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間更容易罷凌,才是罷凌難處理的原因

更新於 2024/08/3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裡所說的罷凌,不限於非常明顯的肢體攻擊、集體罷凌,而是把語言罷凌、關係罷凌也都計算在內。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學者在二〇二〇年發表的研究就發現,來自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之間的罷凌,佔了頗高的比重,而且發生機率遠高於「朋友圈之外」。

raw-image

這樣的罷凌,牽涉到學校、班級、社團內的「社會地位」的競爭。罷凌者可以得到好處,所以難以禁絕。

學者做這研究的目的之一,是要論證,「罷凌」的攻擊者與受害者,並不是如傳統所想的,是邊緣、弱勢或有心理問題的學生。

相反的,有許多罷凌,就是來自朋友、朋友的朋友之間,會發生在尋常的人生與人際關係裡。

學者從14所國高中學校長期蒐集資訊,統計發現,有5%經歷過來自朋友的罷凌,有6.1%經歷過來自「朋友的朋友」的罷凌。有19.3%經歷朋友圈外的罷凌。

而當這些同學認識越久,來自朋友圈的罷凌,反而會更增加。關係深厚,並不能避免罷凌,反而更誘發罷凌的動機。

驚人的是:統計起來,有50%的學生,經歷過「罷凌者」或「受害者」的身份。也就是說,去念個書,只有一半的機會,能完全不沾到罷凌事件。

雖然朋友圈裡的罷凌,還是全體罷凌的少數。但如果用數學計算人際的組合關係,朋友圈的罷凌,等於是以3%的人際組合,產生了28%的罷凌。

也就是說,當你看到一位看似橫眉怒目的同學,有點畏懼而不跟他往來,但現實上遇到朋友圈罷凌的機率,卻遠遠大於陌生同學之間。

來自朋友圈的罷凌,最容易產生椎心刺骨的心痛。

學者也統計出,這些罷凌,也會影響到受害者後續的身心健康。

其他研究發現,不管是男生愛用的「顯性罷凌」,或女生習慣的「隱性罷凌」,罷凌者往往會得到更多矚目,有更多異性朋友,有更多約會的機會。

考量到遠古時代的人十幾歲就結婚、生小孩,在青春期的罷凌行為,在演化上是有優勢的。

現在因為IG等社群軟體,讓隱性的罷凌更容易進行。所以也就不奇怪,青少女的自殺自殘比率越來越高了。

avatar-img
1.5K會員
493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個有點「政治不正確」的研究,但其實也符合人類社會的百態。 男生與男生的競爭,往往是很直接的。決鬥、暴力、直接「比大小」、競爭,用各種財富、權勢、名聲來壓過別人。演化角度來看,能給女性與小孩資源與庇護的男生,的確應該擁有許多優勢。
用現在的角度來理解泰德・尼爾森的仙那度計畫,就是當你打開Netflix看魷魚遊戲,如果累積看了超過30分鐘,裡面的配角跟編劇們,戶頭裡就會多出一分錢韓幣。
社群網站,尤其年輕人喜歡的IG風行後,青少年憂鬱症、尤其是青少女的憂鬱、自傷、自殺,盛行率直直上升。不少學者專家,認為留言方便、也容易傳播謠言的社群網站,是青少年憂鬱、自殺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10年來,國外學者持續發表研究,想要佐證「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被網路負面事件影響」。 先從「演化心理學」
工作能力好、表現好的女生容易被針對;長得好看、穿著吸引人的女生,也容易惹來閒話。男生之間常見光刀血影,為爭奪資源、權力或女性直接相殺。女生之間的互槓、互鬥,有時就埋藏在許多人看不到的地方,沒有那麼明顯,所以也就難研究。 二〇一一年時,加拿大McMaster大學的學者,就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研究。他
這是一個不太好寫的題材,好像不太「政治正確」。為什麼要「檢討」女生之間的敵意跟競爭呢?難道男生之間沒有嗎?這是醜化女性嗎?這是強化刻板印象嗎? 但,確實存在的問題,不會因為我們不去觸碰,問題就自然消失。 在高中班上、在職場裡,受到其他女同學、女同事的暗地排擠、流傳是非、語帶挑釁,是許多人的生
