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的桌上,滿滿的都是隨手畫的作品。
在她的畫裡,常常可以看到"群聚"的畫面。
她常常說,畫裡的主角,不是一家人出去玩,就是去找同學玩。
她也不是刻意要把畫面填滿而畫的,因為我常常push她在空白的角落再來一隻動物,但被她拒絕,原因是「他們家就只有這麼多人」「有同學沒有來上課,所以那裡是他的位置」之類的。
即使身處同個時空裡,大家心裡想的身體做的總是不同。
畫面裡,每一隻動物都有著自己的表情,照Q的解釋,除了他們在做的事不一樣之外,他們的心情也都不一樣。
「這隻貓在想媽媽,這隻狗在聽老師講話,這隻在找書包裡面的口罩...」
我常常看著她的作品,有很多的想法。
她也在跟我解釋她的畫作內容時,把她人生中觀察到的縮影,完整地展現了出來。
讓我最有感觸的,是在她的小小世界裡,媽媽總是忙著很多事,常常對著孩子說「再等媽媽一下」「媽媽等一下再念書給妳聽」...
在跟妹妹的扮家家酒遊戲裡,她也總是最忙碌的那個媽媽,催促著小孩(妹妹)動作快一點不然要遲到了。
她會不會看著我長大之後,對未來當媽的生活再也不嚮往?
社會上的人際關係就是這樣的。
我們總是得生活在一個群體裡,不管是家庭、校園、職場、甚至是短程公車上的一個相遇。
不同的場合裡,我們忙著扮演不同的角色。這些角色之間的互換,可以是相輔相成,也可以是相愛相殺。
這幾天不管在職場上、交友上,我都遇到了一些小劇場。
我一直在追尋的自我定位,很容易在人際關係的碰撞中,再度迷失自我。
在情緒的牽引之下,我很容易忘卻自己要追求的究竟是什麼?
想要把門診量做起來,可是我不是因為之前的工作太累才轉換跑道的嗎?
想要跟朋友們聊天聊不停,可是我又想要保留很多時間給自己。
看見不公平不公正的瑣事發生,很想幫對方出一口氣,可是根本不關自己的事,而且對方也全然不在乎。
想要孩子在成長過程開開心心沒有壓力,但又跟隨著大環境的腳步把她們往前推。
最近在看的一本書,值得推薦!
#MBTI我和我的使用說明書作者不是要根據那16型去分類人格特質,而是幫助大家更理解不同表現的人,心裡的想法可能會是什麼?價值觀的認定可能會是什麼?
閱讀的過程中,身邊認識的所有人,彷彿在每一頁活脫脫的跳出畫面來,揮手說著「這就是我啊!」
當然,多數人其實是有著一個主要最符合的特質,但也融合著其它特質的某些部份。
突然間就明白了,某某某之前為什麼會做出這個選擇!誰誰誰又為何能坐擁現今的這一切。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從對方的腦袋出發去思考,所以會造成誤解與心結。
相反地,我也看到了,每每遇到事情的當下,我的第一反應是如何運作的,也許在別人眼裡,這些才是不合理。
人生真的很難耶。
回到最初心,我想要給孩子們的典範是什麼?
每次我問自己這一個問題之後,就立刻平息了剛剛遇到挫折的衝動想法,反而能靜靜地重新讓自己再出發。
母愛的力量,真的很大。
不只是孩子們在成長,她們也在帶領著我的成長。
-----
📌https://portaly.cc/DPhoebe
各大Podcast收聽平台搜尋《童心燕語》即可找到我的聲音喔
歡迎收聽與訂閱(每週一固定上架新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