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又怎樣,不刷存在感也能成交|反常理的沉默推銷法|渡瀨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這裡是小新讀book,我會不定期分享會計知識、閱讀心得和投資理財相關的文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一個「起點」,引領你進一步思考和閱讀,豐富你的思維和知識。歡迎大家按下「追蹤」按鈕,這樣就不會錯過我最新的文章啦!此外,如果你也喜歡看影片,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小新讀book」,讓我們可以一起在學習的路上成長。
另外,因為持續創作不易,方格子也推出了為創作者設計的廣告分潤計畫。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希望你能點擊一下廣告,這小小的舉動將成為支持我繼續創作的動力。當然,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訂閱與贊助,這會讓我更有動力創作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感謝你的支持!

raw-image

今天要介紹的書是《內向又怎樣,不刷存在感也能成交》。這本書會吸引我的注意,是因為我本身也是內向者。在日常的人際互動中,經常感到內向帶來的種種不便和自卑。因此,我很羨慕那些能夠自信地交談和表現的外向者。

也許你和我一樣,常常遇到在社交場合中無法找到適當的話題而陷入沉默的狀況。或者在團體會議上,你害怕表達自己的想法,擔心被他人否定。更多的時候,你可能更喜歡獨處,因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感到內心的平靜和安寧。如果你也有這些經歷,那麼這本書的內容應該能夠為你提供一些寶貴的幫助。

作者介紹

這本書的作者是渡瀨謙,他是一位來自日本的超級業務員。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以反常理的沉默推銷法在加入公司僅10個月後,創下了全國最高的業績。更讓人驚訝的是,他從小便極度怕生,是班上最安靜的學生。

然而,渡瀨謙在進入職場後,卻選擇了業務工作。他經歷了一番嘗試,最終發現,業務並不一定需要滔滔不絕的口才。相反的,成功的關鍵在於鼓勵客戶開口說話。當客戶願意分享想法時,就有機會瞭解這些需求,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同時營造輕鬆和愉快的氛圍,這樣自然容易成交。

順性而為

渡瀨先生坦言,有時候對其他孩子來說輕而易舉的事情,對他而言卻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努力,才能稍微感受到進步。這種情況伴隨著他的成長。他一直專注於自己的短處,試圖不斷改進。然而,當投入業務工作時,這種追求完美的傾向似乎讓他進入了一個負面循環。他越努力改變自己,越感到每天都充滿了痛苦和壓力,業績也無法如願。

你是否曾經面臨過類似的問題呢?不斷投入努力和時間,試圖克服自己的缺點,但卻看不到明顯的進步而感到沮喪?坦白說,我也曾有類似的經歷。在很多場合,像是做報告或參加會議時,為了表現出口才流利,我常事先思考適合的話題和內容。然而,常常到了當下,不知何故卻會陷入語塞,表達的內容不如我內心的期望。這種落差感讓我變得更加緊張和沮喪。

這背後的原因是我們經常試圖表現出符合他人期望的樣子,而不願接受真實的自己,不願意坦然接受原來自己是個內向者。要知道內向只是一種特質,並沒有好壞、也不可恥。它只是我們與眾不同的一種「差異」,無所謂優劣之分。

這一點讓我聯想到了《獵人》這部漫畫中的念能力概念。「念」被分為六大系,包括強化系、放出系、變化系、操作系、具現化系和特質系。每個人的天賦、性格和成長環境都不同,因此他們所屬的念系也各異。人們通常能夠相對容易地發展自己所屬系的念能力,但嘗試修練非所屬系的能力則相對困難。這提醒我們,應該專注於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要過多地投入精力去改進自己不擅長的事情。畢竟,從無能變得平庸所需的努力和時間要遠多於從一流走向卓越

雖然內向者在表達方面可能會遭遇挫折,但他們在觀察方面通常相對敏銳。內向的特點之一是常常「想太多」,然而這並不應被視為一種缺點,反而是一項優點。這有助於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別人的情感和需求。因此,我們應當將心力投注於這項優勢中,好好地「順性而為」。

