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被討厭的勇氣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世界是什麼樣子,取決於你是什麼樣子(你的想法)。
人是可以改變的,可以變幸福。

 

一、否定心理創傷

  • 不是過去的經驗造成了現在的樣子,而是你賦予了經驗什麼意義。
    • 18度的井水,是冰涼還是溫暖,是你主觀的感受,是你賦予了它意義。
  • 阿德勒心理學強調目的論,而非結果論。
    • 例如你憤怒大吼不是因為你生氣,憤怒大吼只是你的工具,用來達成你的目的(威嚇別人、注意等等)。因為你要的話也是可以好好說來解決問題的。
    • 想變成Y那樣樂觀的人,以為變那樣就能變幸福,是因為覺得自己現在這樣不幸福,那就該改變。做不到其實是自己不想,自己決定不要改變。可能是因為保持現狀是比較輕鬆安心的。沒有勇氣去選擇新的生活型態,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才會不幸。
  • 要改變,首先要有捨棄現有生活型態的決心。"如果我能變成那樣的人......,我一定就能......。"只是藉口。
  • 過去種種不影響你的未來,決定你人生的是當下的自己。

二、所有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 覺得自己很多缺點,不喜歡自己,其實是自己決定不要喜歡自己,這是對自己的"善"。是因為我害怕被別人討厭,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害,我的目的就是不要讓自己受傷害,所以決定怪罪於自己的缺點。其實缺點跟人際關係無關的意思。
  • 自卑感,是一種主觀的認定
    • 看到同齡優秀表現,覺得自己不如人;看到別人幸福,感到忌妒焦躁。覺得自己矮,以為長高會不一樣。重點是我賦予這個身高什麼價值。自卑感跟自我價值判斷有關,折磨我們的不是客觀的事實而是主觀的解釋。也有人認為矮是讓人沒有壓力的。
    • 自卑感的相反詞是追求卓越,所以好好運用自卑感其實是會幫助我們追求卓越的。怕的是落入自卑情結,把自卑感當作藉口來使用。「因為我矮,所以交不到女友」就是落入自卑情結了。
    • 表面的因果關係:
      • 因為我學歷低,所以無法成功。其實是不想成功,害怕跨出這一步,不想付出努力,缺乏改變勇氣,覺得目前狀態雖不滿但維持原狀較輕鬆愉快。
    • 自傲的人同時也感到自卑
      • 我學歷高,所以可以有成就。優越情節: 穿名牌,跟名人合照,假裝高學歷,說當年勇,怕別人不認同自己,其實底子裡也是自卑感。
    • 炫耀不幸: 藉由自己的不幸,讓自己變成特別。把不幸當作武器,想要支配對方。像是剛失戀,別人安慰,說你怎麼可能懂我的感受。別人就會很小心對待你。就像嬰兒一樣,嬰兒支配別人,卻不受人支配。
  • 人生不是與他人的競賽,追求卓越,是跟自己比。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 人際關係中一但有了競爭,就無法從人際關係的煩惱中脫身,無法逃離不幸。就算你是成功人士,卻無法感受到實質幸福,可能就是因為活在競爭當中,覺得危機四伏、草木皆兵。這也是為什麼你無法真心祝福人家幸福。實際上,真的有那麼多人虎視眈眈的盯著你嗎?
    • 會在意你長相的只有你自己。
    • 只要能感受到人人是我的夥伴,對世界看法就會不同。

 

  • 權力鬥爭跟復仇
    • 人會捏造憤怒的情緒,別人罵你,其實另有「目的」,是為了挑起權力鬥爭,想藉由勝利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不應該被煽動。就算爭論贏了對方,對方會找機會復仇。ex. 小孩割腕目的為了引起父母注意讓他傷心。
    • 所以要忍耐,不受對方挑釁。不需要透過憤怒這工具來發洩,而是用語言溝通。
    • 一旦在人際關係中確信我是對的,就踏入了權力鬥爭了。因為隱含了別人是錯的的想法,想讓對方屈服。你覺得自己是對的,就該在這裡畫下句點。

