意如同C一樣,勇敢地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看見傷口背後的意義。然後你會發現,情緒就是我們的內在指引,為我們指出行動的方向。透過每一次的情緒波瀾,我們一起學習:我可以如何照顧自己?原來我真正在意的是什麼?我該為自己爭取什麼?我要為自己守護什麼價值?


願下一次,當我們被親近家人的言語刺痛時,都能記得:這不代表我們「被擊敗」了,而是我們得到「升級」的機會。如此一來,受傷的感受,就不只是脆弱無用的傷口,而是會成為一個轉化與成長的契機。


#高小露 #高佳均 #冰山探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41會員
291內容數
2025/09/20
每一天,都感受到兩個孩子的變化,與一直在長大: 長高了 瀏海長了 瘦了 講話的方式有些不一樣了 進校門前不再跟媽媽討抱了 看到同學就轉身興奮跑去找同學了 昨晚做了一個夢 我和阿宏和燁一起坐捷運 燁背著包包,他同學問他要不要下車 用徒步遊玩的方式走這段路? 我知道燁想要、也需要
Thumbnail
2025/09/20
每一天,都感受到兩個孩子的變化,與一直在長大: 長高了 瀏海長了 瘦了 講話的方式有些不一樣了 進校門前不再跟媽媽討抱了 看到同學就轉身興奮跑去找同學了 昨晚做了一個夢 我和阿宏和燁一起坐捷運 燁背著包包,他同學問他要不要下車 用徒步遊玩的方式走這段路? 我知道燁想要、也需要
Thumbnail
2025/09/19
#命令無法讓孩子專注 #鼓勵可以 晚餐後,媽媽看著坐在書桌前卻沒動筆的兒子, 忍不住提醒:「專心!不要再發呆了!」 「吼唷!我哪有發呆,我是在想!!!」 孩子抗議,被提醒後,情緒也上來了! 親子間變成一場有沒有專心的口角爭辯, 要孩子再把心思拉回作業上...似乎更難了。 這是多數家長的
Thumbnail
2025/09/19
#命令無法讓孩子專注 #鼓勵可以 晚餐後,媽媽看著坐在書桌前卻沒動筆的兒子, 忍不住提醒:「專心!不要再發呆了!」 「吼唷!我哪有發呆,我是在想!!!」 孩子抗議,被提醒後,情緒也上來了! 親子間變成一場有沒有專心的口角爭辯, 要孩子再把心思拉回作業上...似乎更難了。 這是多數家長的
Thumbnail
2025/09/14
在學生時代、剛出社會的時候, 為了融入群體,我常會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因為怕顯得奇怪、難搞,甚至不被接納。 直到成為媽媽,因著希望給孩子好的教育, 開始接觸阿德勒和薩提爾, 我才發現—— 要給孩子理想中的愛, 前提是:我得先認識自己,並真心接納自己。
2025/09/14
在學生時代、剛出社會的時候, 為了融入群體,我常會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因為怕顯得奇怪、難搞,甚至不被接納。 直到成為媽媽,因著希望給孩子好的教育, 開始接觸阿德勒和薩提爾, 我才發現—— 要給孩子理想中的愛, 前提是:我得先認識自己,並真心接納自己。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結婚是一個重大的決定,而辦婚禮更是一件耗時間耗心力又得花大錢的事。但這可是小豬和小蝸一生一次的重大決定,就算沒有太多錢,也不想失去該有的質感怎麼辦? 今天就來開箱小豬和小蝸的婚禮,和大家分享我們怎麼用少少的錢買到那些不可或缺的東西。當然是靠蝦皮購物啊!!!
Thumbnail
結婚是一個重大的決定,而辦婚禮更是一件耗時間耗心力又得花大錢的事。但這可是小豬和小蝸一生一次的重大決定,就算沒有太多錢,也不想失去該有的質感怎麼辦? 今天就來開箱小豬和小蝸的婚禮,和大家分享我們怎麼用少少的錢買到那些不可或缺的東西。當然是靠蝦皮購物啊!!!
