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文化|食|文化創新能吃嗎?

2023/08/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若所謂的文化程度指標是傳統跟舊時(例如「古」詩詞、「傳統」節日),那現今當下的一切豈不就沒文化真可怕?

甚麼是文化?

  古今中外探究文化的討論很多,也有不少專家學者給予所謂的「定義」,有的將文化定調成通俗的,也有將文化定成高格調的。

  目前我觀看了幾本有關文化、文創的書籍中,有一句話打到《文創搞甚麼》作者的心坎,也讓我深感認同,那句話是:

「文化是生活的總集合」。
raw-image

  佛教的禪師多會提道:「挑柴運水無不是禪,行住坐臥皆不離禪, 吃飯喝茶無不是禪。」,我認為文化也是,「食衣住行育樂無不是文化,禮樂射御書數皆不離文化。」所以生活中的一切,無不是人們從遠古生活至今,一點一滴所累積,日精月進的改善而有如今的樣貌。

甚麼是創意?

作家Jonathan •Lethem曾說:

被稱為「原創」的東西,十之八九是因為人們不知其參考或原始資料來源。

  這是我閱讀 Austin Kleon所著《點子都是偷來的》作者引用的內容,人類發展至今,天底下真的沒有新鮮事,所有的創意發揮,都是建立在過去的一切之上。只是有些人發現了一些別人沒發現的突破點,或是用自己的想法包裝成一個沒人見過卻又讓人耳目一新的舊東西。

【分享閱讀】【是抄襲還是模仿?日光下沒有新鮮事!】

文化創新能吃嗎?

  講到龍鬚糖,一定會勾起一些「資深人類」的兒時記憶,也會勾起一些人在「資深場域」遊玩的記憶。這「資深的甜食」對一些人來說就是一道「傳統甜點」或是老街、傳統市集裡的一項快失傳的傳統技藝。而有些人就能將之結合不同「食」文化的經驗,變出一些新亮點,例如「法式龍鬚糖」。

法式龍鬚糖-強尼甜點工藝

法式龍鬚糖-強尼甜點工藝

  我第一次看到「法式龍鬚糖」這名字,源自強尼甜點工藝,這讓身為中華漢服文化創意發展協會一員的我,對「文化創新」有了更不一樣的想法。服裝的演進,從最基本的禦寒蔽體,進展到突顯身分有別、不同場合或是不同禮儀規模的裝束。服裝有跨朝代的延續,也有當朝當代的人文特色。那如今呢?身穿漢服的我,究竟是為甚麼穿?又能為後人留下甚麼漢服印象? 

  先不管了,來口龍鬚糖吧~那入口即化的糖絲,以及跟日本甜點比起來較為不甜膩的柚香內餡,在甜度上做到更適口的平衡,雖然家母還是覺得很甜,誰叫口味是很主觀的呢。

  傳統龍鬚糖由糖絲包著花生或芝麻餡料,現代當然也有人發展出包著水果或巧克力等不同的內餡,但我覺得在精神上跟「法式龍鬚糖」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在外觀上呈現出「法式」的精緻度還有包裝設計,讓龍鬚糖搖身一變成為精緻甜點,同樣的龍鬚糖,卻有著不同的格調體驗。

文化創新的再聯想

  這又讓我聯想到,「阿斯匹靈石膏湯」這帖中藥方,阿斯匹靈妥妥的西藥,怎麼變成中藥了呢?原來是中西醫匯通派開創者-張錫純中醫師依照中醫理論「辯證論治」,結合西方藥理藥性,融會貫通後所開出的方子。

圖片取自網路搜尋

圖片取自網路搜尋

  但我想,若非臨床實證真有效用,這帖「阿斯匹靈石膏湯」絕對會被當作「離經叛道」之作而被攻訐。如現代各種從傳統技藝中突破的先驅者,或多或少被認作「破壞規矩」「有違祖訓」等狀況。

  就如同天動說與地動說的發展,還有許多科技知識的突破,都不一定能被當代主流接受了,傳統的延續與現代的發展,都必須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留待時間這長河的洗鍊,水退了才知道那些會被留下,成為後人口中的「傳統文化」。


最後迷之音說:吃糖就吃糖,怎麼就話癆了呢?


54會員
176內容數
歡迎來到「肥龍的生活沙龍」,這裡主要分享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文化生活」,偶爾分享「閱讀心得」以及「字言字語」等雜談想法。若是剛好我的文字讓你有所共鳴,很歡迎你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