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心理師分享三個「做自己」的秘密關鍵!讓人生不怕失敗,越來越自在快樂有活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思想意識抬頭!新世代「做自己」,讓人生充滿活力

       隨著思想開放與資訊爆炸,常常聽到人生、工作、感情等都被鼓勵「做自己」,但大家是不是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好像越做自己,越容易跟身邊的人事物有摩擦,到最後越做越累,不如乖乖地聽話配合別人不要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安逸圈最棒了!!),但內心總覺得有股氣不順,不想這輩子就只有這樣子

 

       那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有個大疑惑?什麼才是真正的「做自己」呢?分享榮格心理治療中提到的「做自己」,三大簡單概念,讓我們更真誠面對自己的人生。

 

做自己的三個層面

       我參考榮格心理學治療概念,幫助我們達到真正的心靈自由,簡單來說做自己有三大層面,情緒表達(ego)、能力發展(self)、使命感(Self),當三者都能順利運作,就能達到高度的自我價值感(知道自己在幹嘛),就算生活再苦,人生仍會感到有目標與活力。

raw-image

一、情緒流動(ego)

       Ego在字面上是自我功能,榮格心理學是的「能量流動」的概念,而情緒是能量流動的良好指標,我將祂歸納為真實的情緒表達。

       做自己很常被誤會成「把真實的情緒講出來」,但往往鼓起勇氣講完,反而傷害到他人或是被誤會自己情緒起伏大(脾氣差?),對生活也產生影響,很容易越表達情緒越挫折,到最後只好縮回去。

       情緒表達很複雜,良性的情緒表達需要有好的評估,可以參考自我心情、外在環境、控制能力三項度來調整,例如在工作上我心情是疲憊,但為了維持工作效能與合作,我發展出良好的控制能力,展現擅長社交的一面,就像戴上一層面具一樣,聽起來好像很虛假(對喔!!有一種假叫做生存要很假),但其實是發揮心理學中面具(person)的功能,也是做自己的一種正向表現

       不過也需要注意,若面具能力使用過度,會讓我們對自己的感受陌生,變成常常在陪笑、身不由己、總是在討好別人的感覺,會非常委屈與疲憊,因此做自己就可以依照前面所說調整,當我狀態不好時,使用這個能力會讓我感到疲累,就能降低比例

raw-image

二、能力發展(self)

       self翻譯也是自我(注意是小寫s),這邊的自我指的是我能夠找到與自己特質相對貼近,並且感到有興趣、有動力、聽到或看到時,眼睛會為之一亮的事情,當我們找到這種閃耀事物時,就能完全投入在其中,享受自己能力上的發展,產生一種成長的心靈感受,例如藝術家投入畫畫時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覺,完全享受在過程中;或是運動選手在追求極限的過程裡,不斷創造新紀錄的喜悅。

       很多人可能會追問,我還沒找到這件事怎麼辦?可以參考心理學中心流flow的概念,心流指的是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會忘記時間,完全投入當中的狀態(追劇超級心流XD!!)例如:編織毛線、看小說、追劇等,都能從這些事物的特質中尋找線索,最典型是喜歡看漫畫的孩子成為漫畫家,喜歡賺錢的人變成生意人,救人為善的消防員。

raw-image

第三、使命感(Self)

       Self(大寫S)也是自我,但指的更是潛意識中自我,屬於靈性上的成長。這件事相對前兩件來說困難不少,通常需要機緣或是生命經驗的常識與挫折才會顯現出來,最通俗的說就是「志業」、「使命感」,例如一位育幼院長大的孩子,成為企業家後成立育幼院幫助弱勢;或是自小體弱立志長大成為醫生;台灣的廟宇乩童傳承,塔羅牌老師等,有種人生受到「召喚」,總是被導引到某件事情或是某種人生方向之上的感受。

raw-image

       當以上三者情緒表達(ego)、能力發展(self)、使命感(Self)都能夠有所覺察、逐漸發展時,就可以相處清楚地確定人生方向,有種活力滿滿的感覺(失戀、離婚都熬得過QQ),即使遇到他人挑戰或是生命挫折,也有更快速的復原力,將苦難轉化為養分,成為「真正做自己」的人,這也是我們看到某些人們充滿魅力,很有感染力的關鍵原因。

