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演算法是當代最危險的發明—《被消失的貼文》

更新於 2024/10/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不斷面對的問題是:這個能留在平台上嗎?如果不能,那又是為什麼呢?後者其實比前者更難回答。

raw-image

老實說在讀完之後,有種明顯的空虛,總覺得關於「社群內容審查員」的探討,能夠再更深入一些。然而,仔細思考過後,卻發現好像也說不出作者到底遺漏了什麼,也或許就如同書中一再出現的提問——「妳到底看到了什麼」,我們的胃口都已經被養大,而看不清平庸之中所存在、不應該被忽視的邪惡。

不過它終究是一本以「被閱讀」為目的所出現的小說,並打著「揭秘」內容審查員的生活、銷量(「狂銷650000冊」)的廣告招牌,還是會讓人對內容有所期待;但不知道是原作者想要營造精神受創後導致口語表達的破碎,或者是過於直譯導致的語言斷裂,這本以「前社群內容審查員寫給律師的自白信」為主體構成的作品,儘管字數並不多,卻總是會讓讀者頻頻停下,只為了確認文字所想要表達的意義。

長期暴露在爭議內容下的「普通人」

儘管就閱讀的節奏來說,並不是一本太讓人滿意的作品,《被消失的貼文》在某種程度上,確實也呈現了社群內容審查員,所必須面臨的掙扎與職業傷害。不只必須長時間暴露在具爭議性的數位內容下,以準確度及數量訂定的績效標準,也讓他們逐漸失去人性;相較之下,惡劣的工作環境也變得不值得一提。

在這封信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內容,是關於敘事主角凱萊與同事間的互動,以及一段在職場中開始,但已經結束的關係。而在主角娓娓道來的過程中,也不禁讓讀者驚覺,在成為審查機器的同時,這些往往被認為能夠無情、無私審查員們,其實也只是平凡的上班族,而審查異議內容本身,卻諷刺地可能成為另一個效果絕佳的宣傳管道。

被當成工具 終究會讓人失去人性

內容審查在現今資訊爆炸的社會中是把雙面刃,它能夠阻絕極端思想的傳播,卻也可能抑制弱勢族群的發聲;與此同時,就如同世人在談論死刑時往往忽略的,這些審查的標準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其中也難免會有誤判及灰色空間。