階段式業務推廣法。

階段式業務推廣法。

有了上述的重要認知,作者開始深入探討他認為在業務開發過程中值得關注的各個階段,這被稱為「階段式業務推廣法」,包括開發新客戶、破冰、探詢、簡報、收尾和跟催。這種方法的關鍵在於,不要試圖成為一個能言善道的業務員,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內向性格,充分發揮敏銳觀察的優勢,去發現客戶真正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客戶的信任和合作。請特別注意,能言善道並不等同於贏得信任

開發新客戶

開發新客戶的目的在於找尋對自家商品「有興趣」的顧客。因此,要明白不是只要能見面,隨便約誰都可以。即便偶然約到時間,實際見面後才發現對方對自家產品毫無興趣,那就只是浪費雙方的時間與精力而已。所以開發新客戶的關鍵在於「調查」而非單純地推銷。

銷售型開發與調查型開發。

銷售型開發與調查型開發。

以電話約訪為例,當我們接到陌生人的電話,內容聽起來明顯是在進行「推銷」的時候,往往會引起我們的戒心,結果多數人可能會回絕。然而,如果情況是對方在電話中詢問相關問題,我們的回應可能會相對客氣。這兩種不同的反應取決於對方的角色和意圖。作者將前者稱為「銷售型開發」,而將後者稱為「調查型開發」。

如果你是個內向者,明知道使用銷售型開發的技巧可能會被客戶拒絕,卻仍然對客戶窮追不捨,這樣真的是好的嗎?回歸到開發新客戶的目的,那就是要「找尋」對自家商品或服務感興趣的客戶。這裡的「找尋」其實就是一種「調查」過程,而調查的本質是要與對方進行有效的「確認」。

我們有一個特色商品,正在尋找有興趣的客戶,如果您有興趣的話,我可以親自過去說明,不知道方不方便?

這正是調查型開發的態度。

破冰

破冰的目的在於卸下客戶的心防。只有當客戶卸下心防後,他才會願意說出真正的需求,我們才能作出對症下藥的簡報。那麼要如何成功地破冰呢?其中的訣竅在於「閒聊」。但要記住,閒聊並不意味著自己一直說個不停,而是要巧妙地引導對方開口。在演講時,自然你自己是主角,但是在閒聊時,應該要讓對方成為主角。

而要讓對方開口說話的關鍵在於巧妙地使用「提問」。我們須提前準備好提問的內容。這裡,作者提供了三個小技巧:

  • 首先,你可以從客戶的官方網站上找尋相關話題;
  • 其次,客戶的名片也是一個潛在的話題來源,你可以根據名片上的信息提出相關問題。
  • 最後,你可以從最近的車站到目的地的路程找話題。

在閒聊的過程中,當你觀察到客戶主動提出問題或開始展現笑容時,表示客戶應該已經開始卸下心防了。破冰階段只是為了營造一個輕鬆的「狀態」,使我們能夠以平常心與客戶對話。因此,千萬記住,破冰階段還不是推銷的時機。為了讓自己保持平常心,我們可以在心裡對自己說:「今天不賣東西。」這句話就像是一種魔法咒語,能夠讓我們不強迫推銷。接著,為了確定客戶是否有需求,我們需要進行正確的探詢。

探詢

探詢的目的在於準確掌握顧客的資訊。這個階段也不是推銷的時機,因此,不能讓客戶聞到推銷味。一旦他們察覺到你在推銷,腦中就會想起以前被推銷的不愉快經驗,這會導致他們不自覺地說謊,不願坦率地說出真正的需求。

那麼如何能消除推銷味呢?作者分享了一句臺詞,可以在探詢開始時派上用場:

今天前來拜訪,是想確認一下我們的商品,能不能在貴公司派上用場。

這句話直接明示了我們的目的,告訴客戶:請放心,我只是做確認,並非推銷。這樣的表達方式不僅能夠讓客戶感到安心,也能對自己有所提醒。幫助我們擺脫那種必須推銷成功的壓力,從而能夠更專注於有效的探詢工作。

