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能量,要一點一點釋放,而不要累積在心中成為壓倒自己的稻草

負能量,要一點一點釋放,而不要累積在心中成為壓倒自己的稻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拆掉包裝的能量來襲

今天早上,看到唐綺陽老師的一則貼文,其中一段如下:

金停滯的主角就是「金星們」,那些「看來過得很好、有才華、光鮮亮麗、富有、懂享受、居高位之人」,簡單講就是我們眼中的「人生勝利組」,原來,也有「實則不然」的另一面(因為目前也還籠罩在土海「拆掉包裝」的能量下)。

突然讓我想起,自己在大學那幾年,時常遇到看似陽光溫暖、光鮮亮麗、過得很好,實則不然的人,其中又以男性居多。

raw-image

總能看到他人另一面

不知道是因為,我有引出別人另一面的能力,還是因為不小心表現出,自己比較傾聽的那一面,記得那時候,常有人在比較熟之後,突然告訴我一些相當負面的事情,而且多半也不是一次透漏一點,更像是找到一個出口,把所有不能說的事情傾瀉而出。

我當然能理解,每個人都有負面的面向,不過那些被過度包裝在「陽光、灑脫」形象下的另一面,突然被大量釋放時,對我來說實在有點過於衝擊,況且我也不是心理師,我實在不懂,為什麼要突然跟我說這麼多。

加上因為這些人,平時的形象實在太正向,所以每當我聽到第三者,對於這些人充滿正向的讚美,認為這些人毫無缺點時,內心都不免顫抖了一下。

不過,我不只能看到過度包裝的人,反過來每當遇到,看似較為負向的人,其實也總能挖掘出一兩個,對方做的好、比較正向的另一面。

raw-image

適時的釋放出負能量

之所以想撰寫這篇文,是想鼓勵大家,在平時就要抒發自己的負面能量,而不要選擇不斷累積在心裡,直到有一天才如同水庫洩洪般,突然一次爆發性的潰堤。

在遇到事情時,最好的狀況,是在當下就適時覺察自己的情緒是生氣、難過、失望、失落、焦慮、恐懼嗎?表面的情緒是什麼?背後是否有更深層的感受?就像許多父母在責罵小孩,表面可能是憤怒生氣,背後可能有許多擔心與害怕,我們能否在情緒出現時,覺察當下並且指認出它,是相當重要的第一件事情。

辨別出情緒後,才能針對不同的情緒,去做出相對應的處理。比方說當你意識到自己其實是害怕時,才能做出相對應預防或保護的行為,去避免危險的發生,有時候一旦我們判斷錯誤,就很容易做出不適切的行為,而造成情緒不但沒有被抒發,反而還有更大的反效果。

raw-image

用心照顧每個小情緒

對每一件負能量的小事情,都用心地去對待與處理。

去畫畫、去訴說、去療傷,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去做一些能幫助自己的事情,而不是放著,覺得反正過了就沒事了。那些會讓你不斷想起、不斷引起你情緒的事情,哪怕它再微小,都有值得你關心與照顧的重要性。

我們的大腦其實很懶惰,所以真正的不在意,根本連想都想不起來。(這裡討論的不包含重大創傷)

raw-image

但願社會有天能改觀

不過,華人社會總是教導我們要正向、要圓融,不能隨意表現出情緒,一旦表現出自己的擔憂或害怕,就會被說是悲觀、膽怯。所以總有許多人不停地隱藏著,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一直不停的累積,總有一天會如同火山噴發。

因此,我還是要再次鼓勵大家,多多關心自己並花時間理解情緒的意義。

如果這個社會上有更多人,認識情緒是怎麼一回事,可以不要再過度的要求,每個人的每一天,都要很正向、很積極的話,我們就能更自在的去慢慢釋放能量,我們能自在的向他人訴說情緒,即使是再怎麼微不足道的小事,將它釋放出來,對我們來說都是一種療癒與解脫。

