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心理師分享三個「做自己」的秘密關鍵!讓人生不怕失敗,越來越自在快樂有活力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思想意識抬頭!新世代「做自己」,讓人生充滿活力

       隨著思想開放與資訊爆炸,常常聽到人生、工作、感情等都被鼓勵「做自己」,但大家是不是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好像越做自己,越容易跟身邊的人事物有摩擦,到最後越做越累,不如乖乖地聽話配合別人不要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安逸圈最棒了!!),但內心總覺得有股氣不順,不想這輩子就只有這樣子

 

       那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有個大疑惑?什麼才是真正的「做自己」呢?分享榮格心理治療中提到的「做自己」,三大簡單概念,讓我們更真誠面對自己的人生。

 

做自己的三個層面

       我參考榮格心理學治療概念,幫助我們達到真正的心靈自由,簡單來說做自己有三大層面,情緒表達(ego)、能力發展(self)、使命感(Self),當三者都能順利運作,就能達到高度的自我價值感(知道自己在幹嘛),就算生活再苦,人生仍會感到有目標與活力。

raw-image

一、情緒流動(ego)

       Ego在字面上是自我功能,榮格心理學是的「能量流動」的概念,而情緒是能量流動的良好指標,我將祂歸納為真實的情緒表達。

       做自己很常被誤會成「把真實的情緒講出來」,但往往鼓起勇氣講完,反而傷害到他人或是被誤會自己情緒起伏大(脾氣差?),對生活也產生影響,很容易越表達情緒越挫折,到最後只好縮回去。

       情緒表達很複雜,良性的情緒表達需要有好的評估,可以參考自我心情、外在環境、控制能力三項度來調整,例如在工作上我心情是疲憊,但為了維持工作效能與合作,我發展出良好的控制能力,展現擅長社交的一面,就像戴上一層面具一樣,聽起來好像很虛假(對喔!!有一種假叫做生存要很假),但其實是發揮心理學中面具(person)的功能,也是做自己的一種正向表現

       不過也需要注意,若面具能力使用過度,會讓我們對自己的感受陌生,變成常常在陪笑、身不由己、總是在討好別人的感覺,會非常委屈與疲憊,因此做自己就可以依照前面所說調整,當我狀態不好時,使用這個能力會讓我感到疲累,就能降低比例

raw-image

二、能力發展(self)

       self翻譯也是自我(注意是小寫s),這邊的自我指的是我能夠找到與自己特質相對貼近,並且感到有興趣、有動力、聽到或看到時,眼睛會為之一亮的事情,當我們找到這種閃耀事物時,就能完全投入在其中,享受自己能力上的發展,產生一種成長的心靈感受,例如藝術家投入畫畫時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覺,完全享受在過程中;或是運動選手在追求極限的過程裡,不斷創造新紀錄的喜悅。

       很多人可能會追問,我還沒找到這件事怎麼辦?可以參考心理學中心流flow的概念,心流指的是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會忘記時間,完全投入當中的狀態(追劇超級心流XD!!)例如:編織毛線、看小說、追劇等,都能從這些事物的特質中尋找線索,最典型是喜歡看漫畫的孩子成為漫畫家,喜歡賺錢的人變成生意人,救人為善的消防員。

raw-image

第三、使命感(Self)

       Self(大寫S)也是自我,但指的更是潛意識中自我,屬於靈性上的成長。這件事相對前兩件來說困難不少,通常需要機緣或是生命經驗的常識與挫折才會顯現出來,最通俗的說就是「志業」、「使命感」,例如一位育幼院長大的孩子,成為企業家後成立育幼院幫助弱勢;或是自小體弱立志長大成為醫生;台灣的廟宇乩童傳承,塔羅牌老師等,有種人生受到「召喚」,總是被導引到某件事情或是某種人生方向之上的感受。

raw-image

       當以上三者情緒表達(ego)、能力發展(self)、使命感(Self)都能夠有所覺察、逐漸發展時,就可以相處清楚地確定人生方向,有種活力滿滿的感覺(失戀、離婚都熬得過QQ),即使遇到他人挑戰或是生命挫折,也有更快速的復原力,將苦難轉化為養分,成為「真正做自己」的人,這也是我們看到某些人們充滿魅力,很有感染力的關鍵原因。

