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可以帶手機去學校嗎?」
「不可以,不過如果提前申請的話可以。」
「什麼意思? 提前申請? 誰會需要申請啊?」
「就是有些同學要補習到十點才回家,那他需要手機就要提前申請了。」
「你們不是才國小六年級? 為什麼需要補習補到晚上十點? 太誇張了吧 !」
「大概父母覺得這樣對我們比較好吧 ! 不過那都是父母想的啊~」
我與朋友的姪女短短的對話,讓我非常的吃驚,是我離國小時期太遠了嗎? (是真的很遠沒錯 ),但是我記得國小我每天下課都跟妹妹玩到瘋掉,連作業也是很快速也寫完,晚上九點就去睡覺了耶 ! 補習十點才下課,現在的孩子怎麼了? 不,應該說現在的家長怎麼了?
現在的家長難道已經忘記小時候整天玩樂的國小生活嗎? 孩子難道不應該有他們玩樂的童年? 上次聽到一個朋友的小女兒要去上私立幼稚園小班,入學前老師提醒朋友,記得在家先幫忙加強一下注音符號,不然孩子中途加入可能會跟不上,excuse me,我有聽錯嗎? 小班的孩子為什麼要害怕跟不上進度,然後這個跟不上又是誰定義的?
我身旁充斥著十分焦慮的父母們,不管任由我怎麼請他們放寬心,不需要這麼的焦慮害怕,但我發現不管我說什麼,他們的耳朵從沒開啟過,因為我與他們並不屬於同一陣線的, 所以他們並不想聽取我的意見,只會規勸我不要想的這麼天真,等到時候小孩跟不上就累了... 劈哩啪啦的開始舉出我必須要聽從的道理...
想當然我並沒有認真聽,因為我並不想讓害怕促使我必須採納我不理解的教育方式。
比起因為擔心跟不上而提前為孩子準備的課程,更讓人想探索瞭解的背後原因是,是我們擔心孩子跟不上的表面? 還是我們擔心孩子跟不上背後的挫折感?
想讓孩子減少遇到挫折是不可能的,比起避免遇到挫折,我更傾向讓孩子提早遇見挫折,然後再從中教導,而日常生活中其實就有許多機會可以教導了,從簡單的玩遊戲就可以看出孩子面對輸贏的態度,有些孩子只要一輸就會哭鬧,翻桌,直說不公平不玩了,內心有股輸不起的自尊心,也有些孩子對輸贏沒有太大心情起伏,願意聽取他人經驗分享然後繼續玩下去,但無論哪一種天性,其實都沒什麼問題的,要讓他們知道的是沒有人天生就會玩遊戲,但是我們可以學習,輸了會生氣往往是因為覺得丟臉,身為大人的我們有時候也會覺得好丟臉想馬上離開喔,更何況是還不太會掌控情緒的孩子們,但我相信只要耐心的跟他們分享自己也曾經有過同樣的心情,孩子通常會冷靜下來,願意和你再一起試一次。
如何找到再努力挑戰的精神我覺得這比較重要,因為這些能量的累積會帶給我們更多的信心和勇氣,這些是給孩子最大的寶藏,誰也拿不走的。
還有另一個更常見的說法是,就是因為我小時候沒學好,所以很希望小孩可以學好,每次聽到這句話時我就很想翻白眼,小時候沒學好,現在開始學也可以啊,為什麼要說這種不負責只在旁邊煽火的話,這樣的逃避方式,真的是好的身教嗎?
在面對孩子之前,或許身為父母的我們更應該先面對內心的自我小孩,是什麼過去的經歷牽絆住我們,使我們害怕,唯有我們自己找到答案後,才可以更客觀地看待事情的本身。我們都應該花時間與自己好好的相處,好好的與自己成為朋友,因為唯有當理解了自己之後,才有辦法同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