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 Milo用這四種子資料夾來定義為行動的奮鬥(Efforts for Action)】

更新於 發佈於

你會怎麼將Efforts翻譯成中文呢?

我在美國讀博士與擔任研究員的這七年來,常常會聽到大家用Efforts來表達自己工作後的成果。

寫出來的文章,做出來的報告,完成的軟體,都可以視為Efforts。

而我認為Efforts在中文裡很棒的翻譯是「奮鬥」。

Efforts在牛津字典的定義是「你做到某事需要的物理或心理能量(the physical or mental energy that you need to do something)」。

確實,要完成一件有挑戰性不簡單的事,都需要物理與心理能量,也就是Efforts。

你會怎麼定義奮鬥,尤其是你「為了行動而做的奮鬥」呢?

raw-image

Nick Milo在他的思想宇宙 (Ideaverse)裡面,將 奮鬥(Efforts)定義為「為了做某事而行使的能量 (an exertion of energy to do something)」。

這是一個很有彈性的定義。

寫一則50字的小筆記也是一種奮鬥。

寫一張200字的卡片筆記也是一種奮鬥。

寫一篇1000字的短文章也是一種奮鬥。

這些都是你為了「寫作」而行使的能量。

在Nick Milo的奮鬥資料夾中,根據「你奮鬥的強度 (Intensities for your efforts)」,將奮鬥分屬於四種程度:On, Ongoing, Simmering, Sleeping。

根據奮鬥需要的強度去分類,我們可以更好決定一天任務的「優先級 (Priority)」,是通往進階精力管理的必經之路。

奮鬥資料夾,在Nick Milo的思想宇宙中,有包含4個子資料夾:

▋1. 進行中 (On)

▋2. 發展中 (Ongoing)

▋3. 醞釀中 (Simmering)

▋4. 沈睡中 (Sleeping)

而這是我對這4個子資料夾的使用方式:

❏ 進行中 (On)的奮鬥:最活躍的項目

放在「進行中」子資料夾的奮鬥,是你目前感覺最需要推進的項目。

進行中的奮鬥可以是:

  • 工作上要完成的任務
  • 工作上要繳交的報告
  • 社群媒體上每天要更新的文章
  • 30天日更計畫
  • 60天閱讀計畫
  • ....

這些有具體目標結果,具體截止日期的事情,都適合放在「進行中」子資料夾內。

❏ 發展中 (Ongoing)的奮鬥:更廣義的奮鬥

放在「發展中」子資料夾的奮鬥,我定義為平成對自己的「投資」與「修煉」。

發展中的奮鬥可以是:

  • 多學習一些金融學
  • 多學習一些心理學
  • 研究如何鍛鍊演講的技巧
  • 研究如何使用Obsidian
  • 研究如何用語音記錄想法
  • 研究如何剪片
  • .....

只要你覺得合時宜,是想要投資自己的精力培養的知識或技能,都很適合放在「發展中」子資料夾。

❏ 醞釀中 (Simmering)的奮鬥:

放在「醞釀中」子資料夾的奮鬥,我定義為「短期不會達到,但長期一定會要做做看」的事情。

醞釀中的奮鬥可以是:

  • 開一個教用AI輔助寫作的課程
  • 寫一本使用Obsidian做知識管理的書
  • 累積拜訪美國30個城市
  • 研究法哲學
  • 研究音樂,尤其是作曲
  • 寫一本小說

只要你覺得是想要做,雖然短期無法達到,但總有一天一定要達到的,那就可以放入「醞釀中」子資料夾。

❏ 沈睡中 (Sleeping)的奮鬥:

我想你也有很多變心的經驗。

有的事情一開始會一頭熱,有的事情後來就發現不需要了。

這時候已經做過的奮鬥,刪掉好像又很可惜。

那這些做過但現在不感興趣的奮鬥,就可以放入「沈睡中」子資料夾。

我自己放在沈睡中資料夾的奮鬥有:

  • 學習波蘭文
  • 學習基礎樂理
  • 鍛鍊法文聽力
  • 研究字源學
  • 研究後現代哲學

付出過的努力不會背叛你!

這些曾經的奮鬥,就讓他們進入沈睡中子資料夾,等待有一天熱情回來,繼續進行!

