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照護年邁父母的勇氣》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以「阿德勒心理學」出發,
提醒子女肯定自己「默默守候在一旁的力量」,
學會自我調適、找出親子關係的突破點,
安然走過艱辛又漫長的照護之路!

 

●雖然大家都會說:「不是應該多向他人求助才對嗎?」

事實是這樣沒錯,但即使心裡這樣認為,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情還是旁人無法代勞的。

周遭的人會說些類似「又不是只有你一個小孩」或是「還有其他兄弟姊妹啊」這樣的話;可是實際上,不是每個孩子都有辦法照顧父母。

如果住得遠,就很難照顧得到,或是派駐海外的人,也是一樣沒辦法。

提出無法照顧的理由,就像選家長會幹部一樣,說不出任何理由可以推辭的人,就會被選為幹部。

幹部通常頂多一年就可以卸任,照護的職責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有些人認為「照護」這件事,只能自己認命去做,而一個人扛著。

上野千鶴子用了「逞強式照護」這個說法─「似乎愈是執拗逞強地在做照護這件事,愈傾向拚了命做到最好的態度,給自己加重負擔。」─《年老的準備》(老いる準備)

 

●照顧父母的家人,對父母的舉動出現煩躁不安的情緒時,也是有其目的。

一般都會說這是對父母的舉動感到煩躁不安,其實並不是因為父母的舉動,才讓人出現這種焦躁或憤怒的情緒。

我們必須知道—由於子女希望父母停止某些舉動,才會對他們大聲斥喝。

這是子女對父母宣洩情緒、斥責的目的。

這就和教養子女的時候,父母因為想要讓孩子做某些事,就發脾氣或大聲嚷嚷是一樣的情況。

很可惜的是,這樣的做法,多半只會引發孩子的反感而不會奏效。

子女也許會順從父母的話,但因為不是自己主動願意,而是被迫在不甘願的情況下遵從,所以發脾氣乍看之下似乎立即見效,可是孩子卻會不斷找機會反抗。

同樣的情形也會發生在與父母的關係之間,即使父母看似退讓了,還是會再找機會反擊。

對父母產生情緒時,子女便與父母進入了權力鬥爭。

 

●與年邁的父母共同生活或進行照護時,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訂定無法達成的目標。

面臨要照護的關頭,才與父母和睦相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在他們需要照護之前,關係已經和樂融融的話,照護過程中要和睦共處也許不難;但如果不是的話,屆時才打算努力實現關係融洽的目標,儘管不是不可能,只怕難度很高。

不只限於照護的時候,一般來說,人們回想過去而懊悔、思慮未來而不安。

可是我們(現在)既無法回到已經消逝的過去,(此刻)為了還沒到來的未來煩憂也毫無意義,就連自以為肯定會到來的明天,也不見得必然到來。

相信應該有不少人都曾經思考過這樣的事。

在照護上,要將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過往都當作不存在,或許有點困難。但是要與父母重新建立關係,必須抱著「從頭開始」的心態去相處。

這樣的做法意味著─如果過去與父母關係不佳,現在就不要將焦點放在這件事情上。

不只如此,像是子女後來才察覺到「父母其實早就需要照護」的事實,為了「自己該早點發現才對」而感到後悔的情況也一樣,因為這樣的懊悔根本無濟於事。

所以不論過去如何,今後只能逐步建立與父母的關係。

不過如果一開始就以親子間的良好關係為目標,將因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而苦惱。

 

●照護的時候,發生任何狀況都只能接受。

也就是在照護上沒有Why(為什麼)只有How(怎麼做)。

即使去思考為什麼父母會變成這樣,應該也得不到答案,照護的日子不由分說就是這麼開始了。

 

●父母並不想承認自己無能為力。

尤其自尊心強的父母,更是不想坦誠面對自己沒有能力的事實。

不過,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錯過他們發出的求救訊號。

 

●常有人說,即使他們所說的內容再怎麼荒謬,都不能予以否定。

我認為,與其說不要否定他們,或許可以說是:要試著以對方的邏輯重新審視這個世界。

沒有必要否定不具現實基礎的個人邏輯,如果要說有哪種狀況是必須予以否定的話,那便是當他的想法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危害的時候;在那種情況下,一定要態度堅決地制止他。

那些表示「會聽到某種聲音叫他要去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人,必須告訴他們,就算聽到那樣的聲音也可以不理會。

除此之外,是沒有必要否定他們個人的那套邏輯。

 

●不是父母使得孩子幸福,子女若要獲得幸福,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當子女開口希望你協助他時,給予協助而已。

實際上,我不認為父母能為子女做很多事,因為再怎麼說,父母終究無法代替子女度過他們自己的人生。

同樣地,子女在照顧無能為力的父母時,也無法使父母獲得幸福。

當然,意思不是說「什麼也沒辦法為他們做」,而是必須區分出子女「能夠」與「不能夠」為父母做的事。

 

●向其他家人或手足請求照護上的協助時,最好不要過分強調自己平時為了照護,花費多少時間與精力;也就是說,不要用那種因為照護很辛苦,所以對方理所當然也要出一分力的態度,去要求其他家人與手足來分擔。

只能用請託的方式。

所謂的請託,就是至少給對方保留拒絕的空間。

如果用「你也是為人子女,照顧父母理所當然」這樣的說法,對於那些眼前因為有種種狀況無法照顧父母,心裡卻認為應該要做的人來說,正因為子女要照顧父母是合乎道理的論調,反而讓他們想要提出反駁。

