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其實也不想當工具人吧!心理師提供八大方法,讓爸爸不需要成為工具人,也能夠被好好愛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全聯福利中心在父親節前夕在社群上po出了一則貼文,內容包括好幾張在不同情境下(存款為零元時、殺蟑螂時、通馬桶時…)想爸爸的圖還有"#論爸爸的剩餘價值"、"#工具人養成"這兩個標籤。身為兩個孩子的爸爸,我真心不希望孩子跟我的關係是工具化的關係,我相信也沒有父親會希望孩子跟自己的關係是這樣的關係。於是我寫下這篇文章,分享從心理的角度來看,爸爸可以如何避免成為工具人!

  先來說說工具人是什麼意思吧!工具人白話來說就是“被他人當成工具來使用的人”,而使用者和被使用者的關係特點是“缺乏深刻的情感連結”。

  父親是如何走上成為工具人的道路的呢?這涉及了兩個重要概念,第一個是「性別角色期待」的概念,第二個是「角色定位」的概念。性別角色期待的意思是社會文化會傳遞出特定性別應該要做出特定行為(說的話、做的事)的訊息。例如身為男性的爸爸,應該要成為家中的經濟支柱,也應該要能夠解決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特別是工具性任務。角色定位又是什麼意思呢?這其實是在家庭諮商中時常會觀察到的一種現象。意思是家庭成員在互動的過程中會逐漸定型,就像是被分配到特定角色一樣,漸漸地變成只說特定的話、做特定的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父親扮黑臉、母親扮白臉。

  整體來說,就是社會文化中認為身為男性的爸爸,在家庭中應該要做出的行為,在家庭互動的過程中不斷地被強化,最後被定型。工具人就是被定型為要執行付錢、殺蟑螂、通馬桶等工具性任務的人。導致其極少參與陪伴孩子、和孩子談心等情感性任務。


  那麼,爸爸要如何避免成為工具人呢?同樣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要如何因應性別角色期待及角色定位的影響。第二部分是要如何和孩子建立起深刻的情感連結。因應性別角色期待及角色定位的四種方法為:

  1. 發展平衡的觀點 

  社會角色期待的副作用是有時候我們在解讀孩子的行為時,會自動化套用這樣的觀點,覺得孩子就是把自己當工具人,心裡很受傷,甚至會自暴自棄地說:「好啦!我就是工具人啦!那我也不用在這裡花時間和孩子培養感情,反正他們就是把我當工具人!」。假如你出現這樣的想法,請按下暫停鍵。發展平衡的觀點,指的是去看看不同的面向,去看看孩子對你所表達出的愛。孩子要你抱的時候、孩子說喜歡你的時候、孩子和你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甚至是孩子跟你爭吵的時候,都在表達出他們的愛,只是有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發展平衡的觀點,可以讓我們不那麼容易感覺到受傷,避開這個心理陷阱。

  1. 提醒自己:自己是可以有選擇的

  雖然社會文化持續不斷地傳遞爸爸應該要成為家中的經濟支柱、爸爸應該要能夠解決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的訊息,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不要去接受這樣的訊息。這不是說我們從此之後就不要管家裡的經濟狀態和各種事情,是說我們可以有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在什麼狀態下做、什麼狀態下不做,而不是在任何狀態下都一定要這麼做。

  1. 看見自己存在的價值 

  有些爸爸會認為自己一定要做這些符合性別角色期待的事情,是因為這樣做才能夠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價值,自己才能夠被愛著。所以他會覺得自己好像是被迫這麼做的,因為自己不這麼做,就不會被愛著。可是,爸爸的價值難道就只有這些嗎?當然不是,爸爸的存在本身就很有價值!不論孩子喜歡你或是討厭你,你都有價值。請爸爸們一定要記得這件事!

  1. 擴充角色資料庫 

  要怎麼樣才能夠不被定型呢?就像是演員一樣,我們要試著嘗試發展不同的角色。做之前沒做過的事,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不管是陪伴孩子,或是跟孩子談心。讓自己能夠扮演所有角色,自然比較不會被定型,也比較不會覺得自己就只是工具人,因為和孩子還有深刻的情感連結。


本文未完,想知道要如何和孩子建立起深刻的情感連結嗎?

