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鬱.療癒⎮被打大的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看見小兒科醫師#陳映庄,在自己粉絲頁(目前已關閉)上寫著一篇文章 #我打了我的小孩 (該文章目前已被刪除),內容上寫著陳醫生照顧孩子有多勞心勞累,為了教育孩子,他「不得不」打了孩子50多個巴掌,然後叫孩子跪著踹,要用痛覺神經提醒孩子的過錯,在孩子睡著後,把孩子繼續叫起來打,因為孩子的生活習慣不好。

  看到這篇文章時,馬上引起我的PTSD,情節跟我小時候有87分像,因為我就是被打大的孩子...更讓我覺得心寒的是,底下一推留言,支持家長使用超過額度的暴力教育孩子,還說就是要打才會怕。

  我想用自身經驗,告訴那些覺得打才有用的爸媽,讓你們瞧瞧被打大的小孩,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模樣。

raw-image

一、自卑

因為長期被打,所以在人際關係上,不敢表達真實想法,很容易出現討好他人的行為,因為怕提出自我想法會被反對或討厭,這種可能會被討厭的感覺,會自動連被打的痛覺感。

二、腎上腺素引發「戰」

這些主張打才有用的家長,不知道其實孩子被打久了,也會不怕了,在我被打到16-17歲的時候,基本會知道哪一刻快被打了,但那時候的我,已經不畏懼皮肉痛,更多的是想抵抗「威權」,所以到後面變得像是在跟爸爸打架。

更糟糕的是,這個「戰」的效應,像是毒素蔓延到其他方面,當我感受到自身有威脅的時候,「戰」的模式就自動打開,如同驚弓之鳥要與人作戰,為在外人看起來,解讀成為情緒化、大驚小怪、很激動,但這其實是被打久了,為了保護自己的副作用。

三、情緒起伏大

不管是言語還是肢體,只要受到暴力行為,大腦中的海馬迴、杏仁核等部位,因為長期受到強烈的刺激,所以調節恐懼和焦慮就會失衡,只要一點點狀況,就會引起情緒極大的反應。

四、說謊

隨著年紀長大,也知道爸爸的怒點,為了不被打,於是「說謊」成為最方便的通關卡,可以逃過皮肉痛,又能達到自己想要做的事。久而久之,爸媽也不會瞭解我,因為壓根不會想說真心話。

五、與家人關係疏離

當中的無助、憤怒、難過、孤獨、憤恨,累積多年以後,已經成了一條高高的牆,阻擋在我跟爸爸之間,現在對我來說,他只是生我的人,名稱叫爸爸,而親情,都已經被打掉了,

  以上這些扭曲了我的身心靈,導致長大後,需要花一輩子來修復自己、療癒自己,時常要擁抱小時候的自己說:

「沒事的,我已經長大,我可以陪在我自己身邊,好好愛自己。」
raw-image

  如今,現在的我,也成為了孩子的母親,我更能有立場跟資格的說,孩子需要教育沒錯,但打絕對是最下策,「打」只是特效藥,確實能有效能阻止孩子當下做的事,同時能發洩大人怒氣,但下一次,孩子依然會再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他只知道不能做的原因,是因為會被打。

 確實,育兒很累、一直講很煩、耐心很少、怒氣很高、孩子總是能一秒扯掉理智線,但我相信,去瞭解孩子做每一件事背後的原因,以及建立起自己的防爆機制,教育,就是在不斷磨合中,找出與孩子相處最平衡的方式。