做自己使我們的人生得以更完整,心靈充滿意義。

(以上為榮格心理學概念,詳細學術內容較艱澀,整理成簡單版給大家參考)

76會員
35內容數
心裡話很珍貴,慢慢地說、緩緩地說,好好的說,傳達給我們身邊重要的人,更是說給自己。共同探索人們心裡的酸甜苦辣,一起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博堯諮商心理師 的其他內容
永遠的陽光女神,李玟48歲因憂鬱症辭世   陽光女神COCO李玟因憂鬱症而離開,是大家心中的痛,小時候都聽她的歌長大,、Baby對不起、是真的愛你、刀馬旦等數不清的成名好歌   相信大家最納悶的是,性格正向開朗,身家40億又幸福的她,為什麼會選擇結束生命?各方的說法很多,而我分享身為諮商心理師在治療
伴侶常說「我沒安全感」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努力溝通卻總是效果不好呢?   身為心理工作者,最常聽到朋友、夫妻、案主跟我分享談戀愛或相處時很沒安全感 常常聽到女方說:「男(女)友都不懂我的感受」、「不理解我!」 男方會回:「我女朋友(老婆)很沒安全感」「我不知道她要什麼」「到底怎樣才能讓她安心」   明
從「星野愛」看見脆弱而孤獨的內心 我推的孩子「星野愛」人物感想-每個人都能被「療癒」,得到愛人與被愛的可能 「我推的孩子」最近討論度很高,光看第一集我就不爭氣被騙了眼淚!!(小愛~QQ) 這部作品可以討論的點很多,阿奎亞王子復仇記、黑川茜心靈覺醒、有馬佳奈的堅強與脆弱,這篇我想先聊聊我們的故事起源:
近幾年好多人問我:「心理師,為什麼情緒敏感的人這麼多?」 我想了一下,好像還真的挺多的?大家的情緒覺察與觀察力都越來越好!! 每個來求助的案主,常常因生活中各種內外在衝突,而導致情緒困擾 覺得自己有錯或是他人怎可以那樣子生活呢? 對自我與外在世界的價值產生質疑 但比起討論敏感情緒有沒有對錯 我更想說
沒安全感是很常見的一種相處現象 常常讓關係中的兩個人愛得疲憊 但沒安全感或許不是個性問題 而是來自童年的一種「習慣」
天啊!又是討厭的星期一!   每個星期日晚上,是不是都特別憂鬱?回想起星期五晚上要放假時的快樂心情,一轉眼就又要上班了!奇怪?不是才剛放假嗎?怎麼好像沒做什麼事情兩天就過去了,一點都沒有充電休息到的感覺,如果再一次選擇,我一定會做其他事讓週末更有意義!(於是開始無止境的星期一迴圈)
永遠的陽光女神,李玟48歲因憂鬱症辭世   陽光女神COCO李玟因憂鬱症而離開,是大家心中的痛,小時候都聽她的歌長大,、Baby對不起、是真的愛你、刀馬旦等數不清的成名好歌   相信大家最納悶的是,性格正向開朗,身家40億又幸福的她,為什麼會選擇結束生命?各方的說法很多,而我分享身為諮商心理師在治療
伴侶常說「我沒安全感」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努力溝通卻總是效果不好呢?   身為心理工作者,最常聽到朋友、夫妻、案主跟我分享談戀愛或相處時很沒安全感 常常聽到女方說:「男(女)友都不懂我的感受」、「不理解我!」 男方會回:「我女朋友(老婆)很沒安全感」「我不知道她要什麼」「到底怎樣才能讓她安心」   明
從「星野愛」看見脆弱而孤獨的內心 我推的孩子「星野愛」人物感想-每個人都能被「療癒」,得到愛人與被愛的可能 「我推的孩子」最近討論度很高,光看第一集我就不爭氣被騙了眼淚!!(小愛~QQ) 這部作品可以討論的點很多,阿奎亞王子復仇記、黑川茜心靈覺醒、有馬佳奈的堅強與脆弱,這篇我想先聊聊我們的故事起源:
近幾年好多人問我:「心理師,為什麼情緒敏感的人這麼多?」 我想了一下,好像還真的挺多的?大家的情緒覺察與觀察力都越來越好!! 每個來求助的案主,常常因生活中各種內外在衝突,而導致情緒困擾 覺得自己有錯或是他人怎可以那樣子生活呢? 對自我與外在世界的價值產生質疑 但比起討論敏感情緒有沒有對錯 我更想說
沒安全感是很常見的一種相處現象 常常讓關係中的兩個人愛得疲憊 但沒安全感或許不是個性問題 而是來自童年的一種「習慣」