接著,進入探詢的主要階段時,要記得提問的目的必須「明確」,不能隨便提問。只有透過有計畫地提問,才能引導客戶說出真正的需求。這裡作者提供了一套以過去、現在、未來依序提問的方式。提問的順序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對方回答的難易度。舉個例子,如果你問別人:「明天午餐要吃什麼?」通常對方會感到困惑,因為這個問題中存在太多不確定性因素,對方難以回答。但如果我們改變問法,先問:「昨天午餐吃了什麼呢?」對方回答:「昨天吃了咖哩飯。」接著問:「今天午餐吃了什麼呢?」對方回答:「今天吃了排骨便當。」然後再問:「昨天吃咖哩飯,今天吃排骨飯,原來如此,那你明天午餐想吃什麼呢?」對方回答:「嗯…已經吃了兩天飯了,明天應該會想吃麵吧」這樣的順序降低了回答的難度,提高了對方開口回答的機率。

因此,我們不應該在開始時就提出未來問題,而是應該從過去問題開始提問。過去問題通常涉及客戶的「經驗」,而多數人都樂於分享他們的經驗。接下來,現在問題則在於串接過去和未來,我們可以與客戶繼續討論他們對某項商品或服務現在的使用情形,然後自然而然地轉向客戶的未來需求。這樣的方式會讓客戶感到更自在,不會覺得自己被強迫推銷,而願意分享他們的想法和需求。當我們成功蒐集了客戶的相關需求後,就可以準備進入下一個階段「簡報」。

簡報

簡報的目的在於提供最適合客戶的說明。其中的關鍵在於只需要簡要說明客戶想聽的部分就可以了。人們多半只想聽自己有興趣的內容,所以與其甚麼都說,不如只說重點。幸運的是,所謂的重點,其實就藏在上一個探詢階段中。如果我們有將探詢做到極致,你就能確認客戶了解了哪些事項,這樣就知道自己有哪些內容不必贅述。同時也能掌握客戶有興趣的題材,知道自己該說明哪些事項。

完成簡報後,你可以觀察客戶的反應,通常可以分為三類:

  • 下單。不錯,我要下單;
  • 不下單。我知道它有什麼優點了,但我現在好像還不需要;
  • 猶豫不決。嗯…該怎麼辦呢?

若是客戶不下單,不能設法強迫客戶下單。要以累積客戶的信任為根本。直接留下一句:好的,我明白了,那我今天就告辭了。接著,把客戶列入跟催名單。至於猶豫不決的客戶才會進入收尾階段。這類客戶有購買意願,但還有一些考慮,以至於無法馬上說好。所以要解決客戶的考量,即使客戶評估後,還是不下單,我們還是可以轉入跟催階段。

收尾

收尾的目的在於,為尚在猶豫不決的客戶排除「不願下單的理由」。客戶不願下單就是他心中仍有存疑或顧慮。在此階段,不能用話術強勢說服客戶購買,而是要善用工具與資料悄悄地協助客戶解決疑慮。所以平時就要拜訪現有客戶,了解他們下單前後的心境、現在的使用意見以及我們自己所發現的優缺點。現有客戶的真實意見往往是最具說服力的收尾工具

跟催

跟催的目的在於和沒成交的客戶保持互動。雖然轉入跟催階段表示沒取得業績,這通常會讓人覺得苦惱,但請不要因此氣餒。要知道維持與客戶間的信任並追求深化才是最重要的。除了重視客戶清單的人數也要兼顧品質。過程中要告訴自己,盡量不推銷,業績才會好。更重要的是,要認真思考「以後該怎麼跟這個人保持愉快的互動關係」。

