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了孩子好」為名的內心恐懼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自從為人母以來,因為某種「為了孩子好」的情結,一廂情願地為孩子做了某事或買了某物,卻沒有得到預期回應的狀況實在不少。

所幸,我並不會因此強迫孩子接受我的好意,進而引起一場拉鋸戰,多半情況下,我會摸摸鼻子獨自承擔自己一頭熱的結果。那結果雖然令人傷心,卻並不傷及我跟孩子之間的感情。而且我越來越確定,那樣的傷心百分百是自找的。

於是,隨著我那股莫名興起「為了孩子好」的傻勁,與不斷試誤學習的結果,我終於找到了減少傷心的方法。

上周國際書展,因為工作關係去開了三天的會。趁空檔,逛了幾家自己還滿喜歡的出版社。正當幾本兒子女兒最近熱愛的小說與電影的英文原著出現眼前時,一股想買下的衝動由心底強烈衝出。那衝動背後的動機是希望他們能藉由原文小說,學點英文,以免落後了。這念頭只持續了一霎那,就被隨之而來的「我得先問人家想不想看,千萬別又一頭熱」的想法給阻下了。

沒錯!減少傷心的方法就是,事先問問人家有沒有意願,以免無事惹塵埃。

當天午餐時間,即使過了一點半,展場的餐廳依舊熱絡與擁擠。人與人之間隔著不到十公分的距離吃飯,成為搶時間的權宜之計。端著午餐坐下之際,身旁也跟著有人坐下,並起勁地聊起了教養孩子的撇步。

「孩子呀!不論學什麼,一開始都要靠父母強迫。就像我家孩子剛學英文時,我規定他看卡通只能轉成英文,久而久之,每當看電視,他就會自動說要聽英文的……」 「……而且我家孩子寫作業幾乎不出錯。剛開始寫作業時,我都會要求他檢查五遍以上、字要寫得端正,久了就習慣了。現在字如果寫得不好,他自己會擦掉重寫,做事非常主動,而且自我要求很高……」 「……我總是在睡前分析道理給孩子聽。比方說,他想當建築師,我就告訴他,如果想當建築師就得把數學學好,於是他每天都很努力在算數學。我還將人生比喻為一艘船,走對路就能抵達目的地……」

在一旁吃著午餐的我,聽著聽著簡直都要流出口水來,內心還要強忍想要上前探問實際操作秘笈的衝動。這段對話太精采了,讓我對自己剛剛撥電話詢問孩子們買小說原文書意願的事,有些動搖。

我心想「這麼一個自動自發、自我要求高的孩子,原來可以靠父母的強迫養成。原來一個願意走在父母期望下的孩子,需要靠不斷分析說理來導正。那麼,我之所以不做這些事的理由是什麼呢?」

以前的我以為,當父母得要如同當販賣產品的推銷員。我們要具備分析事理的能力,分析事理時,如果有必要,有時還要把自己假想的恐懼也一併說給孩子聽。這麼做,只為了一個目的──美其名為「為了孩子好」,事實是讓孩子順著我們的期望走,以避開那令我們恐懼的未知。

那天之後的整整一個禮拜,我都在思考自己不再那麼做的理由。我發現,是這些年來我看穿了「恐懼」對人的可能性的束縛。從小到大,好多事一旦有了不確定性,那害怕後果的「恐懼」就會在心裡運作,它讓我甘願選擇與前人相同的選項。雖然不確定,那內心的恐懼從何時生根的。但我確定的是,現在的我無從得知,如果當時的我所選擇的是毫無畏懼後決定的選項,結果會是如何?究竟有什麼樣的面貌。

更深一層來說,就是我讓恐懼否定了「成為更貼近真正的我」的可能性。

泰國人將大象當作運輸工具。我們不免疑惑,那龐然大物究竟是如何願意聽從體型小牠這麼多的人類的指使?曾從某本書上看到這麼一個故事,故事真實性不可考究,但頗有深遠意味。