天啊!又是討厭的星期一!   每個星期日晚上,是不是都特別憂鬱?回想起星期五晚上要放假時的快樂心情,一轉眼就又要上班了!奇怪?不是才剛放假嗎?怎麼好像沒做什麼事情兩天就過去了,一點都沒有充電休息到的感覺,如果再一次選擇,我一定會做其他事讓週末更有意義!(於是開始無止境的星期一迴圈)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დ探索自我成長中的平衡:  1.「過份關心自己的安全……」 S哲思在他的著作中提到,過份關心自己的安全可能會產生限制和恐懼。他強調了人類的意識和思想的力量, 並認為我們的信念和期望會影響我們的現實經驗。 當我們過度關注自身的安全時,我們可能會陷入擔憂和恐懼之中。這種擔憂和恐懼會限制我們的行動和
Thumbnail
另一個層面上,我學了很多新事物,跟很多不同的人聊天、聽了很多經驗談 有了很多感觸和想法 但卻總是累積在筆記本中 直到我可能過了很久在聽到同樣的事 才發現自己原來學過/讀過 但因為沒有堅持執行或時常把這些知識或想法放在腦中 導致這些知識形同虛設 甚至遺忘 等到下次聽到時又恍然大悟
Thumbnail
#詐騙 #imB #心理學 最近的imb借貸媒合平台詐騙案 有位自稱高學歷台大財經女在youtube po影片 自述被imb詐騙了271萬血本無歸了 甚至還有老農夫被詐騙了2000萬 投資客以為可以獲取平台的高利息 而平台卻捲走了他們投資的大額本金 這就是標準的龐氏騙局 利用短期製造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像過,未來的自己是什麼模樣呢? 在老公和孩子心中,你是怎樣的一個媽媽呢? 當你走到生命的終點時,希望別人用怎樣的一句話來描述你呢? 2023年我的目標是開始進行自我成長計畫,透過以下三個步驟,「心態設定」、「執行方法」、「實際行動」,希望能夠越來越接近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模樣。
Thumbnail
本次二十二期的村長不聊,是我想嘗試看看把經營討論區延伸的一些觀察和看法集結成文章,以付費限定(訂閱/Premium)的形式來跟大家做一個總整理來分享。距離討論區熱鬧開張也過了兩週。這兩週收到了蠻熱烈的回饋與支持,甚至有人因此訂閱了從開設以來就從未有人訂過的「菜鳥談」,實在是非常感謝。
Thumbnail
正式踏上轉職之旅前,我常常會有一些自我貶低、設限的想法,而這些想法逐漸化作言語,慢慢腐蝕我的思想,趕走我對於未來的希望。 那是一個下午,我與朋友J如往常進行著讀書會。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程中,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在意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以及意欲前往何方? 我所知道的大多數人,總是耽溺於抱怨自己的境遇有多糟,卻極少思索自己真正想要前往的目的地是哪裡?要如何做才能有效脫離現狀? 因此,當我們願意開始一個全新的人生旅程時,首先需要掌握以下這四個步驟...
Thumbnail
第一次聽到 「幸福.如履薄冰」 這句子是來自一套台灣電視劇的台詞,那時候不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甚至還查了一下出處和解釋[1],到這些年人生經歷開始逐層累積,再看這句句子確實又有另一番理解。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不一樣,但是有些“幸福”是叫人疲憊的,情況就好像我之前也有分享過的垃圾人理論一樣,這
Thumbnail