▋寫在最後

在我七年的博士與研究員生涯中,我發現選擇對的奮鬥項目非常重要。有時我們會過多地投入在一些短期的、不太重要的事情上,忽略了長期、具有影響力的奮鬥。透過使用Nick Milo的奮鬥資料夾,我能更有效地分配我的時間和精力。

奮鬥不僅僅是為了達成某個目標或完成某個任務,它更是一種自我成長和自我啟發的過程。無論是在「發展中」資料夾裡的心理學研究,還是在「醞釀中」資料夾裡的開課計畫,每一個奮鬥都在默默地塑造著我,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透過將我的奮鬥項目明確地分類和定義,不僅能更有系統地管理我的時間,也讓我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目前的需求和未來的方向。當我感到迷茫或疲憊時,這些資料夾就像是一面鏡子,讓我看到自己內在的熱情和渴望。

你都是如何管理和定義你的奮鬥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職場法蘭克-avatar-img
2023/09/18
一個人的時間跟體能資源有限,能夠這樣管理分配,比較容易兼顧所有想做的事。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82會員
1.9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24
紅色良品(等級0)- 資訊源索引 功能:將書籍和課程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種做法可以幫助你更快地從大量文本中找到需要的資訊。 藍色良品(等級1)- 資訊塊 功能:將書籍或課程中的具體內容段落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樣做可以讓你對特定知識點有更深
Thumbnail
2024/04/24
紅色良品(等級0)- 資訊源索引 功能:將書籍和課程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種做法可以幫助你更快地從大量文本中找到需要的資訊。 藍色良品(等級1)- 資訊塊 功能:將書籍或課程中的具體內容段落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樣做可以讓你對特定知識點有更深
Thumbnail
2024/01/02
本影片紀錄我於2024年1月2日晨間製作卡片盒筆記的過程。 5, 1, 3 記憶是由外向內,思考是由內向外 還沒想過將記憶與思考當作一對來思考。 的確,記憶由外向內,我們一天感知道的內容,透過記錄下來,成為可以內部吸收的養分。 而思考是由內向外,將吸收到的內容,用自己的邏輯自己的審美,往
Thumbnail
2024/01/02
本影片紀錄我於2024年1月2日晨間製作卡片盒筆記的過程。 5, 1, 3 記憶是由外向內,思考是由內向外 還沒想過將記憶與思考當作一對來思考。 的確,記憶由外向內,我們一天感知道的內容,透過記錄下來,成為可以內部吸收的養分。 而思考是由內向外,將吸收到的內容,用自己的邏輯自己的審美,往
Thumbnail
2023/12/29
我從2023的Week 43開始追蹤卡片盒變化的數量, 到今天2023年Week 52共經過了10週。 目前為止我的Obsidian Vault裡面有23個資料夾, 每個資料夾都是一個帶主題的卡片盒, 存放與該主題相關的卡片筆記。 這23個主題目前總共包含了1460張卡片,
Thumbnail
2023/12/29
我從2023的Week 43開始追蹤卡片盒變化的數量, 到今天2023年Week 52共經過了10週。 目前為止我的Obsidian Vault裡面有23個資料夾, 每個資料夾都是一個帶主題的卡片盒, 存放與該主題相關的卡片筆記。 這23個主題目前總共包含了1460張卡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勝利來自於日積月累的努力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往往渴望一蹴而就的成功,卻忽略了真正的勝利往往來自於日積月累的努力。當我們看到那些站在頂峰的人,或許會驚嘆於他們的光鮮亮麗,但若我們細細追溯他們的足跡,會發現每一個輝煌的成就,都是由無數個微小的進步堆積而成的。 微小的努力,卻能產生巨大的改變
Thumbnail
勝利來自於日積月累的努力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往往渴望一蹴而就的成功,卻忽略了真正的勝利往往來自於日積月累的努力。當我們看到那些站在頂峰的人,或許會驚嘆於他們的光鮮亮麗,但若我們細細追溯他們的足跡,會發現每一個輝煌的成就,都是由無數個微小的進步堆積而成的。 微小的努力,卻能產生巨大的改變