但願每個孩子長大後,不需要回頭去療癒小時候受傷的自己❤️



⎮有任何有關身靈疑問⎮

【歡迎】來信 terrific0722@gmail.com

IG: lightwalker0000 #人類圖光行者

➕ 3/5 顯生者 薦骨權威 ➕

🔺邀稿 解圖 身心靈 歡迎私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ghtwalker⎮身心靈日常實踐
30會員
29內容數
「人生」是每一個靈魂選擇的體驗,我們帶著挑選好的劇本,用煥然一新的人格,投胎到新的身體,在這裡,我們要找到自己、實現自己,並成為自己。
2024/03/07
療癒從來不是什麼光與愛,清創的過程,就像是把打碎的玻璃重新拼接起來,會再次經歷事件的痛與傷。 療癒是一個漫長的自我修行,有時候會前進,有時候遇到某些事,受傷的情緒,還是不經意會被挑起。 日子不會突然變好,但是只要活著,開始覺察自己,生活會一點一滴的慢慢好起來,療癒的目的,就是...
Thumbnail
2024/03/07
療癒從來不是什麼光與愛,清創的過程,就像是把打碎的玻璃重新拼接起來,會再次經歷事件的痛與傷。 療癒是一個漫長的自我修行,有時候會前進,有時候遇到某些事,受傷的情緒,還是不經意會被挑起。 日子不會突然變好,但是只要活著,開始覺察自己,生活會一點一滴的慢慢好起來,療癒的目的,就是...
Thumbnail
2024/03/05
當我認知到,每個壞體驗都是一面鏡子,是來反射出自身的極限時,突然間就釋懷了...
Thumbnail
2024/03/05
當我認知到,每個壞體驗都是一面鏡子,是來反射出自身的極限時,突然間就釋懷了...
Thumbnail
2023/10/13
以前每次遇到「日常小雖事」,一整天心情就會變得很阿雜,除此之外那天工作也特別容易出包,還會跟別人起衝突,原因是因為自磁場混亂的緣故,那我們該怎麼調頻,把身心靈 快速穩定下來呢?
Thumbnail
2023/10/13
以前每次遇到「日常小雖事」,一整天心情就會變得很阿雜,除此之外那天工作也特別容易出包,還會跟別人起衝突,原因是因為自磁場混亂的緣故,那我們該怎麼調頻,把身心靈 快速穩定下來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想起工作時碰到的情況: 「我小時候都被打,現在還不是好好的,所以小孩子不聽話就是要打,打才有用、才會乖啊!」每當聽到有大人提出這樣的意見,我總是先在心裡嘆口氣。 #體罰留下的是長遠的影響 諮商工作經驗中,遇過許多成人習慣用「我沒事」、「一定是我想太多了
Thumbnail
我想起工作時碰到的情況: 「我小時候都被打,現在還不是好好的,所以小孩子不聽話就是要打,打才有用、才會乖啊!」每當聽到有大人提出這樣的意見,我總是先在心裡嘆口氣。 #體罰留下的是長遠的影響 諮商工作經驗中,遇過許多成人習慣用「我沒事」、「一定是我想太多了
Thumbnail
  看見小兒科醫師陳映庄,寫一篇文章#我打了我的小孩,看到這篇文章時,馬上引起我的PSTD, 我就是被打大了孩子,我想用自身經驗,告訴那些覺得打才有用的爸媽,讓你們瞧瞧被打大的小孩,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模樣...
Thumbnail
  看見小兒科醫師陳映庄,寫一篇文章#我打了我的小孩,看到這篇文章時,馬上引起我的PSTD, 我就是被打大了孩子,我想用自身經驗,告訴那些覺得打才有用的爸媽,讓你們瞧瞧被打大的小孩,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模樣...
Thumbnail
打小孩真的沒什麼用,尤其大人失控時更沒用 事後孩子只能記得「恐怖」、「被打罵」,但完全不記得原因 孩子「只有情緒印象」,且可能亂解釋「大概是我不好才被打,我就爛」,自我價值低落,潛意識害怕那個失控的大人、不知道下一次什麼時候發生。 除此之外,沒.了.
Thumbnail
打小孩真的沒什麼用,尤其大人失控時更沒用 事後孩子只能記得「恐怖」、「被打罵」,但完全不記得原因 孩子「只有情緒印象」,且可能亂解釋「大概是我不好才被打,我就爛」,自我價值低落,潛意識害怕那個失控的大人、不知道下一次什麼時候發生。 除此之外,沒.了.
Thumbnail
原生家庭的陰影,會跟隨我們一輩子。很多時候,無論是打是罵,任何的一種暴力,甚至是忽略,還是遺棄,都會對一個孩子產生莫大的陰影! 一名網紅兒科醫師被爆對兩個孩子各打50下巴掌外,還出腳踹孩子胸口,孩子求助生母後,由生母通報家暴。這名兒科醫師就職的診所長官也發聲了,表示「錯了就是錯了」,該名醫師已被暫停
Thumbnail
原生家庭的陰影,會跟隨我們一輩子。很多時候,無論是打是罵,任何的一種暴力,甚至是忽略,還是遺棄,都會對一個孩子產生莫大的陰影! 一名網紅兒科醫師被爆對兩個孩子各打50下巴掌外,還出腳踹孩子胸口,孩子求助生母後,由生母通報家暴。這名兒科醫師就職的診所長官也發聲了,表示「錯了就是錯了」,該名醫師已被暫停
Thumbnail
最近看到台灣關於打孩子、虐童的新聞,身為兩個「個性很鮮明」的孩子的媽媽,實在心有戚戚焉。 我從小就是被又打又罵長大的,而且我媽是不但打得兇,罵起我也沒在客氣的,什麼字眼都會出現。
Thumbnail
最近看到台灣關於打孩子、虐童的新聞,身為兩個「個性很鮮明」的孩子的媽媽,實在心有戚戚焉。 我從小就是被又打又罵長大的,而且我媽是不但打得兇,罵起我也沒在客氣的,什麼字眼都會出現。
Thumbnail
原生家庭一直是幾乎每個人多少都有的課題,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學會原諒、釋懷,甚至是去愛傷害我的家人。 我的父親,自我有記憶以來 就是個會對我拳打腳踢、情緒失控的人 每次停手的原因幾乎都是因為打累了。 加上他的言語暴力及極端的控制欲 長期的恐懼及壓力讓我曾在國中時罹患憂鬱症 而這份恐懼延伸到我
Thumbnail
原生家庭一直是幾乎每個人多少都有的課題,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學會原諒、釋懷,甚至是去愛傷害我的家人。 我的父親,自我有記憶以來 就是個會對我拳打腳踢、情緒失控的人 每次停手的原因幾乎都是因為打累了。 加上他的言語暴力及極端的控制欲 長期的恐懼及壓力讓我曾在國中時罹患憂鬱症 而這份恐懼延伸到我
Thumbnail
那場改變她一生的談話。 直到她某次和擔任輔導老師的好友聊到教育時,好友給了改變她一生的觀念。 她相信,被尊重餵養的孩子,也會學到如何尊重他人。如同那本她的教養啟蒙書名:「給對愛,就不怕寵壞。」
Thumbnail
那場改變她一生的談話。 直到她某次和擔任輔導老師的好友聊到教育時,好友給了改變她一生的觀念。 她相信,被尊重餵養的孩子,也會學到如何尊重他人。如同那本她的教養啟蒙書名:「給對愛,就不怕寵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