《被消失的貼文》讓讀者看見,握住刀柄的人同樣鮮血淋漓,儘管有人認為AI能夠取而代之,但背後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諷刺的是,這些審查員在過程中逐漸失去的人性,或許也將會讓他們成為名符其實的AI。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或許用「得天獨厚」來形容有點不恰當,但身為台灣共產黨幹部後裔的朱嘉漢,在書寫相關題材時,想必會更有感觸。在《裡面的裡面》這本長篇小說中,故事主角正是他祖父的三舅舅、老台共「潘欽信」,藉由虛構他的口吻、心境,以及周邊包含兄姐、外甥、妻女等,作者更試圖描繪出白色恐怖受難者、遺族,在事件發生後所經歷的
世界上會這樣形容自己作品的作家,或許只有提姆・波頓,而從這本《牡蠣男孩憂鬱之死》中的悲劇角色們,也可看出他奇幻、荒誕、黑暗、詭異,同時又富含想像力等,所有讓他被稱為「鬼才導演」的特質,以及《聖誕夜驚魂》、《巧克力冒險工廠》、《地獄新娘》、《魔境夢遊》與《怪奇孤兒院》等作品的故事原型。
作為國民黨政權下的異數,「張超英」是推動台灣外交近代史的重要人物,藉由這本由主角本人口數、已故作家陳柔縉執筆的傳記,也將帶領讀者重溫這段對於台日關係至關重要的「張超英時代」。
很難不讓人想到1957年的美國電影《十二怒漢》,而在書腰上的宣傳文字,更會令人期待其中的轉折,與可能出現的道德困境。儘管如此,《陪審員》中的情節卻還是比想像中的更加難以預測,不僅止於法庭內辯論的橋段設計,也讓它展現出比《十二怒漢》更多變且複雜的面向。
看到這樣的書名,自然而然會開始期待是一本醫師在非都市地區看診時,藉由實際接觸患者而發現令人驚奇的故事,加上書封上寫的「社會學」,還有不久前看的《瘋人說》,更增加了對這本作品的期待程度。不過在閱讀過後發現它其實是另一本風格完全不同的作品,特別是對文字方面比較要求的讀者,或許可以先調整一下對它的期待。
報導者記者張子午所寫的《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從2016年起搜集了多起精神疾病相關案件,採訪包含患者本人、醫師、社工與親友等,並且深入剖析了相關政策、資源現況,在呈現精神疾病面臨困境的同時,也讓讀者看見那些被視為「他者」的人、事、物,其實沒有我們想像地那麼遙遠。
或許用「得天獨厚」來形容有點不恰當,但身為台灣共產黨幹部後裔的朱嘉漢,在書寫相關題材時,想必會更有感觸。在《裡面的裡面》這本長篇小說中,故事主角正是他祖父的三舅舅、老台共「潘欽信」,藉由虛構他的口吻、心境,以及周邊包含兄姐、外甥、妻女等,作者更試圖描繪出白色恐怖受難者、遺族,在事件發生後所經歷的
世界上會這樣形容自己作品的作家,或許只有提姆・波頓,而從這本《牡蠣男孩憂鬱之死》中的悲劇角色們,也可看出他奇幻、荒誕、黑暗、詭異,同時又富含想像力等,所有讓他被稱為「鬼才導演」的特質,以及《聖誕夜驚魂》、《巧克力冒險工廠》、《地獄新娘》、《魔境夢遊》與《怪奇孤兒院》等作品的故事原型。
作為國民黨政權下的異數,「張超英」是推動台灣外交近代史的重要人物,藉由這本由主角本人口數、已故作家陳柔縉執筆的傳記,也將帶領讀者重溫這段對於台日關係至關重要的「張超英時代」。
很難不讓人想到1957年的美國電影《十二怒漢》,而在書腰上的宣傳文字,更會令人期待其中的轉折,與可能出現的道德困境。儘管如此,《陪審員》中的情節卻還是比想像中的更加難以預測,不僅止於法庭內辯論的橋段設計,也讓它展現出比《十二怒漢》更多變且複雜的面向。
看到這樣的書名,自然而然會開始期待是一本醫師在非都市地區看診時,藉由實際接觸患者而發現令人驚奇的故事,加上書封上寫的「社會學」,還有不久前看的《瘋人說》,更增加了對這本作品的期待程度。不過在閱讀過後發現它其實是另一本風格完全不同的作品,特別是對文字方面比較要求的讀者,或許可以先調整一下對它的期待。
報導者記者張子午所寫的《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從2016年起搜集了多起精神疾病相關案件,採訪包含患者本人、醫師、社工與親友等,並且深入剖析了相關政策、資源現況,在呈現精神疾病面臨困境的同時,也讓讀者看見那些被視為「他者」的人、事、物,其實沒有我們想像地那麼遙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推薦閱讀:適合已加入職場數年,不管長輩、同事和晚輩的相處,想要有妥適回話而創造好人緣的人,比方說面對同事在會議上的質疑,或是突然在茶水間遇到主管,該怎樣應對能留下好印象。
我認為任何形式的工作場域,不論是夢想型還是營利型,我們都應該追求友善的工作場域,對於每個人工作與生活平衡做出最大的努力,同時我們學習到的倡議價值觀,都應該要努力的實踐在生活當中,而不是倡議時高度要求他人,自己卻無法做到。不僅不要剝削他人還要更進一步的避免剝削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能解決什麼問題? 你是否曾有以下困擾? 開會時長篇大論,卻無法讓與會者迅速掌握重點,耗盡對方耐心? 精心準備的簡報,卻無法引起聽眾共鳴,達不到效果? 甚至日常聊天,總是辭不達意,讓朋友興趣缺缺? 或許你欠缺的不僅僅是溝通方式,而是摘要的能力。 這本書提出幾個觀念,並歸納出幾個步驟,幫助我們用最
