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自證預言,別讓壞事「如你所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朋友和我聊到自己的弟弟,她覺得弟弟太護著他的小女友了!

每次弟弟的小女友到家裡時,只要朋友想和她互動,弟弟都會很快地把話接走,不分三七二十一代為回答,結果讓小女友一次開口的機會都沒有。

當他把所有話都搶走,我們也不敢跟他女朋友講話了

其實,我朋友不過是簡單的問候小女友,比如:怎麼過來的?外面很熱嗎?想看什麼節目自己拿遙控換台?

關係的形成和每一個關係裡的人都息息相關。

關係的形成和每一個關係裡的人都息息相關。

另外,小女友在吃完飯之後,都會自發地跑去廚房想要幫忙收拾洗碗。

不過,朋友家並沒有讓客人洗碗的習慣,所以每次小女友表示要幫忙,朋友和她的媽媽都會勸阻,請她放在桌上就好了,如果要收到水槽,就擺著別動!

但是,只要小女友一把碗收到廚房的水槽,弟弟就會馬上衝過去,搶過碗筷開始洗--而這個情況只有小女友現身時才會上演,平常弟弟是不會主動洗碗的。

朋友說:「弟弟總是一副很害怕我們會『欺負』他女朋友的模樣,如果他女朋友又順著那個腳本演下去,一臉小媳婦的模樣,那我跟我媽好像真的就得變成惡婆婆和惡小姑了,」聊著聊著,朋友噗哧突然笑出來:

他們都搭好戲棚還自己入戲了,我們被放到那樣的角色上,一舉一動都被強制帶入壞人的標籤,感覺被迫出演,不演也不是!

朋友的弟弟可能沒有想過,其實原本女友和朋友一家的關係會有其他可能。然而,當他們的行為反應了心中的預設情境,無論是出自擔憂或恐懼,那些體現在言行舉止中的、對於關係狀態的設想,也就會反過來,定義了他們所接觸的人「應該」表現出來的模樣。

或許啊,「你所想的樣子總是會成真」,就是這樣造成的:你的想法驅動了行為表現,然後你的行為影響了周遭的人,最後呢,大家一起塑造了情境的狀態,然後驅動了整體環境的改變--如你所願。



最近,我和一個朋友關係很緊張,就算什麼事都沒發生,還是口角連連。

這狀態持續了好幾個月,他被我煩到不行,我也難過得不行。追根究柢,是我把自己對於關係的不安與失去的恐懼,全都加諸在對方的身上了。

我設想出各種可能的情境、推測對方可能的想法,並且都是最壞的、我最擔心的那一種。然後,自己糾結於那些還沒有發生、也不會發生的狀況,一個一個拿去追究他:你是不是這樣想的?你認為我很糟糕?你之後會不會不想當朋友了?

其實,當我執著於恐懼、專注地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行為預判上,其實,也就把對方推向那一個我最害怕發生的情境裡面了,因為他不知道還能如何反應。

而錯誤的關注,卻也使得讓我忽視了很多很多「真實」的事情。

吵架的好朋友。

吵架的好朋友。

那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呢?

實際上,在我需要協助的時候,他在問明原因之前就會一口會答應幫我的忙;當吵架的過錯在我,他從來不會追究到底;還有,還有許多別的……

如果我可以早早地就把「恐懼」請到一邊去,是不是就不會自顧自地憑空產生那些傷害關係的摩擦,以及沒有必要的、刺人的話?

「注意力」在哪裡,我們的世界就會在哪裡;而我們怎麼想的,事情就會如何發生,並且總是會朝著我們害怕的方向發展--原來這是真的。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

