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識的努力,避免成為轉動的齒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我一直喜歡自我學習的概念,身邊的一些朋友也都能抓住時間,持續精進,可能是自己的專業,有些則是在自己的興趣上,那種進步是即便不說,你都能明確感受出來的。

以前在職場上可以從大神同事、主管身上學習,現在工作環境、身分轉換了,我則透過每天早上上班前的固定閱讀、持續寫作來鍛鍊自己的思考。這是我的方式,當然每個人有各自的做法,重點是持續精進的概念。

不過最近跟身邊朋友聊到這件事情,他說,他也希望能有時間自主精進,但是現在的工作型態讓他沒辦法做這件事。我從旁觀察,也的確是這樣,平時有接不完的電話,假日還要留心緊急的突發事件,每件事情可以處理的時間都非常短,導致事件處理的品質也不佳,最後就是日復一日,重複做著相同的事情,就像在原地打轉無法前進。更危險的是,他的經理級主管似乎也是這種狀況~

我反思自己的狀況,才意識到一個顯而易見的因素: 我們的位置會影響我們能擁有的彈性,並進一步影響我們的學習機會。一位前輩說:「回家接班之後,最棒的是時間比較彈性,他現在可以在星期三白天去健身房。」,但我們大概不可能從一個生產線的作業員聽到這種話,位置的差異導致彈性的差異,大概就是這個概念。

有些位置就是齒輪,要先脫身

有些工作崗位就是例行工作,像是總機、客服、櫃台人員、生產線上的作業員,工作內容甚至有標準工時,上班的時數直接等於生產力。這些位置的工作性質就是『齒輪』,在這個位置上只能日復一日的轉動,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期待機械化、穩定一致的產出,每天下班後你可能已經精疲力竭,因為這種模式追求的是最有效率的精力轉換,你幾乎不可能期待每天下班之後你還能夠充滿精力的精進自己。

當然意志力強的人還是能做到,但單從工作崗位的屬性而言,『齒輪』屬性的工作真的最讓人感到疲勞。

有些位置的屬性就是『齒輪』,當發現自己正處在這種崗位,但你又希望自己能持續精進,你要做的並不是期待這個工作崗位發生變化的那一天,這樣的工作崗位多數還是有它存在的必要性,時間很難改變工作性質的本質。需要努力的,是想辦法先脫身。

脫身的方法,可以是在原組織中往上提升,或者是第二種比較多人選擇的,直接換一份工作。只是要小心,不要從一個齒輪跳到另一個齒輪

齒輪工作的陷阱: 有意識的努力比什麼都重要

齒輪式的工作沒有好或壞,有些人就是喜歡也適合這樣穩妥的工作,朝九晚五,準時上班準時下班,薪資也許少一點,但需要背負的責任也不會太大。

但如果你不是喜歡這種工作類型,但卻深陷其中耗盡精力又滿滿的負面情緒,這類型的工作最危險的其實是讓我們漸漸失去了自主思考的動力。我們慢慢的習慣了這樣的工作型態,失去了彈性也失去了活力,最後你會失去了最後一點『想要變的更好』的動力。這也許就是俗話說的溫水煮青蛙。

無論你選擇留在這樣的工作內還是選擇跳脫,我們都要努力不要變成溫水中的青蛙。

有意識的努力是關鍵,上一段講到要努力脫身,具體來說應該怎麼做呢? 如果你想要在原組織內往上提升,那麼除了原工作崗位的份內任務之外,你對於能表現自己的機會是否都能積極把握? 無論是沒人承接過的新專案、臨時救火的任務或是在原本的工作標準上表現的更好,而最棒的機會,莫過於能有機會直接跟高層或老闆直接簡報,如果你有遇到這種機會,最好要把握住。

許多人抱怨自己的工作,但又不敢把握機會在老闆面前表現自己,這樣即便公司有提升的名額,又怎麼會想到你呢?

如果是想要轉職,而且不希望跳到另一個齒輪崗位上,那麼你或許可以透過深入了解產業知識來累積自己的職場價值,舉例來說,你如果是生產單位,你可以藉機了解開發流程、成本結構、供應商或是製程原理,試著讓自己的知識從單點變成全面,那麼你在別人眼中就不單單只是一個齒輪。

當然別忘了要包裝自己,試著好好的整理及描述自己的價值,花一點時間雕琢自己的履歷或是Linkedin,這些會讓人看見自己的地方,至關重要。

努力不要成為溫水中的青蛙

刻意的努力與日常的改變

雖然前面講了一些被工作耗盡精力,而無法再提起精神學習或精進的情況,但實際上持續的努力可能比想像中的容易,又或者該這麼說,我們如果把原因都只歸咎給工作,我們是不是連最基本的堅持跟努力都沒有做到~

