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要去思考,這其中有什麼樂趣可以記錄下來的?畢竟自我訓練也是一件特別的事,有的人一輩子都不做這樣的訓練,一樣可以無病無痛活超過一百歲,但他或她就少了一項樂趣。往這方面去想,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了。】
在提到拖延這個主題之前,要先談談寫作與運動這兩件事。想要先了解,為何這兩件事目前可以運作正常,可以一直持續下去不間斷?會是因為那都是自己所喜歡的事嗎?還是因為這兩件事可以從中獲得成就感?目的不會是成為一位體態最勻稱的人,或是最多產的作家(關於這一點,在利用聊天機器人的幫忙之下,文章產量的確是可以再增加的)。
所以說,之所以會拖延,可能是因為自己不喜歡做,或是做了沒有成就感,因此選擇遲遲不去完成。從傳統的角度來看,會要尋求許多有效的方法來克服拖延症,但這些大多是治標不治本。專家所提供的神奇方法,不一定對自己有用,可能僅對專家本身及其所研究的對象有用而已。因此,想要去探討的是,如何把用於寫作和運動的那種心態,用在其他的事情上面。換言之,如何建立起那種不斷正向循環的機制。這聽起來好像是去建立一間全新的公司,或是至少像是創建一個新的部門那樣的困難。什麼都不明確,什麼都是從無到有。
從這樣的角度去思考,如果能夠複製之前的成功經驗,擴及到其他事物上,那是否可行呢?所謂的最小可行方式,就是透過不斷的去嘗試,以慢慢推動完成進度。例如想要鍛鍊身體,所以每天都要做伏地挺身,但因為太辛苦,所以很容易就中斷。而如果每天只限定做一個就好了呢?很容易就能達標吧!這樣也容易獲得成就感而想要持續去做。當然,這只會是個開始,還是會需要慢慢增加的。必須要增加到對自己有點難度的程度,例如經過多日的練習之後,發現自己可以一次做兩組,一組是十下,那就偶爾多做個一下或兩下,這樣增加一點難度。
道理是這樣運作,但實際上還是來自於背後的動力強弱。動力越強的話,當然就有可能一直持續下去。不過,並不需要什麼驚天動地的動力,什麼不做二十個以上的仰臥起坐的話,世界就會毀滅了,所以為了成為救世主,一定要持續下去才行!【而是要去思考,這其中有什麼樂趣可以記錄下來的?畢竟自我訓練也是一件特別的事,有的人一輩子都不做這樣的訓練,一樣可以無病無痛活超過一百歲,但他或她就少了一項樂趣。往這方面去想,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了。】
與其把事情想得很枯燥或是很困難,倒不如就先只做一點點就好了。或許看來有做跟沒做一樣,但至少跨出了第一步。這道理其實不難理解,但卻是很容易就忘記而不去實踐。如此,一樣的情況就會重複的發生,直到事情的嚴重性增加。大家都知道控制預算,控制時間的觀念,那就是不要把預算排滿,行程排滿,這樣會很容易就爆掉,造成金錢或時間都不夠用的結果,而拖延則是把原本應該要按時完成的事,一直的往後延。乍看之下,距離截止時間還有一段距離,但實際上越靠近那壓力就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