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慈悲18--煩惱,是為了預防失敗的恐懼

更新於 2024/10/0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些天我反覆在作夢,夢裡反覆出現一些擺放到旁邊的情節,醒來後其實忘記,夢裡,我是要將什麼擺放到旁邊,好似,擺放到旁邊,就不再受其影響,沒有排除也沒有壓抑,只是,擺放到旁邊。

前陣子去檢查身體,消化系統有發炎的狀態,醫師看了超音波,說看起來小腸發炎,不過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就先拿些抗生素還有腸胃藥吃,下週再覆診看看情況是否有改善。

那晚我要吃藥之前,想起父親約莫30餘歲的年紀,在冰箱裡放了好幾罐胃乳,我猜應該還有我並不記得的胃藥。

我在想,自己也到了要吃腸胃藥的年紀,或者,自己也過不了腸胃反映身心狀態的時刻,或許身體也扛得夠久了。

我一直都知道自己會對生活裡的大小事情有許多煩惱,甚至覺得並不容易解決,我很難記得自己克服困難的經驗,卻對於受挫與被拒絕的經驗信手捻來。那些挫敗的經驗猶如每一次都是嚴重的失敗,難有縱容的時刻。

那些煩惱之所以長久存在,我想與對被母親譴責的恐懼有關,從來,失敗都是我一個人的事情,於是試圖迴避失敗,便成為我再合理不過的選擇。我在可以迴避的時候迴避參與至成功與失敗的當中,而我在覺得不能迴避的時候,煩惱著如何才可能不失敗。

我在煩惱之下異常努力,或是有一個新的名詞「過度努力」,而其實那些都是恐懼使然,使我奮力以赴。

讓我與自己說說話:

你過去很少承認你的煩惱,儘管你明白你的焦慮,但是煩惱,好像承認了就也一併承認自己的沒有能力,好像,就離可能失敗更進一步,煩惱,是接近失敗之人的事情。

你沒有承認煩惱,你也就無從明白與指出恐懼的存在,你沒有天真到自己不恐懼,只是你不知道在哪裡,還有好似它怎麼在作用著。

你大概忘不了,無論年紀多小,那些失敗時母親的譴責,以言語修辭或是下手輕重的力道來說,母親都稱不上殘酷,她只是將所有責任歸結於你,那全都,只是你自己的責任。

其實,你嚇壞了,你的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應對,還有,如何彌補她口中你的所有責任,那些搬家、不富裕、言語衝突、生活變故......都是你的責任,她站在她的世界裡,說著通通都是別人的責任。

儘管,你後來能夠慢慢分辨某些責任與你自己無關,可是對於她世界的觸碰的屢屢失敗,你仍不時覺得,那是你自己的責任,還有恐懼觸碰不及之後所發動的譴責,你想到的不是觸碰不及就算了,而是緊隨其後的恐懼。

於是,恐怕你練習的就不是適應失敗,而是適應恐懼,恐怕,消除恐懼就不是你所能從事之事,而是將其擺放一旁,仍然觸碰你想往前的方向。

你知道自己總盡其所能的迴避恐懼之事,同時,你也知道自己直球對決的時候,也盡其所能,你有心理準備,母親的世界並不容易知曉,或者可以說是封閉的。你於是想,也許走盡所有她無能碰觸的邊界,就會反向構畫出她的整個世界。