Thumbnail
分享新家入住與佈置的蝦皮購物好物,包含入厝儀式用品、玄關收納、衣櫥整理等。同時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學如何操作並分享聯盟行銷優點,以及雙11購物優惠資訊,鼓勵讀者一同加入賺取額外收入。
Thumbnail
分享新家入住與佈置的蝦皮購物好物,包含入厝儀式用品、玄關收納、衣櫥整理等。同時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學如何操作並分享聯盟行銷優點,以及雙11購物優惠資訊,鼓勵讀者一同加入賺取額外收入。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距離小孩在保母家受重傷已經滿一年,去年此時的我正處在極度震驚及悲痛中,每天要很努力才能勉強維持生活作息,實在很難回想當時是如何活過來的。 如今一年過去了,當我漸漸接受小孩受到保母虐待的事實,放下誤信壞人的自責感,心理狀態也變得更堅強,我才終於敢回顧去年和先生在Line上的對話,嘗試拼湊出那段
Thumbnail
距離小孩在保母家受重傷已經滿一年,去年此時的我正處在極度震驚及悲痛中,每天要很努力才能勉強維持生活作息,實在很難回想當時是如何活過來的。 如今一年過去了,當我漸漸接受小孩受到保母虐待的事實,放下誤信壞人的自責感,心理狀態也變得更堅強,我才終於敢回顧去年和先生在Line上的對話,嘗試拼湊出那段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媽媽而哭泣,總與責罵有關,20歲那一年哭泣,卻只是因為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媽媽不管妳了。」 談論到媽媽,心情往往複雜的。 小時候對於媽媽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 看不慣媽媽在家庭裡受委屈,但是又習慣了她百般將就 ; 不喜歡媽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媽媽而哭泣,總與責罵有關,20歲那一年哭泣,卻只是因為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媽媽不管妳了。」 談論到媽媽,心情往往複雜的。 小時候對於媽媽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 看不慣媽媽在家庭裡受委屈,但是又習慣了她百般將就 ; 不喜歡媽
Thumbnail
做媽媽的你是否有同感:明明嘴上總是嘮叨孩子的東西太多,需要整理斷捨離,但其實自己才是那個「無法說再見」的人。 看著孩子已穿小的衣服、讀過的繪本、不再玩的玩具,感嘆著時光飛逝,一瞬間就長大了。然後開始想:這些物品都是花了不少錢買的,丟掉實在可惜。乾脆先收起來,以後可以給(可能的)弟弟妹妹,或親朋好友
Thumbnail
做媽媽的你是否有同感:明明嘴上總是嘮叨孩子的東西太多,需要整理斷捨離,但其實自己才是那個「無法說再見」的人。 看著孩子已穿小的衣服、讀過的繪本、不再玩的玩具,感嘆著時光飛逝,一瞬間就長大了。然後開始想:這些物品都是花了不少錢買的,丟掉實在可惜。乾脆先收起來,以後可以給(可能的)弟弟妹妹,或親朋好友
Thumbnail
昨天一整天都在整理家裡的童書繪本,擦乾淨、重新分類,好好瀏覽並重新認識自己多年來的收藏。一套英文百科,擦乾淨後想要傳給有緣人,午覺剛醒的正男,遠遠的看到我捧著這套書,指著我大叫:「媽媽妳拿這個書要幹什麼?」我有點作賊心虛的說:「這個....」話還沒講完,正男就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大喊不要送走...
Thumbnail
昨天一整天都在整理家裡的童書繪本,擦乾淨、重新分類,好好瀏覽並重新認識自己多年來的收藏。一套英文百科,擦乾淨後想要傳給有緣人,午覺剛醒的正男,遠遠的看到我捧著這套書,指著我大叫:「媽媽妳拿這個書要幹什麼?」我有點作賊心虛的說:「這個....」話還沒講完,正男就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大喊不要送走...
Thumbnail
爸媽不是萬能的,很多時候遇上的問題,還是需要孩子學會如何靠自己去解決。 但身為父母,我們的陪伴與關心,是孩子人格成長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Thumbnail
爸媽不是萬能的,很多時候遇上的問題,還是需要孩子學會如何靠自己去解決。 但身為父母,我們的陪伴與關心,是孩子人格成長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Thumbnail
上次媽媽跟我分享,安親班老師在聯絡簿上寫,考試接近了,請超級賽亞呈要把心思多多放在正確位置。 結果超級賽亞呈回家時問媽媽:
Thumbnail
上次媽媽跟我分享,安親班老師在聯絡簿上寫,考試接近了,請超級賽亞呈要把心思多多放在正確位置。 結果超級賽亞呈回家時問媽媽:
Thumbnail
有一個念小學五年級的男孩子,媽媽在百貨公司的美食部當清潔人員,假日都要工作,因此無法陪他。男孩覺得媽媽工作很辛苦,每天都要整理別人吃過的碗盤,所以他經常請爸爸周末帶他到媽媽工作的場所,一邊陪媽媽,一邊幫忙收碗盤。 有一個念專三的女孩子,媽媽在北部的一間科技大廠當作業員,做二休一,去年疫情緣故工
Thumbnail
有一個念小學五年級的男孩子,媽媽在百貨公司的美食部當清潔人員,假日都要工作,因此無法陪他。男孩覺得媽媽工作很辛苦,每天都要整理別人吃過的碗盤,所以他經常請爸爸周末帶他到媽媽工作的場所,一邊陪媽媽,一邊幫忙收碗盤。 有一個念專三的女孩子,媽媽在北部的一間科技大廠當作業員,做二休一,去年疫情緣故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