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多久--你們(博幼)基金會打算進來『多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寫于2014.08

你們(博幼)基金會打算進來『多久』

「你們(博幼)基金會打算進來『多久』?一年?還是三年?」這是博幼基金會評估在原住民部落執行「課業輔導」,第一次拜訪當地學校校長,校長提出的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背後的脈絡是需要理解的,當你理解脈絡之後,這個問題就是理所當然會擺在第一順位了!

信義鄉雙龍部落一隅

信義鄉雙龍部落一隅


「只看眼前」的短期效果

偏遠地區的資源其實不虞匱乏,但是卻沒有結構性與長期性的解決偏遠地區問題的規劃,因此造成偏遠地區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因為社會的變遷而日益嚴重。投入偏遠地區的資源也因為沒有做整體考量與整合,造成很多資源的浪費與重疊,同時更因為「只看眼前」的短期效果,讓更多的資源並不是長期且持續的提供與服務,因此自然就達不到解決問題的效果了。


人力資源無法留在偏遠地區

偏遠地區的學校校長看過無數的社會福利團體進到偏遠地區,一年、二年、三年之後就會離開。社福團體進來的時候會帶進各項資源(人力、經費……),離開的時候,資源也會全部帶走,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資源無法留在偏遠地區,是造成偏遠地區的狀況很容易在資源撤出之後,短期之內就會恢復原狀,甚至還會造成一些不良影響。而在偏遠地區的居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資源進來又出去,又看到資源走了之後所產生的負面效果還要偏遠地區承擔,這樣的結果應該嗎?如果不應該,那麼偏遠地區可以拒絕這樣短期又沒有太大幫助的資源嗎?

在偏遠地區服務的關鍵並不是經費與物資

這樣的反應也讓博幼基金會一開始就意識到進入偏遠地區不是三五年的事情,它恐怕是一個兩個世代的長期抗戰。所以,所有的策略並非看短期效果,而是需要看長期效果,同時還要預想當博幼基金會有一天可能會離開時,能不能將人力資源留在偏遠地區。因為經費物資等資源相對於人力資源是容易運輸與儲存的,但是,在偏遠地區服務的關鍵並不是經費與物資,而是人力資源。

老師的人力需求最好就是在當地尋找

課業輔導需要大量的老師,而且需要每天上課,因此無法從都會區大量運送老師進到偏遠地區。而且就算可以每天花2-3小時運送老師也是很不環保的,同時最重要的是老師無法長期且穩定地進入偏遠地區。因此,老師的人力需求最好就是在當地尋找。但是「住」在偏遠地區的人(很多偏遠地區的高知識分子並不住在偏遠地區)最多的是老人、婦女與小孩,扣除小孩是課業輔導的對象之外,就只剩老人與婦女,訓練老人當老師比較容易,還是婦女呢?我想我們的答案應該會一致。

讓偏遠地區長出自己的力量

但是偏遠地區的婦女通常學歷與程度都不太好,怎麼能夠勝任老師這項工作呢?而且「怎麼會是這些媽媽來當老師呢?」這是所有的社區媽媽第一個,也是必然會受到的質疑與挑戰。質疑的人包含學校老師、校長、學生、家長……等,無一倖免,甚至是課輔媽媽的先生、小孩及自己。但是,對基金會來說,偏遠地區的資源必須「在地化」,必須讓偏遠地區長出自己的力量,這樣的力量才不會因為資源離開而被帶走,這樣的力量才是真正社區的力量,才能在社區生根。

外來的終究會離開

因此我們有了一個想法,如果基金會花3-5年的時間,每週固定培訓一個社區媽媽,那麼3-5年之後,這個社區媽媽應該可以教國小的英文或數學的補救教學。那麼這個社區媽媽至少可以在自己的社區教10-20年,甚至更久,這樣的投資報酬率其實是相當划算的。因為「外來的終究會離開」,因此以「充權」的觀點來培力社區媽媽,雖然過程艱辛,而且看似緩不濟急,但是卻是最根本的解決偏遠地區師資缺乏的問題。

讓優秀的課輔媽媽可以在偏遠地區就獲得一份正職的工作

從2008年開始在南投信義鄉試辦聘請專職英文老師進駐偏遠地區開始,已經將近7年了,這7年來我們一年比一年更深具信心,更相信我們當初的想法是對的,同時一次又一次的印證。偏遠地區的媽媽們一開始都是領鐘點的課輔老師,參加培訓的媽媽也要接受基金會的英文與數學的檢定(考試),通過檢定之後會增加薪資。並且為了留住優秀的課輔媽媽,又增加了「月薪制」課輔老師的制度,讓優秀的課輔媽媽可以在偏遠地區就獲得一份正職的工作,同時也可以就近照顧家裡與小孩。定期且長期的培訓之後我們看到媽媽們的進步,因此,我們又設計了「種籽教師認證」的制度,針對比較優秀的課輔媽媽做進一步的培訓與考試。通過種籽教師的認證之後就可以擔任培訓新進課輔媽媽的講師了,目前我們已經有十幾位的種籽教師了。

