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教養不能硬碰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父母認為的叮嚀、提醒,在孩子眼中是嘮叨,尤其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就算我們溫和的跟孩子講話,他也會覺得很煩,甚至直言對決。

      記得有次對孩子說: 「該睡覺囉! 晚安。」孩子隔天告訴我: 「聽到妳提醒,我更故意熬夜」;又有次我進兒子房間,他正打電動,我說:「在打電動啊?」 他很生氣的回答:「難道打電動不行嗎?我又不是整天打電動,而且我已經這麼大了,還需要妳管嗎? 妳還不是每天盯著妳的手機!」;朋友分享她的女兒衣服亂丟,她請她把衣服收回房間,女兒回答:「就是要亂丟,讓妳收拾」。

      反骨、叛逆、衝動、難搞、情緒暴衝、心情忽高忽低、出言不遜等等字眼常是青春期的同義字,也搞得親子關係殺氣騰騰、刀光劍影,兩方互看不順眼。我常告訴自己,「多忍忍,因為青春期孩子的大腦額葉還未成熟,但如何控制情緒、好好說話、學習自律,是孩子要學習的功課,我們大人不可能代替他們走過青春風暴期。」

      接著用「承認、和解、解決」原則來面對親子溝通。先「承認」自己的情緒,及探討為什麼有此情緒,如承認自己很生氣、承認孩子指出的問題是事實,如我時常盯著手機😢,也看見自己對於孩子的不斷提醒,背後是焦慮與擔憂🤔。「和解」是跟孩子承認自己的確常盯著手機或對於他打電動的確有主觀偏見,譬如還沒搞清楚狀況,一看到他打電動就生氣;「與孩子和解」更是針對自己沒有做好的部分道歉,如提醒他就寢、寫功課的講話方式可能讓人不舒服,並回應孩子自己將如何減少時間盯手機的想法。

      當父母的態度不再是「我要求、你照做」,而是向孩子展示「父母也未必完美」;當我們能以身作則檢討自己、向孩子道歉,孩子耳濡目染之下,對於自己的行為也會反思與檢討,對父母的態度也會軟化。

只有營造可以彼此溝通的親子關係,我們才有機會更接近青春期孩子。

本文發表於自由時報(2022.05.26)

https://art.ltn.com.tw/article/paper/1519310

這些被蟲咬的高麗菜,給你教育孩子什麼樣的想像呢?

