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6.19開始嘗試肌斷食。下面是我挑戰肌斷食一個多星期以來的的三點體悟。
一、新增一個行為不必然會增加物品量
因為想嘗試肌斷食的行為,所以捨棄掉了我的絕大部分保養美妝品,包括化妝水、乳液、防曬霜和隔離霜(妝前乳霜)。
按照我原先的思考框架,嘗試一個新的行為,由於需要有相關物品的輔助,所以往往要透過增加物品的方式來完成,比如因為開始在家練瑜伽所以需要新購入一塊瑜伽墊。但肌斷食的挑戰讓我發現,原來有些行為的完成,不但不需要新的相關物品的輔助,甚至還需要透過減少原先物品的方式來完成,比如肌斷食(減少保養美妝品)和Poo-free(減少洗髮精、潤絲精、造型液)。
二、透過讀書,作者把我原本無意識、未經審慎思考便接收的價值觀念展示了出來。
在捨棄我的保養美妝品前,我是擁有它們的,說得更具體些,我的行為實際上包括了搜集資訊、購買、使用、維護和回購這些物品,這些行為反映了我甚麼樣的價值觀念呢?這是我在讀宇津木龍一《肌斷食》的這本書時產生的疑問。
其實不難發現,受到廣告、網路媒體和身邊人影響的我,對於「皮膚要好,就要靠保養(比如通過塗防曬不讓皮膚變黑);外表的揚長避短,還得靠化妝(比如在顴骨上打修容來讓它有視覺內縮的效果)」這些想法是認同的,而社交媒體上的網路紅人無暇透亮的肌膚彷彿就是強有力的證明,活生生地告訴我,他們都是有保養有化妝所以皮膚才能維持這麼好,而這些網路圖片資訊相比起生物醫學方面的文字資訊更容易獲取、也更奪人眼球。
可這樣的觀念經得起推敲嗎?不論外出時間長短,都要塗防曬嗎?曝曬在紫外線下的不安全感一定得通過塗抹防曬來解決嗎?塗了保養美妝品後,臉上那種黏膩濕潤的感覺就是對皮膚好的嗎?透過讀書,作者幫我們問出了這些問題,並且給出了新的答案。比如最好的保養方式是「不塗抹、不搓揉、不過度清潔」。
三、捨棄讓我感到麻煩的事,就能體會到幸福。
肌斷食後,我觀察到我早上並不需要再額外預留15-20分鐘來塗抹東西。即使是在需要通勤上班的工作日但仍想要睡懶覺時,我也只要留出夠自己刷牙洗臉和換衣服的時間就好。我發現自己現在7點半起床,最快7點45就能出門了。每天睜眼醒來,一想到等待自己的晨間程序如此簡單,從床上爬起來也變得容易許多;出門時,臉上的輕盈感,就跟迎接新一天踏出去的步伐一樣輕鬆自在。我覺得這就是生活中小小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