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下町火箭高第計畫』回想創業初衷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高第計畫算是下町火箭續集,主角依然是從研究員轉任中小企業經營者的「佃航平」。
這集的描述,除了日劇常看到的醫院白色巨塔情節及商業上的爾虞我詐外,我的感受是作者把前一集描述主角自己的夢想,轉變成「協助員工找到工作的意義以及屬於他們的夢想」。
當書中的主要研發者「立花」與「加納」遇到無法突破的瓶頸時,底下這段描述很棒『起初很明確的目的漸漸變得遙遠模糊,就像失去了指南針的旅人,始終有一種徒勞感』。
不管是研究者還是創業家當遇到不確定性及困難時,可能都有類似的感覺,而他們兩位所做的不是消極怠惰或是忽略這種感覺,而是回頭去尋找當初「投入熱情的源頭」,保持持續探索及堅持的毅力所在。
當他們看到自己在研發的東西,可以救小朋友的命時,終於明白自己努力工作的意義在哪裡『自己的使命就是拯救像圭太一樣的孩子,我就是為此而戰』。
了解到目標在哪裡和為誰努力,這跟上一集單純從佃社長的夢想出發不同,他們是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我自己在創業的過程中有類似的感覺,常常在忙碌後思考當初創業的初衷是甚麼?
只是為求得溫飽應該不需要去扛這個風險,甚麼才是我的使命,以及讓我努力前進的推動力,絕不是單為了錢或其他虛名而努力。
另外,這次書中常拿來比較的 NASA 經歷跟中小企業對比,這個社會確實常會被名氣所迷惑,靠名氣吃飯的也大有人在,但在第一線工作上實力才是重點,「過去的經歷只是過去」。
「名氣」代表過去的經歷被大家認可,相對容易取得入場的機會跟注意,但如果沒把該名氣對應的實力表現出來,被看破手腳也是遲早的事。
我認為這個論點也可以延伸到台灣人所重視的學歷,學歷代表在學生時代的努力與肯定,公司當然也會期待你發光發熱,但絕不是吃老本一輩子靠它。
最後,本書的大反派「貴船教授」終於恍然大悟:「我之前都不知在幹什麼? 這些年來,一直汲汲營營地追求系主任和在學會內的地位,但這些東西根本沒任何意義。
雖然我嘴上說是為了病人,但我在不知不覺中,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但是醫生就是醫生,醫生必須面對病人,和病人站在一起,才是真正的醫生。在遠離地位和利益後,我才終於想起這件事。」
人常會忘記自己的初衷,或許有時候要再回頭想想,甚麼才是支持自己出發的原動力。
另一位反派主角「久坂」也是感嘆,他當初是想要製造拯救人命的醫療器材,但在追求業績和收益目標後,漸漸把自己內心的偉大理想推到一旁,整天只顧著追求收益和效率。
『即使公司越來越繁榮,心靈卻走向荒廢,而且自己完全沒有發現。』
『搶別人的功勞,用各種手段阻礙別人為拯救人命付出的努力,因為比起病人的生命,自己的地位和自尊心更重要。
但名聲和地位終究只是自我滿足的裝飾品,醫生只有面對病人時才是醫生。』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