據說,在泰國,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是被拴在一根釘入地底的木樁上的。因為體型尚小,小象始終掙脫不掉那根木樁,經過無數次嘗試,小象終於認定自己無力對抗那木樁,一輩子再也不試圖逃脫而就此放棄了做主的機會。隨著時間流逝,小象終於長成了比那根木樁還要大上數百倍的大象,卻由於深信小小的自己無力離開那根木樁,而終生聽從人類使喚。

我想起了,是自己不忍心將那等同於木樁的,對未知的一絲一毫恐懼放入孩子原本應該開闊的人生當中。我明瞭,孩子未來的世界將遠超過現在我們所能想像的寬廣,我們怎能不細細斟酌即將說出口的話、怎能深信自己給出的建議一定正確。

這麼一想,我告訴自己,要專注於面對內心隨時冒出來的恐懼,細細看穿那恐懼的真相,千萬別任由恐懼主宰,更要小心不讓那恐懼隨著話語與行為成了制約孩子未來的小木樁。


原始文章寫作日期 2012-01-1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怪獸芬的反骨媽媽之路的沙龍
6會員
13內容數
2023/09/19
早上想起小小女兒身影,同時也想起了兒子的。 兩個小孩天生氣質迥異,小小兒子每每跟我牽手走到了公園邊,都要觀察揣度好久,想定了才跟我說「媽媽,我想玩那個」,然後我們一起走去玩。 溫和的他,三歲時妹妹出生,從此疼愛妹妹成了他唯一使命。妹妹哭了,心疼地輕拍妹妹說,媽媽奶奶等一下吼;看妹妹躺在嬰兒床
Thumbnail
2023/09/19
早上想起小小女兒身影,同時也想起了兒子的。 兩個小孩天生氣質迥異,小小兒子每每跟我牽手走到了公園邊,都要觀察揣度好久,想定了才跟我說「媽媽,我想玩那個」,然後我們一起走去玩。 溫和的他,三歲時妹妹出生,從此疼愛妹妹成了他唯一使命。妹妹哭了,心疼地輕拍妹妹說,媽媽奶奶等一下吼;看妹妹躺在嬰兒床
Thumbnail
2023/09/19
印象中,帶小小的女兒去公園玩,快到公園時,她就會回頭閃著眼睛說「媽,我去玩囉!」得到允許後,她就會放手再轉頭飛奔而去。 前年年底,有一天,女兒說,「媽,妳教我日文,我要考日檢,申請交換學生」,我回問「要幾級才能過」,「三級或二級就好」(日檢最高是一級,給出國讀研究所的人考的標準,想在日本逛逛,
Thumbnail
2023/09/19
印象中,帶小小的女兒去公園玩,快到公園時,她就會回頭閃著眼睛說「媽,我去玩囉!」得到允許後,她就會放手再轉頭飛奔而去。 前年年底,有一天,女兒說,「媽,妳教我日文,我要考日檢,申請交換學生」,我回問「要幾級才能過」,「三級或二級就好」(日檢最高是一級,給出國讀研究所的人考的標準,想在日本逛逛,
Thumbnail
2023/08/07
事情是這樣的。  平常要不是我雞婆地分享文章給朋友們,就是我跟某個媽媽說,有一篇不錯的文章可以參考。再不然,主動列印文章給有教養困擾的朋友們也是我常做的事。  當然,老是翻到某本書的某篇文章,請兒子或是女兒,或是老公讀讀,也是總是免不了的。但是今天事情有了轉變。  就在一個半小時前,我的兒子
Thumbnail
2023/08/07
事情是這樣的。  平常要不是我雞婆地分享文章給朋友們,就是我跟某個媽媽說,有一篇不錯的文章可以參考。再不然,主動列印文章給有教養困擾的朋友們也是我常做的事。  當然,老是翻到某本書的某篇文章,請兒子或是女兒,或是老公讀讀,也是總是免不了的。但是今天事情有了轉變。  就在一個半小時前,我的兒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每一個很惱人的小事為什麼會引發這麼大的情緒,就是因為在那背後藏著一隻平常看不見的大象。而那正是心理沒有處理過的自我情緒或壓力,左右著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遇到小事情而誘發的情緒反應。 我以為我的人生就是一切順遂。 一直到,擁有了自己的家,我才發現這世界不是這樣運作的。