將客戶分級以追蹤後續進度。

將客戶分級以追蹤後續進度。

在前面的洽談過程中,一旦判斷無法立即成交,我們就應轉入跟催階段。為了更明確了解在跟催階段應該採取哪些行動,作者提供了一種將客戶分級的方法,每個等級代表不同的下單機率。我們應該將那些成交機率較高的客戶列為優先事項,同時努力將較低等級的客戶升級。為了追蹤進度,我們可以在每次拜訪客戶後,填寫相關資訊,包括日期、事由、承辦人姓名以及談話內容。這有助於將客戶的信任程度「視覺化」。日常業務推廣活動的目的其實很單純,就是要增加跟催客戶,並在隨後的交往中逐一提升他們的信任度。當我們與客戶建立了深厚的信任關係時,即使他們不立即下單,也可能願意為我們宣傳,這才是跟催的意義。因此,我們絕不能低估這一階段的重要性,只有在這一階段投入足夠的努力,才能增加業績。

結語

到這裡階段式業務推廣法的內容就介紹完畢了。這裡再做一下簡單的總結,由於客戶對業務員都很有戒心,所以要先破冰以卸下客戶的心防。只有在卸下心防後,他們才願意說出真心話,如此,我們的商品說明才能針對客戶的需求,對症下藥。當完成說明簡報後,就能看到對方的反應,接著再依據不同的反應進行分類,當客戶真的不想下單時,我們便可以相信他們現在真的沒有這個需求,進而轉為跟催階段,不再強迫推銷,但要持續與客戶保持密切的互動。

內向者通常會想很多,在執行業務的過程中,除了要說服客戶,更重要的是要能「說服自己」。本書所介紹的方法能夠讓內向者在心態上保持穩定,不必刻意迎合傳統業務觀念,而是依循自己的內在特質,成為真正關心客戶需求的好夥伴。

如果你也是一位內向者,可以試著將這些方法應用到生活的不同層面,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成果。希望這本書能為你提供實用的指導,幫助你在內向的基礎上建立更成功的人際關係。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一點幫助,請幫我點愛心並歡迎追蹤,這將是我繼續分享的動力,如果覺得內容不錯,也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知道,讓我們一起變得更好喔。

