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聽話 這原因是關鍵!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很多家長告訴我:「他的孩子『不聽他的話』,他孩子小時候並不是這樣子,現在長大了,個性變了」。這些家長說著說著有一種惆悵的感覺,比如說,他的孩子小時候是如何聽他話,叫他去罰站,不敢不從,最多口中頂個幾句話,也不敢違抗。現在長大了,上了國中之後,雖然孩子也是很可愛啦,但孩子似乎多了額外的心思,都不願讓爸媽知道,行為問題也變多了,講也不太會聽,除了嗆爸媽外,爸媽給的口語指示,也不大理會,孩子常常獨自一人躲在房間玩電腦或滑手機,心中真想把孩子的手機搶過來或斷網,但孩子身高已超過自己,考量這樣做時,未必有優勢,而且會和孩子決裂,所以不知道該怎麼辦?這些家長們問心理師:「如何讓孩子聽話?」
姑且不論「讓孩子聽爸媽的話」這句話本身的主張是否合適?我先說說我的觀察,在我的經驗中,這種現象廣泛見於一個人進入青少年時期, 也就是所謂「轉大人」的時期,我們俗稱「青春期」或「叛逆期」。在這個時期,由於個人的大腦還未發展成熟,很多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及傳輸,都還未納入穩定的控制,他們的情緒管理、行為衝動的控制⋯等,都尚在學習,因此不能期待青春期的孩子像一個成熟的人來控制自己的行為;也就是說青春期的孩子在面對所接收的外在刺激,正在學習如何處理,比如說自己對手機控管情況,而且孩子可能處理不好,這時若家長一味地怪罪孩子不聽話,孩子可能相當挫折而且反彈,所以我建議這時候面對青春期孩子時,說教能免則免。若自覺在開導孩子,同一主題以不超過兩次為原則,因為孩子並不是不知道你講的道理,只是自己管控力沒那麼好。在這個議題擅長的心理師,是我的老同學K老師,他曾是國中學校的心理師,很懂得這個時期的孩子,並與他們和諧相處。
那麼身為家長面對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如果要他能聽話」,該怎麼做呢?我認為家長可以考慮以下的心理現象:我們傾向為欣賞、瞭解、喜愛我們的人而改變。這個現象的例子,我曾經在「看見孩子」那一篇文章描述過,一個擔心女兒上男友摩托車的例子。我們可以想想看,你比較願意為愛你的人自我控制,還是為罵你的人自我控制?有人說,這兩者都會讓他自我控制。據我所知,前者的自我控制,是發自孩子內心,他內心會想「不要讓欣賞我,愛我的人失望」,所以他會自行努力約制自己的行為,以符合愛他的人的價值觀、想法及期待,這個心理過程,我稱之為「內化價值」的過程;而後者的自我控制,是孩子為了「趨吉避凶」,避免被你叼唸,所以皮抓緊一些。這種情況,是「外部控制」的結果,很容易「地下化」,意即在家長看不到的時候,行為表現就會有所不同。當然,我們想教養出「內化價值」的孩子,而不想教養出「陽奉陰違」的孩子。也就是說在家長不在的時刻,孩子也願意自我控制行為,這同時也是內在「良心」的培養。
但是這個「內化價值」過程的功夫並不容易,原因及解說如下:
1、家長要能欣賞、瞭解及喜愛孩子之前,要先忍耐住自身對孩子的焦慮:因為家長也是人,也是從孩子成長而來,他擁有許多經驗,是「吃過的鹽比孩子吃的飯多」的人,很容易從自己的觀點看到孩子面對的風險,而想引導、指導指示孩子怎麼做,深怕自己沒盡到保護兒女的家長責任。殊不知這正好完全相反,因為孩子這階段正全力發展個性(參看「青少年應先發展個性,再發展群性」一文),家長任何指導指示,大都會被孩子認為囉嗦,以為家長「是在說我不ok」,而激起孩子反感,反而不能達到「指導指示孩子,孩子因而感激」的目的,而是孩子覺得「被家長訓斥了,自己沒做好」的感覺。
2、家長必須清空自己原有的定見,然後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背後的價值:已逝的埔里阿嬤陳綢,被公認很會輔導教養「壞孩子」,我摘錄一段報導來說明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價值:「有一次,她照顧的孩子,偷了她的錢去網咖,陳綢裝作不知道,快天黑時,才到網咖找孩子,沒有開口罵,反而是關心孩子說『阿嬤帶你回家吃飯,吃飽了再來玩』。隔天早上,陳綢跟這個孩子說,『要開學了,跟阿嬤到廟裡拜拜,請菩薩保佑你會唸書』。沒想到,孩子當場認錯,跟陳綢說自己偷了錢。陳綢還是不打不罵,反而誇獎他說,『做錯事敢認錯,你很棒,是阿嬤的寶貝! 』從此這個孩子錢就算在他前面,也都不會拿。」要做到陳綢阿嬤這種程度並不容易,我們一般人發現孩子偷了錢,大部分就氣瘋了,會對孩子嚴加斥責,但是我們深入想想,難道孩子不知道偷錢是錯的嗎?孩子當然知道,只是不知道用什麼方式控制他的欲望。
3、家長要避免用自己當孩子的經驗來看待孩子:許多爸媽喜歡說,「⋯你們很幸福了,知不知道,我跟你說,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就已經如何如何⋯,人在福中不知福。」孩子的心底大部分是翻白眼,在心中說「我又不是生在那時,我又不是你」。
4、運用這個心理現象(「我們傾向為欣賞、瞭解、喜愛我們的人而改變」)的原則,不建議用完全策略性的心理操作,而是打從心裏面欣賞、瞭解及愛護孩子:這樣子孩子才覺得自己真的被家長珍愛,避免反效果。而且剛開始操作時,孩子可能會測試家長底線,言行變得更「糟糕」,觀察家長是否真心愛他?