持續的努力可以從很多小地方做起,比如每天堅持閱讀15分鐘、堅持早起15分鐘,或是其他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可以是運動、寫作、繪畫等。

光是這些小小的改變,就可以讓自己的每一天不會覺得那麼廢,在面對一整天齒輪工作的時候,多一點點的勇氣抓住機會曝光在長官面前,或是多一點點動力將單點的經驗慢慢累積成全面的價值。


文末想丟個延伸思考的問題給大家,你或妳認為-

「你會怎麼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呢? 對你而言,成長代表什麼呢?」本文雖然討論跳脫齒輪式的工作,不過其實也有人反對持續成長的觀念,成長對你的意義是什麼呢?

無論是對於本文的【有意識的努力】議題深有同感,或持有不同意見,或覺得接班好鬧,都歡迎分享你/妳的意見與看法唷。


【接班G.G了】~其中GG代表著Generation Gap,是二代接班躲也躲不了的代溝課題,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都是我希望在專題中能記錄及討論分享的面向。
如果你/妳也正在接班這條船上還沒跳船,歡迎你/妳一起加入這場長期抗戰。一起把Generation Gap玩成一場Good Game,把接班G.G了做到接班G.G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WU Column | 視角專欄
21會員
54內容數
G.G.=Generation Gap =代溝。還有比接班更容易出現代溝議題嗎?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政策、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新一代承擔上一代的成功或失敗、老屁股的明爭暗鬥,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爭執、委屈?又有什麼樣的契機、轉折與喜悅?為什麼要接班?成功,對於接班來說,又是什麼呢?
2024/07/03
雄獅集團以『引領風格、探索生活 Enriching Life』為核心價值,透過多角化經營,重新定義旅行社思維,延伸出更多服務與業務,呈現企業文化與品牌精神。文章討論了集團化經營對於品牌再造的影響,並以黃金圈模型提出企業延伸的理念與挑戰。
Thumbnail
2024/07/03
雄獅集團以『引領風格、探索生活 Enriching Life』為核心價值,透過多角化經營,重新定義旅行社思維,延伸出更多服務與業務,呈現企業文化與品牌精神。文章討論了集團化經營對於品牌再造的影響,並以黃金圈模型提出企業延伸的理念與挑戰。
Thumbnail
2024/02/05
過去不斷地談論各種產業議題及問題,焦慮與不安逐漸累積到快要喘不過氣,不僅害怕失去先機,更怕跟不上趨勢、落後同業。只是當焦點全神貫注在這些議題上,就更容易失去步調,更容易忘記「本質」。但,「把一個地方變成自己喜歡的樣貌,才能待得下去」,那些工廠中的每,是否曾經細細品味
Thumbnail
2024/02/05
過去不斷地談論各種產業議題及問題,焦慮與不安逐漸累積到快要喘不過氣,不僅害怕失去先機,更怕跟不上趨勢、落後同業。只是當焦點全神貫注在這些議題上,就更容易失去步調,更容易忘記「本質」。但,「把一個地方變成自己喜歡的樣貌,才能待得下去」,那些工廠中的每,是否曾經細細品味
Thumbnail
2023/12/28
【接班G.G了】~GG代表著Generation Gap,是我們躲不了的代溝課題,從觀念、趨勢、管理、人才、制度等隔代差異,鮮少有角色比接班更必須承擔代溝帶來的壓力與挑戰,這些也都是我希望在專題中能討論分享的面向。但,有沒有哪天,我們都能把Generation Gap,玩成一場Good Game呢?
Thumbnail
2023/12/28
【接班G.G了】~GG代表著Generation Gap,是我們躲不了的代溝課題,從觀念、趨勢、管理、人才、制度等隔代差異,鮮少有角色比接班更必須承擔代溝帶來的壓力與挑戰,這些也都是我希望在專題中能討論分享的面向。但,有沒有哪天,我們都能把Generation Gap,玩成一場Good Game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瞭解如何擴展舒適圈的過程,並持續改進和提升自己的能力。透過調整和休息,維持身心靈的平衡,這是系統思考的重要概念。如果你對 One Muse 的工具系統有興趣,可以預約隨體體驗瞭解更多。
