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會過去,但真的會過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2015年的亞洲最盛大的比賽中,為了追求更好的表現扭傷了我的膝蓋,從此痛一直跟著我到現在。雷諾瓦說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 ,但真會過去嗎?


往往是人一生中第一個深刻的印象,隨著痛而來我們學會了經驗理解到了避免再次痛的方法。

但如果不可避免一再發生,我們就會習慣它並與與它找到共存的方式。

我自己從小接觸各種運動,追趕跑跳蹦沒少過,打籃球腳翻船記不清有幾次了,撞傷破皮,黑青發炎更是家常便飯,所有傷痛或長或晚有的一兩天睡醒就好,嚴重點的去找拳頭師父喬一喬,隔幾天就能感受到恢復的七七八八,在2015年的亞洲最盛大的比賽中,為了追求更好的表現扭傷了我的膝蓋,從此痛一直跟著我到現在,無論是走路它會痛,運動它會痛,練舞比賽更是不斷的告訴我痛原來可以像強力膠一樣粘在膝蓋上甩都甩不掉,為了根治它,跑遍東南西北,只要是別人推薦的,就像是溺水的人抓到救命稻草一樣,不論西醫的物理治療,電療,遠紅外線,還是中醫針灸,整復拔罐,推拿按摩,不論多遠多難排,每次尋醫就像是朝聖一般,醫生怎麼說就怎麼做,雖然最後能緩解它減輕疼痛,但我知道它一直都在,就像顆未爆彈隨時都有可能引爆。

當我嘗試過各種方法,該休息的該塗抹的該吃的都試過後,但情況並不能長久維持,久而久之就會習慣它的存在,知道壓多少力量,什麼角度它會鑽出來見我,宣示它的存在,它彷彿變成一個測試儀,藉由它評估身體的疲勞程度與肌肉的使用的正確性,痛的發生就像新加坡惡名昭彰的鞭刑一般,稍有姿勢不正確,力量發錯一鞭子就抽下來,這種頭頂上懸著疼痛的壓力,同時也在逼迫腦袋動起來,思考者改怎麼解決這困境,計畫身體部位要如何發力,協調關節跟肌肉要如何減輕壓力,發力的過程要如何優化減少耗損,雖然開始讓我吃盡了苦頭,但經過多年的成果這樣說起來其實是因禍得福、福禍相倚。

raw-image


而正常的紀律保護規範,就很重要下面有三點可以幫忙改善

1. 優化運動的方法

2. 多使用多感受改善使用方法

3. 善用符合人體工學的運動法則


1.為了避免疼痛,找到優化運動的方法

因為疼痛伴隨著動作,每天長時間的練舞就必須尋找出如何讓自己在每一次動作中不要這麼疼痛,每日的配給省著用,大腦專注體會它的過程,從腦袋中搜尋可以優化的方案,調整發力的肌肉,感受每次調整產生的差別,記住加強優化的重點,搭配舞蹈的協調法則,一次又一次的修整改良,不只在舞蹈中注意,日常生活也帶入這個習慣,漸漸的膝蓋上的痛不這麼顯眼了,不是每天都佔據我所有注意力有些時候就會完全忘記它的存在,但往往在遺忘的時候就會發作起來,給我一個教訓讓我不能完全忘記它的存在。

2.藉由每日練習對細部肌肉控制,挖掘更多可能

因為這個習慣,開始在所有練習的基礎上去思考,最多的是最簡單的前進後退,思索著能不能讓肌肉更加充分的運用,而減少膝蓋的耗損,此時就像是最吝嗇的商人任何可能都要計較比較,條件反射讓腦與身體產生連結,就像是有條紅線避免踏入誤區。

3.善用符合人體工學的運動法則

舞蹈理論開發出協調的肌肉反應,舞蹈就像本武功秘笈,過程中就像是不斷淬鍊打磨改造身體,這邊肌肉使用多一點,那邊脊椎必須在那個位子,一步完成才能進行下一步,不斷藉由協調校正各部份的肌群,在對應的骨頭位子上找到正確發力軌跡。

