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上半場,很認真地閱讀兩本書,一是【大器可以晚成】,另一是【南瓜計畫】,其實在學期中已經略讀,而為了替孩子做榜樣,自己在沙發上的時間,揚棄了手機,而是精讀這兩本書,並以此檢視生活。
【大器可以晚成】的英文書名是Late Bloomers,表面上說的是那些慢熟慢慢發光的人,副標題其實更貼近作者的想法:The power of patience in a world obsessed with early achievement,強調的是在這崇拜早慧少年的年代,耐心的重要性。
當老大放學回家途中,在機車上述說著同學考科學班的規劃時,他有一點失落,他認為自己起步太慢,國小階段的暑假太廢。這說法令我難過。
教改多年,雖說想減輕學童的學習壓力,有著多元入學方案,但莫衷一是的方案反而更強化學科的分數,讓許多孩子提早學習, 一路特殊班以成就許多醫科生。但,孩子探索的機會就會被家長或社會期待所取代,雖說是每個人獨立的個體,但本質上又好像不是。多年來一直維持著低補習的生活,為的就是想保持他們的好奇心,卻沒預料到中學的競爭文化削減了孩童時期的好奇與想而像力,所以他說出那番言論。學校的競爭文化其實反映的就是書上所說的崇拜早慧的現象。
作者舉出許多早慧出名的人,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聲稱滴血驗癌的那位女士Elizebath Holmes。這位有著跟名偵探福爾摩斯同姓氏的女士,本身就是不折不扣的早慧天才,就讀美國長春藤名校史丹佛大學,而且還是拿獎學金的。輩輩都有才人出,她之所以讓我印象深刻,在於她提出一滴血驗癌計畫時,約莫是老媽罹癌離世左右。老媽甚晚才診斷出癌症,這一直我耿耿於懷,Holmes女士提出這樣的計畫並招募基金,我真認為是濟世天才,然這濟世的構想卻在2015年被踢破是騙局一場。作者頗析這個聰明的女孩怎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因為一路上的順風順水,讓她無法及時認知錯誤與修正,而是利用舊有的名氣繼續圓謊掩飾,甚而威脅提出建言指出問題的人,終至無可收拾。當大家指責撻伐時,可否想過她本就是非常聰慧的女孩,她的初衷應該不是詐騙,若可以按部就班而行,她的想法未必是空想。社會太早給她光環,她沒有勇氣放棄,依舊回到那句:少年得志大不幸。
想起張愛玲有句話:成名要趁早。如今許多領域上,年紀輕就名利雙收者,越來越多。在課堂上課時,也曾跟學生說過,Alan Walker發跡的年紀也長不了你們多少;而Bill Gates開公司時,也才20出頭。而今,反思這番言論其實跟當下沉迷年少成功的潮流,並無太多差異,只是當下是鼓勵多元嘗試,而非僅是將眼光鎖在學科成績上。太早在學業上嶄露頭角,在符應家人或社會期待,容易錯失探索自我的機會,誠如AI領域的扛霸子之一蘇姿丰曾說過,如果待在台灣,她可能就是當醫生。
多元探索意味著可能多繞一些路,還是可能到達目的地,只是大多數的人已經迷失或挫敗在測驗分數或眼神上。於是作者用上了好幾各章節來鼓勵或呼籲讀者給自己機會也給他人契機,等待一朵花開。
文章同步於個人新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