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怕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嗎?】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在學生時代、剛出社會的時候,

為了融入群體,我常會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因為怕顯得奇怪、難搞,甚至不被接納。


直到成為媽媽,因著希望給孩子好的教育,


開始接觸阿德勒和薩提爾,


我才發現——


要給孩子理想中的愛,


前提是:我得先認識自己,並真心接納自己。


 

✨可是,「真實的自己」到底是什麼?


✨要怎麼「認識自己」呢?


《真正理解自己與他人》系列書籍給了許多線索。


就像手裡抓到一條線,循著線頭,


就能慢慢把內心那一團毛線球梳理開來。

 

書中幾個打動我的「線頭」

🌿 線頭 1:關於憤怒

很多媽媽說:「孩子如果叫得動,我也不想罵人!」


孩子叫不動,最後爆炸吼人,


於是爸媽們每天陷在


「吼孩子 → 懊悔 → 再吼 → 再懊悔」的無限迴圈。

 

其實,生氣背後往往藏著更多感受:


👉 我擔心孩子太晚寫功課會睡不飽影響到情緒或身高


👉 我感到氣餒,好像不被尊重


👉 我很疑惑,不知道該怎麼提醒才不會讓孩子厭煩


 

當我們把溝通,從「你為什麼不聽話?」的指責,

轉為「我感到…因為…」的善意表達;

當爸爸媽媽也擁有了梳理自己內在的能力,

並將這些感受向孩子表達出來:


「我希望我們能早點完成例行事項,這樣還能好好享受共讀時光。」


氣氛、與親子相處,就變得更順暢且流動了。


好的溝通方式,能讓彼此從「對立」變成「合作」。

 

🌿 線頭 2:重新框架

我們常常把自己的特質想得太負面:

😮‍💨「我很容易受別人影響」

😍→ 其實是「我很會傾聽」

 

😮‍💨「我太固執」

😍→可以是「我信念堅定」

 

😮‍💨「我因為自卑而消極」

😍→ 原來是「我能誠實檢視不足,努力成長」



「自卑感」不再只是拖累,


而是成長的驅動力。

 

🌿 線頭 3:關於人際

「覺得自己朋友太少?」


其實朋友貴在精不在多。


如果合得來,就真心相待。

如果合不來,就保持距離;



就像運動場上的比賽:


有些人是你的隊友,有些是對手,也有些只是觀眾。


不會人人都喜歡你,是很正常的。


但我們自己是否投入、是否享受這場比賽


那些內在的真實感受,才是真正珍貴的生命體驗

 

與其勉強自己和不合拍的人相處,

不如將心力放在

「如何讓自己活得更輕鬆自在?」

 

讀到這一段,我彷彿坐上哆啦 A 夢的時光機,


回到兒時曾覺得孤單和格格不入的自己,


我輕輕對她說:


「親愛的小 Lulu,這樣也沒關係的,妳是如此美好。」


 

🌿阿德勒說: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這套書三本的安排,正好回應了人際成長中的三個方向:


1️⃣ 第一本:覺察情緒,接納自己與他人的不同


2️⃣ 第二本:學習互動,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3️⃣ 第三本:邁向共好,幸福就是和同伴一起變厲害


 

 

這系列書用彩色的漫畫,

帶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解理他人。

特別適合:

✅小五以上到高中的孩子(人際關係初學者)

✅不喜歡讀滿滿都是字的書的人(因為是漫畫!)

✅對阿德勒心理學有興趣的人

✅想更喜歡自己的人

✅想要能夠自在表達自己的人

 

我和 10 歲的燁一起讀,

他一口氣追到第三本,還翻了好幾次。


這真是一本~


大人和孩子能一起共讀的「一起長大」書籍。

 

最後,分享書上說的

🌿自我接納三大障礙:

1️⃣與他人比較

2️⃣完美主義

3️⃣負向思考

 

我也想對讀著這篇的您說:

🧸每個人的花期都不同,請知曉:

你的獨特光芒無可取代。

 

🧸完美是個不存在的幻象,

請勇敢地擁抱你的不完美。

如果你同時,我覺得不完美,才美。

也是不完美,才讓我們變得特別。

 

🧸學習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或許你會發現:

驚喜與感動,就躲在不起眼的生活細節中。

 

🧸真正能滋養孩子的愛,並非無瑕的完美媽媽,

而是來自一個懂得如何接納自己、

溫柔擁抱內心所有邊邊角角的媽媽。

 

🧸當你開始接納自己,

你便擁有了影響他人的力量,

而這份力量,將使你與孩子共同閃耀。

 

 

如果你也喜歡這些線頭,

或許,把「接納自己」設定為下一個成長里程碑


💌 我想,那會是一段很美的旅程。


 

