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it Later or Read it Never:存起來的東西有 90% 都不會再看,該怎麼解?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放在抽屜越裡面的東西,就越不常拿出來,那知識呢?


我們看到什麼東西就會存起來,就像倉鼠一樣,覺得總有用到的一天,結果再也沒有打開的一天。

無論是Instagram的珍藏、Youtube的稍候再看,又或者是覺得不錯分享到塗鴉牆的Facebook文章,我們拼命的點擊儲存、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資訊囤積症」是在我們這個世代中很常見的情況,因為現在取得資訊,實在太方便了,打開手機開始滑動,文字、圖片、影片無時無刻都在轟擊著我們的眼球與大腦,得來資訊簡直可以說毫不費力

此外,很多人有資訊焦慮:也就是害怕知道的資訊比別人少,所以看到什麼就拼命存,好像只要把資訊存起來就變成自己的一樣,但其實不然。

再也不會打開的收藏,等於沒存

你可以想想看,在搜尋的時候會經過哪些流程?簡略來說有輸入關鍵字>查詢>獲得資訊

如果你僅僅將資訊給收藏起來,沒有分門別類以及處理的話,那就跟放在搜尋引擎中沒兩樣,因為到時候你還是要找一遍,不斷重複著忘一遍、找一遍的過程,還不如一開始不要存

沒有經過處理的資訊,留不住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這是一個由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 在1885年的書《記憶》(Memory)中定義的曲線。曲線呈現了我們遺忘知識的速度,若沒有努力記住新學到的知識,我們很快就會遺忘它,通常看過的一天到兩天後,我們只會剩下25%的記憶。

所以就算你有看過一次,大部分的資訊都還是會遺忘,更不用說你只是「存起來」而已。

那該如何讓資訊變成我們自己的呢?最重要的就是輸出,這個會在之後的費曼學習法中提及

但在輸出之前,我們有事情要做,那就是將「資訊過篩」

利用「資訊過篩」,讓資訊變成自己的。

獲取資訊的過程就是在掏金,你一天獲得的大量資訊中,有很大部分砂石等雜質,用篩網過濾後,最後留下的碎金才有利用價值;而等到你將那些碎金重新鎔鑄成飾品,黃金才真正有了價值。

資訊過篩 是我自創的名詞,不過我覺得用篩網來比喻非常貼切:我們要用一層層篩網,把當時一股腦倒進來的無用資訊給篩掉,下面是我的資訊過篩流程供大家參考

第一階段:資訊通通丟進備忘錄

備忘錄的好處就是手機與電腦同步,以及建立方便快速,我用了捷徑功能,等於說你看到可能有用的資訊,複製完啟動捷徑,就可以自動貼到備忘錄。

備忘錄相當於「資訊的暫存匣」,也因為如此,我們在丟進去的時候不用想這個資訊之後會不會用到,只要覺得可能有用,就丟。

當然,過了不久之後,備忘錄會變得雜亂不堪,所以說我們要定期整理

第二階段:整理備忘錄

我每天都會有大量的資訊存放到備忘錄中,如果沒有定期整理,那麼就像前面說到的,存等於沒存。

我大概一週會整理一次備忘錄,重新思考一下這些資訊的必要性

以後會用到嗎?用來做什麼呢?經過這層思考後,就能把一時衝動存下的資訊給刪掉了,剩下的資訊,文章類型我會轉貼到 Notion 的筆記本中,圖片類型會貼到Milanote中。

篩完之後剩下的資訊,基本上都是比較優質的資訊,不過我們還要繼續篩,因為我們貼到備忘錄的是「原始資訊」,是從別人生產的,你還沒有內化吸收。

第三步驟:拆分提取

本來落落長的文章,裡面一定有許多的「知識點」,比如說一些專有名詞,或是一些值得紀錄的佳句,他們都被包在這篇文章中,沒有拆分提取,那之後就很難想到了。

所以我會在Notion中進行文章的二次閱讀(第一次是在備忘錄中過篩的時候),並且把一些知識點或是自己的想法給提取出來、標上標籤與屬性,這樣之後就能夠更方便地找到。

如果有些還沒時間看的文章,我們可以透過添加「稍後閱讀」核取框屬性,並且勾選起來,方便我們之後有空的時候看。

當我們都提取完有用的資訊後,文章就可以封存起來了,如果之後要複習再挖出來就好了。

接下來要進行最後一步:輸出

另外現在很流行「稍後閱讀軟體」,所以也來跟大家分享我的使用方法:

我原先是把稍後閱讀軟體當作閱讀器,但隨著存入的文章越來越多,我發現剛開始存的文章完全不會看,所以現在我會把它當作「閱讀器」,我有時間看的時候才會將文章存進去,並即時做畫線的動作,這也相當是一個「提取」的過程,能夠加強我們的記憶。

第四步驟:輸出

為什麼要輸出呢?「學習階層金字塔」這個模型可以解釋:

raw-image

學習階層金字塔用來表示「不同的學習方法」對於「記憶」的影響。這個模型通常用一個金字塔的形狀來呈現,並且給每種教學方法分配一個百分比,表示可以記住多少資訊。

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只是用「聽」或「看」的,那能記得的資訊少得可憐;不過如果透過「討論」、「練習」、「教別人」或「使用」的方式輸出的話,就能夠記住更多的資訊。

所以在這個階段,我會將可以發展的內容集結成一個主題,並用自己的話去將這些內容根據主題重新處理、詮釋,像是前面所提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與「學習階層金字塔」,都是我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得知的,不過僅僅紀錄詞語的定義,是沒辦法真正記得的;隨著不斷地使用,我們才會將這些詞語的意涵刻在腦中。

資訊過篩的過程,我們會不斷的重複看到資訊,也就是「間隔重複」,這對克服遺忘曲線有很大的幫助,雖然看起來比起只有「儲存」花了更多的時間,不過當經過這些階段後,你所學才會真正變成你的。

資訊囤積症是當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資訊過篩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之一。透過篩選出真正有價值的資訊,並將其輸出、整理、加工,我們才能真正地掌握這些知識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資產。

如果我的經驗有幫助到你,可以幫我分享出去!

潘奕兆
潘奕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