Thumbnail
瞭解如何擴展舒適圈的過程,並持續改進和提升自己的能力。透過調整和休息,維持身心靈的平衡,這是系統思考的重要概念。如果你對 One Muse 的工具系統有興趣,可以預約隨體體驗瞭解更多。
Thumbnail
會不會旅途后要上班的前一天更有一種不想上班的感覺,旅行是你逃離工作的煩惱的一種行為,卻不是一個好解決方法,也許你的不安和麻痺感才是源頭,80%工作者都缺乏松弛感的能力!   常聽到一句話:「工作和生活要平衡!」旅途就是在生活,為何卻沒有因旅途和工作平衡呢?90%的人都誤解對工作和生活要平衡的解讀
Thumbnail
會不會旅途后要上班的前一天更有一種不想上班的感覺,旅行是你逃離工作的煩惱的一種行為,卻不是一個好解決方法,也許你的不安和麻痺感才是源頭,80%工作者都缺乏松弛感的能力!   常聽到一句話:「工作和生活要平衡!」旅途就是在生活,為何卻沒有因旅途和工作平衡呢?90%的人都誤解對工作和生活要平衡的解讀
Thumbnail
很難、很累、浪費時間、不可能⋯ 生活中,我們通常習慣先用負面的語氣對自己。
Thumbnail
很難、很累、浪費時間、不可能⋯ 生活中,我們通常習慣先用負面的語氣對自己。
Thumbnail
我一直強調自我學習的重要性,身邊的優秀朋友也都能抓住時間,持續精進,那種進步是即便不說,都能明確感受出來的。不過,一些工作像是齒輪,需要機械化、穩定的產出,這會限制我們的自我精進時間。如果你發現自己被困在齒輪式的工作,而又希望能自我精進,你需要找到一條脫身之路,有意識的努力可能是關鍵。
Thumbnail
我一直強調自我學習的重要性,身邊的優秀朋友也都能抓住時間,持續精進,那種進步是即便不說,都能明確感受出來的。不過,一些工作像是齒輪,需要機械化、穩定的產出,這會限制我們的自我精進時間。如果你發現自己被困在齒輪式的工作,而又希望能自我精進,你需要找到一條脫身之路,有意識的努力可能是關鍵。
Thumbnail
「斜槓」一詞廣為流行,很多人將這個詞和「兼職」或是「創業」畫上等號,但實際上從斜槓的角度來看職涯發展,最重要的啟發是「如何在工作中找到生命的熱情,將意義與快樂做連結,擁有平衡的生活與工作!」,「斜槓」並不是職涯困境的解藥,更精確地說,想要擁有斜槓生涯,需要比單一職業更多的心理能力。
Thumbnail
「斜槓」一詞廣為流行,很多人將這個詞和「兼職」或是「創業」畫上等號,但實際上從斜槓的角度來看職涯發展,最重要的啟發是「如何在工作中找到生命的熱情,將意義與快樂做連結,擁有平衡的生活與工作!」,「斜槓」並不是職涯困境的解藥,更精確地說,想要擁有斜槓生涯,需要比單一職業更多的心理能力。
Thumbnail
曾經我也以為,有很多的時間可以探索職場。但是過了幾年之後發現,因為各行各業都有很高的專業性,不太可能跳到新領域太多次,不然可能會一事無成,造成自己沒有任何專長。 我們可能常常會想說:這件事明天再做、這件事情明年再做,但是這樣想的下場,通常都是永遠都不會去做這件事,因為這只是一種推託的藉口。 不知道為
Thumbnail
曾經我也以為,有很多的時間可以探索職場。但是過了幾年之後發現,因為各行各業都有很高的專業性,不太可能跳到新領域太多次,不然可能會一事無成,造成自己沒有任何專長。 我們可能常常會想說:這件事明天再做、這件事情明年再做,但是這樣想的下場,通常都是永遠都不會去做這件事,因為這只是一種推託的藉口。 不知道為
Thumbnail
工作的時候,為了要得到更好的表現,拿到更好的薪水,我們常常會進修、學習,想要用下班的時間來讓自己更好。 但是努力不一定會有成效,如果你發現自己因為現在的工作內容一成不變,感覺職場的能力卡關了,常常會有人告訴你說:「個人能力要成長要跳脫舒適圈。」 於是你聽信了這個說法,開始做一些與目前工作無關的事、或
Thumbnail
工作的時候,為了要得到更好的表現,拿到更好的薪水,我們常常會進修、學習,想要用下班的時間來讓自己更好。 但是努力不一定會有成效,如果你發現自己因為現在的工作內容一成不變,感覺職場的能力卡關了,常常會有人告訴你說:「個人能力要成長要跳脫舒適圈。」 於是你聽信了這個說法,開始做一些與目前工作無關的事、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