Thumbnail
碩博士生是不是常覺得自己超努力?熬夜寫論文、埋頭跑實驗、一天讀十篇文獻……但別忘了,努力不等於亂用力。 真正的「努力」,其實包含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如何動腦」比單純動手更關鍵。 ▋1. 比你聰明的人,已經在「超努力」了 • 他們不是工作時間比你多,而是動腦比你深: • 找到最關鍵的數
Thumbnail
碩博士生是不是常覺得自己超努力?熬夜寫論文、埋頭跑實驗、一天讀十篇文獻……但別忘了,努力不等於亂用力。 真正的「努力」,其實包含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如何動腦」比單純動手更關鍵。 ▋1. 比你聰明的人,已經在「超努力」了 • 他們不是工作時間比你多,而是動腦比你深: • 找到最關鍵的數
Thumbnail
身為碩博士生,你可能常常在面對研究計畫、學術發表、甚至論文撰寫的過程中感到焦慮,擔心自己的計畫是成功還是失敗。然而,Scott Adams 在《Reframe Your Brain》一書中提出一個更貼近現實的觀點:計畫的結果不應該簡單地被定義為成功或失敗,而是「阻力」與「誘因」的拔河過程。
Thumbnail
身為碩博士生,你可能常常在面對研究計畫、學術發表、甚至論文撰寫的過程中感到焦慮,擔心自己的計畫是成功還是失敗。然而,Scott Adams 在《Reframe Your Brain》一書中提出一個更貼近現實的觀點:計畫的結果不應該簡單地被定義為成功或失敗,而是「阻力」與「誘因」的拔河過程。
Thumbnail
在中文中所謂的「目標」可能有多重不同含意,主要是因為語意沒有英文來的明確。所以我們從大到小逐一拆解說明,並舉例子來討論,讓大家可以輕鬆了解不論是目標設定、專案管理、行動計劃制定的角度下。都可以有一個更快速、清晰的了解~
Thumbnail
在中文中所謂的「目標」可能有多重不同含意,主要是因為語意沒有英文來的明確。所以我們從大到小逐一拆解說明,並舉例子來討論,讓大家可以輕鬆了解不論是目標設定、專案管理、行動計劃制定的角度下。都可以有一個更快速、清晰的了解~
Thumbnail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段影片,裡面解釋了人們做事的三種狀態:勞動、工作、行動 勞動(Labor)是單一重複性,不太需要我們花太多時間思考,只要日復一日做一樣的事就行 行動(Action)是創造前所未有的事,因為創新,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一邊做一邊看下一步能往哪裡,最後能發展成什麼,不確定性比較高⋯⋯
Thumbnail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段影片,裡面解釋了人們做事的三種狀態:勞動、工作、行動 勞動(Labor)是單一重複性,不太需要我們花太多時間思考,只要日復一日做一樣的事就行 行動(Action)是創造前所未有的事,因為創新,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一邊做一邊看下一步能往哪裡,最後能發展成什麼,不確定性比較高⋯⋯
Thumbnail
hustle是一個英文單詞,它有多種意思和用法,根據不同的語境,它可以翻譯成中文的推搡,兜攬,拼命,活力等。我從網路上找到了一些關於hustle的中文解釋,你可以參考一下: 劍橋詞典1給出了hustle的四種詞性和相應的中文翻譯,分別是: 動詞(推搡):to make someone move
Thumbnail
hustle是一個英文單詞,它有多種意思和用法,根據不同的語境,它可以翻譯成中文的推搡,兜攬,拼命,活力等。我從網路上找到了一些關於hustle的中文解釋,你可以參考一下: 劍橋詞典1給出了hustle的四種詞性和相應的中文翻譯,分別是: 動詞(推搡):to make someone move
Thumbnail
你會怎麼將Efforts翻譯成中文呢? 我在美國讀博士與擔任研究員的這七年來,常常會聽到大家用Efforts來表達自己工作後的成果。 寫出來的文章,做出來的報告,完成的軟體,都可以視為Efforts。 而我認為Efforts在中文裡很棒的翻譯是「奮鬥」。
Thumbnail
你會怎麼將Efforts翻譯成中文呢? 我在美國讀博士與擔任研究員的這七年來,常常會聽到大家用Efforts來表達自己工作後的成果。 寫出來的文章,做出來的報告,完成的軟體,都可以視為Efforts。 而我認為Efforts在中文裡很棒的翻譯是「奮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