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光養晦:下班後才是真功夫

2023/07/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通過消費和娛樂,奴隸們會愛著他們的奴役。
──
Aldous Huxley《美麗新世界》
赫胥黎口中的「民主表象獨裁政體」不再是預言,而是寓言。每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讓人筋疲力盡,下班之後通常人們會選擇透過娛樂與消費放鬆,緩解白天的疲勞。然而仔細想一想,上班已經是用勞力服務公司,下班後仍然付出金錢給公司,獲取利益的終究是資本家。為了獲取更多的娛樂,就必須更努力的上班,這樣豈不是很矛盾嗎?金錢應該成為我們的好幫手,而不是奴役我們一生的主人。

補償心理

補償心理的概念類似「因為過去有所欠缺,所以現在要加倍得到或奉還」。很多時候,補償行為都只是一場自我心理的救贖,而非真正對對方的補償。(林震,2021)
這裡的過去,通常指的是童年創傷,但我認為上班時的時間犧牲也是一種欠缺,在下班時的報復性行為(娛樂與消費)往往不能帶來充分的利益,反而使我們失去更多。

上班的必要

上班雖然會剝奪時間與體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可以為你帶來收入。如同之前寫的文章 以藝術大學生角度談論錢 所述,藝術家需要金錢才能穩定創作。不論是誰,有金錢才能夠有進修的資本。有些人會在下班後增強語言能力、備考、準備創業……沒有一項是不需要金錢打底的。增強語言需要上補習班或買書、備考需要買參考書、準備創業需要資金,這些資源都需要有金錢做支撐,不可能憑空跳出來:「嘿嘿,我知道你想努力,所以我就出現了!免費的喔!」除非你已經有存款,或是家裡開礦坑,如果現在經濟能力有限,上上策還是得藉由上班為將來的自己創造自由。

下班的自由

上班的時間等同投資,你付出的時間與體力為你提供穩定的收益,提供給下班後的你全然自由的資格。羅洛.梅(Rollo May)《自由與命運》指出,當今自由的意思已然被扭曲。現代社會指稱的自由即為放縱、為所欲為、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真正的「自由」是非常沉重的詞彙,它代表著承認生命的有限性,承擔起身而為人的責任,並且慎重地做出該怎麼活的選擇
也因此,下班後雖然擁有自由,不必再受職場的拘束,但選擇該怎麼度過卻是我們應該面對的難題。
面對種種的可能性,難免會產生焦慮,因為你沒有可能性就不會有選擇障礙。上班時的你只能選擇工作,不必承擔如果不做____會怎麼樣的責任(除非上班擺爛)。然而,正是因為下班後的你全然自由,就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種沉重的責任往往就會使人產生焦慮與畏懼──亦即羅洛梅所說:
自由只是種可能,沒有人能預告這種可能會有什麼結果。
人類最害怕的即是未知。許多人在面對焦慮時的方法就是逃避,通過消費與娛樂麻痺自己來克服自由的暈眩感。筆者前幾個月不斷逃避成為自己的可能,因為只要不去嘗試就不會有失敗,更不必承擔失敗的責任。每天回家就是喝酒麻痺自己,好讓自己昏昏沉沉,忘記還有明天。所以整個六月近乎停更,已經放棄生活的一切目標,只要把課修完就好,什麼目標我也不想要有了,經歷太多失敗讓我不想再面對自由,因為自由的責任太過於沉重。直到暑假有機會停頓,重新審視自身,彷彿照著鏡子看見一具死屍。我成了我自己最為批判的靈魂。
筆者最近開始打工,回家睡大覺,凌晨三點起床開始新的一天。跑步、寫文章、閱讀,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坦白講這樣的決定很猶豫,因為不知道這麼做到底有沒有意義,而且這些事也不能直接賺到錢。要維持沒有立即利益的習慣很難,但我發現讓我堅持跑步的動力不是跑步,老實講我根本不在乎健康,但跑步可以帶給我維持習慣的習慣,意識到自己有維持習慣的能力(可參考《原子習慣》)。只要跑完步,我就會想寫文章或看書,最有成就感的是,等我完成跑步、看書、寫作,也才早上八點半,很多學生才剛起床,這時候就會有種莫名的成就感。
只有上班前的凌晨3點到中午12點才有自由去做這些事,去做成為自己的事。雖然堅持努力需要心力,但心裡還有一個更高的目標等著我去實現,所以這些努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當努力成為手段時,努力就不再令人抗拒。

結語

你要是不抽出時間來創造想要的生活,最終會花費大把時間來應付自己不想要的生活!現在就是得認真學習,努力充實自己,而不是焦慮時光。
身處於資本主義社會,我們的時間已經被上班佔去1/3。但依據82法則,世界上也有80%的人也是依照這種時間表在生活。如果用補償心理過生活,我們終將埋沒在勞動與娛樂的奴役循環之中。為了實現成為自己的可能,我們必須善用上班賺得的薪水和下班之後全然自由的時間,為將來的自己創造想要的生活。大家一起加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8會員
63內容數
創作、愛戀、成長的絮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