前幾天在知名的Nature與Science期刊有個跟臉書合作、分析大量臉書用戶行為的系列研究,其中一個結論是:臉書的社團與粉絲團,是意識形態同溫層(如綠藍白政黨認同)的重要推手與溫床。 研究者觀察到,臉書社團與粉專讓使用者與其他異溫層隔離的程度,遠大於一般的臉書瀏覽、網站搜尋行為與閱讀新聞網站。
這是個有點「政治不正確」的研究,但其實也符合人類社會的百態。 男生與男生的競爭,往往是很直接的。決鬥、暴力、直接「比大小」、競爭,用各種財富、權勢、名聲來壓過別人。演化角度來看,能給女性與小孩資源與庇護的男生,的確應該擁有許多優勢。
用現在的角度來理解泰德・尼爾森的仙那度計畫,就是當你打開Netflix看魷魚遊戲,如果累積看了超過30分鐘,裡面的配角跟編劇們,戶頭裡就會多出一分錢韓幣。
社群網站,尤其年輕人喜歡的IG風行後,青少年憂鬱症、尤其是青少女的憂鬱、自傷、自殺,盛行率直直上升。不少學者專家,認為留言方便、也容易傳播謠言的社群網站,是青少年憂鬱、自殺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10年來,國外學者持續發表研究,想要佐證「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被網路負面事件影響」。 先從「演化心理學」
工作能力好、表現好的女生容易被針對;長得好看、穿著吸引人的女生,也容易惹來閒話。男生之間常見光刀血影,為爭奪資源、權力或女性直接相殺。女生之間的互槓、互鬥,有時就埋藏在許多人看不到的地方,沒有那麼明顯,所以也就難研究。 二〇一一年時,加拿大McMaster大學的學者,就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研究。他
這是一個不太好寫的題材,好像不太「政治正確」。為什麼要「檢討」女生之間的敵意跟競爭呢?難道男生之間沒有嗎?這是醜化女性嗎?這是強化刻板印象嗎? 但,確實存在的問題,不會因為我們不去觸碰,問題就自然消失。 在高中班上、在職場裡,受到其他女同學、女同事的暗地排擠、流傳是非、語帶挑釁,是許多人的生
前幾天在知名的Nature與Science期刊有個跟臉書合作、分析大量臉書用戶行為的系列研究,其中一個結論是:臉書的社團與粉絲團,是意識形態同溫層(如綠藍白政黨認同)的重要推手與溫床。 研究者觀察到,臉書社團與粉專讓使用者與其他異溫層隔離的程度,遠大於一般的臉書瀏覽、網站搜尋行為與閱讀新聞網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前陣子有印尼朋友向我詢問該如何知道台灣的新聞。 我想到過去德國學伴使用的 Taiwan Plus,又尋找的一些英文新聞網站,傳給他。 於是突發奇想,想來彙整一篇台灣英文新聞。
Thumbnail
這本書有兩位作者, 亞當.賈林斯基(Adam Galinsky)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 研究領域是談判、決策、多元與倫理、領導、權力; 莫里斯.史威瑟(Maurice Schweitzer)是華頓商學院教授, 研究領域為道德決策與談判過程、情緒等。   他們從社會科學與神經科學研究去
今天偷懶一下,最近比較忙一點,今天就不寫新的題目了,剛進入股市的朋友或者成為新手,可能對於買賣策略,何時買何時賣都會感到困惑跟茫然,其實不論你自己是選擇成為哪一種流派!你都應該要有一些策略,以下是之前寫的有關策略的建議文章,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PDCA可以幫你賺錢? https://vo
Thumbnail
⭐️書名:朋友與敵人 ⭐️作者:亞當.賈林斯基;莫里斯.史威瑟 ⭐️取得方式:博客來 ⭐️類別:商業理財/自我成長 ⭐️出版日期:2017/4 ⭐️推薦指數:⭐️⭐️⭐️⭐️⭐️  ⭐️心得:這本在教人如何談判,以及一些人性的分析上我覺得還蠻有幫助的,書中也用大量的故事舉例,讓閱讀起來其
Thumbnail