就好像孩子被父母嘮叨快去讀書那樣,老早就知道應該要用功讀書的孩 子,一旦被父母那麼一說,很可能就下定決心乾脆不做了。

此外,即使被拒絕了也不可以強迫對方。

如同談到「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時所說的那樣,一進入權力鬥爭,關係就會惡化。

 

●如實地看待對方就是「敬重」意思。

敬重這個字的英文是respect,語源來自於拉丁文的respicio,意思是「看」或 「回顧」。

弗洛姆說,所謂的敬重就是「如實地看待他人, 明白他人是旁人無法取代,而且獨一無二的存在」的一種能力。

希望我們可以敬重父母。

也就是如實地看待父母,知道他們是旁人無法取代,而且獨一無二的存在;不加以美化,也不以理想中的父母形象為基準,給現實中的他們扣分,認同他們現有的樣貌。

過著平靜無波的日子時,我們很容易忘記維持彼此良好的關係,一旦家中的某個人,伴侶、子女還是父母生病或遭 逢事故時,才不得不察覺—與對方一起活在這個世界上,並非理所當然的事。

不要只在那樣的時刻才有所感觸,希望我們平時就能常常回顧、省思與重要他人的關係。

 

~岸見一郎/哲學家/京都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業(專攻西洋哲學史)/專業領域為希臘哲學、阿德勒心理學。著作有《被討厭的勇氣》、《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共同作者─古賀史健)、《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變老的勇氣》等等。
~《照護年邁父母的勇氣》
~《先に亡くなる親といい関係を築くためのアドラー心理学》

 

#照護年邁父母的勇氣 #照護 #勇氣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照護年邁父母的勇氣》】
【金石堂購買《照護年邁父母的勇氣》】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331會員
1.9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談戀愛就像照鏡子」—《不是所有親密關係都叫做愛情》|閱讀筆記談戀愛如同照鏡子,同時你也藉由照鏡子發現「啊!原來我是這樣的人」。發掘自己不知道的另一面,更加的認清自己。 「為什麼每次都遇到渣男?」「我覺得這是要好好深思的問題」陳雪這麼說。渣男有時候是內心的投射,因為內心缺乏或者說是渴望些什麼,希望另一伴成為補足自己不足的地方,希望另一伴成為那樣的人。
Thumbnail
avatar
LYDIA WANG
2023-07-31
閱讀筆記《被討厭的勇氣》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地利的精神科醫師,在二十世紀初開創一套嶄新的心理學思想,一般稱為「阿德勒心理學」,倡導「個體心理學」,與佛洛伊德、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
Thumbnail
avatar
Carol | 職涯諮詢師
2023-01-28
閱讀筆記《原子習慣》  原子習慣的原理即是投入所謂「微小增長的總和」——在所做的每件事當中找到微小的改善空間,將想要改進的事項的所有面向分解後,讓每個面向都改善百分之一,全部加起來就會得到可觀的成長。
Thumbnail
avatar
Carol | 職涯諮詢師
2022-11-13
閱讀筆記《冒牌者症候群》面對肯定、讚賞與幸福,為什麼總是覺得「我不配」?
Thumbnail
avatar
Carol | 職涯諮詢師
2022-09-10
閱讀筆記《羞辱創傷》羞辱創傷指的是「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其中一種樣貌,為一連串創傷事件所造成,時間更為長期、具有持續性。 長期遭受一些貶低、壓抑人格特質或自我價值的手段對待,以至於對自我感受到羞恥、自己很糟糕、影響自尊等的創傷經驗,進而引發各種身心理的影響、生活適應不良或僵化的防衛機轉與生存策略。
Thumbnail
avatar
Carol | 職涯諮詢師
2022-08-30
閱讀筆記《壓力管理大腦使用手冊》你的大腦就像個缺乏安全感的兩歲小孩。 壓力是無可避免的,壓力或說壓力反應是個人安全和健康的起源,人體一切構造就是為了感受壓力,才能學習集中思緒,是為了保障安全和維持警覺,然而多數時候我們會選擇避開引發壓力的事物,表現出拖延傾向,或試圖忽略自己的感受,然後還是無法逃離壓力,因此要學會有效管理壓力。
Thumbnail
avatar
Carol | 職涯諮詢師
2022-08-29
閱讀筆記《不害怕週一的內向人》作者安炫珍從韓國自古受儒家文化的內向社會轉變為受美國文化影響的外向社會談起,並從心理及生理機制說明內外向者的天生差異延伸出偏好的生活型態、人際關係表現等等。
Thumbnail
avatar
Carol | 職涯諮詢師
2022-08-29
閱讀筆記《24小時全為己所用》1近期比較忙碌,想讓自己的時間更加有序,更能夠好好地做好經手的事,所以,選擇《24小時全為己所用》來閱讀。跟以前一樣,會以一章節一篇文+應用型圖卡的型態進行閱讀,也會分享至社群媒體,期待提供需要進行時間管理的人,一些新思路。
Thumbnail
avatar
大吉嶺|閱讀行動派
2022-05-11
閱讀筆記《改變人生的1分鐘整理術》/小松易才知道小松易居然是日本第一位整理師(? 前一本作品為《這樣整理,天天都有好事發生!》 整理的四個基本動作是「取出」、「分類」、「減量」、「收納」 放在地上就代表「不重要」 歸零之後,只添加真正需要的東西 如果臥室什麼都沒有,你會放什麼東西呢? 書桌是用來做事的,不要放任何東西在上面 不整理只會越來
avatar
2020-09-24
閱讀筆記《不被雜物綁架的人生》/Joshua Becker極簡主義 是有意提升我們最珍惜的事物,除去害我們分心的雜物。
avatar
20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