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寫作「疏離感」,少不免在網上到處參考資料,卻發現了讓我震驚的事,「心理學」在台灣大概也很盛行,有一些文章透露了「友誼」也有生命,不但短暫,還會死亡。那怕曾經為情義兩肋插刀,友誼死亡之後視同陌路,甚至到死不相往還。曾經為這些現實弄得抑鬱症的,不知凡幾。
關於「疏離感」這樣的一個議題,大部份都趨向於、建議人要多建立「人際關係」,可是「人際關係」又是兩刃劍,前面「友誼也有生命」的例子,又讓很多人對「人際關係」如屨薄冰。
曾經認識一位同事,聰明樂觀,是一位肥胖男生,日文了不得,我們碰到需日語交談的活,總拜託他,答應與否,就是要看他的心情。他人也幽默風趣,跟「每一個人」交情都很好。但後來很多人厭惡他,因為到了一段時間,他總會找碴、有意地跟人鬧翻。
我也跟他鬧翻了好幾次,同事老是奇怪為何我會這樣低聲下氣去保交情,是因為他剛信基督教,我不得不引導他、希望在堅定信仰一事上幫他一把。最後我發現了,原來是沒有安全感,他怕別人太了解他,到了一段時間必需劃清界線,以免自己受傷。
如果是這種性格弄至「疏離感」,也不知道是否自討苦吃。
聖經對「疏離感」有何看法?就是:
創世記第二章 24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創世記第一章 27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28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
結婚就沒有疏離感嗎?答案本來是肯定的,除非人故意作出相反的作為,很多電影情節,就是有一方或忙碌、或其他事弄得長期分開,完全沒有連合、沒有二人成為一體。這種橋段屢見不鮮,反映出某些現實。
獨身的「時間」全是你自己的,但結婚後的時間是分享的,很多時候甚至是「Stand by 在旁守候」的,不可能盤算下午「我」會怎樣怎樣,卻變成了「我們」會怎樣怎樣,儘管是自己一個人寫作,太座一個人看韓劇,但心理上知道,對方有甚麼要求時就得停下自己的活動。
要生養眾多更能體會甚麼是「Stand by 在旁守候」,天大事情亦排在第二,剛出生的兒女喝奶後,一家外出前卻吐奶,於是一家人都要「Stand by 在旁守候」,先處理好這事,時間不屬於自己的,是一家人的。
這樣的「Stand by在旁守候」,那有時間「疏離」?單身人士又如何,他大概可以向上帝訴苦,祢叫我「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卻不給我伴侶,我如何遵守?
上帝為了衪的義,衪必定會做一些事情。在基督教裡頭,我們是有權利向上帝索取的,因為衪是我的父親,是我的天父。我為了衪的吩咐,卻無法達成,衪總需要想方法幫我一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