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用IPA字母標示「ㄅㄆㄇㄈ」──發音方法(一)

2023/09/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輔音不能只靠發音位置來區別彼此,因此我們還需要認識不同輔音的發音方法,才能完整區分每個不同輔音。發音方法又可以區分為包括氣流受阻的狀態、清音濁音以及送不送氣。

1. 氣流的受阻狀態

​除了發音位置外,輔音還有一個重要差別,是氣流阻礙方式的不同。下圖的國際音標輔音符號表中,紅框處就是基本的幾種發音方法:

圖一:國際音標輔音符號表[註一]

圖一:國際音標輔音符號表[註一]

以下是這些發音方法的簡介:[註二]

  • 塞音(爆音):發音過程中,上阻與下阻完全閉合阻擋氣流,在某個點瞬間解除阻礙,氣流爆裂衝出而形成的聲音。如華語「ㄅ[p]」就是氣流在雙唇之間爆發形成的聲音。
  • 擦音:發音過程中,上阻與下阻極其接近但不封閉,氣流經過時受到擠壓、產生摩擦的聲音。如華語「ㄒ[ɕ]」就是氣流從舌面與硬顎的狹窄通道摩擦而出聲音。
  • 鼻音:氣流流出時,小舌下降阻礙通往口腔的氣流,有一部分的氣流從鼻腔流出,在鼻腔形成共鳴的語音,例如華語的「ㄇ[m]」、「ㄋ[n]」都是具有鼻腔共鳴的鼻音。
  • 顫音:氣流快速通過使發音器官快速顫動、互相拍打產生的聲音。以西班牙語的「狗(perro[ˈpero],發音)為例,其中「rr[r]」的發音就是齒齦顫音,發音方法是讓氣流快速通過舌尖與齒背的接觸點,並且讓舌尖快速顫動、拍打齒背而形成顫音。
  • 閃音:顫音是發音器官不斷顫動拍打的聲音,閃音可以視為單一次的顫音,或者將顫音視為是閉塞不完全的塞音,上阻與下阻只有一瞬間輕輕接觸,沒辦法真的阻礙氣流產生爆裂音。以英語單字「better」為例,國際音標為[ˈbɛɚ],但在某些方言口語裡,發音為[ˈbɛɾɚ] (發音),原本的塞音[tʰ]有明顯阻礙與送氣,轉變為舌尖輕輕點一下齒背就好,送氣也變得不明顯。
  • 邊音:發音時,氣流從阻礙兩邊流出所形成的聲音。如華語的「ㄌ[l]」,在發音時,讓氣流從舌頭兩邊流出,而形成齒齦邊音[l]。
  • 邊擦音發音方法類似邊音,但是氣流通道較窄,產生摩擦的現象所發出的聲音。阿美語的單字「菜(dateng,[ɬaˈtəŋ],發音)中,字首的「d[ɬ]」就是齒齦邊擦音的例子。發這個音的訣竅有點像用更多的氣去發[l],或著快速念出「ㄏ-ㄌ[h-l]」的連音,使氣流產生摩擦,就形成邊擦音。
  • 接近音:發音時,上阻與下阻彼此接近,但氣流通過時,並未產生如擦音一般的摩擦,所以實際發音特色很接近元音,只是聲音較小。因此也有人稱接近音為「半元音」。例如英語單字「word([wɝːd],發音)」中,字首的[w]就是半元音。發音時,將嘴唇嘟起,氣流的通道變窄但不會讓氣流產生摩擦,類似[u]的發音,但聲音較小,持續時間也較短。


2. 二段發音──塞擦音(affricate)

除了上面這些發音之外,還有一種是表格裡面沒有提到的發音,也就是「塞擦音」。這類聲音如同字面,可以理解為「塞音+擦音」,氣流流出時先受到阻擋,當阻礙解除時,氣流流出的通道十分狹窄,因此氣流產生摩擦而發出聲音。例如華語的「ㄐ[tɕ]、ㄗ[ts]、ㄓ[tʂ]」都是塞擦音的例子,大家試著發音時,可以感受看看,會發現發音時,氣流的一開始受到阻礙,然後才從狹窄的通道中摩擦而出。

雖然塞擦音在國際音標上用兩個符號表示,但塞擦音實際上並不能再分割。它跟其他的發音一樣,必須視為是一個整體,是「一個輔音」,而不是「兩個輔音」,這點還要請大家多多留意喔!


3. 小結

這章我們花了很大的篇幅提到氣流受的不同阻礙狀態。大家在練習發音時,可以仔細感受,觀察自己的口腔運作,進一步來微調發音,讓自己可以說出更精確的語言喔!

下一章我們要介紹輔音發音方法最後兩個成對的發音特徵。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還請繼續鎖定【用語言學學語言】這個專題,讓我們一起更有效率地學習語言。此外,如果你願意且可以負擔,也歡迎你小額贊助,讓作者有能力產出更多的內容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資料與註釋:

註一:竺家寧,《語音學之旅》,(臺北:新學林圖書,2018),頁118-120。

註二:不同發音方法的解釋(包含塞擦音),參考竺家寧,《語音學之旅》(臺北:新學林圖書,2018),頁121-134、陳梅香等,《聲韻學與用》,(臺北:新學林,2020),頁26-27。

26會員
50內容數
不定期努力更新,介紹語言學家對於不同語言的觀察與歸納結果,分享自己學習語言的方法心得,希望讓語言學習者對於語言發音、結構有了基本認知之後,可以更有效率地學習語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