做自己使我們的人生得以更完整,心靈充滿意義。

(以上為榮格心理學概念,詳細學術內容較艱澀,整理成簡單版給大家參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蔡博堯諮商心理師
80會員
35內容數
心裡話很珍貴,慢慢地說、緩緩地說,好好的說,傳達給我們身邊重要的人,更是說給自己。共同探索人們心裡的酸甜苦辣,一起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2024/03/14
 該怎麼決定最不會浪費時間?先找到自己卡在哪開始 幾乎所有來找我談生職涯困擾的社區案主,開口第一句話都是:「心理師,怎麼辦?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決定,萬一選錯浪費人生,整個完蛋了,你告訴我怎麼做才能解決所有問題。」 學生則最常問:「我要不要換科系,要不要出國,要不要轉學,要不要直接去工作?」  不
Thumbnail
2024/03/14
 該怎麼決定最不會浪費時間?先找到自己卡在哪開始 幾乎所有來找我談生職涯困擾的社區案主,開口第一句話都是:「心理師,怎麼辦?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決定,萬一選錯浪費人生,整個完蛋了,你告訴我怎麼做才能解決所有問題。」 學生則最常問:「我要不要換科系,要不要出國,要不要轉學,要不要直接去工作?」  不
Thumbnail
2024/03/09
「不要想太多啦,輕鬆過日子就好~」 「為什麼要鑽牛角尖呢?把煩惱放下人才會快樂~」 「可不可以不要想那麼多?久了真的很煩欸!」   真羨慕單純的人!如果可以,誰喜歡想太多? 相信點進來看這篇文章的小夥伴或多或少都曾有過上面的情形,從小就被說「容易想太多」、「愛鑽牛角尖」、「小劇場很多」
Thumbnail
2024/03/09
「不要想太多啦,輕鬆過日子就好~」 「為什麼要鑽牛角尖呢?把煩惱放下人才會快樂~」 「可不可以不要想那麼多?久了真的很煩欸!」   真羨慕單純的人!如果可以,誰喜歡想太多? 相信點進來看這篇文章的小夥伴或多或少都曾有過上面的情形,從小就被說「容易想太多」、「愛鑽牛角尖」、「小劇場很多」
Thumbnail
2024/03/01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身邊的朋友很多,常常會一起出遊打鬧,相處起來很舒服,但內心其實容易感到寂寞?說不出是怎樣的感覺,只覺得心裡空空的。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那很有可能你是「內在孤兒」哦!! 「我知道他們愛我,但我就是感覺不到」內在孤兒對生活充滿破壞力 孤獨感是很常見的隱性主題,很多人不知道自
Thumbnail
2024/03/01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身邊的朋友很多,常常會一起出遊打鬧,相處起來很舒服,但內心其實容易感到寂寞?說不出是怎樣的感覺,只覺得心裡空空的。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那很有可能你是「內在孤兒」哦!! 「我知道他們愛我,但我就是感覺不到」內在孤兒對生活充滿破壞力 孤獨感是很常見的隱性主題,很多人不知道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1.我們對別人某個行為的憤怒,通常代表我們身上就存在那個尚未解決的部分,我們把自己的缺點“投射”到別人身上,我們審判別人時,其實正在審判自己。 2.當我們怎麼努力都無法感到幸福,這份憂鬱正在盡責地提醒妳:是時候卸下你的人格面具,好好喘息一番了!! 3.情緒最基本的功能,就像是肉體上的痛覺確保我們
Thumbnail
1.我們對別人某個行為的憤怒,通常代表我們身上就存在那個尚未解決的部分,我們把自己的缺點“投射”到別人身上,我們審判別人時,其實正在審判自己。 2.當我們怎麼努力都無法感到幸福,這份憂鬱正在盡責地提醒妳:是時候卸下你的人格面具,好好喘息一番了!! 3.情緒最基本的功能,就像是肉體上的痛覺確保我們
Thumbnail
每當我們真正能面對自己的情緒,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
Thumbnail
每當我們真正能面對自己的情緒,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
Thumbnail
思想意識抬頭!新世代「做自己」,讓人生充滿活力        隨著思想開放與資訊爆炸,常常聽到人生、工作、感情等都被鼓勵「做自己」,但大家是不是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好像越做自己,越容易跟身邊的人事物有摩擦,到最後越做越累,不如乖乖地聽話配合別人不要有太多自己的想法,但內心總覺得有股氣不順,不想這輩