痛粘著我很長的歲月,常常就會想每件事都有發生的原因,這代表著我之前並不怎麼小心謹慎的使用它,日積月累的給他壓力,又沒有放鬆修復,平日沒有正常的使用紀律才會在比賽中高壓環境下對力量把控失常,造成後續附在我膝蓋的痛苦制約。

在心態面上,痛能阻絕我們的行動,保護自己不要往痛的方向繼續前行,輕微疼痛會有小警覺,隨著疼痛加劇我們會淺意識下的避免傷害,痛,就像探針一開始會提醒你接觸不同的衝擊,這個警訊是讓我們正視它,思考它的發生原因,如果因為痛一發生就停止任何嘗試學習,就喪失了讓自己變好的可能,反而遇到事情挫折痛苦,下意識會直接逃避,但前行的方向跟選擇非常多,如何在這麼多的可能之中挑選出正確符合邏輯的選項就關乎專業知識和經驗累積

這裡提供兩個小方法可以讓膝蓋能更正確的運用

1. 膝蓋與腳尖在走路時保持一條直線

2. 在走路時放鬆腳的關節不僵硬用力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愛惜自己身體,讓它陪你走過人生美好的風景,但是如果沒有改變思維,調整習慣做法,從每次微小的改變開始。

時間也許會過去,但痛苦真會過去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看的見的音樂的沙龍
12會員
12內容數
2023/09/03
我們可以發現在不斷練習與使用的過程中,身體會內化各種知識與技能 這裡可以做個區隔,我們從教科書上、老師口中學習的各式技巧,知識體系都可以被區分成從外部被理解吸收的知識理論。跟我們藉由不斷觀察別人淺移默化的改變自身,算是無法言傳得經驗傳承,而不斷嘗試不斷練習,我們的身體就會內化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
Thumbnail
2023/09/03
我們可以發現在不斷練習與使用的過程中,身體會內化各種知識與技能 這裡可以做個區隔,我們從教科書上、老師口中學習的各式技巧,知識體系都可以被區分成從外部被理解吸收的知識理論。跟我們藉由不斷觀察別人淺移默化的改變自身,算是無法言傳得經驗傳承,而不斷嘗試不斷練習,我們的身體就會內化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
Thumbnail
2023/08/27
從上一篇我們在運動中改變了身體分泌的賀爾蒙,可以讓訓練變得更有效率,但一般也不至於讓自己訓練目標誇張到變成大力士,像是要上健美台上比賽的專業選手一樣。雖然身體在壓力的刺激下會讓肌肉成長的更為快速,長出強健的體魄是我們必經之路,但是這只是運動其中的一部分而已,這篇我們來聊聊再深一層。
Thumbnail
2023/08/27
從上一篇我們在運動中改變了身體分泌的賀爾蒙,可以讓訓練變得更有效率,但一般也不至於讓自己訓練目標誇張到變成大力士,像是要上健美台上比賽的專業選手一樣。雖然身體在壓力的刺激下會讓肌肉成長的更為快速,長出強健的體魄是我們必經之路,但是這只是運動其中的一部分而已,這篇我們來聊聊再深一層。
Thumbnail
2023/08/20
如果運動沒看出改變,那就等於沒有效果。 這個現象讓我們對於運動多了些疑慮,由於擔心投資的時間沒能看到任何變化,所以對於運動持續也更難堅持下去。   因為運動沒法有立即的改變,那就等於花出去的時間浪費了,雖然道理很直觀,所以很多人在生活忙碌之餘,會下意識不願再花更多時間投資在運動中
Thumbnail
2023/08/20