當初只是因為一份兼差的收入而吸引她

看到這裡你應該問:「那如果是優秀的種籽教師接下來還有升遷的管道嗎?」當然有,優秀的種籽教師可以應徵基金會的專職老師,如果學歷(大學畢業)不夠也可以擔任專職教師助理,目前已經有好幾位當初的課輔媽媽,現在搖身一變成為基金會的專職教師助理了。其中一位媽媽小如有6個小孩,原本是家庭主婦,當初只是因為一份兼差的收入而吸引她,而且也可以順便教教自己在國小的小孩。結果就這樣一路陪伴自己的6個小孩的學習,更在先生生病之後因為基金會的全職收入而得以一肩扛起家計,而且不必離家工作,小孩也都在課輔班上課,讓這位勇敢的單親媽媽可以兼顧小孩的照顧與工作,這不就是社區工作的最好說明了嗎?

媽媽可以在社區有一份穩定的薪水

培養在地的媽媽不僅幫基金會解決師資人力嚴重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創造一些就業機會在偏遠地區,增加偏遠地區留住部分的青壯人口。青壯人口對偏遠地區孩子的教養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青壯人口孩子就沒有典範可以模仿,青少年問題就會容易出現惡化的現象。同時提升偏遠地區的人口素質,擔任課輔老師除了必須備課之外,媽媽們也需要讀書提高自己的程度,無形之中就提高了媽媽們的素質與能力。同時因為擔任老師的角色,所以自己的行為舉止都必須更加注意,以前有的不良習慣都必須減少與戒除,以符合大家對老師這個期待。長期下來,媽媽們不僅能力增加了,同時在社區的地位也提高了,他的孩子也開始以媽媽是老師為榮,而且媽媽可以在社區有一份穩定的薪水,不必離家工作,這才是社區工作最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基金會當年的回答是:「你們願意做『多久』?博幼就陪你們做『多久』!

社會工作是讓人們幸福的專業,期待有更多人支持這個專業。每月2篇文章刊登,購買持續訂購方案連續6個月或贊助300元以上者可以獲得<解鎖-我的火火社工路>一書,限定50名,送完為止。訂閱完成者請主動聯繫a0921183608@gmail.com吳文炎

