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 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我記得我在國中二年級的時候,從電視上看到苦苓的演講,這應該是我第一次透過電視媒體吸收他人的價值觀。當時我對他的演講印象深刻,我也在週記還是聯絡簿上寫下了心得。然而,我看到老師給予的評語卻讓我感到困惑——"不要太相信別人說的話,他說的並不全然正確"。我才剛聽完一個人滔滔不絕的演講,覺得不錯也寫了心得,馬上就被老師用另外的評語打上問號,這讓我意識到人對事物的觀點和價值觀可能存在差異,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看法。已經不是單方面接收師長說什麼是什麼,或是教科書中教你什麼就是什麼,世界上好像不是這麼單純,我的思緒也開始複雜。

從小到大,孩子們的知識訊息來源從父母開始,到進入學校後,從師長、從國家給的教科書。然後開始接觸到報章雜誌、電視新聞,一直到現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從網際網路、社群媒體、生成式AI,接收到的各種訊息。正如同現在很多媒體指出擔心ChatGPT所提供出來的知識以及消息的正確性,怕網路上充斥真假難辨的資訊以及無法控制的資訊迷霧,甚至利用AI的能力,引發新型態犯罪和道德違規行為。但回過頭看過往的社群網路、網路文章、新聞媒體、甚至是師長所言所述,不都可能也是一樣的情況嗎?

raw-image

現代台灣人民受教育程度已經非常普及,經內政部統計,台灣15歲以上人口的教育程度統計,截至2022年底為止,高等教育(大專以上學歷者)已有997.7萬人、占48.8%,且逐年增加,未來的下一代所經過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教育,可預見也會越來越好,我們更應該能夠以所學的知識去明辨是非、獨立思考。

格物致知 明代政治、哲學家羅欽順認為,「格物」就是人們對於外界事物的認識,是以「學問為主,而思辨輔之」。「致知」,就是人們進行思辨的理性活動,以「思辨為主,而學問輔之」。如果沒有格物,不接觸外界事物,就會使認識陷入空想,沒有致知,就會被各種事物的現象所迷惑,因而兩者必須相濟。

學會判斷和獨立思考對於從網際網路和社群媒體中接收到的各種訊息非常重要,我們要能做到以下幾點。

  • 不要只依賴單一來源的資訊,要尋找來自不同觀點和立場的資訊來源。
  • 檢視所接收到的資訊,並對其進行思考。評估資訊的可靠性、真實性和依據,並考慮是否存在偏見或隱藏的動機。
  • 不要輕易相信一切,學會提出問題並尋找證據來支持或反駁所聽到的觀點,查證和驗證其真實性。
  • 持續保持開放心態,願意聆聽和考慮不同的觀點,並避免陷入僅有自己意見的思維框架中。

這邊也推薦幾部電影給大家看看,從電影中去思考,有心人士利用各式媒體、網軍帶風向,進而達成一些目的的現象。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

If you’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then you are the product — Daniel Hövermann

Netflix在2020年的紀錄片,讓我們知道網路巨頭的商業模式,我們在Google Search 列出的每一項結果,Facebook, Instagram 看到的貼文,網路論壇看到的文章,Youtube 看到的影片,都是經過刻意的精心計算,免費的網路軟體甚至是付費的服務,沒有真正的客觀與隨機,都是網路科技巨頭的操控,他們收集我們在網路上的各種軌跡,那些我們使用的軟體,就能隨時將我們的選擇,導向企業或是有心人士已經收買好的路徑,甚至還能掌控政治風向與影響選舉結果。

《金權性內幕》

醜聞,像泡菜一樣需要時間發酵,只有在時機成熟的時候爆出,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應...

2017年的韓國犯罪電影,講述為了擁有權力而成為檢察官的一名男子,利用黑幫出身的朋友及與權力有著密切關係的前輩檢察官所發生的故事,裡面也演繹了怎樣利用媒體輿論放出一個事件去掩蓋另一個想要壓下去事件。

《新聞記者》
2019年的日本電影,主要描寫希望揭露政治黑暗面的記者和追求理想的官僚之間的故事,也演出了日本官僚的政府官員,利用網軍進行抹黑與掩飾醜聞事件。

《仇恨網路》
2020年的波蘭電影,故事講述一個於華沙大學唸法律的男主角,因為抄襲被學校開除,到公關公司上班,這間公司是以操作網路的方式去毀掉對方的信譽來獲利的網路公關公司,主角學習到如何用網路輿論去扇動鄉民情緒,進而操控使兩邊政治陣營更加對立,到最後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楚門的世界》

Good morning, and in case I don't see ya,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and good night!