如果運動沒看出改變,那就等於沒有效果。 這個現象讓我們對於運動多了些疑慮,由於擔心投資的時間沒能看到任何變化,所以對於運動持續也更難堅持下去。   因為運動沒法有立即的改變,那就等於花出去的時間浪費了,雖然道理很直觀,所以很多人在生活忙碌之餘,會下意識不願再花更多時間投資在運動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協助膝關節穩定的工作,除了肌肉以外,還有肌腱、韌帶、半月板(軟骨)、骨骼等,一旦它們發炎或受損,關節穩定度就會受到影響。關節不穩定是疼痛的開始,關節周圍一開始會緊繃、不適,最後變成疼痛。症狀較嚴重者,往往很難藉由休息來復原,需要醫療的介入,像是增生療法、手術等。
Thumbnail
協助膝關節穩定的工作,除了肌肉以外,還有肌腱、韌帶、半月板(軟骨)、骨骼等,一旦它們發炎或受損,關節穩定度就會受到影響。關節不穩定是疼痛的開始,關節周圍一開始會緊繃、不適,最後變成疼痛。症狀較嚴重者,往往很難藉由休息來復原,需要醫療的介入,像是增生療法、手術等。
Thumbnail
在2015年的亞洲最盛大的比賽中,為了追求更好的表現扭傷了我的膝蓋,從此痛一直跟著我到現在。 雷諾瓦說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但真會過去嗎?
Thumbnail
在2015年的亞洲最盛大的比賽中,為了追求更好的表現扭傷了我的膝蓋,從此痛一直跟著我到現在。 雷諾瓦說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但真會過去嗎?
Thumbnail
醫師,我的腳早上才拐了一下,怎麼就腫的跟”米姑”一樣? 足踝扭傷後腫脹疼痛可以說是來求診骨科、復健科或中醫傷科最常見的主訴前幾名,簡單來說就是踝關節附近軟組織,遭受意外或是姿勢不當,關節超過正常扭曲角度(外翻較常見)而損傷,輕則軟組織肌或韌帶受損,嚴重一點還有可能骨裂、骨折。 #Ottawa Ank
Thumbnail
醫師,我的腳早上才拐了一下,怎麼就腫的跟”米姑”一樣? 足踝扭傷後腫脹疼痛可以說是來求診骨科、復健科或中醫傷科最常見的主訴前幾名,簡單來說就是踝關節附近軟組織,遭受意外或是姿勢不當,關節超過正常扭曲角度(外翻較常見)而損傷,輕則軟組織肌或韌帶受損,嚴重一點還有可能骨裂、骨折。 #Ottawa Ank
Thumbnail
要開始一個運動,或是暫停(停止)一個運動,其實都是要下定決心的呢!但下了決心就覺得心裡的重擔放下了,因為接下來的路就明朗了呢!
Thumbnail
要開始一個運動,或是暫停(停止)一個運動,其實都是要下定決心的呢!但下了決心就覺得心裡的重擔放下了,因為接下來的路就明朗了呢!
Thumbnail
以前太累,又不知道休息、抒解,保養自己的身體,全身到處痛,那種筋骨酸痛、肩頸僵硬的情形讓我很不舒服,做過復健、按摩、推拿、氣功等等,只是當下舒服一點,還是弄不好。   有一次工作坊伙伴不知道怎麼提到拍打,有伙伴認識拍打老師,說有3個人就可以到府拍打,我們伙伴共3個人要打,就請老師來我工作室拍打,2週
Thumbnail
以前太累,又不知道休息、抒解,保養自己的身體,全身到處痛,那種筋骨酸痛、肩頸僵硬的情形讓我很不舒服,做過復健、按摩、推拿、氣功等等,只是當下舒服一點,還是弄不好。   有一次工作坊伙伴不知道怎麼提到拍打,有伙伴認識拍打老師,說有3個人就可以到府拍打,我們伙伴共3個人要打,就請老師來我工作室拍打,2週
Thumbnail
