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負能量的人,找回快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遠離這種人

遠離這種人

碰到愛說教的人,常叫別人做人要豁達,要看開點,不要太糾結,要大度一點,勸人很容易,因為他不是當事人,其實這種人看似豁達其實最負能量。不只愛說教,還有愛攻擊的人,不管任何人做什麼都錯,只有他是對的。這些人很多,想不當一回事,偏偏左右我們的情緒。


觀察後,發現這些人都有相同特質。

負能量的人

負能量的人

沒同理心

人際中最怕碰到這種人,扮演著正義魔人他以為擁有開解的能力,用叨叨不絮言語叨擾人。不是自己的事都很容易說嘴。

一般歸納這種人都是沒有同理心的人,他們的世界只有自己的感受,別人的感受都是多的,這種人還自以為擁有大愛。

自私自利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管別人的感覺,對別人的事情相應不理,只有自己的感受最大,想控制對方話語權,左右別人思想。

心胸狹隘

看不得別人好。將自己的付出無限放大,一天到晚討功勞,佔別人便宜當作習慣,別人的事都不是事只有自己的事才是事,嘴上邀功,心理包容力小。

製造是非

刷存在感就是想被在乎,被肯定,通常這種人很怕孤獨,希望閃光燈能聚焦在他身上,時不時就要出來說教。怕被忽略還會討拍

不過這種人在吃醋跟嫉妒間就建立了自己的敵人

我們碰到這種人,要先處理問題還是處理情緒?沒良好的情緒就處理不了問題。

建議遠離這種人,讓自己保有快樂的情緒,找出自我價值。



如何快樂

找回快樂

找回快樂

每天學會感恩三件事。

  1. 能清醒真好;又是一天的開始
  2. 有事做真好;至少還有地方去。
  3. 有健康真好;能吃能睡,去哪都行。

選擇朋友

遠離不甘寂寞製造是非的人,拒絕往來戶還有幾

  • 說話不投機的人不來往
  • 負能量太重的人不來往
  • 自以為是的人不來往
  • 沒同理心的人不來往
  • 信口開河的人不來往

學習不間斷

  • 學會分享與付出
  • 學會與自己獨處
  • 學會照顧好自己
  • 學會解決問題能力
  • 學會充實廣泛知識
  • 學會說謝謝,請,對不起



學會放鬆技巧,紓解壓力


結語

碰到外太空的人真可怕,不是溝通或容忍能解決,最重要是還會牽動我們的情緒,說給別人聽還會說我們太多慮,放不開,不說還會有些多事的人來問,問了又說你想太多。

那裡寬心就去那,人生不長不要太刁難自己,學會與自己共處,找出生存角落,善待自己。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自己為難自己。逃離負能量的人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ena 漫談人生
44會員
134內容數
人生總會在錯誤中修正,做事不往後看不遺憾過日,遺留下的經驗是淬練過的美好。文章以分享淺談人生、遙望職場怪論、論說人際特質、笑談人格行為、談論工作百科、書寫日常顯影。路不是單一終循至回歸線。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去的自己。 珍惜最美好的自己。
Lena 漫談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這篇文章探討青少年情緒管理,包含反向效應、柔膚效應和浮萍效應等心理現象,並建議以包容、傾聽和正視情緒的方式來促進心理健康。
Thumbnail
2025/04/16
這篇文章探討青少年情緒管理,包含反向效應、柔膚效應和浮萍效應等心理現象,並建議以包容、傾聽和正視情緒的方式來促進心理健康。
Thumbnail
2025/02/06
分享參加聯誼活動的經驗,過程中認識了三位個性迥異的男性,並從這些經歷中學習到許多寶貴的課題,例如重新檢視自己的界線、更有效地判斷他人性格,以及瞭解「跳出舒適圈」的真諦。
Thumbnail
2025/02/06
分享參加聯誼活動的經驗,過程中認識了三位個性迥異的男性,並從這些經歷中學習到許多寶貴的課題,例如重新檢視自己的界線、更有效地判斷他人性格,以及瞭解「跳出舒適圈」的真諦。
Thumbnail
2025/02/03
告別無謂寒暄,迎接更精質的生活!如何在2025年告別例行性寒暄,例如「早安」、「最近好嗎」,並藉此省下時間,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人事物。文中提供方法,教你如何優雅拒絕不必要的社交,活出更簡單、快樂、有質感的生活。
Thumbnail
2025/02/03
告別無謂寒暄,迎接更精質的生活!如何在2025年告別例行性寒暄,例如「早安」、「最近好嗎」,並藉此省下時間,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人事物。文中提供方法,教你如何優雅拒絕不必要的社交,活出更簡單、快樂、有質感的生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天早上,看到唐綺陽老師的一則貼文,其中一段如下: 金停滯的主角就是「金星們」,那些「看來過得很好、有才華、光鮮亮麗、富有、懂享受、居高位之人」,簡單講就是我們眼中的「人生勝利組」,原來,也有「實則不然」的另一面(因為目前也還籠罩在土海「拆掉包裝」的能量下) 突然讓我想起,自己常遇到看似陽光,實際…
Thumbnail