Thumbnail
思想意識抬頭!新世代「做自己」,讓人生充滿活力        隨著思想開放與資訊爆炸,常常聽到人生、工作、感情等都被鼓勵「做自己」,但大家是不是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好像越做自己,越容易跟身邊的人事物有摩擦,到最後越做越累,不如乖乖地聽話配合別人不要有太多自己的想法,但內心總覺得有股氣不順,不想這輩
Thumbnail
開頭先批評一下自己,又是拖了這麼久才開始寫作,希望之後可以徹底改善這個問題。 如果下次又拖怎麼辦? 那就繼續批評,直到改進! 回正題。 前幾天聽書時,我終於聽到一個對「做自己」最具體的解釋了。 「做自己」這個名詞向來很雞湯,字面上看起來很簡單,但要細說,又說不清是什麼,書上也總是用一種很縹緲的形容帶
Thumbnail
開頭先批評一下自己,又是拖了這麼久才開始寫作,希望之後可以徹底改善這個問題。 如果下次又拖怎麼辦? 那就繼續批評,直到改進! 回正題。 前幾天聽書時,我終於聽到一個對「做自己」最具體的解釋了。 「做自己」這個名詞向來很雞湯,字面上看起來很簡單,但要細說,又說不清是什麼,書上也總是用一種很縹緲的形容帶
Thumbnail
分析自我狀態(應然/實然、自信/自卑或偏執等),認識特殊心態,金句選集。
Thumbnail
分析自我狀態(應然/實然、自信/自卑或偏執等),認識特殊心態,金句選集。
Thumbnail
現在這時代,「做自己」這語彙雖然已經大量的在勵志書籍上被引用,但在日常生活互動中,很多時候,這個人「很自我」,仍然是常見的貶義詞,代表著自私、剛愎自用、過度自我感覺良好、不顧周圍人感受之類的意義。 在心理學中,「自我」是人格結構的一部分,是人為了適應外界環境、滿足自身需求建構而成的主觀意識,在精神分
Thumbnail
現在這時代,「做自己」這語彙雖然已經大量的在勵志書籍上被引用,但在日常生活互動中,很多時候,這個人「很自我」,仍然是常見的貶義詞,代表著自私、剛愎自用、過度自我感覺良好、不顧周圍人感受之類的意義。 在心理學中,「自我」是人格結構的一部分,是人為了適應外界環境、滿足自身需求建構而成的主觀意識,在精神分
Thumbnail
沒有自我對話的能力,等於喪失自我認同。 你也是有閒暇的時間,就會打開社群媒體嗎? 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在社群媒體上不斷地展露自己。展露自己的喜怒哀樂、食衣住行,什麼都能分享,甚至是有點過度分享了,卻忘記自我對話的重要性。 汲汲營營關注他人的生活,卻忘
Thumbnail
沒有自我對話的能力,等於喪失自我認同。 你也是有閒暇的時間,就會打開社群媒體嗎? 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在社群媒體上不斷地展露自己。展露自己的喜怒哀樂、食衣住行,什麼都能分享,甚至是有點過度分享了,卻忘記自我對話的重要性。 汲汲營營關注他人的生活,卻忘
Thumbnail
人之所以能成為「自己」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往內在心裡搜尋、往外在與他人相處時分辨自己的樣貌,在這些過程裡,找到「自己」的樣貌,然後「喜歡自己」,最後「成為自己」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的「做到自己。」
Thumbnail
人之所以能成為「自己」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往內在心裡搜尋、往外在與他人相處時分辨自己的樣貌,在這些過程裡,找到「自己」的樣貌,然後「喜歡自己」,最後「成為自己」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的「做到自己。」
Thumbnail
獨處向來是我們人類需要學習的重要課題,我們不可能一輩子有人陪伴,我們必須學會怎麼跟自己相處,人生才會過得快樂! 真心面對自己的感覺,找到情緒來自哪裡,要把它放回哪裡,這就是我們所要的情商。
Thumbnail
獨處向來是我們人類需要學習的重要課題,我們不可能一輩子有人陪伴,我們必須學會怎麼跟自己相處,人生才會過得快樂! 真心面對自己的感覺,找到情緒來自哪裡,要把它放回哪裡,這就是我們所要的情商。
Thumbnail
流動諮商相信「人的行動代表一個整體自我的表現」,「我行動,故我在」,認為個人的行動最能代表一個人的自我整體。 本篇(上)介紹外顯自我「決定、行為、表達」及內顯自我「身、心、靈」兩個層次。
Thumbnail
流動諮商相信「人的行動代表一個整體自我的表現」,「我行動,故我在」,認為個人的行動最能代表一個人的自我整體。 本篇(上)介紹外顯自我「決定、行為、表達」及內顯自我「身、心、靈」兩個層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