 

  • 人生的任務
    • 行動面: 獨立、能與社會和諧生活
    • 心理面:我是有能力的、人人都是我的夥伴
    • 工作的任務: 工作上的人際關係,工作一定得跟人合作。但因有共同目標需達成,難度最低。
    • 交友的任務:
      • 你因為A的缺點而討厭A。實際是為了討厭A,才找出滿足這個目的的缺點,是為了逃避跟他之間的人際關係。其實他一直都是那樣,一直都沒變。我們沒有勇氣去面對而選擇了逃避。是我自己決定了自己的生活型態。
    • 愛的任務:
      • 戀愛關係
        • 人只有在感覺只要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可以自由盡情的展現自我,才能真正感受到愛
        • 如果在一起,卻感覺到神經緊繃,有地方喘不過去,那頂多是戀情,不是愛。想要支配別人的是束縛,是不相信所產生的想法。
      • 家庭關係
        • 戀愛還能分手,家庭關係不可逃避,最糟就是維持現況。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不應該尋求認同

  • 不要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你不為自己而活,誰要為你的人生而活?
    • 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所以當別人不能如你所願行動時,不能因此動怒,因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 賞罰教育: 沒人稱讚我,就不做適當的行動。沒人懲罰我,就做不當的行為。
  • 想獲得別人認同,常會以滿足他人的期望為手段,你常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害怕別人的評論,刻意壓抑自我的本性。

 

  • 課題的分離
    • 所有人際關係的紛爭,都是因為涉入他人的課題,或是自己的課題受到干涉。
    • 誰的課題怎麼判斷: 因這個決定而帶來的後果,最後由誰來承擔?
      • 例如孩子要不要用功讀書是孩子的課題。要讓他知道這是他自己的課題,如果他要用功讀書,我們隨時提供他支援,但是不干涉孩子的課題。阿德勒心理學不鼓勵放任主義,放任是不知道孩子在做什麼也不想知道。
      • 諮商也是類似概念,要怎麼決定,要不要改變都是諮商者本人的課題,諮商師不能介入。只有自己能改變自己。
    • 關於自己的人生,你所能做的只有選擇一條自認最好的路,別人對你的選擇所做的評論是別人的課題,你是無法干預的。
    • 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太過親密的話,無法正面溝通,太遠也不行。

 

  • 人們常受回報的觀念束縛,覺得我對你這麼好,你也該對我好。我們不能要求回報,也不能受他束縛。
  • 認同的需求讓你不自由。滿足他人期望過日子,就像走在父母鋪好的軌道上,不會迷路。如果要自己決定走的路,就可能不知所措。

 

  •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 人有傾向性,也就是順著慾望或衝動過日子,像是希望不讓人討厭。
    • 如果你無法不在意他人評價,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得不到自由。別害怕被人討厭。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 人際關係的王牌是「我」,自己決定怎麼改變自己,別人要不要改變是他的課題。

 