假如這個社會,能給予更多支持與安全感,那麼每一個微小情緒,將得以安放。






avatar-img
溫柚榕聊聊天
93會員
159內容數
覺得這個社會上有好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卻礙於文章發文無法即時討論的受限,而讓這個平台一直比較像是「我說你聽」的狀態。但是,其實比起單方面輸出,一直以來我更喜歡和別人討論想法,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不斷吸收不同觀點以後,最後淬鍊成自身獨有的價值觀,我想這是創辦此處最大的意義,所以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請友善地留下寶貴的想法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溫柚榕聊聊天 的其他內容
「好想忍著不用手機,可是好難真的做不到。」 「十分鐘不用手機,就像是要了自己的命一樣,萬般難受。」 「平常生活好焦慮,必須常常用手機轉移注意力,才能遺忘心理的擔憂。」 「一開始用了手機後,感覺瞬間快樂許多,但漸漸地帶來的滿足也變小了。」 上面這些情況,是否有哪句說中你的心聲呢? 如果有的話,不妨點進
最近看到一篇關於藝人婚姻的新聞,是昔日《大學生了沒》固定班底的成員蘿莉塔,要求準老公簽訂一個「外遇就賠償三百萬」的合約,但因為對方對於金額有疑慮,所以還在考慮而沒去登記結婚的內容。有許多人甚至是兩性專家,紛紛出來指責彼此沒信任感,實在不應該結婚……而在關係裡,你是否也常常有許多擔憂呢?
依照人的習性,通常一開始都會相當有熱忱,廢寢忘食的學習,只是好景不常,多半大概在第四天、第五天,生活一忙碌起來後,就會把這一事忘得一乾二淨,或者在想起來時,又被自己的懶惰心驅使,心想:「休息一天應該沒關係吧?」然後又在隔天無止盡的懊悔,後悔昨天怎麼沒有繼續努力,而害自己的計畫破功。
什麼樣的人適合心理系? 心理系學習的內容有哪些? 如何知道心理系學習的內容? 讀完後通常都考心理師嗎? 共感能力強的人適合當心理師嗎? 為什麼要寫這麼多,是因為你的問題是「是否適合」,所以我希望能盡量讓你看見整個環境是什麼狀況,只有在你對產業的認識是足夠的前提下,談「是否適合」才有意義,如果……
2022年的聖誕節前,托104人力銀行的福,去了一趟位在高雄的楠梓高中,與學生們做科系分享。對於第一次做科系分享的我,自然是有點緊張,不但要一次分享兩場,而且每一場的人數都將近八、九十位,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會把演講初體驗搞砸。 雖然表面上我是giver,但實際上總覺得自己才是taker,為什麼呢?
「要很有創意的人,就需要時間無所事事。」--奧斯汀.克隆《好點子都是偷來的》 你知道什麼是隧道效應嗎? 為什麼人在隧道效應裡,就很難激發創意呢? 發散思考和集中思考又有什麼不同呢? 趕快點開文章一探究竟吧!
「好想忍著不用手機,可是好難真的做不到。」 「十分鐘不用手機,就像是要了自己的命一樣,萬般難受。」 「平常生活好焦慮,必須常常用手機轉移注意力,才能遺忘心理的擔憂。」 「一開始用了手機後,感覺瞬間快樂許多,但漸漸地帶來的滿足也變小了。」 上面這些情況,是否有哪句說中你的心聲呢? 如果有的話,不妨點進
最近看到一篇關於藝人婚姻的新聞,是昔日《大學生了沒》固定班底的成員蘿莉塔,要求準老公簽訂一個「外遇就賠償三百萬」的合約,但因為對方對於金額有疑慮,所以還在考慮而沒去登記結婚的內容。有許多人甚至是兩性專家,紛紛出來指責彼此沒信任感,實在不應該結婚……而在關係裡,你是否也常常有許多擔憂呢?
依照人的習性,通常一開始都會相當有熱忱,廢寢忘食的學習,只是好景不常,多半大概在第四天、第五天,生活一忙碌起來後,就會把這一事忘得一乾二淨,或者在想起來時,又被自己的懶惰心驅使,心想:「休息一天應該沒關係吧?」然後又在隔天無止盡的懊悔,後悔昨天怎麼沒有繼續努力,而害自己的計畫破功。
什麼樣的人適合心理系? 心理系學習的內容有哪些? 如何知道心理系學習的內容? 讀完後通常都考心理師嗎? 共感能力強的人適合當心理師嗎? 為什麼要寫這麼多,是因為你的問題是「是否適合」,所以我希望能盡量讓你看見整個環境是什麼狀況,只有在你對產業的認識是足夠的前提下,談「是否適合」才有意義,如果……
2022年的聖誕節前,托104人力銀行的福,去了一趟位在高雄的楠梓高中,與學生們做科系分享。對於第一次做科系分享的我,自然是有點緊張,不但要一次分享兩場,而且每一場的人數都將近八、九十位,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會把演講初體驗搞砸。 雖然表面上我是giver,但實際上總覺得自己才是taker,為什麼呢?
「要很有創意的人,就需要時間無所事事。」--奧斯汀.克隆《好點子都是偷來的》 你知道什麼是隧道效應嗎? 為什麼人在隧道效應裡,就很難激發創意呢? 發散思考和集中思考又有什麼不同呢? 趕快點開文章一探究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