Thumbnail
每一個很惱人的小事為什麼會引發這麼大的情緒,就是因為在那背後藏著一隻平常看不見的大象。而那正是心理沒有處理過的自我情緒或壓力,左右著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遇到小事情而誘發的情緒反應。 我以為我的人生就是一切順遂。 一直到,擁有了自己的家,我才發現這世界不是這樣運作的。
Thumbnail
自從為人母以來,因為某種「為了孩子好」的情結,一廂情願地為孩子做了某事或買了某物,卻沒有得到預期回應的狀況實在不少。 所幸,我並不會因此強迫孩子接受我的好意,進而引起一場拉鋸戰,多半情況下,我會摸摸鼻子獨自承擔自己一頭熱的結果。那結果雖然令人傷心,卻並不傷及我跟孩子之間的感情。而且我越來越確定,那樣
Thumbnail
自從為人母以來,因為某種「為了孩子好」的情結,一廂情願地為孩子做了某事或買了某物,卻沒有得到預期回應的狀況實在不少。 所幸,我並不會因此強迫孩子接受我的好意,進而引起一場拉鋸戰,多半情況下,我會摸摸鼻子獨自承擔自己一頭熱的結果。那結果雖然令人傷心,卻並不傷及我跟孩子之間的感情。而且我越來越確定,那樣
Thumbnail
相信有很多爸媽心裡會和我一樣 曾經都有這些疑問 為何需要培養孩子有自我認同價值? 為何我們需要學習放手? 兩個答案我們可以用簡單的一個問題來思考: 如果明天我就走了 你覺得留給孩子什麼你能安心的走 也許有人會覺得 留錢、留房子、讓他衣食無虞 但我們可曾想過 以心理層面來說 孩子接下來是否有能力面對至
Thumbnail
相信有很多爸媽心裡會和我一樣 曾經都有這些疑問 為何需要培養孩子有自我認同價值? 為何我們需要學習放手? 兩個答案我們可以用簡單的一個問題來思考: 如果明天我就走了 你覺得留給孩子什麼你能安心的走 也許有人會覺得 留錢、留房子、讓他衣食無虞 但我們可曾想過 以心理層面來說 孩子接下來是否有能力面對至
Thumbnail
「妳明明想要,但妳到底在怕什麼?」 已經想不起來從何時開始,我有個「眼不見為淨」的劣習。當我遇到棘手、或不知該如何處理的問題,我就會逃避、不去看這個問題。如此,我就可以當它不存在,不用去面對這份壓力。 這樣的「打岔」,確實讓我輕鬆不少,但也讓我經常處於不暢快不通透的狀態中,也對自己不夠滿意。甚至,在
Thumbnail
「妳明明想要,但妳到底在怕什麼?」 已經想不起來從何時開始,我有個「眼不見為淨」的劣習。當我遇到棘手、或不知該如何處理的問題,我就會逃避、不去看這個問題。如此,我就可以當它不存在,不用去面對這份壓力。 這樣的「打岔」,確實讓我輕鬆不少,但也讓我經常處於不暢快不通透的狀態中,也對自己不夠滿意。甚至,在
Thumbnail
沒多久前,母親在與我聊天的過程提到養兒育女可能會產生令人感到困擾之事,當時母親說:「如果生到一個孩子不會讀書、不聽你的話、沒有辦法讓你掌控的話,就真的會很頭痛。」 我聽了這一段話之後立即提出反駁,並表示這些都不應該是為人父母所應該期望孩子做到的,因為這滿滿是身為父母的控制欲。母親聽了我的這一番話後瞬
Thumbnail
沒多久前,母親在與我聊天的過程提到養兒育女可能會產生令人感到困擾之事,當時母親說:「如果生到一個孩子不會讀書、不聽你的話、沒有辦法讓你掌控的話,就真的會很頭痛。」 我聽了這一段話之後立即提出反駁,並表示這些都不應該是為人父母所應該期望孩子做到的,因為這滿滿是身為父母的控制欲。母親聽了我的這一番話後瞬
