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的風土特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本理工類組的我,在各種因緣下,從非常年輕時代就積極關心教育問題,近二十幾年來則因為在兩所社大工作,接觸面更加廣泛,其中,特別感受到台灣農藥岌岌可危的情形,雖然這些年有愈來愈多人關心農業,甚至絕大多數社區大學或多或少也規劃了食農教育的課程,但以我的觀察,農業的處境其實愈來愈嚴苛!

很多年前一位基隆八斗子的老朋友,也是老船長,就跟我提到船長的數量會愈來愈少,甚至消失,換句話說,捕魚人可能會逐漸消失(當然,這幾年也有關心海洋生態的人說,因為人類的大量捕撈海底生物,人類恐怕很快就沒海鮮可食,屆時可能也不需要捕魚人了!),其主要原因是,年輕人都不願意再承擔那麼辛苦的工作!

另一方面,在北投認識許多農夫,他們也有同樣的感慨,多數年輕人不願意從農,所以未來自己的農地恐怕就逐漸荒掉(所以中南部許多農地乾脆拿去種電吧!)!

以我的觀察,年輕人不願意從農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教育問題,因為學校的學生所學習到的農業是非常辛苦的行業,學校課程依然教孩子「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農業處境;幾年前有位北投年輕農夫,因緣際會到國中教孩子認識農業,發現這個狀況後,就在某次分享時提到,學校的教材已經落伍,以他的狀況雖然還沒達到完全的智慧農業狀態,但許多過去需要人力的工作,已經大量由機械取代;前不久遇到一位小學校長也有同樣的觀察與感慨。

年輕農夫及小學校長的結論是:學校這樣教孩子,難怪孩子長大後不願意從農。

除了教育之外,我觀察到的另一個原因是,各地的「農業價值」沒有被看到、沒有被凸顯,也沒有被好好加值。

前不久有一位朋友問我喝不喝紅酒?我家裡總會放著幾支紅酒,但沒有很常喝,只是當存量降低到某個程度時,就會想辦法再去補貨,而當我說到三十幾年前,我曾經製作過一個賣紅酒的網站時,朋友感到很訝異,其實,前幾年全家去法國旅遊,第一站還特別前往法國最有名的紅酒產區:波爾多!

三十幾年前因為公司有一位老外同事,擁有一個酒窖,所以幫忙用資料庫的形式開發一個賣紅酒的網站,當時就對紅酒充滿好奇,為何同樣的葡萄品種,在不同莊園釀造出來的紅酒,其品味會有那樣大的差異?網址名稱叫做gourmetnet,從網址就可窺知,老外認為「美食就是要配紅酒」。

另一方面,自己開始烘咖啡豆後,因為必須經常上網購買生豆,發現咖啡也跟紅酒有類似狀況,我們所買到的咖啡豆,幾乎都源自於阿拉比卡的品種,但不同國家的不同莊園,所出產的咖啡豆就是具有不一樣風味。

此外,不管紅酒或咖啡,也都在後製的許多程序中被加值,這其中咖啡尤甚。

那台灣的農業呢?看起來茶葉有點潛力,近幾年台灣茶葉也有相當程度的進展,不過,似乎還沒達到紅茶及咖啡那種以莊園為單位,以及後續加值的成效,雖然台灣紅茶、奶茶、珍珠奶茶很有名,但相對於紅酒及咖啡的發展,還是有很大一段距離。

十幾年前準備成立北投社大小農市集時,就想每一位農夫、同一個季節,生產的蔬菜幾乎都大同小異,如果個別找來參加市集,那似乎就是讓每位辛苦的農夫,彼此以價格互相競爭,因此,當時還不太熟悉農業的我,就以「合作取代競爭」的想法,將這些農友組織起來,成為一個社團,其中,還特別邀請一家麵包店師傅加入,當時淺薄的想法是,試圖藉由麵包師傅的手藝,讓農作物可以再加值。

