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提醒:課表下的人生是自足還是自卑?

2023/07/1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9歲小女孩低著小小的腦袋瓜,在紙上畫出她的課表給我看,慢慢地跟我介紹這些課程,我們要一起找出她喜歡哪些課,做個喜好的排序和取捨。小女孩因為壓力太大,晚上焦慮到睡不著,由父母帶來諮商室,想試著減輕她的壓力。
但孩子歪著頭一臉苦惱,「彈琴和畫畫我喜歡,心算和英文還好,可是爸爸說學心算對數學很有幫助,媽媽覺得英文是世界的共通語言一定要會......心理師,每一堂課都很重要耶!」其實後面還有一串在孩子心裡都是很「重要」的課程,排滿她週一到週五的晚上,以及週末的一天半。
後來我跟孩子打了個比喻,如果人的大腦就像一個冰箱,我們常把晚一點才要用到的食物放進冰箱保存,如果什麼一股腦往裡面塞,就會出現很多狀況,像是冰箱塞太滿,要用的東西反而找不到,又或是塞太多「長大」才要用的東西,結果「明天」的東西塞不進去,她聽了點點頭,有時候她會猶豫要先準備明天學校的考試,還是為了兩週後的表演去練琴,不管做了多少努力,還是會擔心自己在某些部分準備得不夠好!睡前放心不下,自然睡不著
很多受職場焦慮所苦的人,在星期日的晚上特別睡不著,他們會懊悔自己沒有照著自己安排的時間表好好利用週末,如果仔細談下去,會發現他們腦海裡有一個假設「我應該要去學/做個什麼來補我現在的不足」,例如:我應該要利用假日去學語文,不然會沒有競爭力,或是多看幾本跟專業有關的書,免得和客戶談的時候顯得沒有知識,好像這些腦海裡的「代辦事項」沒有做完,我這個人就不及格。很特別的是,我發現這些在晤談室裡很焦慮自己不夠努力的人,以「世俗」的標準來看,他們非常上進也都頗有成就。
身為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幫他們安排時間,花時間陪伴孩子認識自己的喜好,讓他們有機會學習透過努力去得到成果,這是父母可以給孩子很珍貴的禮物。但這豐富的禮物倒底會讓孩子變得「自足」還是「自卑」呢?好比一個書本不離身的人,可能非常熱愛吸取新知,也可能心裡藏著對「缺乏資訊」的恐慌,深怕自己因為少了什麼而落後。
我們需要為了生存和自己目標而奮鬥,卻可以抱著兩種很不同的態度去「努力」,對某些人來說,透過努力可以讓自己覺得滿足,所以他願意持續而不放棄,另一些人則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才拼命努力。
孩子的態度源自父母的態度,當你想要幫孩子在課表上加一點什麼的時候,試著檢視一下自己腦海裡的想法,可能你會發現「因為我沒有…,所以我希望孩子可以…」、「如果他現在不學/做…,以後就會落後/沒競爭力」、「別人都有…,如果我不給孩子,他以後會不會失敗或埋怨我?」,這些滿載著焦慮與恐懼的想法,也許無形中就從你的言行傳遞給孩子
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就像照鏡子一樣,會看見真實的自己、會再次憶起自己人生中的遺憾、會重新面對自己的缺點、再度檢視自己的人生選擇,如果你無法接納自己真實的狀態,對自己的遺憾、缺點和侷限,抱著罪惡感或自卑,那麼這些未消化的情緒,可能會透過與孩子相處的過程傳遞下去,這無關乎你是否能給孩子豐富的的課表,而取決於你是否能為孩子示範一個接納真實自我的態度。
那麼要如何了解孩子在豐富學習中是否能夠擁有健康的態度呢?有幾點提醒也許會有幫助。
第一、花時間與孩子談心,了解孩子吸收的狀況
如果擔心自己被主觀的想法蒙蔽,而忽略孩子的需求,最好的方式就是觀察與溝通,觀察孩子的客觀行為上的改變,並透過聊天瞭解孩子在活動中所吸收的內容,這些都有助於平衡父母親本身的觀點,也許原本妳覺得讓孩子學鋼琴可以抒發情緒,但孩子卻覺得找同學打球更能排解壓力。
在時間表裡排上親子談心的時間,可以是一起去遛狗,或是一起看場電影,在輕鬆的氛圍下,孩子比較能表達內心真正的想法,切記千萬不要過早給予批評和指教喔!先試著接納孩子真實的狀態,再一起想想接下來怎麼做比較好,批判就好像「指出少的半杯水」,而我們想培養的是「珍惜有的半杯水,並試著再進步一點」的態度
第二、每次只給孩子「多一點」
心理學家維高斯基認為若成人能夠給予「比孩子實力多一點」的挑戰和輔助,是最能促進兒童認知發展的方式,而隨兒童的能力增加,成人給予的挑戰就升高一點,或輔助減少一點,就像蓋房子時搭建的「鷹架」,隨著房子慢慢成形,鷹架就逐步撤除。所以父母該掌握的重點是給予貼近孩子狀態的幫助,並且在該放手的時候要放得灑脫,讓孩子為自己累積的能力感到驕傲,才有動機繼續前進
舉例來說,在安排的時間表裡,不妨給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間,有助於你瞭解孩子學習的現況,或他當下真正的身心需求。可以隨著孩子的年齡與經驗調整給予的彈性範圍,愈小的孩子先試著做比較小的練習,例如:放學回家先吃點心還是先寫功課好?年長的孩子已經有一些安排時間的經驗,比較了解自己,就可以試著讓他安排一整天,或是提出自己的一週計畫跟父母討論。
第二、比起「成功」,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度過「失敗」
磨練的過程才能培養出「態度」,經歷挫折更顯現「態度」的重要性,所以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要拿捏優先順序與比重,「過程」比「結果」重要,「挫折」比「順利」更需要花心思,「失敗」比「成功」更值得回顧
成功可以是代表努力與成長的一個里程碑,也可能變成絆住腳步的標籤,一個背著明星學校畢業光環的青年,可以帶著知識與自信繼續往前走,也可能因為這些頭銜而無法屈就任何一個不完美的起始點。我們看重努力之後的結果,更該重視努力時的態度
暑假將至,希望每個真心為孩子付出家長,能夠常常記得提醒自己,學習的結果很重要,培養孩子「自知自足」的態度更重要,讓自己跟孩子都能夠在豐富的活動裡身心健康滿載而歸。
初刊於良醫健康網2017.07.06
    很多人來晤談室處理關於職場的困擾,我在這裡分享一些大家在心理治療之後,自己在職場上的領悟與改變,如果能對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有所助益,那就再好不過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