以上四點相當不容易,但別誤會了,並不是孩子不重視家長的經驗,而是孩子最希望被他所重視的人欣賞、瞭解和支持,孩子因此感覺到被愛,在這情況下孩子發展自己也一併把家長的價值觀「內化」了,到時候別擔心孩子不聽話,他將開始用他自己建立的而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價值觀而自律。
(相似內容同步發表在親子天下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180會員
317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本電視劇「重啟人生」給予我的啟示!
本文有點難度。希望此文能協助對自己雙親感到矛盾而苦惱的人。 本文以「黑暗榮耀」為例,文中有雷,不喜勿入。
要維持遠距的感情,首先要有一個認識,就像好的藥物良方有其適用情況,針對這個狀況才有效,如何維持遠距的心理要訣也是如此。那什麼認識呢?維持遠距離的感情,比較適用在已是兩人在一起的階段,而且兩人間的感情狀況是穩定的或是向上的發展,若是兩人間的感情狀況是向下發展的,遑論感情要維續,搞不好遠距離正好給雙方一
「愛」與「恨」是否對立?其實不是,它們都是「在意」⋯
什麼是人生三明治模型?請看﹗
通常一般人都認為,先是「喜歡」,後來才是「愛」,為什麼說出這句話?
日本電視劇「重啟人生」給予我的啟示!
本文有點難度。希望此文能協助對自己雙親感到矛盾而苦惱的人。 本文以「黑暗榮耀」為例,文中有雷,不喜勿入。
要維持遠距的感情,首先要有一個認識,就像好的藥物良方有其適用情況,針對這個狀況才有效,如何維持遠距的心理要訣也是如此。那什麼認識呢?維持遠距離的感情,比較適用在已是兩人在一起的階段,而且兩人間的感情狀況是穩定的或是向上的發展,若是兩人間的感情狀況是向下發展的,遑論感情要維續,搞不好遠距離正好給雙方一
「愛」與「恨」是否對立?其實不是,它們都是「在意」⋯
什麼是人生三明治模型?請看﹗
通常一般人都認為,先是「喜歡」,後來才是「愛」,為什麼說出這句話?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當媽後,大家齊聚一堂聊天時,總是會聽到長輩說,誰家的小孩2歲就會背唐詩或是認字,好厲害,以後他一定很會讀書,每次聽到這話,心裡都很OS,會背唐詩,以後就很會讀書嗎? 我們不可否認,唐詩有它的意境與美感存在,但試問自己:我們從小也有背唐詩,而我們那時對唐詩了解多少?轉換到孩子角度也一樣,當他們在學習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將分享孩子成長所面對的問題,成長的關鍵密碼以及適用的成長公式。希望能夠讓爸爸媽媽們輕鬆地陪伴孩子在快樂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孩子是否具備面對挑戰和困難的能力,提出了培養孩子心理韌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心理韌性的方法。文章分享了作者自身的經歷和感悟,並向讀者提出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問題。
Thumbnail
閱讀其實是一種對話,要讓孩子們愛上閱讀、進而愛上寫作,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重新和孩子們建立對話。不只是實際上的對話,而是心靈層次的對話,進一步去了解到他們內心的想法,投其所好才能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而不是壓力。 像兒子不愛看書,愛聽故事,就用聽Podcast的方式閱讀。我甚至還買了寶可夢圖鑑,想
Thumbnail
我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 前陣子聽了李崇建老師在TED的演講,題目為「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在演講的開頭即拋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你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乍聽之下,也許很多父母或是老師都會回答「可以啊!」 但如果將這個問題具體細分成生命中的每個決定呢?你允許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自己要念什麼
Thumbnail
你願意讓孩子成為自己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由的意志嗎? 他可以自由的選擇他的職業嗎?可以當醫生、工友? 你允許孩子選擇自己的性向嗎?可以當異性戀、同性戀,他也可以當個跨性人,你允許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意見,他可以自由的表達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他可以認識自己的情緒嗎?
