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下町火箭高第計畫』回想創業初衷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高第計畫算是下町火箭續集,主角依然是從研究員轉任中小企業經營者的「佃航平」。
這集的描述,除了日劇常看到的醫院白色巨塔情節及商業上的爾虞我詐外,我的感受是作者把前一集描述主角自己的夢想,轉變成「協助員工找到工作的意義以及屬於他們的夢想」。
當書中的主要研發者「立花」與「加納」遇到無法突破的瓶頸時,底下這段描述很棒『起初很明確的目的漸漸變得遙遠模糊,就像失去了指南針的旅人,始終有一種徒勞感』。
不管是研究者還是創業家當遇到不確定性及困難時,可能都有類似的感覺,而他們兩位所做的不是消極怠惰或是忽略這種感覺,而是回頭去尋找當初「投入熱情的源頭」,保持持續探索及堅持的毅力所在。
當他們看到自己在研發的東西,可以救小朋友的命時,終於明白自己努力工作的意義在哪裡『自己的使命就是拯救像圭太一樣的孩子,我就是為此而戰』。
了解到目標在哪裡和為誰努力,這跟上一集單純從佃社長的夢想出發不同,他們是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我自己在創業的過程中有類似的感覺,常常在忙碌後思考當初創業的初衷是甚麼?
只是為求得溫飽應該不需要去扛這個風險,甚麼才是我的使命,以及讓我努力前進的推動力,絕不是單為了錢或其他虛名而努力。
另外,這次書中常拿來比較的 NASA 經歷跟中小企業對比,這個社會確實常會被名氣所迷惑,靠名氣吃飯的也大有人在,但在第一線工作上實力才是重點,「過去的經歷只是過去」。
「名氣」代表過去的經歷被大家認可,相對容易取得入場的機會跟注意,但如果沒把該名氣對應的實力表現出來,被看破手腳也是遲早的事。
我認為這個論點也可以延伸到台灣人所重視的學歷,學歷代表在學生時代的努力與肯定,公司當然也會期待你發光發熱,但絕不是吃老本一輩子靠它。
最後,本書的大反派「貴船教授」終於恍然大悟:「我之前都不知在幹什麼? 這些年來,一直汲汲營營地追求系主任和在學會內的地位,但這些東西根本沒任何意義。
雖然我嘴上說是為了病人,但我在不知不覺中,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但是醫生就是醫生,醫生必須面對病人,和病人站在一起,才是真正的醫生。在遠離地位和利益後,我才終於想起這件事。」
人常會忘記自己的初衷,或許有時候要再回頭想想,甚麼才是支持自己出發的原動力。
另一位反派主角「久坂」也是感嘆,他當初是想要製造拯救人命的醫療器材,但在追求業績和收益目標後,漸漸把自己內心的偉大理想推到一旁,整天只顧著追求收益和效率。
『即使公司越來越繁榮,心靈卻走向荒廢,而且自己完全沒有發現。』
『搶別人的功勞,用各種手段阻礙別人為拯救人命付出的努力,因為比起病人的生命,自己的地位和自尊心更重要。
但名聲和地位終究只是自我滿足的裝飾品,醫生只有面對病人時才是醫生。』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嘿!聽說妳在鬼島當作家》164 AI衝擊下,創作者該何去何從?不曉得什麼時候開始,「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這個詞滿天飛,在各行各業只要沾上這個詞,就會給人很流行的感覺。 從各類書報雜誌,甚至老高的影片都有提到,AI這玩意兒將會取代掉許多工作之類的消息,這將會造成未來許多職業消失,取而代之有更多以往沒出現過的新職業將會誕
Thumbnail
avatar
鬱兔
2023-05-24
#01.以前沒留意過的小細節_以工作日填滿、從下拉式清單挑選翻開買了就再也沒碰過的excel書籍,這本書應該是2017年前後買的書籍。事實上我不太喜歡研究excel,我的工作需要的函數其實也沒有這麼多。今天打開後,發現,廢話也是不少。但我覺得這就是工具書必須要存在的廢話地方,長篇大論描述一個簡單的事情。但今天發現了幾個以前沒有注意到的小細節。像是:
Thumbnail
avatar
JD Daily
2022-07-25
從下屬的角度看空降主管與資深員工的磨合:空降主管該知道的幾件「小」事中階主管最大的挑戰不僅要向下管理,也要學著向上管理。在採番茄時,經歷三位空降主管,跟其他採手經歷三個不同風格的主管相處,磨合的過程中受了許多怨氣。 希望以此為鑑,從自己身為下屬與空降主管相處的過程,發生的摩擦點列出來,讓自己未來有機會擔任管理職時,避免重蹈覆轍前人走過的老路。
Thumbnail
avatar
Patrick.Wong
2021-10-05
對做自己的小小領悟--聽從內心呼喚,依循價值觀而行(下)我們的自我意識其實很像大雜膾,在成長過程中,累積一大堆由外界接收而來的信念,就像你能賺錢後,房間內越來越多的東西一樣,有的是用得上的,有的是用不上的,甚至是有害的,平時沒去檢視時,只覺得房間越來越擁擠,越來越有壓力,但你只要用心去感覺,就會覺察到,有很多是不太可能用得上的,甚至是丟掉更好的,留下的也
Thumbnail
avatar
雲衣
2021-07-22
臺灣,從嚇跑日本土木技師變成技師展示場許多有名的建築師在臺灣都有留下作品,像是野村一郎的臺灣總督賓館(今臺北賓館)、森山松之助的臺南州廳(今國立臺灣文學館)、井手薰的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等等。臺灣簡直是日本土木技師的展示場。但是,剛開始臺灣並不是人人稱羨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avatar
熬夜的便當(BenDon 班與唐)
2020-09-23
從夏林清事件看:網路社群後的同溫層,是消失了還是更嚴重?<p>當一群人有類似的凝聚力,加上擁有相同的生活經驗及價值觀,團體迷思就會緊緊地跟隨著他們;尤其是組織夠大,產生足以阻決外部資訊的資訊量——這聽起來幾乎與「官僚體制」畫上等號,畢竟官員所接受的資訊都是經過過濾,甚至是由權力關係與壓力下產生的決策過程或思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看到在記者會上發言的人,雖然講得振振有詞,但很容易被其他價值觀戳破的原因。</p>
Thumbnail
avatar
黑貘 來說
2016-09-26
avatar
吐納商業評論
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