avatar-img
72會員
191內容數
社團法人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主任/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認證社工督導。社福界資深熟男,重度工作狂,喜歡自嘲有過動症,坐不住辦公桌。喜歡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問題,希望用故事讓社會大眾更容易認識社會工作,也希望這些社會工作的故事可以鼓舞需要被協助的個案與社工,努力在社福界裡不斷尋找新世界與新視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文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十年,是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足夠可以將一件事情做得徹底,也可以協助一個弱勢的孩子累積人力資本,累積足夠脫貧的能量了。 十年前,我是一個累積人力資本-教育脫貧的門外漢,我的工作是到全台各地協助很多單位(基督教會、天主堂、社福團體、安置機構、學校)如何做補救教學,如何透過教育協助弱勢兒童脫離貧窮與犯罪
為什麼我們可以很成功的開鎖呢?其實是有秘訣的,首先我告訴同事們要把自己當作是最後一個開那個特殊鎖的鎖匠,因為只要我們放棄了,那個打不開的鎖就可能永遠沒有人可以不傷害鎖頭而把它打開,而傷害鎖頭所打開的鎖就會永遠壞掉,這是身為鎖匠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當鎖匠認知道這一點,就會「不斷的嘗試」各種正當的方法
最近(2019.04)在和一位公司老闆討論如何結合民間力量-縣市政府-博幼基金會三方合作將博幼基金會的課業輔導服務模式引進該縣市,讓更多的弱勢學童可以受惠。在討論合作的過程中,有一天這位老闆轉述了一個教育處督學的問題,博幼基金會的服務是屬於「課後照顧」還是「補救教學」?
「一個十歲的弱勢兒童需要多久才能脫離貧窮呢?」、「弱勢兒童的課業輔導對你來說是一個幾年的計畫呢?」這是這幾年我一直在問的問題。 對一個藉由教育脫貧的弱勢兒童來說,我的親身經驗告訴我至少需要20年,因此當我在從事社會工作的過程中,我自然而然地認為脫離貧窮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最近又看到了嚴重的兒童虐待事件,讓人傷心有難過之餘,我們的社會福利與教育政策還能做甚麼呢? 兒童虐待事件中6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的重傷與致死率似乎一直居高不下,同時比例依然是以弱勢家庭的兒童居多,如果年齡層集中在6歲以下的兒童,對象又集中在弱勢家庭,那麼是否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有目的性有對象性的社會福利
分享會之前,20幾位院生都各自選定部分的文章先行閱讀,並且準備了問題提問,甚至最後還安排了三位自願的院生分享。小雨分享時覺得書中的小白很幸運,小學五年級之後爸爸就不再打他了,不像小雨被爸爸打到國中,而且還有這麼好的機會可以參加課輔,不會的功課有人可以指導,也有課輔班的督導與社工關心,而且還跟家長合作
十年,是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足夠可以將一件事情做得徹底,也可以協助一個弱勢的孩子累積人力資本,累積足夠脫貧的能量了。 十年前,我是一個累積人力資本-教育脫貧的門外漢,我的工作是到全台各地協助很多單位(基督教會、天主堂、社福團體、安置機構、學校)如何做補救教學,如何透過教育協助弱勢兒童脫離貧窮與犯罪
為什麼我們可以很成功的開鎖呢?其實是有秘訣的,首先我告訴同事們要把自己當作是最後一個開那個特殊鎖的鎖匠,因為只要我們放棄了,那個打不開的鎖就可能永遠沒有人可以不傷害鎖頭而把它打開,而傷害鎖頭所打開的鎖就會永遠壞掉,這是身為鎖匠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當鎖匠認知道這一點,就會「不斷的嘗試」各種正當的方法
最近(2019.04)在和一位公司老闆討論如何結合民間力量-縣市政府-博幼基金會三方合作將博幼基金會的課業輔導服務模式引進該縣市,讓更多的弱勢學童可以受惠。在討論合作的過程中,有一天這位老闆轉述了一個教育處督學的問題,博幼基金會的服務是屬於「課後照顧」還是「補救教學」?
「一個十歲的弱勢兒童需要多久才能脫離貧窮呢?」、「弱勢兒童的課業輔導對你來說是一個幾年的計畫呢?」這是這幾年我一直在問的問題。 對一個藉由教育脫貧的弱勢兒童來說,我的親身經驗告訴我至少需要20年,因此當我在從事社會工作的過程中,我自然而然地認為脫離貧窮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最近又看到了嚴重的兒童虐待事件,讓人傷心有難過之餘,我們的社會福利與教育政策還能做甚麼呢? 兒童虐待事件中6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的重傷與致死率似乎一直居高不下,同時比例依然是以弱勢家庭的兒童居多,如果年齡層集中在6歲以下的兒童,對象又集中在弱勢家庭,那麼是否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有目的性有對象性的社會福利