這些被蟲咬的高麗菜,給你教育孩子什麼樣的想像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怡怡的沙龍
74會員
457內容數
有根羽毛喜歡到處旅行,記錄生活、想像、教育、教養....不管是光或陰影都值得擁有翅膀,跟著這羽毛一起去旅行。
怡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6
「嘎~~碰!」敏惠煞車不及摔倒在地,左手舉不起來,左腳則有多處流血。「那怎麼辦?」我們瞪大眼睛問,聽敏惠分享到此,當時只想像到她和孩子在花東縱谷迎風而騎的快意畫面, 怎會突然有這嚇人的插曲。
Thumbnail
2025/04/06
「嘎~~碰!」敏惠煞車不及摔倒在地,左手舉不起來,左腳則有多處流血。「那怎麼辦?」我們瞪大眼睛問,聽敏惠分享到此,當時只想像到她和孩子在花東縱谷迎風而騎的快意畫面, 怎會突然有這嚇人的插曲。
Thumbnail
2025/03/31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在養育過程中顯得格外真實。近日,阿嘉帶著兒子外出購物時被一位陌生人撞到,而一旁拿著平板看影片的兒子頭抬都沒抬,完全沒反應。這件事讓阿嘉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出了問題。
Thumbnail
2025/03/31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在養育過程中顯得格外真實。近日,阿嘉帶著兒子外出購物時被一位陌生人撞到,而一旁拿著平板看影片的兒子頭抬都沒抬,完全沒反應。這件事讓阿嘉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出了問題。
Thumbnail
2025/03/24
2025/03/24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與人的關係要維持得好,「尊重」幾乎是不變的鐵則,這點在親子關係也適用。孩子會無理取鬧、不配合、甚至情緒爆炸,幾乎都是因為覺得「不受尊重」。要能用語言完美表達對孩子的尊重,必須練習在話語中融入認同、肯定、與溫情。
Thumbnail
人與人的關係要維持得好,「尊重」幾乎是不變的鐵則,這點在親子關係也適用。孩子會無理取鬧、不配合、甚至情緒爆炸,幾乎都是因為覺得「不受尊重」。要能用語言完美表達對孩子的尊重,必須練習在話語中融入認同、肯定、與溫情。
Thumbnail
今天翻起我的日誌本,看到了之前自己記錄的這句話,心裏感觸良多。 今年5月,兒子會考結束,開始沈溺於手遊。開始我沒在意,認為他辛苦了三年,好不容易考完放鬆一下也無妨。然而,在開學後,他仍不收心,為了他的手機使用我們母子倆起了不少衝突。.。。
Thumbnail
今天翻起我的日誌本,看到了之前自己記錄的這句話,心裏感觸良多。 今年5月,兒子會考結束,開始沈溺於手遊。開始我沒在意,認為他辛苦了三年,好不容易考完放鬆一下也無妨。然而,在開學後,他仍不收心,為了他的手機使用我們母子倆起了不少衝突。.。。
Thumbnail
許多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都很挫折,也很困惑,明明小時候很貼心很黏人的寶貝,怎麼一下子變得那麼酷,不理大人。有時候看他們用手機跟朋友談得興高采烈,但是我們一湊過去關心,只見他們一句:「沒事!」就打發了焦慮的父母親。 而且我們也經常在媒體報導或社會新聞中看到青少年發生問題後,他們的父母或家人不可置信
Thumbnail
許多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都很挫折,也很困惑,明明小時候很貼心很黏人的寶貝,怎麼一下子變得那麼酷,不理大人。有時候看他們用手機跟朋友談得興高采烈,但是我們一湊過去關心,只見他們一句:「沒事!」就打發了焦慮的父母親。 而且我們也經常在媒體報導或社會新聞中看到青少年發生問題後,他們的父母或家人不可置信
Thumbnail
女兒開學一個多月了,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階段,最大的不同應該是小學開始有考試吧!這也是她最無法適應的事情。有時早上叫她起床,她總說著:「她不想去學校,好想回幼兒園...」,女兒的個性比較好勝,考試希望自己都沒有錯誤,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很大,回家後看到我們做父母的雖然嘴巴說:「沒關係,下次再努力一點就好」,
Thumbnail
女兒開學一個多月了,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階段,最大的不同應該是小學開始有考試吧!這也是她最無法適應的事情。有時早上叫她起床,她總說著:「她不想去學校,好想回幼兒園...」,女兒的個性比較好勝,考試希望自己都沒有錯誤,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很大,回家後看到我們做父母的雖然嘴巴說:「沒關係,下次再努力一點就好」,
Thumbnail
老師,你可以幫我跟孩子說:「不要一直滑手機嗎?」、老師,我兒子/女兒每天都關在房間,一直滑手機,我只要叫他不要滑,他/她就生氣,你可以幫我跟他/她說嗎? 最近是許多學校辦理親職座談會的時期,這些話也常圍繞在親師互動的談話內容中。在這樣的對話中,都可以感覺到身為父母的無奈與無助,的確,當代的青少年確實
Thumbnail
老師,你可以幫我跟孩子說:「不要一直滑手機嗎?」、老師,我兒子/女兒每天都關在房間,一直滑手機,我只要叫他不要滑,他/她就生氣,你可以幫我跟他/她說嗎? 最近是許多學校辦理親職座談會的時期,這些話也常圍繞在親師互動的談話內容中。在這樣的對話中,都可以感覺到身為父母的無奈與無助,的確,當代的青少年確實
Thumbnail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年齡層,若孩子當下不懂或走偏了趕緊從旁協助,馬上導正回來,盡量與孩子是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相互尊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畢竟人不是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媽媽、也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爸爸,更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孩子,都是長期的互動溝通、相處下來的感覺。 一起熟悉
Thumbnail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年齡層,若孩子當下不懂或走偏了趕緊從旁協助,馬上導正回來,盡量與孩子是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相互尊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畢竟人不是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媽媽、也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爸爸,更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孩子,都是長期的互動溝通、相處下來的感覺。 一起熟悉
Thumbnail
父母:阿明,你今天在學校過的怎樣 阿明:「恩」、「不知道」、「都可以」、「隨便」(青少年省話四部曲) 父母:恩,是怎樣? 阿明:就沒怎樣啊!(繼續滑手機) 父母:我在跟你講話,你到底有沒有在聽? 阿明:我不是回答你了嗎? 父母:我問你過的怎樣,你就說嗯 阿明:阿就沒怎樣啊! 父母:你看看你這是什麼態
Thumbnail
父母:阿明,你今天在學校過的怎樣 阿明:「恩」、「不知道」、「都可以」、「隨便」(青少年省話四部曲) 父母:恩,是怎樣? 阿明:就沒怎樣啊!(繼續滑手機) 父母:我在跟你講話,你到底有沒有在聽? 阿明:我不是回答你了嗎? 父母:我問你過的怎樣,你就說嗯 阿明:阿就沒怎樣啊! 父母:你看看你這是什麼態
Thumbnail
華人的家庭時常對於越界或是破壞秩序和規則反應非常猛烈,兩方都非常硬弄得兩敗俱傷。如果父母就沒學過溝通妥協,甚至也不覺得需要對孩子這麼做,自然面對家中的衝突時就拉開了距離,也難以真的落實關係和保護的功能。
Thumbnail
華人的家庭時常對於越界或是破壞秩序和規則反應非常猛烈,兩方都非常硬弄得兩敗俱傷。如果父母就沒學過溝通妥協,甚至也不覺得需要對孩子這麼做,自然面對家中的衝突時就拉開了距離,也難以真的落實關係和保護的功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