Thumbnail
每一個人都具有特殊能力的電路,但大多數人因為不知道,所以無法充分利用,就好像懷重寶而不知其在;只要能發掘出這項秘藏的能力,人類的能力將會完全大改觀,也能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能力。——超右腦革命作者、日本科學會顧問 七田真
Thumbnail
人生不一定要走得快,但一定要走得遠:學校沒教、主管不講的職場眉角」是由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老師所著作,分享她在職場多年的經驗與觀察。在書中你會發現:我就是這樣想!、我也遇過這樣!,而這些丁菱娟老師都會給你一些建議與方法,往正確的方向前進。接著就跟著我,向更好的職場、更好的自己前進!
Thumbnail
我想分享的是卡爾.紐波特更早之前的一本著作,大約在十年前出版的,簡中版譯作《優秀到不能被忽視》這個很直白的書名。裡頭提到的三個觀點,對專業工作者來說相當關鍵。
Thumbnail
我們是人也是動物,在遇到困境時,會下意識地啟動生存機制而逃跑,許多離職信也就寄到了主管的信箱。 職場受了傷、離了職,來趟旅行,回到職場就不再受傷了嗎? 我想,「職場受的傷,真的不是離職就能好」。
Thumbnail
Joyce 是一位電商品牌的編輯,上個月才剛加入公司,整個部門有將近30名員工。但是主管卻在上週突然宣布,所有部門同仁,在接下來這一年,都必須每個月閱讀2本書,而且未來將不定期在周會上,以抽籤的方式,選擇該週上台分享的3位同仁!大家都覺得「超級傻眼」!
Thumbnail
漢克大叔在中年失業後決定投入最愛的味事業,他前往日本向老師傅學習,了解了「麴種」的重要。回臺後他改用本土黃豆、池上米及洲南鹽場海鹽,加上師傅傳承的百年麴菌,釀出獨一無二、臺日混血的味噌。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推薦閱讀:適合已加入職場數年,不管長輩、同事和晚輩的相處,想要有妥適回話而創造好人緣的人,比方說面對同事在會議上的質疑,或是突然在茶水間遇到主管,該怎樣應對能留下好印象。
我認為任何形式的工作場域,不論是夢想型還是營利型,我們都應該追求友善的工作場域,對於每個人工作與生活平衡做出最大的努力,同時我們學習到的倡議價值觀,都應該要努力的實踐在生活當中,而不是倡議時高度要求他人,自己卻無法做到。不僅不要剝削他人還要更進一步的避免剝削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能解決什麼問題? 你是否曾有以下困擾? 開會時長篇大論,卻無法讓與會者迅速掌握重點,耗盡對方耐心? 精心準備的簡報,卻無法引起聽眾共鳴,達不到效果? 甚至日常聊天,總是辭不達意,讓朋友興趣缺缺? 或許你欠缺的不僅僅是溝通方式,而是摘要的能力。 這本書提出幾個觀念,並歸納出幾個步驟,幫助我們用最
Thumbnail
每一個人都具有特殊能力的電路,但大多數人因為不知道,所以無法充分利用,就好像懷重寶而不知其在;只要能發掘出這項秘藏的能力,人類的能力將會完全大改觀,也能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能力。——超右腦革命作者、日本科學會顧問 七田真
Thumbnail
人生不一定要走得快,但一定要走得遠:學校沒教、主管不講的職場眉角」是由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老師所著作,分享她在職場多年的經驗與觀察。在書中你會發現:我就是這樣想!、我也遇過這樣!,而這些丁菱娟老師都會給你一些建議與方法,往正確的方向前進。接著就跟著我,向更好的職場、更好的自己前進!
Thumbnail
我想分享的是卡爾.紐波特更早之前的一本著作,大約在十年前出版的,簡中版譯作《優秀到不能被忽視》這個很直白的書名。裡頭提到的三個觀點,對專業工作者來說相當關鍵。
Thumbnail
我們是人也是動物,在遇到困境時,會下意識地啟動生存機制而逃跑,許多離職信也就寄到了主管的信箱。 職場受了傷、離了職,來趟旅行,回到職場就不再受傷了嗎? 我想,「職場受的傷,真的不是離職就能好」。
Thumbnail
Joyce 是一位電商品牌的編輯,上個月才剛加入公司,整個部門有將近30名員工。但是主管卻在上週突然宣布,所有部門同仁,在接下來這一年,都必須每個月閱讀2本書,而且未來將不定期在周會上,以抽籤的方式,選擇該週上台分享的3位同仁!大家都覺得「超級傻眼」!
Thumbnail
漢克大叔在中年失業後決定投入最愛的味事業,他前往日本向老師傅學習,了解了「麴種」的重要。回臺後他改用本土黃豆、池上米及洲南鹽場海鹽,加上師傅傳承的百年麴菌,釀出獨一無二、臺日混血的味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