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企業實習時,日本主管說:念博士就是花大把的時間去研究某件事情。
最近正在準備
AIE卓越大學院(WISE Program for AI Electronics)的學位審查資料,其中有一份報告要寫上自己在這個學程中所學到的事情,其中還有一題問到了未來抱負。
日語漢字用的紮紮實實是「抱負」二字,在中文的語境中,我已經鮮少用到這個詞,突然看到這兩個字,心中突然覺得沉重,在忙於論文寫作、實驗分析的水深火熱之中,一心只想著趕快結束這一切來順利畢業,這時才想起自己居然沒了抱負。
大学院修了後、産学共創大学院での経験を生かす抱負を記述する。
念博士不是來賺錢的,一簞食一瓢飲也能不改其樂嗎
要怎麼樣可以過著物質貧窮卻精神富裕的生活呢?
自從來到日本之後,發現了生活本身有許許多多的不容易,作為一個觀光客來日本玩很開心很快樂,但在日本生活,處處得「金金」計較。沒有便宜的外食以及偶爾肚子餓可以墊肚子的小吃,沒有方便又便宜的大眾運輸,還有必須要對抗的冬天等,許許多多的事情要花錢,全職學生以獎學金作為主要收入來源,想存點錢得過著有些拮据的日子。
學校宿舍在一個小山坡上,陽台看出去皆是一兩層樓的木造平房,遠方還有小山丘,夏天是茂密的森林,冬天是荒蕪的樹幹。這裡還有許多寺廟與墓園,但少有人群聚集,現在天氣暖和,窗外總聽得見鳥鳴,而陽台地板堆積了不少鳥糞。
每天自炊已經養成習慣,舀起一杯白米,透過洗米來開啟我的一天。
從購買食物到準備食物,計算著金額符合自己設定的預算,突然想到論語中那個安貧樂道的顏回。
為什麼可以很窮,卻快樂的求學呢?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論語.雍也〉
孔子說:如果可以發財,那我當然要去發財呀!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論語‧述而〉
腦海中閃過顏回,但想不出來到底快樂之處何在,於是打開資料庫去搜尋《論語》裡面關於顏回的各篇,還是找不出個所以然,於是看看《史記》,看看太史公怎麼說。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蹠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
〈伯夷列傳〉裡面,太史公寫了伯夷、叔齊因為不食周粟而餓死於首陽山的故事之後,針對為什麼「好人不長命」的不公平進行了反思。顏淵好學但是很窮而且還短命,但許多盜賊殺人放火最後卻能活得很久,「天道」真的有對好人比較好嗎?為什麼會這樣呢?
余亦甚惑焉,不敢說自己像顏回一樣好學又認真,但一直以來也都是認真讀書,考好成績、考好學校,希望可以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如今雖然不至於沒錢吃飯,但也沒有發家致富,仍然載浮載沉於學海。
然而,太史公給的角度很特別,他寫道: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舉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
孔子說,如果「道」不同的話,就不用一起做事、不用相提並論了。再說,「富貴如果是可以追求的事情,那就算是當司機(駕馬車),我也要去做。但如果是不可追求的,那我要做我喜好的事情。」富貴或許可說是一個機率問題,〈論語‧先進〉篇提到,「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孔子說子貢會發財是因為他「預測(億)」的都有中,也就是猜什麼股票會漲就真的漲了。太史公認為君子追求的不是長壽或富貴,所以他們的「道」並不在此。
讀到這裡,我也總算有點懂了一些什麼。
念博士就是來做學術的,僅是如此
目前,距離預定畢業的日期還有大約半年,這學期則是預計要結束AIE的博士學程,最近需要收尾的東西很多,要寫論文、跑完最後幾個分析、準備最後的實驗、做各種投影片等等。但也因為如此,有了很多機會回顧過往,也製作了一個個人的學術資料的
網站。
其實這幾年來,慢慢地讓自己可以變成一個做學問的人。但可惜個人道行不夠高,還是會受到很多外在事物的吸引,使得自己陷入迷惘之中。尤其現在正在念一個和AI有關的學程,學程重視產學合作,為了招生,學程總在強調自己提供了多少獎學金、多少實習機會等等。現在念的科系裡面,有許多工學院的學生,而且又是資訊類科,碩士生們早早畢業當科技業工程師,進入日本大企業。外在環境充滿對於金錢的追求,或多或少也動搖了自己的內心。
不是說做的研究不需要「有用」、「能賺錢」,而是當自己決定要念博士班的時候,也是決定要前往一個做學術的路,有的文組科系可能更加沉重,博士生人數少,一位博士可能就傳承了某大學某部分的學問。如同之前在企業實習的時候,當時主管說:「念博士就是花三年以上的時間研究某個課題,這種感覺還蠻好的。」有的時候可能覺得自己讀了很多書,成了百無一用的書生,但也有前輩跟我說:「想起自己小時候,常常覺得如果以前再認真一點讀書就好了。」能夠讀到博士,追求到最高的一個學位,不是在追求金錢,其實就是讀書、做學問而已,就像學九九乘法表的時候應該也不會想說要怎麼靠九九乘法表賺錢吧。
薪水是其中一個外在衡量的指標,何況能不能「發財」,是個機率問題。擁有不錯的薪水固然可以帶來更好的生活,但何謂更好的生活呢?不就是「從吾所好」的生活嗎?
於是雖然我常常很厭世很想趕快畢業,但靜下心來寫下未來抱負的時候,我還是寫了──
希望我可以繼續潛心學習,在大學工作,並且為了發展更多對教育有所幫助的AI系統,持續進行與學習科學、教育心理學等課題相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