這裡所說的罷凌,不限於非常明顯的肢體攻擊、集體罷凌,而是把語言罷凌、關係罷凌也都計算在內。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學者在二〇二〇年發表的研究就發現,來自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之間的罷凌,佔了頗高的比重,而且發生機率遠高於「朋友圈之外」。 這樣的罷凌,牽涉到學校、班級、社團內的「社會地位」的競爭。罷
Thumbnail
男女之間,真的有純友誼嗎? 我的經驗值是沒有。
相信不少人聽過,“誒你不要再玩糞game了”,“誒你這樣幹嘛,那樣才對嘛”,”誒你......”等等話語。看起來,聽起來這是朋友間會做的互動,而且,是有一定熟度的朋友才會這樣說或表達。我想表達的是,為什麼輕而易舉地否定別人或事物的所謂才是“朋友的模式”,會成為我們交朋友的既定認知? 有段時間,我的一
Thumbnail
彼此之間的友情便是「緣份」。所以當我們感嘆人生的聚散離合時,常常提起一個詞,就是【緣份】。 如想繼續收看或閱讀其他撰文,請 "Like & Share" 這版及 【Facebook 專頁: 論盡生活哲學 Life Of Exhaustion】。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前陣子有印尼朋友向我詢問該如何知道台灣的新聞。 我想到過去德國學伴使用的 Taiwan Plus,又尋找的一些英文新聞網站,傳給他。 於是突發奇想,想來彙整一篇台灣英文新聞。
Thumbnail
這本書有兩位作者, 亞當.賈林斯基(Adam Galinsky)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 研究領域是談判、決策、多元與倫理、領導、權力; 莫里斯.史威瑟(Maurice Schweitzer)是華頓商學院教授, 研究領域為道德決策與談判過程、情緒等。   他們從社會科學與神經科學研究去
今天偷懶一下,最近比較忙一點,今天就不寫新的題目了,剛進入股市的朋友或者成為新手,可能對於買賣策略,何時買何時賣都會感到困惑跟茫然,其實不論你自己是選擇成為哪一種流派!你都應該要有一些策略,以下是之前寫的有關策略的建議文章,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PDCA可以幫你賺錢? https://vo
Thumbnail
⭐️書名:朋友與敵人 ⭐️作者:亞當.賈林斯基;莫里斯.史威瑟 ⭐️取得方式:博客來 ⭐️類別:商業理財/自我成長 ⭐️出版日期:2017/4 ⭐️推薦指數:⭐️⭐️⭐️⭐️⭐️  ⭐️心得:這本在教人如何談判,以及一些人性的分析上我覺得還蠻有幫助的,書中也用大量的故事舉例,讓閱讀起來其
Thumbnail
這裡所說的罷凌,不限於非常明顯的肢體攻擊、集體罷凌,而是把語言罷凌、關係罷凌也都計算在內。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學者在二〇二〇年發表的研究就發現,來自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之間的罷凌,佔了頗高的比重,而且發生機率遠高於「朋友圈之外」。 這樣的罷凌,牽涉到學校、班級、社團內的「社會地位」的競爭。罷
Thumbnail
男女之間,真的有純友誼嗎? 我的經驗值是沒有。
相信不少人聽過,“誒你不要再玩糞game了”,“誒你這樣幹嘛,那樣才對嘛”,”誒你......”等等話語。看起來,聽起來這是朋友間會做的互動,而且,是有一定熟度的朋友才會這樣說或表達。我想表達的是,為什麼輕而易舉地否定別人或事物的所謂才是“朋友的模式”,會成為我們交朋友的既定認知? 有段時間,我的一
Thumbnail
彼此之間的友情便是「緣份」。所以當我們感嘆人生的聚散離合時,常常提起一個詞,就是【緣份】。 如想繼續收看或閱讀其他撰文,請 "Like & Share" 這版及 【Facebook 專頁: 論盡生活哲學 Life Of Exhau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