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鬱.療癒⎮被打大的孩子...

更新於 2023/07/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pexels
  看見小兒科醫師#陳映庄,在自己粉絲頁(目前已關閉)上寫著一篇文章 #我打了我的小孩 (該文章目前已被刪除),內容上寫著陳醫生照顧孩子有多勞心勞累,為了教育孩子,他「不得不」打了孩子50多個巴掌,然後叫孩子跪著踹,要用痛覺神經提醒孩子的過錯,在孩子睡著後,把孩子繼續叫起來打,因為孩子的生活習慣不好。
  看到這篇文章時,馬上引起我的PTSD,情節跟我小時候有87分像,因為我就是被打大的孩子...更讓我覺得心寒的是,底下一推留言,支持家長使用超過額度的暴力教育孩子,還說就是要打才會怕。
  我想用自身經驗,告訴那些覺得打才有用的爸媽,讓你們瞧瞧被打大的小孩,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模樣。
圖片來源:pexels
一、自卑
因為長期被打,所以在人際關係上,不敢表達真實想法,很容易出現討好他人的行為,因為怕提出自我想法會被反對或討厭,這種可能會被討厭的感覺,會自動連被打的痛覺感。
二、腎上腺素引發「戰」
這些主張打才有用的家長,不知道其實孩子被打久了,也會不怕了,在我被打到16-17歲的時候,基本會知道哪一刻快被打了,但那時候的我,已經不畏懼皮肉痛,更多的是想抵抗「威權」,所以到後面變得像是在跟爸爸打架。
更糟糕的是,這個「戰」的效應,像是毒素蔓延到其他方面,當我感受到自身有威脅的時候,「戰」的模式就自動打開,如同驚弓之鳥要與人作戰,為在外人看起來,解讀成為情緒化、大驚小怪、很激動,但這其實是被打久了,為了保護自己的副作用。
三、情緒起伏大
不管是言語還是肢體,只要受到暴力行為,大腦中的海馬迴、杏仁核等部位,因為長期受到強烈的刺激,所以調節恐懼和焦慮就會失衡,只要一點點狀況,就會引起情緒極大的反應。
四、說謊
隨著年紀長大,也知道爸爸的怒點,為了不被打,於是「說謊」成為最方便的通關卡,可以逃過皮肉痛,又能達到自己想要做的事。久而久之,爸媽也不會瞭解我,因為壓根不會想說真心話。
五、與家人關係疏離
當中的無助、憤怒、難過、孤獨、憤恨,累積多年以後,已經成了一條高高的牆,阻擋在我跟爸爸之間,現在對我來說,他只是生我的人,名稱叫爸爸,而親情,都已經被打掉了,
  以上這些扭曲了我的身心靈,導致長大後,需要花一輩子來修復自己、療癒自己,時常要擁抱小時候的自己說:
「沒事的,我已經長大,我可以陪在我自己身邊,好好愛自己。」
圖片來源:pexels
  如今,現在的我,也成為了孩子的母親,我更能有立場跟資格的說,孩子需要教育沒錯,但打絕對是最下策,「打」只是特效藥,確實能有效能阻止孩子當下做的事,同時能發洩大人怒氣,但下一次,孩子依然會再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他只知道不能做的原因,是因為會被打。
 確實,育兒很累、一直講很煩、耐心很少、怒氣很高、孩子總是能一秒扯掉理智線,但我相信,去瞭解孩子做每一件事背後的原因,以及建立起自己的防爆機制,教育,就是在不斷磨合中,找出與孩子相處最平衡的方式。
但願每個孩子長大後,不需要回頭去療癒小時候受傷的自己❤️


⎮有任何有關身靈疑問⎮
【歡迎】來信 terrific0722@gmail.com
IG: lightwalker0000 #人類圖光行者
➕ 3/5 顯生者 薦骨權威 ➕
🔺邀稿 解圖 身心靈 歡迎私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人生」是每一個靈魂選擇的體驗,我們帶著挑選好的劇本,用煥然一新的人格,投胎到新的身體,在這裡,我們要找到自己、實現自己,並成為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從疑似高血壓或是中暑後,接觸到了「醫療靈媒」這本書,其中裡面提到咖啡因(咖啡、茶、巧克力)的真相。尤其情緒裡的「戰」一直是我在療癒的原生家庭上的課題,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開啟了咖啡因戒斷紀錄....
自從疑似高血壓或是中暑後,接觸到了「醫療靈媒」這本書,其中裡面提到咖啡因(咖啡、茶、巧克力)的真相。尤其情緒裡的「戰」一直是我在療癒的原生家庭上的課題,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開啟了咖啡因戒斷紀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Thumbnail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以輔導老師的角度探討親子關係,指出父母焦慮、委屈及教養負擔導致孩子受傷。書籍從觀點、改變和學習角度探討如何建立互信關係,讓孩子發展獨立自主。文章觸及家長內在需求,呼籲放手信任孩子。對於教養挑戰,提出思考與改變之路。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讓孩子打回來嗎? 還是你幫孩子打回來呢? 說實在的,我真得很想替我婆婆按100個讚。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Thumbnail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以輔導老師的角度探討親子關係,指出父母焦慮、委屈及教養負擔導致孩子受傷。書籍從觀點、改變和學習角度探討如何建立互信關係,讓孩子發展獨立自主。文章觸及家長內在需求,呼籲放手信任孩子。對於教養挑戰,提出思考與改變之路。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讓孩子打回來嗎? 還是你幫孩子打回來呢? 說實在的,我真得很想替我婆婆按100個讚。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