#書僮小露推薦 #高小露 #高佳均

#真正理解自己與他人

#悅知文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41會員
291內容數
2025/09/11
早上在眼科診所裡看到了一幕讓我很感動與敬佩親子互動。 一個約莫4、5歲的小男孩對媽媽哭鬧著要看手機 在還算安靜的診間裡,頓時充滿了男孩的聲音 我也忍不住將目光從手中的書,移到男孩那兒去。 媽媽在一旁耐心地安撫: 「好…不哭了,我陪你玩剪刀石頭布!」 『不要!』 「那……玩火車過
Thumbnail
2025/09/11
早上在眼科診所裡看到了一幕讓我很感動與敬佩親子互動。 一個約莫4、5歲的小男孩對媽媽哭鬧著要看手機 在還算安靜的診間裡,頓時充滿了男孩的聲音 我也忍不住將目光從手中的書,移到男孩那兒去。 媽媽在一旁耐心地安撫: 「好…不哭了,我陪你玩剪刀石頭布!」 『不要!』 「那……玩火車過
Thumbnail
2025/08/17
以下是與夥伴的聊天對話 因為暑假真的家長很容易爆掉 截取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之: 「容忍度變低很正常,沒關係的,如果失控了或感覺到自己對孩子比較不包容了,記得***別評價自己***,這很重要。記得:我們是媽媽,同時我們也是我們自己,不用總是得當一個高分的媽媽。 最大的我們自身
2025/08/17
以下是與夥伴的聊天對話 因為暑假真的家長很容易爆掉 截取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之: 「容忍度變低很正常,沒關係的,如果失控了或感覺到自己對孩子比較不包容了,記得***別評價自己***,這很重要。記得:我們是媽媽,同時我們也是我們自己,不用總是得當一個高分的媽媽。 最大的我們自身
2025/08/16
昨天去健檢,妞一路跟著我。 當我進去檢查時,她緊抱著我的衣物 靜靜地在旁邊陪著、觀察著。 護士笑著說:「她是天使寶嗎?」 我笑了:「對…她是。」 護士與我小聊:「妳還有別的孩子嗎?」 我脫口而出:「有~~還有一隻”惡魔寶”呢。」 走出診間後,才意識到… 自己剛剛是用「惡魔」來形容燁。
Thumbnail
2025/08/16
昨天去健檢,妞一路跟著我。 當我進去檢查時,她緊抱著我的衣物 靜靜地在旁邊陪著、觀察著。 護士笑著說:「她是天使寶嗎?」 我笑了:「對…她是。」 護士與我小聊:「妳還有別的孩子嗎?」 我脫口而出:「有~~還有一隻”惡魔寶”呢。」 走出診間後,才意識到… 自己剛剛是用「惡魔」來形容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回顧過去,看似短短的三、四年在我心中卻留下了深刻的陰影。因為自卑缺乏安全感,我逐漸變得多疑、敏感,到頭來卻發現原來自己早已足夠勇敢。
Thumbnail
回顧過去,看似短短的三、四年在我心中卻留下了深刻的陰影。因為自卑缺乏安全感,我逐漸變得多疑、敏感,到頭來卻發現原來自己早已足夠勇敢。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A乖乖地,不多話,也不太會主動跟別人說話,老師上課總是專心聽,就算隔壁同學嬉鬧聲已過大,還是繼續「表面上」專心聽課。聯想到剛進入團體生活(當年的幼稚園)的我,就是如此,不敢表達自己,不敢上課亂動,跟不敢跟同學一起嬉鬧,其實內心早已跟他們一起玩樂去了。
Thumbnail
A乖乖地,不多話,也不太會主動跟別人說話,老師上課總是專心聽,就算隔壁同學嬉鬧聲已過大,還是繼續「表面上」專心聽課。聯想到剛進入團體生活(當年的幼稚園)的我,就是如此,不敢表達自己,不敢上課亂動,跟不敢跟同學一起嬉鬧,其實內心早已跟他們一起玩樂去了。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是一種心理狀態,一個人表面上看起來不孤單,有社交圈或家庭,但內心卻感到孤獨和與他人疏離;這種孤單不易被外人察覺,因此成了“隱性”。 我和孩子,好像都處於這樣的狀態。但,我們試圖向對方表現,希望被理解。 做媽媽的我,現在才意識到,似乎有點慢。有人和我一樣嗎? 我安慰自己:沒關係!
Thumbnail
是一種心理狀態,一個人表面上看起來不孤單,有社交圈或家庭,但內心卻感到孤獨和與他人疏離;這種孤單不易被外人察覺,因此成了“隱性”。 我和孩子,好像都處於這樣的狀態。但,我們試圖向對方表現,希望被理解。 做媽媽的我,現在才意識到,似乎有點慢。有人和我一樣嗎? 我安慰自己:沒關係!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己的重要性,如何從愛自己中學會愛人。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觀察,以及對於讓孩子學習愛自己和愛人的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己的重要性,如何從愛自己中學會愛人。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觀察,以及對於讓孩子學習愛自己和愛人的方式。
Thumbnail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Thumbnail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