分享會之前,20幾位院生都各自選定部分的文章先行閱讀,並且準備了問題提問,甚至最後還安排了三位自願的院生分享。小雨分享時覺得書中的小白很幸運,小學五年級之後爸爸就不再打他了,不像小雨被爸爸打到國中,而且還有這麼好的機會可以參加課輔,不會的功課有人可以指導,也有課輔班的督導與社工關心,而且還跟家長合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偏鄉原民特色小學展開服務 7月中,德內ㄦ服務隊來到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互助國小教學。互助國小為部落學校,孩子們多為賽德克族組成,因此校內處處可見特殊的原民圖騰、族語教學,有著濃厚的部落氣氛。孩子第一天見到種子老師們,也熱情地用原住民的歡呼表示歡迎,這幾天的服務便熱血展開。 親近自然的校園閱聲琅琅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公幼招生從爆滿抽籤到不足額錄取,執事者的解決之道就是讓公幼辦理延長照顧,但幼教本已經很複雜的人力結構,根本無力支援延長照顧,教育部遂於今年(113 年 01 月 16 日)提出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公立幼兒園辦理延長照顧服務作業要點,以最省錢的方式,招聘不定期契約的臨時工/教保員。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尋找縫隙,近身部落 民國76年因為就學離開部落,在回來部落已經是17年的事情。在外工作的後幾年有機會在花蓮、台東從事社區營造工作以及社工工作。17年後這些工作經驗成為我在部落工作的基礎知識與經驗。民國93年因為父親過世,於是打包行李決定回部落。 當時自己算是部落少數念過大學的知識分子…
Thumbnail
以彰化縣人口持續流失的狀態,與代理教師不合理的薪資條件,教育人才該如何回到地方,並維繫教育品質穩定不衰退,是個極需正視的重要課題,地方創生積極提倡青年回到地方深耕,卻忽略教育同樣是落地生根的路徑之一,始終未能保障代理及代課教師的權益,即使青年有意願回到家鄉任教,但卻找不到一個能夠安穩的棲身之處。
Thumbnail
種子老師 第六屆招募說明會 春天,是象徵希望的時節,也是德內ㄦ招募偏鄉志工的開始。今天是我們第六屆的 種子老師 招募說明會。自2019年開辦這個助學項目以來,每年都有越來越多對偏鄉教育有熱忱的學子參加計畫,著實振奮人心。由於偏鄉孩子缺乏多元刺激及引導,也因此「我想陪你看未來」是我們今年的主題。希望
Thumbnail
雖然之前有研究過幼托整合,也就是幼稚園和托兒所整合的過程,但畢竟是邏輯和文件的研究。有位朋友這幾年剛考上幼兒園的教保員,我才開始了解一些幼兒園令人驚訝的情形。 從幼托整合時就知道幼兒園師資結構很複雜,當時研究的幼兒園裡,教師共有七種身分,制度完全不一樣。
Thumbnail
怎麼人力困境講到這?  人力困境的本質是不匹配,早年台灣教育水準很差,可說是師資問題,許多歷史因素,造成現場有大量不合現代教育標準的公教人員。後來師專的成立提供小學教師,師大則是中學,幾十年後的今天,教師的產出已經過剩(反對的人麻煩看一下教甄錄取率)。
Thumbnail
一群為偏鄉教育努力前進的老師,從種子老師項目開始,在德內ㄦ的培訓、試教演練及實地服務,參與長期多元課輔實習,透過每學期的課輔老師分享會,希望累積更多教學技巧,影響更多偏鄉孩子。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偏鄉原民特色小學展開服務 7月中,德內ㄦ服務隊來到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互助國小教學。互助國小為部落學校,孩子們多為賽德克族組成,因此校內處處可見特殊的原民圖騰、族語教學,有著濃厚的部落氣氛。孩子第一天見到種子老師們,也熱情地用原住民的歡呼表示歡迎,這幾天的服務便熱血展開。 親近自然的校園閱聲琅琅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公幼招生從爆滿抽籤到不足額錄取,執事者的解決之道就是讓公幼辦理延長照顧,但幼教本已經很複雜的人力結構,根本無力支援延長照顧,教育部遂於今年(113 年 01 月 16 日)提出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公立幼兒園辦理延長照顧服務作業要點,以最省錢的方式,招聘不定期契約的臨時工/教保員。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尋找縫隙,近身部落 民國76年因為就學離開部落,在回來部落已經是17年的事情。在外工作的後幾年有機會在花蓮、台東從事社區營造工作以及社工工作。17年後這些工作經驗成為我在部落工作的基礎知識與經驗。民國93年因為父親過世,於是打包行李決定回部落。 當時自己算是部落少數念過大學的知識分子…
Thumbnail
以彰化縣人口持續流失的狀態,與代理教師不合理的薪資條件,教育人才該如何回到地方,並維繫教育品質穩定不衰退,是個極需正視的重要課題,地方創生積極提倡青年回到地方深耕,卻忽略教育同樣是落地生根的路徑之一,始終未能保障代理及代課教師的權益,即使青年有意願回到家鄉任教,但卻找不到一個能夠安穩的棲身之處。
Thumbnail
種子老師 第六屆招募說明會 春天,是象徵希望的時節,也是德內ㄦ招募偏鄉志工的開始。今天是我們第六屆的 種子老師 招募說明會。自2019年開辦這個助學項目以來,每年都有越來越多對偏鄉教育有熱忱的學子參加計畫,著實振奮人心。由於偏鄉孩子缺乏多元刺激及引導,也因此「我想陪你看未來」是我們今年的主題。希望
Thumbnail
雖然之前有研究過幼托整合,也就是幼稚園和托兒所整合的過程,但畢竟是邏輯和文件的研究。有位朋友這幾年剛考上幼兒園的教保員,我才開始了解一些幼兒園令人驚訝的情形。 從幼托整合時就知道幼兒園師資結構很複雜,當時研究的幼兒園裡,教師共有七種身分,制度完全不一樣。
Thumbnail
怎麼人力困境講到這?  人力困境的本質是不匹配,早年台灣教育水準很差,可說是師資問題,許多歷史因素,造成現場有大量不合現代教育標準的公教人員。後來師專的成立提供小學教師,師大則是中學,幾十年後的今天,教師的產出已經過剩(反對的人麻煩看一下教甄錄取率)。
Thumbnail
一群為偏鄉教育努力前進的老師,從種子老師項目開始,在德內ㄦ的培訓、試教演練及實地服務,參與長期多元課輔實習,透過每學期的課輔老師分享會,希望累積更多教學技巧,影響更多偏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