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斷面對的問題是:這個能留在平台上嗎?如果不能,那又是為什麼呢?後者其實比前者更難回答。
儘管就閱讀的節奏來說,並不是一本太讓人滿意的作品,《被消失的貼文》在某種程度上,確實也呈現了社群內容審查員,所必須面臨的掙扎與職業傷害。不只必須長時間暴露在具爭議性的數位內容下,以準確度及數量訂定的績效標準,也讓他們逐漸失去人性;相較之下,惡劣的工作環境也變得不值得一提。
在這封信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內容,是關於敘事主角凱萊與同事間的互動,以及一段在職場中開始,但已經結束的關係。而在主角娓娓道來的過程中,也不禁讓讀者驚覺,在成為審查機器的同時,這些往往被認為能夠無情、無私審查員們,其實也只是平凡的上班族,而審查異議內容本身,卻諷刺地可能成為另一個效果絕佳的宣傳管道。
內容審查在現今資訊爆炸的社會中是把雙面刃,它能夠阻絕極端思想的傳播,卻也可能抑制弱勢族群的發聲;與此同時,就如同世人在談論死刑時往往忽略的,這些審查的標準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其中也難免會有誤判及灰色空間。
《被消失的貼文》讓讀者看見,握住刀柄的人同樣鮮血淋漓,儘管有人認為AI能夠取而代之,但背後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諷刺的是,這些審查員在過程中逐漸失去的人性,或許也將會讓他們成為名符其實的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