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命令無法讓孩子專注 #鼓勵可以

晚餐後,媽媽看著坐在書桌前卻沒動筆的兒子,

忍不住提醒:「專心!不要再發呆了!」

「吼唷!我哪有發呆,我是在想!!!」

孩子抗議,被提醒後,情緒也上來了!

親子間變成一場有沒有專心的口角爭辯,

要孩子再把心思拉回作業上...似乎更難了。

這是多數家長的日常:命令、提醒、催促

可是卻換來孩子的「更慢、更不專心」。

關於孩子不專心的問題,我想告訴你:

專注不是天生的

我們常以自己認為的專注標準來看待孩子,

以為「專心」是常態,

當孩子分心了,就是孩子有無法專注的問題。

其實,專注並非天生,

經常分心或無法專注也不一定是孩子有問題,

因為,專注力是可訓練的一種能力,

就像鍛鍊肌肉一樣,

當孩子越是練習專注,專注的能力就會進步。

不同年紀的孩子,專注能力也不同

當我們誤以為孩子本來就應該可以專注更久

不只家長會在教養上覺得挫折,

孩子也容易因做不到家長的期待而感到氣餒。

各年齡段孩子的「最大專注時間」參考如下:

2-4歲孩子的專注時間約為10分鐘;

5-6歲約15分鐘;

小一~小二約20 分鐘,

小三~小四約 20–30 分鐘,

小五之後約為40分鐘。

(以上僅供參考,每個孩子的生長發展不同,專注時間也會有所差異)

下回,當小一的孩子專心寫了15分鐘的字

記得先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與鼓勵唷!

影響專注力的因素

睡眠品質、飲食均衡、體育活動、情緒、安全感

外在環境的刺激與干擾、3C螢幕的使用狀況、

健康狀態、心裡壓力...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所以,下次當孩子不專心時,

別急著擔心「我的孩子是不是有問題?」

先檢視並改善上述這些會影響專注力的因素

或許,孩子的專注力就有提升了!

動機比意志更重要

我們眼中那個寫作總經常「無法專注」的孩子,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其實…

他在看漫畫、玩積木、或做他喜歡的事情時

卻能夠專注很久!

「好玩有趣」對孩子來說極為重要!

當孩子覺得有趣、有掌控感時,專注力自然提升

對我們成人產生動力的,

不見得也會對孩子有相同的效果。

下次,或許好奇孩子、詢問他:

「這件事哪裡讓你感到有趣好玩?」

試著去理解孩子的動機,

透過發起遊戲性的挑戰、想像、或編故事等方式

陪孩子進行他喜歡的活動,

並經常指出孩子的努力進步,

就能與提升孩子的自信與專注力。

找到孩子的內在動機!

那會是推動孩子前進的重要力量

訓練孩子的專注力有什麼實際的做法?

不再重複要求孩子「專心一點」

#命令無法讓孩子專注,只會讓孩子感覺被控制

此外,也會抑制孩子的「主動性」。

更甚者,我們也為自己設了「權力鬥爭」的戰場

「蛤?連提醒也不行?」(媽媽好當嗎我們?)

其實,不是不能提醒,

而是可以換一個方式提醒:

別說「專心一點」

改說「我們一起找一個能讓你更專心的方法」

情緒與安全感很重要

如果孩子常常焦慮、擔心「做不好會被罵」,

專注力自然會下降。

父母可以多給「陪伴式支持」:

試著與孩子討論:

「你覺得讓你無法專心寫作業的原因是什麼?」

清晰而緩慢的給孩子「簡單清晰」的指示

以鼓勵的態度與孩子相處,

並且別讓孩子超時專注。

觀察孩子,根據孩子的狀態來調整我們的要求

設定明確而實際的小目標

讓功課變得像遊戲任務一樣。

每完成一小個任務,就給孩子肯定、

讓孩子休息一下、或是玩個黑白猜小遊戲

這樣,

孩子每過一關,就有小小的成就感與我能感

建立專注儀式感

簡短的儀式、有系統性的重複,

可以讓身體產生記憶,

專注就會成為反射動作。

深呼吸、想像專注泡泡、或者使用番茄鍾...等。

和孩子一起找到一個適合孩子的獨特儀式吧!

降低環境干擾

書桌上只放當下要用的東西。

手機、玩具、平板、繪本...等,都先收起來

專注前先動一動

孩子坐不住常常是因為精力過剩。

專注前先跳繩或跑跑,

能幫助孩子接下來更坐得住。

研究也顯示:

「運動能增加前額葉血流,提升專注力」喔。

.

