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怎麼將Efforts翻譯成中文呢?
我在美國讀博士與擔任研究員的這七年來,常常會聽到大家用Efforts來表達自己工作後的成果。
寫出來的文章,做出來的報告,完成的軟體,都可以視為Efforts。
而我認為Efforts在中文裡很棒的翻譯是「奮鬥」。
Efforts在牛津字典的定義是「你做到某事需要的物理或心理能量(the physical or mental energy that you need to do something)」。
確實,要完成一件有挑戰性不簡單的事,都需要物理與心理能量,也就是Efforts。
你會怎麼定義奮鬥,尤其是你「為了行動而做的奮鬥」呢?
這是一個很有彈性的定義。
寫一則50字的小筆記也是一種奮鬥。
寫一張200字的卡片筆記也是一種奮鬥。
寫一篇1000字的短文章也是一種奮鬥。
這些都是你為了「寫作」而行使的能量。
在Nick Milo的奮鬥資料夾中,根據「你奮鬥的強度 (Intensities for your efforts)」,將奮鬥分屬於四種程度:On, Ongoing, Simmering, Sleeping。
根據奮鬥需要的強度去分類,我們可以更好決定一天任務的「優先級 (Priority)」,是通往進階精力管理的必經之路。
▋1. 進行中 (On)
▋2. 發展中 (Ongoing)
▋3. 醞釀中 (Simmering)
▋4. 沈睡中 (Sleeping)
而這是我對這4個子資料夾的使用方式:
放在「進行中」子資料夾的奮鬥,是你目前感覺最需要推進的項目。
進行中的奮鬥可以是:
這些有具體目標結果,具體截止日期的事情,都適合放在「進行中」子資料夾內。
放在「發展中」子資料夾的奮鬥,我定義為平成對自己的「投資」與「修煉」。
發展中的奮鬥可以是:
只要你覺得合時宜,是想要投資自己的精力培養的知識或技能,都很適合放在「發展中」子資料夾。
放在「醞釀中」子資料夾的奮鬥,我定義為「短期不會達到,但長期一定會要做做看」的事情。
醞釀中的奮鬥可以是:
只要你覺得是想要做,雖然短期無法達到,但總有一天一定要達到的,那就可以放入「醞釀中」子資料夾。
我想你也有很多變心的經驗。
有的事情一開始會一頭熱,有的事情後來就發現不需要了。
這時候已經做過的奮鬥,刪掉好像又很可惜。
那這些做過但現在不感興趣的奮鬥,就可以放入「沈睡中」子資料夾。
我自己放在沈睡中資料夾的奮鬥有:
付出過的努力不會背叛你!
這些曾經的奮鬥,就讓他們進入沈睡中子資料夾,等待有一天熱情回來,繼續進行!
在我七年的博士與研究員生涯中,我發現選擇對的奮鬥項目非常重要。有時我們會過多地投入在一些短期的、不太重要的事情上,忽略了長期、具有影響力的奮鬥。透過使用Nick Milo的奮鬥資料夾,我能更有效地分配我的時間和精力。
奮鬥不僅僅是為了達成某個目標或完成某個任務,它更是一種自我成長和自我啟發的過程。無論是在「發展中」資料夾裡的心理學研究,還是在「醞釀中」資料夾裡的開課計畫,每一個奮鬥都在默默地塑造著我,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透過將我的奮鬥項目明確地分類和定義,不僅能更有系統地管理我的時間,也讓我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目前的需求和未來的方向。當我感到迷茫或疲憊時,這些資料夾就像是一面鏡子,讓我看到自己內在的熱情和渴望。
你都是如何管理和定義你的奮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