請看 【投書】父親不是只為了「付清」:拒當工具人,心理師給爸爸們的被愛指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諮商中與美好相遇
40會員
57內容數
張銓諮商心理師的部落格。在妳/你看不到自己的美好時,讓我告訴妳/你,我所看到的,妳/你本來就擁有的內在的、真實的美好!。合作邀約可來信:realcounselorcc@gmail.com
2024/06/18
  時代持續在轉變,為了更加有效地推廣心理健康知識,以及接觸到更多有諮商需求的對象,越來越多的心理師投入了自媒體的經營。不論是經營什麼樣的平台,「寫作」絕對是創作者不可或缺的能力...
Thumbnail
2024/06/18
  時代持續在轉變,為了更加有效地推廣心理健康知識,以及接觸到更多有諮商需求的對象,越來越多的心理師投入了自媒體的經營。不論是經營什麼樣的平台,「寫作」絕對是創作者不可或缺的能力...
Thumbnail
2024/03/04
適合對象: 想要提升團體凝聚力的團體 (工作團隊、學生社群...) 在人際關係中受過傷的個人 想要提升自我價值感的個人
Thumbnail
2024/03/04
適合對象: 想要提升團體凝聚力的團體 (工作團隊、學生社群...) 在人際關係中受過傷的個人 想要提升自我價值感的個人
Thumbnail
2024/01/30
2024/01/30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全聯福利中心在父親節前夕在社群上po出了一則貼文,內容包括好幾張在不同情境下(存款為零元時、殺蟑螂時、通馬桶時…)想爸爸的圖還有"#論爸爸的剩餘價值"、"#工具人養成"這兩個標籤。身為兩個孩子的爸爸,我真心不希望孩子跟我的關係是工具化的關係,我相信也沒有父親會希望孩子跟自己的關係是這樣的關係..
Thumbnail
  全聯福利中心在父親節前夕在社群上po出了一則貼文,內容包括好幾張在不同情境下(存款為零元時、殺蟑螂時、通馬桶時…)想爸爸的圖還有"#論爸爸的剩餘價值"、"#工具人養成"這兩個標籤。身為兩個孩子的爸爸,我真心不希望孩子跟我的關係是工具化的關係,我相信也沒有父親會希望孩子跟自己的關係是這樣的關係..
Thumbnail
犧牲心態為什麼會是關係的無形殺手呢?這篇文章帶你來看看,到底犧牲與付出的差別在哪裡,我們又可以怎麼避免犧牲心態對關係的啃食
Thumbnail
犧牲心態為什麼會是關係的無形殺手呢?這篇文章帶你來看看,到底犧牲與付出的差別在哪裡,我們又可以怎麼避免犧牲心態對關係的啃食
Thumbnail
男性有什麼不自覺的角色魔咒,讓我們一起打破它!
Thumbnail
男性有什麼不自覺的角色魔咒,讓我們一起打破它!
Thumbnail
我知道我這個人對孩子是有著相當的執著,相對於選擇上班上課的朋友,我的選擇是一直親自陪著他們長大。究竟有沒有比較好? 其實對當事孩來說,有或沒有也無從比較起,只能說,已經是他們理所當然的日常。 蛤?這是在說什麼東西,非學校就可以實驗反社會人格嗎? 好吧,要孝道傳家,總要先思考孝是什麼。
Thumbnail
我知道我這個人對孩子是有著相當的執著,相對於選擇上班上課的朋友,我的選擇是一直親自陪著他們長大。究竟有沒有比較好? 其實對當事孩來說,有或沒有也無從比較起,只能說,已經是他們理所當然的日常。 蛤?這是在說什麼東西,非學校就可以實驗反社會人格嗎? 好吧,要孝道傳家,總要先思考孝是什麼。
Thumbnail
‘’是先生、是爸爸,是一個家的經濟支柱‘’ 主宰自己的人生讓自己不留有任何的遺憾,對自己好一點吧! 沉默並不會讓彼此靠近反而會讓彼此更加的有距離,溝通才是最好的方法。
Thumbnail
‘’是先生、是爸爸,是一個家的經濟支柱‘’ 主宰自己的人生讓自己不留有任何的遺憾,對自己好一點吧! 沉默並不會讓彼此靠近反而會讓彼此更加的有距離,溝通才是最好的方法。
Thumbnail
《大對決!機器人爸爸的反擊》,描寫許多家庭裡的爸爸,為了撐起家庭經濟,像機器人一樣忙於工作,可是讓人疑惑的是,爸爸在家裡的地位卻很低下。這卡通多少反應了現實,父權被誤解為「霸權」,批判其男性氣概及攻擊性,加上常有情緒調節欠佳的社會新聞,男性自信下降,徒留力氣大等優勢而已。當然地位不再如同往常。
Thumbnail
《大對決!機器人爸爸的反擊》,描寫許多家庭裡的爸爸,為了撐起家庭經濟,像機器人一樣忙於工作,可是讓人疑惑的是,爸爸在家裡的地位卻很低下。這卡通多少反應了現實,父權被誤解為「霸權」,批判其男性氣概及攻擊性,加上常有情緒調節欠佳的社會新聞,男性自信下降,徒留力氣大等優勢而已。當然地位不再如同往常。
Thumbnail
你覺得「成為爸爸」意味著什麼?也許有人覺得是意味著「要負起責任,讓孩子尊敬」;有人則認為是「要更努力賺錢,讓孩子生活無虞」;或者是相反的,要「減少工作,陪伴孩子成長」……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Thumbnail
你覺得「成為爸爸」意味著什麼?也許有人覺得是意味著「要負起責任,讓孩子尊敬」;有人則認為是「要更努力賺錢,讓孩子生活無虞」;或者是相反的,要「減少工作,陪伴孩子成長」……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Thumbnail
#溝通 #談溝通 有很多媽媽會說爸爸是豬隊友,需要的時候都不會幫忙。抱怨不公平,覺得需要被照顧,突然老公變得都沒有用處。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夫妻的溝通出了什麼狀況? 今天父親節用8個情境來談談夫妻溝通和父親角色,來翻譯看看爸爸們是怎麼回事。 . 1 溝通要循序漸進 既然要談溝通,我們需要有類似場
Thumbnail
#溝通 #談溝通 有很多媽媽會說爸爸是豬隊友,需要的時候都不會幫忙。抱怨不公平,覺得需要被照顧,突然老公變得都沒有用處。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夫妻的溝通出了什麼狀況? 今天父親節用8個情境來談談夫妻溝通和父親角色,來翻譯看看爸爸們是怎麼回事。 . 1 溝通要循序漸進 既然要談溝通,我們需要有類似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