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的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陣子朋友群熱絡討論某篇醫師的體罰文,讓我想起工作時碰到的情況:

「我小時候都被打,現在還不是好好的,所以小孩子不聽話就是要打,打才有用、才會乖啊!」每當聽到有大人提出這樣的意見,我總是先在心裡嘆口氣。

#體罰留下的是長遠的影響

諮商工作經驗中,遇過許多成人習慣用「我沒事」、「一定是我想太多了」、「我不值得」等思維來處理問題,也先壓抑情緒,或是當遇到一些人際關係事件常就情緒大崩潰、不知如何是好。

在一次又一次的工作陪伴中,我發現當中很多人小時候都有被體罰、以言語羞辱、遭到忽略、被強迫獨自(黑暗)隔離的經驗。

我在《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書裡提到,我們大人以為透過體罰的痛覺、或言語的羞辱感,可以讓孩子記取教訓、學會事情,但這些方式其實只會讓孩子記得:

「恐懼」、「無助」、「我是不好的」、「我的某些部分不被接受/需要被消滅」、「我不值得被好好對待」等訊息。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內化這些自我認識和價值,產生「我不知怎麼辦時就用叫的、用打的、用暴衝的」、「我不知怎麼辦時就退縮、躲起來最安全」等問題行為。

孩子的理性腦仍在發展,若是因為犯錯、學不會、控制不了自己而遭到體罰,非但無法學到我們期望他們學會的觀念與行為,孩子也會將被打的經驗與恐懼、緊張等感受連結,甚而壓抑真實的想法與感受。

#身心覺得安全了才有可能冒險探索學習成長

身心仍在發展的孩子需藉由跟家長的依附關係確保自己的生存,因此他們為了避免與負面訊息或感受正面碰撞、落入無助或無力的處境,往往會選擇將其往內壓抑,或是抽離自己,連帶也迴避掉真實的自我感受和認識。

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又沒有受到引導,好好了解、消化、整理這些訊息或感受,長大後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判斷、自我價值低落、價值觀固著、恐懼犯錯,或變成覺得不管發生什麼事都無所謂,面對人際互動也容易壓抑真實的感受,在需要調節情緒與支持自我時,也傾向先懷疑與否定自己。

同時,孩子也會在無形之中模仿大人的處理方式,覺得「要強大才能獲得掌控權」,長大後也用相同的方式來處理關係,因為他們從兒時的經驗學到「這樣做最有效」、「我也可以是那個有威權、可以控制別人的人」。