運動傷害不論是運動員或一般民眾都不願意遇到的。在這個運動風氣高漲的時代,運動不再是專屬於運動員,有許多時候反而是高手在民間呢(笑)。許多人會說,「我運動只是練健康的」,是不是不要參與高強度的運動,就不會運動傷害呢?這個答案是不一定。每個人的肌肉大小不同,習慣也不同,會遇到的傷害也就因人而異,雖然預
Thumbnail
運動傷害不論是運動員或一般民眾都不願意遇到的。在這個運動風氣高漲的時代,運動不再是專屬於運動員,有許多時候反而是高手在民間呢(笑)。許多人會說,「我運動只是練健康的」,是不是不要參與高強度的運動,就不會運動傷害呢?這個答案是不一定。每個人的肌肉大小不同,習慣也不同,會遇到的傷害也就因人而異,雖然預
Thumbnail
自去年十二月準備 台北馬拉松 ( https://goo.gl/hRh8ZG ) 前開始,在一次配速跑練習後就隱隱感覺到左大腿後側拉傷的痛點,但最後還是若無其事地硬上了,比完後變成輾轉到右大腿外側,先用滾筒和肌效貼做輔助恢復,也很僥倖地度過一月的金門馬拉松 ( https://goo.gl/nWtq
Thumbnail
自去年十二月準備 台北馬拉松 ( https://goo.gl/hRh8ZG ) 前開始,在一次配速跑練習後就隱隱感覺到左大腿後側拉傷的痛點,但最後還是若無其事地硬上了,比完後變成輾轉到右大腿外側,先用滾筒和肌效貼做輔助恢復,也很僥倖地度過一月的金門馬拉松 ( https://goo.gl/nWtq
Thumbnail
自去年富邦全馬後,因為天氣因素和自己的疏失並沒有做好完整的熱身伸展和跑後收操,結果隔天馬上發生一連串的傷勢併發,右膝左膝同時發生ITBS(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和左腳踝的韌帶發炎,之後的練習斷斷續續跑跑停停,既使針對該部位的伸展動作和滾筒按摩,持續三週後情況依舊沒有明顯好轉,不得不投降並就醫,壢新醫院復
Thumbnail
自去年富邦全馬後,因為天氣因素和自己的疏失並沒有做好完整的熱身伸展和跑後收操,結果隔天馬上發生一連串的傷勢併發,右膝左膝同時發生ITBS(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和左腳踝的韌帶發炎,之後的練習斷斷續續跑跑停停,既使針對該部位的伸展動作和滾筒按摩,持續三週後情況依舊沒有明顯好轉,不得不投降並就醫,壢新醫院復
Thumbnail
護具顧名思義是「保護用的工具」 主要用途在於「醫療」及「運動」 這裡我們就單就醫療用護具來跟大家聊聊這個 穿戴方式、材質、販售地點、品牌……當然還有「價錢」都百百種 的小東西吧  
Thumbnail
護具顧名思義是「保護用的工具」 主要用途在於「醫療」及「運動」 這裡我們就單就醫療用護具來跟大家聊聊這個 穿戴方式、材質、販售地點、品牌……當然還有「價錢」都百百種 的小東西吧  
Thumbnail
有過這樣的經驗嗎?你到籃球場,做了久違的三對三鬥牛賽。面對的是一群17~18歲的年輕小夥子!你卯足了全力,想要大開殺戒、奮力一搏,正當心裡得意「寶刀未老」,全身帶勁的時候。突然間,腰扭了一下,緊接著小腿肚開始抽痛,只能一拐一拐地走下球場....
Thumbnail
有過這樣的經驗嗎?你到籃球場,做了久違的三對三鬥牛賽。面對的是一群17~18歲的年輕小夥子!你卯足了全力,想要大開殺戒、奮力一搏,正當心裡得意「寶刀未老」,全身帶勁的時候。突然間,腰扭了一下,緊接著小腿肚開始抽痛,只能一拐一拐地走下球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