控制好意念,一切都是可以很好的。

從現在開始,要努力學著相信自己、相信朋友,並且相信世界充滿善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ylvie的移動城堡
70會員
108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Sylvie的移動城堡的其他內容
2025/03/10
一位作者控訴其前老闆的職場霸凌經歷,描述其前老闆利用媒體形象、政府資源及社會地位,在職場上公然羞辱員工,並在職場霸凌零容忍的現代社會,仍能逍遙法外,呼籲職場霸凌受害者勇敢發聲。
Thumbnail
2025/03/10
一位作者控訴其前老闆的職場霸凌經歷,描述其前老闆利用媒體形象、政府資源及社會地位,在職場上公然羞辱員工,並在職場霸凌零容忍的現代社會,仍能逍遙法外,呼籲職場霸凌受害者勇敢發聲。
Thumbnail
2025/02/23
愛情不再是唯一核心敘事?從過往愛情是文學作品核心主題,到如今多元關係的興起,愛情不再是衡量人生完整的唯一標準。作者質疑傳統婚姻模式的適用性,並探討家人與朋友在照護上的差異,以及現代社會多元關係的接受度。
2025/02/23
愛情不再是唯一核心敘事?從過往愛情是文學作品核心主題,到如今多元關係的興起,愛情不再是衡量人生完整的唯一標準。作者質疑傳統婚姻模式的適用性,並探討家人與朋友在照護上的差異,以及現代社會多元關係的接受度。
2024/06/30
本文講述了作者在旁觀一場朋友被迫離職,並在離職面談中受到主管的排擠,提問,懷疑與折磨後,思索自身在職場的角色,得出放下自我,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更為重要的結論。
Thumbnail
2024/06/30
本文講述了作者在旁觀一場朋友被迫離職,並在離職面談中受到主管的排擠,提問,懷疑與折磨後,思索自身在職場的角色,得出放下自我,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更為重要的結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面對每一個家人,真的能用相同的情感對待嗎?會不會與某個家人相處時,在腦中出現這個想法,他的八字與自己的不合嗎?還是我們之間的磁場有問題?為什麼特別容易和他起衝突?如果有,問題的根本在哪裡?是對方?還是……     嗯!這是個相當難解的問題,我也曾經疑惑過,燒了很久的腦。直到最近,有一個朋友
Thumbnail
    面對每一個家人,真的能用相同的情感對待嗎?會不會與某個家人相處時,在腦中出現這個想法,他的八字與自己的不合嗎?還是我們之間的磁場有問題?為什麼特別容易和他起衝突?如果有,問題的根本在哪裡?是對方?還是……     嗯!這是個相當難解的問題,我也曾經疑惑過,燒了很久的腦。直到最近,有一個朋友
Thumbnail
那天看見臉書動態回顧,是一年前寫下的紀錄。 覺得……大概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會這麼喜歡、習慣寫東西吧。 覺得今天應該給自己一個好棒棒。 這陣子弟弟的情緒起伏之大,常常讓我在發飆邊緣徘徊, 一直不停在處理他姨媽來?的問題。 覺得很煩之餘還得一邊回應哥哥的絮絮叨叨。 我也曾經要哥哥等我,
Thumbnail
那天看見臉書動態回顧,是一年前寫下的紀錄。 覺得……大概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會這麼喜歡、習慣寫東西吧。 覺得今天應該給自己一個好棒棒。 這陣子弟弟的情緒起伏之大,常常讓我在發飆邊緣徘徊, 一直不停在處理他姨媽來?的問題。 覺得很煩之餘還得一邊回應哥哥的絮絮叨叨。 我也曾經要哥哥等我,
Thumbnail
最近,朋友和我抱怨弟弟,她覺得弟弟太護著他的小女友了! 每次小女友到家裡時,朋友想和弟弟的小女友互動,可能只是幾個簡單的問候(比如:怎麼過來的?外面會很熱嗎?最近工作都還順利嗎?等等想看什麼節目自己拿遙控換台?),弟弟都會很快地把話接走,不分三七二十一的代為回答,結果讓小女友幾乎一次開口的機會都沒
Thumbnail
最近,朋友和我抱怨弟弟,她覺得弟弟太護著他的小女友了! 每次小女友到家裡時,朋友想和弟弟的小女友互動,可能只是幾個簡單的問候(比如:怎麼過來的?外面會很熱嗎?最近工作都還順利嗎?等等想看什麼節目自己拿遙控換台?),弟弟都會很快地把話接走,不分三七二十一的代為回答,結果讓小女友幾乎一次開口的機會都沒
Thumbnail
如果他能夠進到這個娃娃屋裡面,讓他自己變小,讓他和你一起在這個娃娃屋裡面玩,你會知道他不一樣。你會知道他跟你一樣覺得新奇有趣,他跟你一樣會欣賞這個娃娃屋佈置的如此的精緻,他會用一種很平等的態度看到你。
Thumbnail
如果他能夠進到這個娃娃屋裡面,讓他自己變小,讓他和你一起在這個娃娃屋裡面玩,你會知道他不一樣。你會知道他跟你一樣覺得新奇有趣,他跟你一樣會欣賞這個娃娃屋佈置的如此的精緻,他會用一種很平等的態度看到你。
Thumbnail
表姑媽妳好: 今天要說的是我弟弟的故事。 一直以來他都是定不下來的人。看他身邊總是不缺乏女生,但每次問他他都說不是他女朋友。 直到最近他好像從交友軟體認識了一個女上班族,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他說他想定下來。 看他一天比一天開心我也是樂觀其成,但上個月開始卻看他開始悶悶不樂。 他說,原來女孩子另外有男朋
Thumbnail
表姑媽妳好: 今天要說的是我弟弟的故事。 一直以來他都是定不下來的人。看他身邊總是不缺乏女生,但每次問他他都說不是他女朋友。 直到最近他好像從交友軟體認識了一個女上班族,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他說他想定下來。 看他一天比一天開心我也是樂觀其成,但上個月開始卻看他開始悶悶不樂。 他說,原來女孩子另外有男朋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有遇到某些問題,身邊朋友因為每些事情在氣頭上想要發洩一通,自己卻很想要幫忙他消消氣?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有遇到某些問題,身邊朋友因為每些事情在氣頭上想要發洩一通,自己卻很想要幫忙他消消氣?
Thumbnail
社會中經常存在著對於傳統性別的刻板印象,父母會期待男孩子是陽剛、瀟灑、大無畏、不拘小節、大器的,但他們無法理解到的是個人的差異,認為倘若有「愛」,就可以成為任何樣子,吞下任何的苦。 我想要從我的生長經驗,分享長子在家庭的困難,給出有一定的慰藉和方向,希望讓面臨相同狀況的兒女,可以彼此討論。
Thumbnail
社會中經常存在著對於傳統性別的刻板印象,父母會期待男孩子是陽剛、瀟灑、大無畏、不拘小節、大器的,但他們無法理解到的是個人的差異,認為倘若有「愛」,就可以成為任何樣子,吞下任何的苦。 我想要從我的生長經驗,分享長子在家庭的困難,給出有一定的慰藉和方向,希望讓面臨相同狀況的兒女,可以彼此討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