我們常在孩子多次勸導卻仍不聽話、違反規定、一直唱反調時被激怒而想動手,以為這是最快終止或消滅問題行為的方法,但試想如果我們的伴侶或老板跟我們意見不合就動手,我們會怎樣反應,又會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在工作現場,我也曾遇過家長認為「不打不罵就是放任,要打要罵才是有在教孩子」,覺得這麼做是出於「愛之深、責之切」,但在教養孩子的方式上,我們大人是不是也能有更多的選擇?提出這個迷思並不是想責怪體罰孩子的大人,或是要大人為體罰孩子道歉,而是希望家長不要受限於傳統價值觀,能好好思考我們想帶給孩子的是恐懼,還是理解?我們也能透過省思,獲得與孩子一同成長的機會,找出更合宜的教養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近來許多爆炸性、調查中不確定性的新聞事件,會讓人們覺得恐慌、焦慮。 感到焦慮時,身體感受也很直接,比如覺得頭昏腦脹、想大叫、覺得一團亂,這裡面也常包含許多未整理的念頭、想法,身心就像時速120的車子,高速運轉,難以休息。 身體是我們參與世界互動的媒介,也能從中感受到真實感。感到焦慮、覺得混亂時,
//創傷復原 - - 心理韌性// 「創傷要多久會好?」最近被問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之前看過「勇抱大地」Land這部電影。 這部片的主角,伊蒂與米格,各自經歷了人生的重大創傷事件
創造一個接納受傷的復原環境
你也曾有過忙碌了一段時間好不容易放鬆下來時, 會忍不住呼一口氣的經驗嗎? 或是心裡有煩惱時不自覺地嘆了口氣, 接著就聽到長輩或旁人說: 「常嘆氣會短命,影響運勢喔!」 / 我在工作時常遇到個案在敘述完各種煩惱後不自覺地嘆氣, 這時,我常會回應: 「很棒喔!讓自己好好把這一口氣吐出來。」 個案的反應常
你覺得,什麼是自我照顧呢? 做指甲?按摩?追劇?放空什麼都不要管? 自我照顧有一個很核心的概念: 「承認和接納我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因為,我們是人。」 自我照顧不是自私,而是能夠清楚自己的感受, 知道自己的底線,在意的是什麼?什麼時候該喊暫停,什麼時候又可以繼續? 從留意、辨認、接納自己的
照顧者也會有自己的需求和限制, 有不知道的事情,有無法做到的時候, 這些都沒有關係。 小孩需要體驗到照顧者(或環境)也有無法 完全滿足他們需求的時候,儘管小孩會失望受挫, 但只要小孩能感受到照顧者會在一旁給予支持, 就能消化這些感覺,克服成長的難關....... / 生命本身就是一個持續學習和調整的
近來許多爆炸性、調查中不確定性的新聞事件,會讓人們覺得恐慌、焦慮。 感到焦慮時,身體感受也很直接,比如覺得頭昏腦脹、想大叫、覺得一團亂,這裡面也常包含許多未整理的念頭、想法,身心就像時速120的車子,高速運轉,難以休息。 身體是我們參與世界互動的媒介,也能從中感受到真實感。感到焦慮、覺得混亂時,
//創傷復原 - - 心理韌性// 「創傷要多久會好?」最近被問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之前看過「勇抱大地」Land這部電影。 這部片的主角,伊蒂與米格,各自經歷了人生的重大創傷事件
創造一個接納受傷的復原環境
你也曾有過忙碌了一段時間好不容易放鬆下來時, 會忍不住呼一口氣的經驗嗎? 或是心裡有煩惱時不自覺地嘆了口氣, 接著就聽到長輩或旁人說: 「常嘆氣會短命,影響運勢喔!」 / 我在工作時常遇到個案在敘述完各種煩惱後不自覺地嘆氣, 這時,我常會回應: 「很棒喔!讓自己好好把這一口氣吐出來。」 個案的反應常
你覺得,什麼是自我照顧呢? 做指甲?按摩?追劇?放空什麼都不要管? 自我照顧有一個很核心的概念: 「承認和接納我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因為,我們是人。」 自我照顧不是自私,而是能夠清楚自己的感受, 知道自己的底線,在意的是什麼?什麼時候該喊暫停,什麼時候又可以繼續? 從留意、辨認、接納自己的
照顧者也會有自己的需求和限制, 有不知道的事情,有無法做到的時候, 這些都沒有關係。 小孩需要體驗到照顧者(或環境)也有無法 完全滿足他們需求的時候,儘管小孩會失望受挫, 但只要小孩能感受到照顧者會在一旁給予支持, 就能消化這些感覺,克服成長的難關....... / 生命本身就是一個持續學習和調整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可是如果遇到霸凌,身邊的大人要怎麼察覺到呢?以下分享孩子被霸凌可能的情緒反應。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我也才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在評論一件事情是沒有惡意的,可能只是直覺的表達喜不喜歡,並不是帶著要毀滅或傷害這個人的心,就像小時候遇到的那些人,可能都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每個人不同的經歷,可能導致聽到那句話的感受都有很大的不同。 當我這麼想以後,似乎可以放下過去那些人的無心之過,也可以接受其他人⋯⋯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可是如果遇到霸凌,身邊的大人要怎麼察覺到呢?以下分享孩子被霸凌可能的情緒反應。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我也才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在評論一件事情是沒有惡意的,可能只是直覺的表達喜不喜歡,並不是帶著要毀滅或傷害這個人的心,就像小時候遇到的那些人,可能都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每個人不同的經歷,可能導致聽到那句話的感受都有很大的不同。 當我這麼想以後,似乎可以放下過去那些人的無心之過,也可以接受其他人⋯⋯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