下次,

當你看到孩子在書桌前不專心了,

換個方式取代命令與提醒吧。

深吸一口氣,蹲/坐下來跟孩子視線平齊:

「我知道要一直靜下來寫作業不容易。

我們先挑一題專心完成它,等一下我幫你檢查。

完成這一題,我們就擊個掌,好嗎?」

待孩子完成後,記得跟孩子「啪!」一聲擊掌。

引領孩子更有信心且快樂地繼續寫下一題!

「專注力」是一種需要透過環境、方法、身心狀態…等,去慢慢培養的「習慣」。

更多培養專注的方法:

教孩子如何安排時間、

規範孩子的作業、

啟發孩子的五感、

提升對身體的感知力、

做「健腦操」鍛鍊腦力、

和更多可以培養專注力的小活動,在《從分心到專心:爸媽要知道,這樣啟動孩子的內在專注力》這本書上都有。


#從分心到專心爸媽要知道這樣啟動孩子的內在專注力

#書僮小露推薦 #高佳均

#禾禾文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41會員
291內容數
2025/09/14
在學生時代、剛出社會的時候, 為了融入群體,我常會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因為怕顯得奇怪、難搞,甚至不被接納。 直到成為媽媽,因著希望給孩子好的教育, 開始接觸阿德勒和薩提爾, 我才發現—— 要給孩子理想中的愛, 前提是:我得先認識自己,並真心接納自己。
2025/09/14
在學生時代、剛出社會的時候, 為了融入群體,我常會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因為怕顯得奇怪、難搞,甚至不被接納。 直到成為媽媽,因著希望給孩子好的教育, 開始接觸阿德勒和薩提爾, 我才發現—— 要給孩子理想中的愛, 前提是:我得先認識自己,並真心接納自己。
2025/09/11
早上在眼科診所裡看到了一幕讓我很感動與敬佩親子互動。 一個約莫4、5歲的小男孩對媽媽哭鬧著要看手機 在還算安靜的診間裡,頓時充滿了男孩的聲音 我也忍不住將目光從手中的書,移到男孩那兒去。 媽媽在一旁耐心地安撫: 「好…不哭了,我陪你玩剪刀石頭布!」 『不要!』 「那……玩火車過
Thumbnail
2025/09/11
早上在眼科診所裡看到了一幕讓我很感動與敬佩親子互動。 一個約莫4、5歲的小男孩對媽媽哭鬧著要看手機 在還算安靜的診間裡,頓時充滿了男孩的聲音 我也忍不住將目光從手中的書,移到男孩那兒去。 媽媽在一旁耐心地安撫: 「好…不哭了,我陪你玩剪刀石頭布!」 『不要!』 「那……玩火車過
Thumbnail
2025/08/17
以下是與夥伴的聊天對話 因為暑假真的家長很容易爆掉 截取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之: 「容忍度變低很正常,沒關係的,如果失控了或感覺到自己對孩子比較不包容了,記得***別評價自己***,這很重要。記得:我們是媽媽,同時我們也是我們自己,不用總是得當一個高分的媽媽。 最大的我們自身
2025/08/17
以下是與夥伴的聊天對話 因為暑假真的家長很容易爆掉 截取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之: 「容忍度變低很正常,沒關係的,如果失控了或感覺到自己對孩子比較不包容了,記得***別評價自己***,這很重要。記得:我們是媽媽,同時我們也是我們自己,不用總是得當一個高分的媽媽。 最大的我們自身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學習困難不僅只是認真不認真的問題,理解能力不足、難以專注、學習障礙、學習策略不好、缺乏動機、情緒壓力等等都有可能,需要對症才能下藥。
Thumbnail
學習困難不僅只是認真不認真的問題,理解能力不足、難以專注、學習障礙、學習策略不好、缺乏動機、情緒壓力等等都有可能,需要對症才能下藥。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遇到孩子行為讓你抓狂時,七個步驟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緊密。
Thumbnail
遇到孩子行為讓你抓狂時,七個步驟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緊密。
Thumbnail
有注意力的問題未必等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如果可以了解影響孩子注意力的不同面向,才能知道怎麼幫忙孩子
Thumbnail
有注意力的問題未必等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如果可以了解影響孩子注意力的不同面向,才能知道怎麼幫忙孩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