你喜歡看心靈雞湯嗎?你是自我成長狂熱份子嗎?但是你是不是覺得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投入,花了這麼多錢,你的生活還是依然在上班等下班,厭世,等週末中度過?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დ探索自我成長中的平衡:  1.「過份關心自己的安全……」 S哲思在他的著作中提到,過份關心自己的安全可能會產生限制和恐懼。他強調了人類的意識和思想的力量, 並認為我們的信念和期望會影響我們的現實經驗。 當我們過度關注自身的安全時,我們可能會陷入擔憂和恐懼之中。這種擔憂和恐懼會限制我們的行動和
Thumbnail
另一個層面上,我學了很多新事物,跟很多不同的人聊天、聽了很多經驗談 有了很多感觸和想法 但卻總是累積在筆記本中 直到我可能過了很久在聽到同樣的事 才發現自己原來學過/讀過 但因為沒有堅持執行或時常把這些知識或想法放在腦中 導致這些知識形同虛設 甚至遺忘 等到下次聽到時又恍然大悟
Thumbnail
#詐騙 #imB #心理學 最近的imb借貸媒合平台詐騙案 有位自稱高學歷台大財經女在youtube po影片 自述被imb詐騙了271萬血本無歸了 甚至還有老農夫被詐騙了2000萬 投資客以為可以獲取平台的高利息 而平台卻捲走了他們投資的大額本金 這就是標準的龐氏騙局 利用短期製造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像過,未來的自己是什麼模樣呢? 在老公和孩子心中,你是怎樣的一個媽媽呢? 當你走到生命的終點時,希望別人用怎樣的一句話來描述你呢? 2023年我的目標是開始進行自我成長計畫,透過以下三個步驟,「心態設定」、「執行方法」、「實際行動」,希望能夠越來越接近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模樣。
Thumbnail
本次二十二期的村長不聊,是我想嘗試看看把經營討論區延伸的一些觀察和看法集結成文章,以付費限定(訂閱/Premium)的形式來跟大家做一個總整理來分享。距離討論區熱鬧開張也過了兩週。這兩週收到了蠻熱烈的回饋與支持,甚至有人因此訂閱了從開設以來就從未有人訂過的「菜鳥談」,實在是非常感謝。
Thumbnail
正式踏上轉職之旅前,我常常會有一些自我貶低、設限的想法,而這些想法逐漸化作言語,慢慢腐蝕我的思想,趕走我對於未來的希望。 那是一個下午,我與朋友J如往常進行著讀書會。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程中,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在意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以及意欲前往何方? 我所知道的大多數人,總是耽溺於抱怨自己的境遇有多糟,卻極少思索自己真正想要前往的目的地是哪裡?要如何做才能有效脫離現狀? 因此,當我們願意開始一個全新的人生旅程時,首先需要掌握以下這四個步驟...
Thumbnail
第一次聽到 「幸福.如履薄冰」 這句子是來自一套台灣電視劇的台詞,那時候不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甚至還查了一下出處和解釋[1],到這些年人生經歷開始逐層累積,再看這句句子確實又有另一番理解。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不一樣,但是有些“幸福”是叫人疲憊的,情況就好像我之前也有分享過的垃圾人理論一樣,這
Thumbnail
你喜歡看心靈雞湯嗎?你是自我成長狂熱份子嗎?但是你是不是覺得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投入,花了這麼多錢,你的生活還是依然在上班等下班,厭世,等週末中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