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雙語,人人有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蕭文乾 2023年4月22日 發表
https://www.facebook.com/wen.hsiao.100/posts/10226492247906063?ref=embed_post

這裡的雙語,指的就是中文跟英文。

我知道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很在意「島內五語」:

國語、臺語、客語、原住民語、新住民語;

也很嚮往「國外多語」:

日、韓、法、德、西、義、葡萄牙語。

我們先抓大放小;

我們排輕重緩急;

我們總有一天,一網打盡,完成終極的圓滿大業。

先聽我說眼前的任務。

-

當我說,「人人」有責的時候,我指的,是下列七種人。

1. 全民

2. 家長

3. 學生

4. 老師

5. 校長

6. 部長

7. 總統

-

全民,必須要有共同的願景跟使命:

讓臺灣成為全球最受人尊敬最多人取經的「雙語典範輸出國」。

有了這層榮譽感,就會有責任心;剩下的,都不是問題。

因為,全民需要搞懂的,在雙母語的設計之下,實在太簡單了。

-

家長,必須要有改變的決心跟覺醒:

讓孩子成為全球最幸福最有實力的「雙語踏實學習者」。

有了這種盼望,就會有惻隱心;剩下的,都不是問題。

因為,家長需要放手的,在雙母語的設計之下,實在太簡單了。

-

學生,必須要有全新的自信跟自尊:

讓自己成為全球最有臺風,最有臺味的「雙語轉換大高手」。

有了這種自詡,就會有上進心;剩下的,都不是問題。

因為,學生需要練習的,在雙母語的設計之下,實在太簡單了。

-

老師,必須要有開放的心胸跟格局:

讓教室成為全球最先進最科學的「雙語學術實踐室」。

有了這種定位,就會有敬畏心;剩下的都不是問題。

因為,老師需要傳授的,在雙母語的設計之下,實在太簡單了。

-

校長,必須要有慈愛的動機跟手段:

讓校園成為全球最健康最正常的「雙語交織真環境」。

有了這種反省,就會有平常心;剩下的都不是問題。

因為,校長需要煩惱的,在雙母語的設計之下,實在太簡單了。

-

部長,必須要有老莊的灑脫跟智慧:

讓政績成為全球最無為最有為的「雙語基礎下水道」。

有了這種認知,就會有悲憫心;剩下的都不是問題。

因為,部長需要支援的,在雙母語的設計之下,實在太簡單了。

-

總統,必須要有神職的自律跟自重:

讓全民成為全球最團結最無欲的「雙語社會一份子」。

有了這種史觀,就會有無數的高人跳出來幫您。

-

因為,總統需要掌握調度的,在現今的民情下,實在太困難了。

而我的雙母語,頂多佔十分之一;實在微不足道,不足以成事。

但,what a wonderful place to STARt。

#星星之夥足以燎原

#燎原就是療癒跟復原

#療癒了互傷之後的無數面具

#復原成未傷之前的本來面目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外師的外師:蕭博士的沙龍
141會員
233內容數
雙語的定義:雙語=母語+外語 外語的定義: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是美語。 雙語的教改:我的主張就是SoR。 SoR, 是 Science of Reading, 意即「腦科學實證的英文學習步驟」。
2024/03/29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有用的教學,明明上面說不准教,暗地就都喬好了; 沒用的教學,今天上面說不用教,明天就鳥獸散了。
Thumbnail
2024/03/29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有用的教學,明明上面說不准教,暗地就都喬好了; 沒用的教學,今天上面說不用教,明天就鳥獸散了。
Thumbnail
2023/10/09
學著學著,對岸竟然拋棄了注音; 學著學著,我們悻然放棄了英文。
Thumbnail
2023/10/09
學著學著,對岸竟然拋棄了注音; 學著學著,我們悻然放棄了英文。
Thumbnail
2023/10/07
我一介平民,甚至是貧民,妄想螳臂擋車? 是。我想當吠火車跟臂擋車的漫威狗螳螂。
Thumbnail
2023/10/07
我一介平民,甚至是貧民,妄想螳臂擋車? 是。我想當吠火車跟臂擋車的漫威狗螳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所謂的‘’雙語‘’,按我的標準,是能夠精通母語以及一個外語。口語的能力要道地,讀寫最起碼都要達到高中的程度,或以上。這是我們家希望孩子能夠達到的水準,也是全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以前看過一些年輕的美國ABC (美裔華人, American Born Chinese) ,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可是他們的
Thumbnail
所謂的‘’雙語‘’,按我的標準,是能夠精通母語以及一個外語。口語的能力要道地,讀寫最起碼都要達到高中的程度,或以上。這是我們家希望孩子能夠達到的水準,也是全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以前看過一些年輕的美國ABC (美裔華人, American Born Chinese) ,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可是他們的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在全球化時代,甚至連台灣也慢慢重視起雙語教育,多語能力已成為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母語式教育作為一種科學而有效的語言學習方法,逐漸成為關注焦點。本文將延伸告訴你相較於傳統我們所接觸的填鴨式教育... 母語式教育的概念 母語式,顧名思義是指通過模仿母語學
Thumbnail
在全球化時代,甚至連台灣也慢慢重視起雙語教育,多語能力已成為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母語式教育作為一種科學而有效的語言學習方法,逐漸成為關注焦點。本文將延伸告訴你相較於傳統我們所接觸的填鴨式教育... 母語式教育的概念 母語式,顧名思義是指通過模仿母語學
Thumbnail
看著政府如火如荼在推「雙語教育」我身為英文老師,心中是有些不安的,我樂見教育主管機關重視語言教育,但沒有配套措施,為雙語而雙語根本是急就章的政策。 首先小學階段很多科目都在奠定基礎能力,全英文教英文尚可接受,但用英文教數學?用中文教數學,小學生都不見得學得會了,更何況誰能保證數學老師的英文夠好,或
Thumbnail
看著政府如火如荼在推「雙語教育」我身為英文老師,心中是有些不安的,我樂見教育主管機關重視語言教育,但沒有配套措施,為雙語而雙語根本是急就章的政策。 首先小學階段很多科目都在奠定基礎能力,全英文教英文尚可接受,但用英文教數學?用中文教數學,小學生都不見得學得會了,更何況誰能保證數學老師的英文夠好,或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雙語教育挑戰和機遇的研討會回顧,並試著提出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透過分享《國際雙語教育研討會》的內容,希望提出思考和討論。 簡言之,這篇文章呼籲更多關於雙語教育的持續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雙語教育挑戰和機遇的研討會回顧,並試著提出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透過分享《國際雙語教育研討會》的內容,希望提出思考和討論。 簡言之,這篇文章呼籲更多關於雙語教育的持續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Thumbnail
要走入雙語社會,最有力的保證是先好好 “重視” 自己的母語,也好好 “珍惜” 自己生活的社會所普遍在應用的語言。 在本地說話型態所應用的語言, 至少也有十種上下,每一種都值得持續被好好傳承下去。不過,我認為最不能隨意被矇混的語言,是台灣社會通用的 「國語」。 事實上,學好國語並不需要需要
Thumbnail
要走入雙語社會,最有力的保證是先好好 “重視” 自己的母語,也好好 “珍惜” 自己生活的社會所普遍在應用的語言。 在本地說話型態所應用的語言, 至少也有十種上下,每一種都值得持續被好好傳承下去。不過,我認為最不能隨意被矇混的語言,是台灣社會通用的 「國語」。 事實上,學好國語並不需要需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