四、世界的中心在哪裡

  • 課題的分離只是人際關係的出發點,終極目標在社會意識。把別人當作夥伴,感覺到有歸屬,就是社會意識 social interest。
  • 社會最小的單位是我和你,首先以我和你為起點,把對自我的執著轉變回對他人的關心
  • 學業、工作、交友、戀愛跟婚姻都跟尋找安身的地方(歸屬)有關。
  • 只在乎「別人是怎麼看我的」這種生活方式,才是以自我為中心,只關心「我」的生活型態。不要執著於我,應該把自己的執著轉換成對別人的關心。
  • 「我」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同時也是共同體的一部分,並不是世界的中心。別人並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而活。人都在追求可以安身的歸屬感,歸屬感必須自己主動積極參與共同體才能獲得,因此不要想著別人要為我做什麼,而是我能為人做什麼,這就是參與共同體。
  • 共同體,從家庭、學校、社會、國家到宇宙到包含時間的過去跟未來。當我們在人際關係中遇到困難,找不到出口時,首先要傾聽更大的共同體之聲。例如老師提出不合理要求,想到更大的共同體,我們都是人,這樣即使跟他唱反調也沒關係。在害怕關係崩壞的恐懼下過日子,只是為別人而活,是不自由的方式。
  • 人際關係應該是橫向關係,而非縱向關係。例如親子,不該稱讚也不該責罵。稱讚隱含了上對下的評價意涵,背後目的在操控。同時也介入了別人的課題。我們應該在一旁提供援助,阿德勒稱之為鼓勵。
  • 橫向的鼓勵方式: 謝謝、真高興、多虧有你幫忙。重點是不評價別人。評價來自縱向關係。
  • 人在聽到感謝的話時,就明白自己是有貢獻的,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會有勇氣。人對共同體有益的時候,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不是從別人那獲得好的評價,而是自己主觀認知我對別人有貢獻。
  • 不以行為層級來看待別人,以存在層級來看待。例如不會做事的嬰兒、老人光是存在就對別人有價值了。
  • 只要你和一個人建立縱向關係,不知不覺間你所有人際關係就會採用縱向的方式。即使跟長輩,也該是橫向關係,在意識上是對等的,該堅持的地方堅持,坦蕩蕩不退縮。

 

五、認真活在當下

  • 自己在房間能自在唱歌,在別人面前就沒有自信,無法表現自我。說到底,要把對自己的執著切換成對他人的關心,擁有社會意識。
  • 接納自我: 坦然接受那個只拿60分的自己,問自己怎麼做才能離100分越近。而非肯定自我:我只是運氣差拿60分,我其實能拿100分。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現在的這個我,拿出改變的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東西。
  • 信任他人:無條件相信他人Believe。而非信用Credit,信用帶有條件。別人要不要背叛你是別人的課題。你要跟人建立深厚友誼,就要完全信任他人。選擇懷疑他人,肯定無法建立深厚友誼。
  • 貢獻他人: 為了感受自己的價值,我對某人是有用的。工作的本質是對他人的貢獻。

 

  • 為了可以安身的歸屬感,必須把人當作夥伴。要把人當做夥伴就必須信任他人與接納自我。

 

  • 人生的任務
    • 行動面:
      • 獨立 ->接納自我
      • 能與社會和諧生活 -> 信任他人、貢獻他人
    • 心理面:
      • 我是有能力的 ->接納自我
      • 人人都是我的夥伴 -> 信任他人、貢獻他人

 

  • 缺乏人生協調
    • 只看見事物的一小部分,拿來當作整體的判斷依據
      • ex.我口吃,即使只有一個人,卻以為全部人都會因為這樣笑我。
      • ex.工作狂: 工作太忙無法兼顧家庭。只是以工作為藉口,逃避其他責任。工作也包含家庭的工作才是。

 

  • 所謂的幸福就是貢獻感。然而透過別人的認同所獲得的貢獻感是不自由的。
  • 人類有追求卓越的需求,想要表現得特別好,有些人則會表現特別差,是為了得到他人關注成為特別的存在,這是簡便的追求卓越。暴力和竊盜也是因為是他認為的善。
  • 所以要有甘於平凡的勇氣: 接納自我。沒有必要刻意誇耀自己的優越性

 

  • 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而非一直線有個終點,重點在活在當下,認真而謹慎的專注在當下可以做的事。就像旅行,一踏出門就算旅行了。就像登山,路途都算是登山,而不是坐直升機直接登頂就算登山。
  • 活在此時此刻,不要沉溺過去、張望未來。即使當下生命結束了,都是幸福的一生。 
  • 人生沒有特別的意義,意義由你自己給予
  • 你想要自由,就不要害怕被人討厭,過別人的人生。貢獻他人就是你的導引之星,有人討厭你也沒關係。認真活在當下,像跳舞一樣,不看過去也不看未來。不必與誰競爭,不需要目的地,只要你一直跳著,就會到達某個地方。只要我改變了,世界就跟著變了,就像近視的人戴上眼鏡一樣。

 

24會員
30內容數
分享閱讀筆記,書目種類包含投資理財、生活態度、自我成長等,歡迎推薦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