Thumbnail
如果夫妻之間是兩願離婚的話,就要看你們雙方離婚協議書怎麼約定,雖然通常都是交給媽媽照顧,但有時候也會考慮到無法獨力扶養,因此讓婆家來照顧的案例,小孩到底歸誰的問題,我們都知道要以小孩的利益為最大考量,但身為父母幾乎都覺得跟著自己比較好,認為對方無法給予最好的照顧,站在客觀的立場當然還是以...
這些年我常到各中學或大學演講,也在各種活動中接觸到許多年輕人,覺得當代的孩子比起當年的我們聰明、帥氣,並且也比較活潑勇於表達,可是總感覺他們缺乏對生命的熱情,有點得過且過的態度,漂浮不定,對未來的想法也是很功利現實,眼光短淺,也談不上什麼抱負。   許多朋友難免會困惑為什麼年輕人或長於物質最豐盛,生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當媽後,大家齊聚一堂聊天時,總是會聽到長輩說,誰家的小孩2歲就會背唐詩或是認字,好厲害,以後他一定很會讀書,每次聽到這話,心裡都很OS,會背唐詩,以後就很會讀書嗎? 我們不可否認,唐詩有它的意境與美感存在,但試問自己:我們從小也有背唐詩,而我們那時對唐詩了解多少?轉換到孩子角度也一樣,當他們在學習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將分享孩子成長所面對的問題,成長的關鍵密碼以及適用的成長公式。希望能夠讓爸爸媽媽們輕鬆地陪伴孩子在快樂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孩子是否具備面對挑戰和困難的能力,提出了培養孩子心理韌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心理韌性的方法。文章分享了作者自身的經歷和感悟,並向讀者提出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問題。
Thumbnail
閱讀其實是一種對話,要讓孩子們愛上閱讀、進而愛上寫作,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重新和孩子們建立對話。不只是實際上的對話,而是心靈層次的對話,進一步去了解到他們內心的想法,投其所好才能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而不是壓力。 像兒子不愛看書,愛聽故事,就用聽Podcast的方式閱讀。我甚至還買了寶可夢圖鑑,想
Thumbnail
我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 前陣子聽了李崇建老師在TED的演講,題目為「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在演講的開頭即拋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你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乍聽之下,也許很多父母或是老師都會回答「可以啊!」 但如果將這個問題具體細分成生命中的每個決定呢?你允許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自己要念什麼
Thumbnail
你願意讓孩子成為自己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由的意志嗎? 他可以自由的選擇他的職業嗎?可以當醫生、工友? 你允許孩子選擇自己的性向嗎?可以當異性戀、同性戀,他也可以當個跨性人,你允許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意見,他可以自由的表達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他可以認識自己的情緒嗎?
Thumbnail
如果夫妻之間是兩願離婚的話,就要看你們雙方離婚協議書怎麼約定,雖然通常都是交給媽媽照顧,但有時候也會考慮到無法獨力扶養,因此讓婆家來照顧的案例,小孩到底歸誰的問題,我們都知道要以小孩的利益為最大考量,但身為父母幾乎都覺得跟著自己比較好,認為對方無法給予最好的照顧,站在客觀的立場當然還是以...
這些年我常到各中學或大學演講,也在各種活動中接觸到許多年輕人,覺得當代的孩子比起當年的我們聰明、帥氣,並且也比較活潑勇於表達,可是總感覺他們缺乏對生命的熱情,有點得過且過的態度,漂浮不定,對未來的想法也是很功利現實,眼光短淺,也談不上什麼抱負。   許多朋友難免會困惑為什麼年輕人或長於物質最豐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