Thumbnail
我正努力著要把小積木拆開 燁直接從我手上拿走:「我來!我會!我幫妳!」 好,實際上,我有被「搶走」的感覺 覺察到心中有不快的感受 和對燁的行為有抗拒 我放下這股抗拒 原本想對燁說的 ”你應該先問我,再拿過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接納的感受 接納孩子心急 也看見心急的背後是孩子想幫忙的心意。 我從「恐
Thumbnail
我正努力著要把小積木拆開 燁直接從我手上拿走:「我來!我會!我幫妳!」 好,實際上,我有被「搶走」的感覺 覺察到心中有不快的感受 和對燁的行為有抗拒 我放下這股抗拒 原本想對燁說的 ”你應該先問我,再拿過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接納的感受 接納孩子心急 也看見心急的背後是孩子想幫忙的心意。 我從「恐
Thumbnail
要看見與孩子真實的關係,其實媽媽也是怕的 我們看著她的閃躲 為了真正面對和孩子的關係 聽過她敘述著當時的難為與所能做的嘗試 為了安撫丈夫易怒、容易嫉妒和孩子相處的自己 她試著為孩子建築一道保護牆 她知道孩子會被莫名的牽連進去 她用她的方式在保護孩子 只是 孩子的心中有著不同的映照 過往的彼
Thumbnail
要看見與孩子真實的關係,其實媽媽也是怕的 我們看著她的閃躲 為了真正面對和孩子的關係 聽過她敘述著當時的難為與所能做的嘗試 為了安撫丈夫易怒、容易嫉妒和孩子相處的自己 她試著為孩子建築一道保護牆 她知道孩子會被莫名的牽連進去 她用她的方式在保護孩子 只是 孩子的心中有著不同的映照 過往的彼
Thumbnail
與不好這回事,似乎總是輪不得我們這些受話的人來決定。因為認為「好」的人內心期盼的,是我們要接受好、聽進好、成為好。試圖推卻「好」的人,都會被視作忤逆與不肖,因為「這不符合他們提出好的意圖」;換句話說,我們基本上是沒有選擇、沒有拒絕的權利,去拒絕別人的好意。
Thumbnail
與不好這回事,似乎總是輪不得我們這些受話的人來決定。因為認為「好」的人內心期盼的,是我們要接受好、聽進好、成為好。試圖推卻「好」的人,都會被視作忤逆與不肖,因為「這不符合他們提出好的意圖」;換句話說,我們基本上是沒有選擇、沒有拒絕的權利,去拒絕別人的好意。
Thumbnail
往目標前行,有人同行很好、無人同行也罷;知道自己要往哪兒去,就嘗試著去,去行動去探索去培養新的嗅覺與看看不同的風景。 反正在目標與行動間,(玄妙點看)本身就會呈現一種踏實與圓滿,不是嗎?
Thumbnail
往目標前行,有人同行很好、無人同行也罷;知道自己要往哪兒去,就嘗試著去,去行動去探索去培養新的嗅覺與看看不同的風景。 反正在目標與行動間,(玄妙點看)本身就會呈現一種踏實與圓滿,不是嗎?
Thumbnail
男孩,在老師上課過程,能對(上課大家都坐好的事實&老師在發言須坐好的社會期許)視若無睹的擺動身體,或是彎折、或是滾地; 這位有靈巧動作的男孩,能調皮地在老師背對他過程,堂而皇之偷襲/打老師的屁股再跑回去; 這位很常被自己不恰當舉動引發成人負向回饋/懲罰/咆哮的男孩,在老師說要暫停一回合活動能立馬跑來
Thumbnail
男孩,在老師上課過程,能對(上課大家都坐好的事實&老師在發言須坐好的社會期許)視若無睹的擺動身體,或是彎折、或是滾地; 這位有靈巧動作的男孩,能調皮地在老師背對他過程,堂而皇之偷襲/打老師的屁股再跑回去; 這位很常被自己不恰當舉動引發成人負向回饋/懲罰/咆哮的男孩,在老師說要暫停一回合活動能立馬跑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