另外,在社大也辦了許多食農教育課程,但老實說,我覺得前面提到的那兩個關鍵問題並沒有被解決:「年輕人不願意從農」以及「農作物價值不高」。

我覺得這兩個問題是有相互關係的,所生產的農作物如果價值夠高,自然就會吸引年輕人投入農事,事實上,目前各農業地區,在政府的政策下,已經有許多年輕人開始從事高價值農業的工作(包括農業加值)。

當然,還有一個向度是如何透過科技,讓農務不再那麼辛苦,降低從農的門檻,這個部分其實在各農業區也都逐漸發展中。

不過,我覺得比較困難的是「農業加值」,特別是目前外食的比例超高,農作物的原型對於農作物的價值提升有限,如何能夠有其他的加值產生,還真需要有一群人一起努力!

前幾年全家造訪法國波爾多,事前做功課時,就發現每個酒莊雖然種了同樣品種的葡萄,但也都強調自己莊園所釀製出的紅酒的特色,因此,除了他們所賣的紅酒已經遍佈世界各地外,波爾多的文化歷史及不同特色的酒莊,更吸引許多觀光客造訪並住上幾天,所以,原來的那個葡萄園所帶動的價值,已經不再限於賣紅酒,包括酒莊、周邊商品及觀光旅遊,也都跟著一起蓬勃發展!