《內向又怎樣,不刷存在感也能成交》 作者:渡瀨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財商有點難,小新幫你變簡單
152會員
127內容數
我喜歡閱讀,也喜歡在閱讀中和自己對話。開設這個沙龍,是希望能把讀書時的一些想法、感受記錄下來。對我來說,寫下來的那一刻,才是真正消化、理解內容的開始。而這些記錄,也許有機會跟大家分享,聊聊彼此的觀點、交換閱讀的樂趣——如果剛好對你也有點幫助,那就更好了!
2025/04/26
這裡是小新讀book,我會不定期分享會計知識、閱讀心得和投資理財相關的文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一個「起點」,引領你進一步思考和閱讀,豐富你的思維和知識。歡迎大家按下「追蹤」按鈕,這樣就不會錯過我最新的文章啦!此外,如果你也喜歡看影片,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小新讀book」,讓我們可以一起在
Thumbnail
2025/04/26
這裡是小新讀book,我會不定期分享會計知識、閱讀心得和投資理財相關的文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一個「起點」,引領你進一步思考和閱讀,豐富你的思維和知識。歡迎大家按下「追蹤」按鈕,這樣就不會錯過我最新的文章啦!此外,如果你也喜歡看影片,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小新讀book」,讓我們可以一起在
Thumbnail
2025/04/21
當新合夥人加入合夥企業時,該如何進行資本調整?本文將帶你一次搞懂紅利法與商譽法的邏輯差異與商譽法的會計處理方式,並透過實例講解商譽的計算流程與分錄寫法,幫助你在學習或考試時快速掌握重點!
Thumbnail
2025/04/21
當新合夥人加入合夥企業時,該如何進行資本調整?本文將帶你一次搞懂紅利法與商譽法的邏輯差異與商譽法的會計處理方式,並透過實例講解商譽的計算流程與分錄寫法,幫助你在學習或考試時快速掌握重點!
Thumbnail
2025/03/20
合夥企業要結束營運,該怎麼正確清算資產與負債?本文將帶你一步步拆解合夥清算的5大步驟,從資產變現、負債清償到剩餘資金分配,全程圖解說明,幫助你快速掌握會計處理重點!📌 趕快觀看,讓合夥清算變簡單!
Thumbnail
2025/03/20
合夥企業要結束營運,該怎麼正確清算資產與負債?本文將帶你一步步拆解合夥清算的5大步驟,從資產變現、負債清償到剩餘資金分配,全程圖解說明,幫助你快速掌握會計處理重點!📌 趕快觀看,讓合夥清算變簡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寫作就是一種安靜力量,一篇好文章或一本好書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這本書主要探討內向者的特質與優勢,以及該怎麼在社交場合、工作環境中發揮內向者的強項。對於有些人來說,可以透過這本書來認識自己,找出適合自己的人際互動方式。
Thumbnail
寫作就是一種安靜力量,一篇好文章或一本好書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這本書主要探討內向者的特質與優勢,以及該怎麼在社交場合、工作環境中發揮內向者的強項。對於有些人來說,可以透過這本書來認識自己,找出適合自己的人際互動方式。
Thumbnail
本次要介紹的書是《內向又怎樣,不刷存在感也能成交》,作者是渡瀨謙,他是一位來自日本的超級業務員。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以反常理的沉默推銷法在加入公司僅10個月後,創下了全國最高的業績。想知道他如何順著內向的特質又能提升業績的秘訣嗎?答案就在文章中。
Thumbnail
本次要介紹的書是《內向又怎樣,不刷存在感也能成交》,作者是渡瀨謙,他是一位來自日本的超級業務員。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以反常理的沉默推銷法在加入公司僅10個月後,創下了全國最高的業績。想知道他如何順著內向的特質又能提升業績的秘訣嗎?答案就在文章中。
Thumbnail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猶記小學的時候只要一被老師點到問問題,我總是緊張到結巴支支吾吾,在事後懊惱著明明很熟悉答案,但當下腦中瞬間空白,老師常給我的評價是我安靜害羞需要大方一點。出社會後做了MBTI 16型人格測試中,發現我的內向偏好極高,那時從事顧問工作的我第一反應只想隱藏這個特質,因為在需要常面
Thumbnail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猶記小學的時候只要一被老師點到問問題,我總是緊張到結巴支支吾吾,在事後懊惱著明明很熟悉答案,但當下腦中瞬間空白,老師常給我的評價是我安靜害羞需要大方一點。出社會後做了MBTI 16型人格測試中,發現我的內向偏好極高,那時從事顧問工作的我第一反應只想隱藏這個特質,因為在需要常面
Thumbnail
