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聯想系列文】#10 專業聯想:性風暴中的自我安頓

【自由聯想系列文】#10 專業聯想:性風暴中的自我安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近來台灣掀起的 #metoo 運動,妳/你也被席捲其中了嗎?

每一次重大的社會議題掀起討論熱潮,都可能讓擁有類似經驗的閱聽人勾起情緒暗流,若潮流太過洶湧、也可能使原本趨於穩定的生活步調開始凌亂。

尤其與性、死亡相關的那些,在人類心理上代表著強烈生與死的力量,更是輕易勾起人們的共情。
彷彿過往發生過的、或曾擔憂的那些,都化作此時此刻的現實,席捲自己的世界。

這些被攪動的心情都是真實與正常的。
過去的傷能被說出是件勇敢的事,但若妳/你還沒準備好面對,卻被媒體傳播的力量逼得無所遁形,也許可以先嘗試安頓自己、留給自己一些餘韻,照顧好身心與生活,才有足夠的心理空間,慢慢做出屬於自己說或者不說的決定。

安頓身心五字訣:#安靜能繫望

安(Safety)-自我安頓
適量接收媒體訊息,避免閱聽過於細節的性傷害訊息。

靜(Calming)-促進平靜
建構能使自身平靜的舒適環境或活動,善用五感體驗,如:聽放鬆的音樂、佈置喜歡的香氣、適度運動、品嚐美食...等等。

能(Efficacy)-提升效能
完成能讓自己富有掌控感或成就感的事情,比如閱讀喜歡的書籍、手作創作...等等。

繫(Connectedness)-與人連繫
和能讓自己感到安心自在的親友聯繫,需要時能訴說或者陪伴。

望(Instilling Hope)-灌注希望
記得這個世界雖然有危險的時候,卻也有安全的空間。

做了許多努力,這些傷痕若還是隱隱作痛、干擾自己的生活,也許可以找專業的人陪妳/你聊聊;若妳/妳願意,潛意諮商願陪妳/你度過。

#我們不要這樣算了 #我們不要孤單走過

▍參考資料:台灣臨床心理學會 https://reurl.cc/DAqlGR


▍更多林淳頤心理師介紹:

https://unconscious-counseling.com/menbers/林淳頤心理師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unconscious.counseling

▍IG:https://www.instagram.com/unconscious213/

▍官網連結:https://unconscious-counseling.com

avatar-img
潛意心理諮商所的沙龍
14會員
4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靈氣不但不具侵入性,更能與主流醫學搭配,學習上完全不受到宗教、信仰、性別、資質、年齡等的限制﹑只要接受約2天的訓練,便可終身運用,為自己、家人和身邊有需要的人帶來平靜與健康,平衡壓力與負面情緒對身心的影響,促進平衡與調適,是很值得學習的一門技術。
感謝謐時光心理諮商所及張力尤臨床心理師的邀請,至桃園市向各位心理師夥伴分享我在醫學中心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的相關經驗。
「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不能乖乖坐好?聽我講話?」 「為什麼他總像馬達一樣,沒辦法靜下來?教他功課真的覺得好累!」 究竟什麼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他們會有什麼樣的適應問題呢?接下來讓我們花一點時間來了解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症吧!
「不假裝幸運,不假裝不幸,誠實面對自己。」---《我的出走日記》 諮商是一段貼近自己、照顧自己的旅程。 來談者有機會練習與生命中的美好和不美好共存。 每一種感覺都是重要且寶貴的,包含那些不舒服。 不同的感受疊加組成一個無比真實的自己,勇敢地允許自己如實存在,包含美好和不美好的。
Freud“夢是欲求的滿足”---《夢的解析》 “凡事都有寓意,只要你肯去找”---《愛麗絲夢遊仙境》 你會做夢嗎?你記得自己做過甚麼樣的夢嗎? 許多心理學研究都指出人的夢富涵個人意義,若深入探究,很可能從中找到自己情緒的來源、生命意義的探究、或者個人未曾察覺的各種渴望,是認識自己與處理自身困擾一個
會談室裡重複出現這個問句;同時間,在我腦中也閃過好幾個不同相貌、經歷不同情感的傷害、但都重複相似控訴的她/他們。 原來,無論劇情轉折如何不同、無論會談室外呈現怎樣冷靜自信的人設,面對傷害的痛苦我們都一樣脆弱。
靈氣不但不具侵入性,更能與主流醫學搭配,學習上完全不受到宗教、信仰、性別、資質、年齡等的限制﹑只要接受約2天的訓練,便可終身運用,為自己、家人和身邊有需要的人帶來平靜與健康,平衡壓力與負面情緒對身心的影響,促進平衡與調適,是很值得學習的一門技術。
感謝謐時光心理諮商所及張力尤臨床心理師的邀請,至桃園市向各位心理師夥伴分享我在醫學中心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的相關經驗。
「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不能乖乖坐好?聽我講話?」 「為什麼他總像馬達一樣,沒辦法靜下來?教他功課真的覺得好累!」 究竟什麼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他們會有什麼樣的適應問題呢?接下來讓我們花一點時間來了解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症吧!
「不假裝幸運,不假裝不幸,誠實面對自己。」---《我的出走日記》 諮商是一段貼近自己、照顧自己的旅程。 來談者有機會練習與生命中的美好和不美好共存。 每一種感覺都是重要且寶貴的,包含那些不舒服。 不同的感受疊加組成一個無比真實的自己,勇敢地允許自己如實存在,包含美好和不美好的。
Freud“夢是欲求的滿足”---《夢的解析》 “凡事都有寓意,只要你肯去找”---《愛麗絲夢遊仙境》 你會做夢嗎?你記得自己做過甚麼樣的夢嗎? 許多心理學研究都指出人的夢富涵個人意義,若深入探究,很可能從中找到自己情緒的來源、生命意義的探究、或者個人未曾察覺的各種渴望,是認識自己與處理自身困擾一個
會談室裡重複出現這個問句;同時間,在我腦中也閃過好幾個不同相貌、經歷不同情感的傷害、但都重複相似控訴的她/他們。 原來,無論劇情轉折如何不同、無論會談室外呈現怎樣冷靜自信的人設,面對傷害的痛苦我們都一樣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