這兩三年,三不五時就會想起這些問題,剛好在北投有位好友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也三不五時就找我聊「風土」的問題,過程中還尋訪了不同的專家學者,還沒有答案,但我覺得愈來愈有趣,也覺得這是一個值得繼續探究的課題,應該可以邀請更多人一起來探究及發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謝國清的沙龍
16會員
31內容數
謝國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01
這篇文章記錄了北投社大講師蘇梨月老師的生命歷程與教學理念。從童年家境清寒、照顧弟妹的經歷,到中年克服家庭與健康挑戰,最終成為社大受歡迎的瑜伽老師,蘇老師的故事充滿勵志色彩。文中也提及她積極參與社大讀書會,推廣健康飲食與運動的重要性,以及對社區大學運動課程師資培訓的建言。
Thumbnail
2025/01/01
這篇文章記錄了北投社大講師蘇梨月老師的生命歷程與教學理念。從童年家境清寒、照顧弟妹的經歷,到中年克服家庭與健康挑戰,最終成為社大受歡迎的瑜伽老師,蘇老師的故事充滿勵志色彩。文中也提及她積極參與社大讀書會,推廣健康飲食與運動的重要性,以及對社區大學運動課程師資培訓的建言。
Thumbnail
2024/11/27
北投普羅旺斯烘焙坊是北投著名的麵包店,主打使用在地食材和天然食材進行創意烘焙。老闆娘陳心絨致力於將被視為雜草的植物轉化為美味的點心,特別強調永續農業與地方食材的適用。透過外燴和特別設計的餐點,普羅旺斯烘焙坊不僅帶來獨特的味覺享受,還融合北投的農業特色,推動社區的農業復興,讓更多人認識這片土地的美好。
Thumbnail
2024/11/27
北投普羅旺斯烘焙坊是北投著名的麵包店,主打使用在地食材和天然食材進行創意烘焙。老闆娘陳心絨致力於將被視為雜草的植物轉化為美味的點心,特別強調永續農業與地方食材的適用。透過外燴和特別設計的餐點,普羅旺斯烘焙坊不僅帶來獨特的味覺享受,還融合北投的農業特色,推動社區的農業復興,讓更多人認識這片土地的美好。
Thumbnail
2024/11/23
在這期讀書會中,我們選擇了日本NHK的書籍《我殺了我的家人》,這本書透過深度訪談展示了高齡化社會中面臨失智和照顧困境的問題。書中探討了媒體報導如何影響公眾對於家庭暴力事件的認知,並提出了長照政策對照顧者的重要性。本次活動不僅提供了啟發,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面對照顧問題。
Thumbnail
2024/11/23
在這期讀書會中,我們選擇了日本NHK的書籍《我殺了我的家人》,這本書透過深度訪談展示了高齡化社會中面臨失智和照顧困境的問題。書中探討了媒體報導如何影響公眾對於家庭暴力事件的認知,並提出了長照政策對照顧者的重要性。本次活動不僅提供了啟發,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面對照顧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1.台灣農業現況: 面臨氣候變遷、農地減少、土地零碎化、農業人口高齡化等挑戰 農民平均年齡超過60歲,平均種植面積僅0.7公頃 67%為兼業農 2.新手農友的選擇: 有些選擇慣行農業,有些投入有機、友善農業或休閒農業 通常從小規模或租賃土地開始,逐步擴大或多元化
Thumbnail
1.台灣農業現況: 面臨氣候變遷、農地減少、土地零碎化、農業人口高齡化等挑戰 農民平均年齡超過60歲,平均種植面積僅0.7公頃 67%為兼業農 2.新手農友的選擇: 有些選擇慣行農業,有些投入有機、友善農業或休閒農業 通常從小規模或租賃土地開始,逐步擴大或多元化
Thumbnail
種植水果 我的故鄉位於東西橫貫公路的西邊,那裡的人們常常會爬到梨山的山頂去種植各式各樣的水果。無論是水蜜桃、蘋果還是梨子,每一樣都充滿了自然的甘甜與新鮮。每年到了豐收的季節,我們的家裡就會堆滿各種水果,而其中,蘋果的釀酒過程更是讓我印象深刻。 只能待在家裡 我還在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年紀小
Thumbnail
種植水果 我的故鄉位於東西橫貫公路的西邊,那裡的人們常常會爬到梨山的山頂去種植各式各樣的水果。無論是水蜜桃、蘋果還是梨子,每一樣都充滿了自然的甘甜與新鮮。每年到了豐收的季節,我們的家裡就會堆滿各種水果,而其中,蘋果的釀酒過程更是讓我印象深刻。 只能待在家裡 我還在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年紀小
Thumbnail
我的名字有個農字,在大學榜單還會放上報紙的年代,開學後不只一位同學告訴我:「我以為你家是務農的。」事實上我跟農田的距離還蠻遠的,由於在都會區長大,勉強與農地有關連的部分是我阿公是茶農,兒時唯一的務農經驗是跟阿嬤抓茶蟲。那些胖胖的茶蟲早已不復記憶,茶園的風光也隨著都市開發而消失了。
Thumbnail
我的名字有個農字,在大學榜單還會放上報紙的年代,開學後不只一位同學告訴我:「我以為你家是務農的。」事實上我跟農田的距離還蠻遠的,由於在都會區長大,勉強與農地有關連的部分是我阿公是茶農,兒時唯一的務農經驗是跟阿嬤抓茶蟲。那些胖胖的茶蟲早已不復記憶,茶園的風光也隨著都市開發而消失了。
Thumbnail
台灣農牧場缺工持續進行中,新血投入的速度緩慢,世代斷層令人擔憂。 我身在一個被稱爲草莓族的年齡層,被視為喜歡休假不夠勤奮、抗壓性不足、只看薪水福利卻不懂工作給我們的學習機會比較重要。 十幾年前,台灣剛開放澳洲度假打工,我孤身前往澳洲工作。 跟台灣一樣的是,澳洲農場相當缺工,我工作的葡萄農場很偏
Thumbnail
台灣農牧場缺工持續進行中,新血投入的速度緩慢,世代斷層令人擔憂。 我身在一個被稱爲草莓族的年齡層,被視為喜歡休假不夠勤奮、抗壓性不足、只看薪水福利卻不懂工作給我們的學習機會比較重要。 十幾年前,台灣剛開放澳洲度假打工,我孤身前往澳洲工作。 跟台灣一樣的是,澳洲農場相當缺工,我工作的葡萄農場很偏
Thumbnail
遊佐町農友以稻豐為基礎,一步步打造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從提攜稻米到推進養豬事業,並以品牌推廣酒造業。過程中發生多個大事小情,展現著在地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町農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成長。
Thumbnail
遊佐町農友以稻豐為基礎,一步步打造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從提攜稻米到推進養豬事業,並以品牌推廣酒造業。過程中發生多個大事小情,展現著在地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町農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成長。
Thumbnail
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Thumbnail
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