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的風土特色?

2023/09/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本理工類組的我,在各種因緣下,從非常年輕時代就積極關心教育問題,近二十幾年來則因為在兩所社大工作,接觸面更加廣泛,其中,特別感受到台灣農藥岌岌可危的情形,雖然這些年有愈來愈多人關心農業,甚至絕大多數社區大學或多或少也規劃了食農教育的課程,但以我的觀察,農業的處境其實愈來愈嚴苛!

很多年前一位基隆八斗子的老朋友,也是老船長,就跟我提到船長的數量會愈來愈少,甚至消失,換句話說,捕魚人可能會逐漸消失(當然,這幾年也有關心海洋生態的人說,因為人類的大量捕撈海底生物,人類恐怕很快就沒海鮮可食,屆時可能也不需要捕魚人了!),其主要原因是,年輕人都不願意再承擔那麼辛苦的工作!

另一方面,在北投認識許多農夫,他們也有同樣的感慨,多數年輕人不願意從農,所以未來自己的農地恐怕就逐漸荒掉(所以中南部許多農地乾脆拿去種電吧!)!

以我的觀察,年輕人不願意從農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教育問題,因為學校的學生所學習到的農業是非常辛苦的行業,學校課程依然教孩子「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農業處境;幾年前有位北投年輕農夫,因緣際會到國中教孩子認識農業,發現這個狀況後,就在某次分享時提到,學校的教材已經落伍,以他的狀況雖然還沒達到完全的智慧農業狀態,但許多過去需要人力的工作,已經大量由機械取代;前不久遇到一位小學校長也有同樣的觀察與感慨。

年輕農夫及小學校長的結論是:學校這樣教孩子,難怪孩子長大後不願意從農。

除了教育之外,我觀察到的另一個原因是,各地的「農業價值」沒有被看到、沒有被凸顯,也沒有被好好加值。

前不久有一位朋友問我喝不喝紅酒?我家裡總會放著幾支紅酒,但沒有很常喝,只是當存量降低到某個程度時,就會想辦法再去補貨,而當我說到三十幾年前,我曾經製作過一個賣紅酒的網站時,朋友感到很訝異,其實,前幾年全家去法國旅遊,第一站還特別前往法國最有名的紅酒產區:波爾多!

三十幾年前因為公司有一位老外同事,擁有一個酒窖,所以幫忙用資料庫的形式開發一個賣紅酒的網站,當時就對紅酒充滿好奇,為何同樣的葡萄品種,在不同莊園釀造出來的紅酒,其品味會有那樣大的差異?網址名稱叫做gourmetnet,從網址就可窺知,老外認為「美食就是要配紅酒」。

另一方面,自己開始烘咖啡豆後,因為必須經常上網購買生豆,發現咖啡也跟紅酒有類似狀況,我們所買到的咖啡豆,幾乎都源自於阿拉比卡的品種,但不同國家的不同莊園,所出產的咖啡豆就是具有不一樣風味。

此外,不管紅酒或咖啡,也都在後製的許多程序中被加值,這其中咖啡尤甚。

那台灣的農業呢?看起來茶葉有點潛力,近幾年台灣茶葉也有相當程度的進展,不過,似乎還沒達到紅茶及咖啡那種以莊園為單位,以及後續加值的成效,雖然台灣紅茶、奶茶、珍珠奶茶很有名,但相對於紅酒及咖啡的發展,還是有很大一段距離。

十幾年前準備成立北投社大小農市集時,就想每一位農夫、同一個季節,生產的蔬菜幾乎都大同小異,如果個別找來參加市集,那似乎就是讓每位辛苦的農夫,彼此以價格互相競爭,因此,當時還不太熟悉農業的我,就以「合作取代競爭」的想法,將這些農友組織起來,成為一個社團,其中,還特別邀請一家麵包店師傅加入,當時淺薄的想法是,試圖藉由麵包師傅的手藝,讓農作物可以再加值。

另外,在社大也辦了許多食農教育課程,但老實說,我覺得前面提到的那兩個關鍵問題並沒有被解決:「年輕人不願意從農」以及「農作物價值不高」。

我覺得這兩個問題是有相互關係的,所生產的農作物如果價值夠高,自然就會吸引年輕人投入農事,事實上,目前各農業地區,在政府的政策下,已經有許多年輕人開始從事高價值農業的工作(包括農業加值)。

當然,還有一個向度是如何透過科技,讓農務不再那麼辛苦,降低從農的門檻,這個部分其實在各農業區也都逐漸發展中。

不過,我覺得比較困難的是「農業加值」,特別是目前外食的比例超高,農作物的原型對於農作物的價值提升有限,如何能夠有其他的加值產生,還真需要有一群人一起努力!

前幾年全家造訪法國波爾多,事前做功課時,就發現每個酒莊雖然種了同樣品種的葡萄,但也都強調自己莊園所釀製出的紅酒的特色,因此,除了他們所賣的紅酒已經遍佈世界各地外,波爾多的文化歷史及不同特色的酒莊,更吸引許多觀光客造訪並住上幾天,所以,原來的那個葡萄園所帶動的價值,已經不再限於賣紅酒,包括酒莊、周邊商品及觀光旅遊,也都跟著一起蓬勃發展!

這兩三年,三不五時就會想起這些問題,剛好在北投有位好友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也三不五時就找我聊「風土」的問題,過程中還尋訪了不同的專家學者,還沒有答案,但我覺得愈來愈有趣,也覺得這是一個值得繼續探究的課題,應該可以邀請更多人一起來探究及發展。

11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