你唯一需要作的,是相信你在那些邊界的撞牆受疼,不是她對你的譴責,那只是她必須活在自己世界的需要,你撞牆所串起的蹤跡,也是你這次努力不迴避恐懼的痕跡。


2023.10.4

avatar-img
1會員
26內容數
透過自我對話探索過去所迴避與壓抑的情緒與情感,希望慈悲諒解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布拉喬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生活裡的干擾沒有止盡,她用她的想像與價值觀在預期或是預防我,我知道她的焦慮使然,但那不代表我因為明白與懂得,對於她無盡的焦慮便能雲淡風輕,我覺得期待自己能夠如此也是不真實的。
這些賭氣,會讓我感到一些爽快,或許,還有一點點接近報復得逞的感覺,我心裡想:「妳這樣對待我,我也沒什麼需要好好對待妳。」後來想一想,我真的有報復到什麼嗎?如果母親像我認知的,她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這些我對她的對待,頂多被她歸類為不孝與不道德,是一種錯誤也需要被她譴責的行為而已,她沒有覺得好或不好,就是
母親以前總說我臉皮薄,我憤怒的不想接受她的說詞,可我逐漸明白,與她有關的事情我的確是臉皮薄,因為我覺得她對人的感受和我感覺到的很不同,我覺得在人情上負擔的事情,她似乎沒有什麼感覺。
我在想,如果他有那麼大的決心想要這輩子至少做對一件事情,想要為他女兒做到這件事情,為什麼他不將這樣的決心也用在自己身上。可是,我好像不是不能明白,他想要拯救女兒的決心其實與自己的救贖有關,而他讓自己活得好,無關自己的救贖,甚至,無法贖罪。 會不會,活得不好的自我懲罰,才是一種贖罪。
我曾經以為,我對她的情緒最多的是憤怒,可我後來才知道,憤怒的背後其實是許多的被誤解,像是她不自覺的許多投射性認同,她緊緊抓住我就是那樣令她不順心與造成她麻煩的孩子,而我在那些並不容易算清的投射性認同中,經常感到委屈,也仍然受到她的責備。我想,我的憤怒是那樣來的。
困難的是,你在這個過程當中,仍然會去捕捉生活中的蛛絲馬跡,支持自己並不夠好,你會去捕捉那些自覺不夠努力、放縱、犯錯的時刻,甚至是他人無心或衝動時的批評話語,認為他人所說的這些話語比你試圖相信的自己更為正確,你在建立堅實自我的過程中,同時打擊你自己。
生活裡的干擾沒有止盡,她用她的想像與價值觀在預期或是預防我,我知道她的焦慮使然,但那不代表我因為明白與懂得,對於她無盡的焦慮便能雲淡風輕,我覺得期待自己能夠如此也是不真實的。
這些賭氣,會讓我感到一些爽快,或許,還有一點點接近報復得逞的感覺,我心裡想:「妳這樣對待我,我也沒什麼需要好好對待妳。」後來想一想,我真的有報復到什麼嗎?如果母親像我認知的,她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這些我對她的對待,頂多被她歸類為不孝與不道德,是一種錯誤也需要被她譴責的行為而已,她沒有覺得好或不好,就是
母親以前總說我臉皮薄,我憤怒的不想接受她的說詞,可我逐漸明白,與她有關的事情我的確是臉皮薄,因為我覺得她對人的感受和我感覺到的很不同,我覺得在人情上負擔的事情,她似乎沒有什麼感覺。
我在想,如果他有那麼大的決心想要這輩子至少做對一件事情,想要為他女兒做到這件事情,為什麼他不將這樣的決心也用在自己身上。可是,我好像不是不能明白,他想要拯救女兒的決心其實與自己的救贖有關,而他讓自己活得好,無關自己的救贖,甚至,無法贖罪。 會不會,活得不好的自我懲罰,才是一種贖罪。
我曾經以為,我對她的情緒最多的是憤怒,可我後來才知道,憤怒的背後其實是許多的被誤解,像是她不自覺的許多投射性認同,她緊緊抓住我就是那樣令她不順心與造成她麻煩的孩子,而我在那些並不容易算清的投射性認同中,經常感到委屈,也仍然受到她的責備。我想,我的憤怒是那樣來的。
困難的是,你在這個過程當中,仍然會去捕捉生活中的蛛絲馬跡,支持自己並不夠好,你會去捕捉那些自覺不夠努力、放縱、犯錯的時刻,甚至是他人無心或衝動時的批評話語,認為他人所說的這些話語比你試圖相信的自己更為正確,你在建立堅實自我的過程中,同時打擊你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她好像總是謙虛著自己什麼都不會,可是我不能確定那是不是自卑,我很少遇過和自己的自卑處得那麼好的人,她不埋怨也不比較,也幾乎沒有見過她防衛的情緒,所以我無法確定那是不是自卑,或是,她覺得只是認份。
如果一個人的照顧者有許多投射性認同,而不是真誠、一致、同理的情感反應,那麼被投射性認同照顧長大的孩子,可能會是非常困惑的
