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思想開放與資訊爆炸,常常聽到人生、工作、感情等都被鼓勵「做自己」,但大家是不是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好像越做自己,越容易跟身邊的人事物有摩擦,到最後越做越累,不如乖乖地聽話配合別人不要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安逸圈最棒了!!),但內心總覺得有股氣不順,不想這輩子就只有這樣子
那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有個大疑惑?什麼才是真正的「做自己」呢?分享榮格心理治療中提到的「做自己」,三大簡單概念,讓我們更真誠面對自己的人生。
我參考榮格心理學治療概念,幫助我們達到真正的心靈自由,簡單來說做自己有三大層面,情緒表達(ego)、能力發展(self)、使命感(Self),當三者都能順利運作,就能達到高度的自我價值感(知道自己在幹嘛),就算生活再苦,人生仍會感到有目標與活力。
Ego在字面上是自我功能,榮格心理學是的「能量流動」的概念,而情緒是能量流動的良好指標,我將祂歸納為真實的情緒表達。
做自己很常被誤會成「把真實的情緒講出來」,但往往鼓起勇氣講完,反而傷害到他人或是被誤會自己情緒起伏大(脾氣差?),對生活也產生影響,很容易越表達情緒越挫折,到最後只好縮回去。
情緒表達很複雜,良性的情緒表達需要有好的評估,可以參考自我心情、外在環境、控制能力三項度來調整,例如在工作上我心情是疲憊,但為了維持工作效能與合作,我發展出良好的控制能力,展現擅長社交的一面,就像戴上一層面具一樣,聽起來好像很虛假(對喔!!有一種假叫做生存要很假),但其實是發揮心理學中面具(person)的功能,也是做自己的一種正向表現。
不過也需要注意,若面具能力使用過度,會讓我們對自己的感受陌生,變成常常在陪笑、身不由己、總是在討好別人的感覺,會非常委屈與疲憊,因此做自己就可以依照前面所說調整,當我狀態不好時,使用這個能力會讓我感到疲累,就能降低比例。
self翻譯也是自我(注意是小寫s),這邊的自我指的是我能夠找到與自己特質相對貼近,並且感到有興趣、有動力、聽到或看到時,眼睛會為之一亮的事情,當我們找到這種閃耀事物時,就能完全投入在其中,享受自己能力上的發展,產生一種成長的心靈感受,例如藝術家投入畫畫時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覺,完全享受在過程中;或是運動選手在追求極限的過程裡,不斷創造新紀錄的喜悅。
很多人可能會追問,我還沒找到這件事怎麼辦?可以參考心理學中心流flow的概念,心流指的是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會忘記時間,完全投入當中的狀態(追劇超級心流XD!!)。例如:編織毛線、看小說、追劇等,都能從這些事物的特質中尋找線索,最典型是喜歡看漫畫的孩子成為漫畫家,喜歡賺錢的人變成生意人,救人為善的消防員。
Self(大寫S)也是自我,但指的更是潛意識中自我,屬於靈性上的成長。這件事相對前兩件來說困難不少,通常需要機緣或是生命經驗的常識與挫折才會顯現出來,最通俗的說就是「志業」、「使命感」,例如一位育幼院長大的孩子,成為企業家後成立育幼院幫助弱勢;或是自小體弱立志長大成為醫生;台灣的廟宇乩童傳承,塔羅牌老師等,有種人生受到「召喚」,總是被導引到某件事情或是某種人生方向之上的感受。
當以上三者情緒表達(ego)、能力發展(self)、使命感(Self)都能夠有所覺察、逐漸發展時,就可以相處清楚地確定人生方向,有種活力滿滿的感覺(失戀、離婚都熬得過QQ),即使遇到他人挑戰或是生命挫折,也有更快速的復原力,將苦難轉化為養分,成為「真正做自己」的人,這也是我們看到某些人們充滿魅力,很有感染力的關鍵原因。
做自己使我們的人生得以更完整,心靈充滿意義。
(以上為榮格心理學概念,詳細學術內容較艱澀,整理成簡單版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