1998年上映的美國電影,最後希望我們能像Truman一樣能夠脫離那場實境秀,回歸到一個真實的人生(True man),而身處在這真實世界的我們,能夠有明辨是非的判斷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去看清另一個更大的虛假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y Sean For Them
27會員
93內容數
For Roby, Molly, my family and friends just a place to jot down what I've seen, learned, felt and thought.
By Sean For Them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家裡面也有即將邁入青春期的小孩,老婆也對小孩的教育以及未來非常緊張,總想著怎麼做、怎樣陪伴,才可以對小孩更好。剛好最近聽到股癌推薦這部關於青春期的影集《Adolescence》,就趁著假日看了一下。 看完《Adolescence》,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隔天早上醒來,想到——如果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必
Thumbnail
2025/03/31
家裡面也有即將邁入青春期的小孩,老婆也對小孩的教育以及未來非常緊張,總想著怎麼做、怎樣陪伴,才可以對小孩更好。剛好最近聽到股癌推薦這部關於青春期的影集《Adolescence》,就趁著假日看了一下。 看完《Adolescence》,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隔天早上醒來,想到——如果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必
Thumbnail
2023/01/11
這邊就分享沒被之前文章分類到的,我看過我覺得很好看的劇情片,電影其實有些需要一些人生體驗,了解一些相關的背景,才能更能去了解欣賞導演所要表達得故事,也有些是電影是為了放鬆、娛樂自己,反正只要自己喜歡的都是好看的影片!
Thumbnail
2023/01/11
這邊就分享沒被之前文章分類到的,我看過我覺得很好看的劇情片,電影其實有些需要一些人生體驗,了解一些相關的背景,才能更能去了解欣賞導演所要表達得故事,也有些是電影是為了放鬆、娛樂自己,反正只要自己喜歡的都是好看的影片!
Thumbnail
2023/01/10
透過電影看到歷史過去那些戰爭真的很可怕,希望就只在電影中看到就好,不要在你我的生活之中,這篇就推薦一些我看過覺得不錯的戰爭相關劇情片。
Thumbnail
2023/01/10
透過電影看到歷史過去那些戰爭真的很可怕,希望就只在電影中看到就好,不要在你我的生活之中,這篇就推薦一些我看過覺得不錯的戰爭相關劇情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記得我在國中二年級的時候,從電視上看到苦苓的演講,這應該是我第一次透過電視媒體吸收他人的價值觀。當時我對他的演講印象深刻,我也在週記還是聯絡簿上寫下了心得。然而,我看到老師給予的評語卻讓我感到困惑——"不要太相信別人說的話,他說的並不全然正確"。我才剛聽完一個人滔滔不絕的演講,覺得不錯也寫了心得,
Thumbnail
我記得我在國中二年級的時候,從電視上看到苦苓的演講,這應該是我第一次透過電視媒體吸收他人的價值觀。當時我對他的演講印象深刻,我也在週記還是聯絡簿上寫下了心得。然而,我看到老師給予的評語卻讓我感到困惑——"不要太相信別人說的話,他說的並不全然正確"。我才剛聽完一個人滔滔不絕的演講,覺得不錯也寫了心得,
Thumbnail
這是《媒體素養企劃》正式上線的第一集。 訪談身邊的國高中之後,發現學生們已經意識到了媒體識讀的重要,同意需要辨識接收到的資訊,才不會誤信網路上的錯誤訊息。 但也不難發現學生並不具備媒體識讀的能力。
Thumbnail
這是《媒體素養企劃》正式上線的第一集。 訪談身邊的國高中之後,發現學生們已經意識到了媒體識讀的重要,同意需要辨識接收到的資訊,才不會誤信網路上的錯誤訊息。 但也不難發現學生並不具備媒體識讀的能力。
Thumbnail
越想要精確回應的結果,就越會被問題的根本給困住。
Thumbnail
越想要精確回應的結果,就越會被問題的根本給困住。
Thumbnail
我們當然可以接受、吸收出於各種立場的看法和包裝好的知識;但同時,我們也能對這類資訊抱持懷疑與好奇心,並試著求證、觀察、討論、省思,尋找解答。 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得經歷「思」與「動」的過程,以讓外在資訊與自主意志求取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唯有反覆思索,才能真正達到所謂的「獨立思考」。
Thumbnail