我其實有一種直覺,妳說的這些,是妳的選擇,為什麼要把帳都算在我們頭上
大多數時刻,要不他人順著母親的意見說話與互動,要不就是未如母親的預期,母親則會開始叨念,或是視親疏遠近而責備、怒罵。
走出樓下大門,孩子們深吐了一口氣,近似歡呼著說終於可以走了,我苦笑著說忍耐很久了喔,他們點點頭。
Thumbnail
進入2023年之後這幾天,首先是面對了自己與周遭環境的格格不入感,我無法控制我感受到什麼,我只能接受我所感受到的,而總結我開始接觸自己感受之後的結論,是我發現至少在目前為止我所接觸到的環境中,我發現鮮少跟別人產生共鳴,也發現鮮少有人能夠理解我的感受。最奇妙的事情是這些感覺我是2022年才發現的,我以
Thumbnail
許多人把信心想像成蹺蹺板。得到太多信心,我們會朝自負傾斜 ; 失去太多信心,我們會變得懦弱。 其實信心是敬業的演員,給它什麼角色,它就成為什麼。 信心戴上「謙虛面具」就是自信 ; 信心戴上「無知面具」就成為自負。 有信心、有辦法,就是自信; 有信心、沒辦法,就是自負; 沒信心、沒辦法,就是無知。 自
Thumbnail
幾個月前我在line上創了一個名叫「感恩練習」的社群,原因是那時候找不到工作的自己,常常處在焦慮與怨天尤人的狀態,感嘆明明這麼努力,為什麼卻還是找不到工作。 抱怨當然有其效益,我也從來不排斥偶爾透過抱怨,來發洩生活上遇到的挫折。 但是當這樣的狀態已經得到負面反饋時,才讓我開始意識到……。
Thumbnail
「轉念」是件幸福的事,代表著我們的腦袋自由了、鬆動了、流動了,因為「轉念」,我們的生命多了一次機會,讓人生更美好🌼
Thumbnail
前陣子跟在加拿大讀書時認識的朋友們聊天,聊到了最近各自做畫方式的轉變。以前的我喜歡用「線」來畫畫,現在則是根據不同的目的將線適當保留在畫面中。想到以前大家總是問我的線條為什麼可以這麼流暢,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當時的回答吧!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她好像總是謙虛著自己什麼都不會,可是我不能確定那是不是自卑,我很少遇過和自己的自卑處得那麼好的人,她不埋怨也不比較,也幾乎沒有見過她防衛的情緒,所以我無法確定那是不是自卑,或是,她覺得只是認份。
如果一個人的照顧者有許多投射性認同,而不是真誠、一致、同理的情感反應,那麼被投射性認同照顧長大的孩子,可能會是非常困惑的
我其實有一種直覺,妳說的這些,是妳的選擇,為什麼要把帳都算在我們頭上
大多數時刻,要不他人順著母親的意見說話與互動,要不就是未如母親的預期,母親則會開始叨念,或是視親疏遠近而責備、怒罵。
走出樓下大門,孩子們深吐了一口氣,近似歡呼著說終於可以走了,我苦笑著說忍耐很久了喔,他們點點頭。
Thumbnail
進入2023年之後這幾天,首先是面對了自己與周遭環境的格格不入感,我無法控制我感受到什麼,我只能接受我所感受到的,而總結我開始接觸自己感受之後的結論,是我發現至少在目前為止我所接觸到的環境中,我發現鮮少跟別人產生共鳴,也發現鮮少有人能夠理解我的感受。最奇妙的事情是這些感覺我是2022年才發現的,我以
Thumbnail
許多人把信心想像成蹺蹺板。得到太多信心,我們會朝自負傾斜 ; 失去太多信心,我們會變得懦弱。 其實信心是敬業的演員,給它什麼角色,它就成為什麼。 信心戴上「謙虛面具」就是自信 ; 信心戴上「無知面具」就成為自負。 有信心、有辦法,就是自信; 有信心、沒辦法,就是自負; 沒信心、沒辦法,就是無知。 自
Thumbnail
幾個月前我在line上創了一個名叫「感恩練習」的社群,原因是那時候找不到工作的自己,常常處在焦慮與怨天尤人的狀態,感嘆明明這麼努力,為什麼卻還是找不到工作。 抱怨當然有其效益,我也從來不排斥偶爾透過抱怨,來發洩生活上遇到的挫折。 但是當這樣的狀態已經得到負面反饋時,才讓我開始意識到……。
Thumbnail
「轉念」是件幸福的事,代表著我們的腦袋自由了、鬆動了、流動了,因為「轉念」,我們的生命多了一次機會,讓人生更美好🌼
Thumbnail
前陣子跟在加拿大讀書時認識的朋友們聊天,聊到了最近各自做畫方式的轉變。以前的我喜歡用「線」來畫畫,現在則是根據不同的目的將線適當保留在畫面中。想到以前大家總是問我的線條為什麼可以這麼流暢,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當時的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