很多人認為個性內向就是個劣勢,拼命地想把自己武裝成外向者,但披著那副盔甲真的令人心情沈重。讀完這本書,一定會讓你卸下盔甲,重新好好認識自己,即使是內向者,一定也有不可取代的職場優勢,只要好好地善用,並善用「成長心態」不要自我侷限,一定也會找到自己適合的工作,大放異彩!
Thumbnail
很多人認為個性內向就是個劣勢,拼命地想把自己武裝成外向者,但披著那副盔甲真的令人心情沈重。讀完這本書,一定會讓你卸下盔甲,重新好好認識自己,即使是內向者,一定也有不可取代的職場優勢,只要好好地善用,並善用「成長心態」不要自我侷限,一定也會找到自己適合的工作,大放異彩!
Thumbnail
作者渡瀨謙個性內向,非常不擅長「說話」,也因此吃了許多大虧,很清楚知道個性內向者的劣勢,但是擅長說話的人,也不一定代表溝通上就能順暢,更常發生的情況,反而是一個擅長說話的人自顧自的說自己想說的,忽略聽者的需求,也缺少來往的溝通,反而無法讓對方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作者渡瀨謙個性內向,非常不擅長「說話」,也因此吃了許多大虧,很清楚知道個性內向者的劣勢,但是擅長說話的人,也不一定代表溝通上就能順暢,更常發生的情況,反而是一個擅長說話的人自顧自的說自己想說的,忽略聽者的需求,也缺少來往的溝通,反而無法讓對方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嗎? 我是!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位班導師給我的學期末評語是『性格內向, 有自閉傾向』, 因此從小就覺得內向是一個需要改善的問題。這樣的我後來居然能在鼓勵外向文化的外商公司做著需要很多外向特質的行銷工作長達20年。基於親身經驗, 這篇文章想分享的是內向者可以如何在鼓勵外向的職場裡做出表現!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嗎? 我是!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位班導師給我的學期末評語是『性格內向, 有自閉傾向』, 因此從小就覺得內向是一個需要改善的問題。這樣的我後來居然能在鼓勵外向文化的外商公司做著需要很多外向特質的行銷工作長達20年。基於親身經驗, 這篇文章想分享的是內向者可以如何在鼓勵外向的職場裡做出表現!
Thumbnail
什麼?內向還能有心裡學? 在介紹書中內容開始前,如果你也和我一樣一開始並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我會把書藉內容的「內向檢測」附在這裡,大概5~10分鐘內可以完成。 你是內向者或是外向者?或於兩者之間(連結) 這本來就是一個外向優勢的時代 在被世人認可的天才中有60%的人是內向者 「內向」不等於「害羞」、
Thumbnail
什麼?內向還能有心裡學? 在介紹書中內容開始前,如果你也和我一樣一開始並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我會把書藉內容的「內向檢測」附在這裡,大概5~10分鐘內可以完成。 你是內向者或是外向者?或於兩者之間(連結) 這本來就是一個外向優勢的時代 在被世人認可的天才中有60%的人是內向者 「內向」不等於「害羞」、
Thumbnail
你是否也有過這些心理小劇場:在茶水間遇到不熟的同事,會緊張要閒聊什麼?遇到很久之前一同受訓的同事,會猶豫要不要打招呼?或是,打電話給客戶時會擔心打擾到對方? 以上種種,可能會讓你懷疑自己是否社交能力有問題,不擅與人相處。但其實不用擔心,很可能只是因為: 你是個內向者。
Thumbnail
你是否也有過這些心理小劇場:在茶水間遇到不熟的同事,會緊張要閒聊什麼?遇到很久之前一同受訓的同事,會猶豫要不要打招呼?或是,打電話給客戶時會擔心打擾到對方? 以上種種,可能會讓你懷疑自己是否社交能力有問題,不擅與人相處。但其實不用擔心,很可能只是因為: 你是個內向者。
Thumbnail
《安靜是種超能力》是一本幫助內向者知己知彼,管理自身不足的同時,更讓特質得以發揮的救命之書(笑)。雖然職場上仍不乏考驗,但是「做你自己」,以適合自己的方式面對挑戰,無疑比強裝外向者去處理棘手問題要輕省多了。
Thumbnail
《安靜是種超能力》是一本幫助內向者知己知彼,管理自身不足的同時,更讓特質得以發揮的救命之書(笑)。雖然職場上仍不乏考驗,但是「做你自己」,以適合自己的方式面對挑戰,無疑比強裝外向者去處理棘手問題要輕省多了。
Thumbnail
說起來慚愧,身為心理系校友,竟然從沒有發現自己是個內向者。 有些人和朋友吃飯聊天,就能感覺舒壓療癒,但我只有一個人靜靜地沉澱,才能釋放一天的壓力重新充電;有些人需要一群人一起激盪發想出好點子,但當我在一群人當中,通常腦袋裡都只剩漿糊…這樣的我也許和別人不同,但我終於了解到這無關好壞、只是不同..
Thumbnail
說起來慚愧,身為心理系校友,竟然從沒有發現自己是個內向者。 有些人和朋友吃飯聊天,就能感覺舒壓療癒,但我只有一個人靜靜地沉澱,才能釋放一天的壓力重新充電;有些人需要一群人一起激盪發想出好點子,但當我在一群人當中,通常腦袋裡都只剩漿糊…這樣的我也許和別人不同,但我終於了解到這無關好壞、只是不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