我們當然可以接受、吸收出於各種立場的看法和包裝好的知識;但同時,我們也能對這類資訊抱持懷疑與好奇心,並試著求證、觀察、討論、省思,尋找解答。 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得經歷「思」與「動」的過程,以讓外在資訊與自主意志求取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唯有反覆思索,才能真正達到所謂的「獨立思考」。
Thumbnail
單向傳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學生,就算上課看似都聽你講,他一旦回家上網查或上網問,太容易得到反面說法了。
Thumbnail
單向傳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學生,就算上課看似都聽你講,他一旦回家上網查或上網問,太容易得到反面說法了。
Thumbnail
這是本挺有立場的書,是從哲學的角度討論後真相的時代,面對一個資訊爆炸、很容易找到各種似是而非的訊息,究竟應該如何面對。 過去總覺得有一個共同得以認識的事實存在,儘管各人對事實的感受不同,多數人仍認為客觀存在不容質疑。然而,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資訊流通得比過去還快,所面臨的挑戰竟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窘境,人
Thumbnail
這是本挺有立場的書,是從哲學的角度討論後真相的時代,面對一個資訊爆炸、很容易找到各種似是而非的訊息,究竟應該如何面對。 過去總覺得有一個共同得以認識的事實存在,儘管各人對事實的感受不同,多數人仍認為客觀存在不容質疑。然而,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資訊流通得比過去還快,所面臨的挑戰竟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窘境,人
Thumbnail
每個人都要承認自己也有盲點,我們也都有自己的同溫層,也渴望互相取暖,我們跟所有人一樣,都會否認或忽視某些重要的事實,是的,我們必須先從自身做起,慢下來,冷靜下來,問問題,然後想像「我們可能是錯的」。  創作假新聞或編造聳動不實的訊息的動機有很多,不管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利益或純粹只是好玩,為了博取大家
Thumbnail
每個人都要承認自己也有盲點,我們也都有自己的同溫層,也渴望互相取暖,我們跟所有人一樣,都會否認或忽視某些重要的事實,是的,我們必須先從自身做起,慢下來,冷靜下來,問問題,然後想像「我們可能是錯的」。  創作假新聞或編造聳動不實的訊息的動機有很多,不管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利益或純粹只是好玩,為了博取大家
Thumbnail
這社會已經變成非黑即白,這個瘋狂世界充滿著海量的資訊,有心人士則從中作梗,讓你成為原地踏步的呆瓜,在這個極端兩極化的世界,究竟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謊言? 書既可以是黃金也可以是炸彈(迷幻藥),你到底是得到的心靈雞湯還是真正的真理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這社會已經變成非黑即白,這個瘋狂世界充滿著海量的資訊,有心人士則從中作梗,讓你成為原地踏步的呆瓜,在這個極端兩極化的世界,究竟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謊言? 書既可以是黃金也可以是炸彈(迷幻藥),你到底是得到的心靈雞湯還是真正的真理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很多朋友、年輕人跟我聊天的時候,會好奇問到我都哪裡獲取一些奇奇怪怪的邊角知識呢?關於這個話題,我從來不藏私的會與他們分享,因為總覺得如果有更多的人一樣對於各種存在於各領域的事物好奇並進入一個新世界探索,那麼這地球總會有更多人也會用更大的心胸來對待其他人事物。越是靠近知識感知其淵博,越是自覺渺小心生敬
Thumbnail
很多朋友、年輕人跟我聊天的時候,會好奇問到我都哪裡獲取一些奇奇怪怪的邊角知識呢?關於這個話題,我從來不藏私的會與他們分享,因為總覺得如果有更多的人一樣對於各種存在於各領域的事物好奇並進入一個新世界探索,那麼這地球總會有更多人也會用更大的心胸來對待其他人事物。越是靠近知識感知其淵博,越是自覺渺小心生敬
Thumbnail
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社群病毒式傳播的快速,別有居心的假新聞,恐怕是整個社會短時間內很難處理的問題。
Thumbnail
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社群病毒式傳播的快速,別有居心的假新聞,恐怕是整個社會短時間內很難處理的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