今天早上,看到唐綺陽老師的一則貼文,其中一段如下: 金停滯的主角就是「金星們」,那些「看來過得很好、有才華、光鮮亮麗、富有、懂享受、居高位之人」,簡單講就是我們眼中的「人生勝利組」,原來,也有「實則不然」的另一面(因為目前也還籠罩在土海「拆掉包裝」的能量下) 突然讓我想起,自己常遇到看似陽光,實際…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過類似的情境?初入職場的你,在家族聚會中很熱切地想要分享剛到工作環境的酸甜苦辣,你也很期待家人們能與你一同討論,並給予正向的回饋,但你卻聽到……   「這有什麼呀!當初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呀,有什麼好在意的。」 「拜託,這件事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那時候就這樣做的……」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過類似的情境?初入職場的你,在家族聚會中很熱切地想要分享剛到工作環境的酸甜苦辣,你也很期待家人們能與你一同討論,並給予正向的回饋,但你卻聽到……   「這有什麼呀!當初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呀,有什麼好在意的。」 「拜託,這件事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那時候就這樣做的……」
Thumbnail
不要再把大喇喇、說話直當成真性情。 真性情是指真誠實在的品德性格。誠實不造作,為他人著想,並不是粗魯無知的對待旁人,說話不經大腦,拜託別再由著性子說自己就是說話直的人想講什麼就是什麼。 我行我素好自在、他人傷口灑鹽花。 為什麼一直忘不了傷害自己的人,有幾種原因: 被虐狂 不甘心 綜合兩者或只有二分之
Thumbnail
不要再把大喇喇、說話直當成真性情。 真性情是指真誠實在的品德性格。誠實不造作,為他人著想,並不是粗魯無知的對待旁人,說話不經大腦,拜託別再由著性子說自己就是說話直的人想講什麼就是什麼。 我行我素好自在、他人傷口灑鹽花。 為什麼一直忘不了傷害自己的人,有幾種原因: 被虐狂 不甘心 綜合兩者或只有二分之
Thumbnail
當一個人陷入自我迷茫 . 自大傲慢的世界時 , 不用跟他說太多大道理或自己的 (第一人稱視角) 認識 , 這樣只會讓他更討厭你而已。 一個人做錯時 , 通常只會一錯到底 , 而且會死不認錯 , 不願意打臉自己說過的話 通常做錯事情或者遇到事情總是想用逃避或憤怒解決的人 , 都是因為自己對自己不夠自信
Thumbnail
當一個人陷入自我迷茫 . 自大傲慢的世界時 , 不用跟他說太多大道理或自己的 (第一人稱視角) 認識 , 這樣只會讓他更討厭你而已。 一個人做錯時 , 通常只會一錯到底 , 而且會死不認錯 , 不願意打臉自己說過的話 通常做錯事情或者遇到事情總是想用逃避或憤怒解決的人 , 都是因為自己對自己不夠自信
Thumbnail
★躲起來,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他們說 我後來覺得,與其努力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不如努力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 有時候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評論會覺得有些慌張,解釋也不是、不解釋也不是。當一個不夠了解我的人,說出一些對我的看法或意見的時候,我開始學著讓他們只是經過我的耳朵,而不是進到我的心裡。 當一個人
Thumbnail
★躲起來,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他們說 我後來覺得,與其努力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不如努力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 有時候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評論會覺得有些慌張,解釋也不是、不解釋也不是。當一個不夠了解我的人,說出一些對我的看法或意見的時候,我開始學著讓他們只是經過我的耳朵,而不是進到我的心裡。 當一個人
Thumbnail
碰到愛說教的人,常叫別人做人要豁達,要看開點,不要太糾結,要大度一點,勸人很容易,因為他不是當事人,其實這種人看似豁達其實最負能量。不只愛說教,還有愛攻擊的人,不管任何人做什麼都錯,只有他是對的。這些人很多,想不當一回事,偏偏左右我們的情緒。 觀察後,發現這些人都有相同特質。 沒同理心 人際中最怕碰
Thumbnail
碰到愛說教的人,常叫別人做人要豁達,要看開點,不要太糾結,要大度一點,勸人很容易,因為他不是當事人,其實這種人看似豁達其實最負能量。不只愛說教,還有愛攻擊的人,不管任何人做什麼都錯,只有他是對的。這些人很多,想不當一回事,偏偏左右我們的情緒。 觀察後,發現這些人都有相同特質。 沒同理心 人際中最怕碰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誤會一些狀況,以為有負面的感受=愛抱怨=不受歡迎,社交活躍=受人矚目=沒有被群體排拒在外,但其實上述因素都是沒有正相關的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誤會一些狀況,以為有負面的感受=愛抱怨=不受歡迎,社交活躍=受人矚目=沒有被群體排拒在外,但其實上述因素都是沒有正相關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