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不是不存在,只是你沒有參與;責任不會憑空消失,只是你不願承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大家聽過課題分離嗎?

這是由心理學家阿德勒所提出,強調所有事情都可以區分為「自己的課題」和「他人的課題」,當一件事情發生時,無論好壞,都要先區分出「這是誰的課題」,然後每個人只專注於解決自己的課題就好,並不要介入他人的課題。理論聽起來很容易實踐,但實際上卻很難。

「課題分離」就是我現在正在學習與面對的功課,也因為最近種種事件重複發生,讓我特別有感。我有一個姊妹淘,我們從國中認識到現在已經相識16年了,她是一個性格溫和,好相處的女生,但缺點就是特別被動,講好聽一點是隨遇而安,但直接一點就是相當消極、懶散,由於她本身是一個喜歡活在舒適圈,非常抗拒改變的人,所以這些年來,她的抱怨,不管在哪個情境、階段都是一樣的,久而久之也讓我對她的抱怨非常無感。

而明明知道她是這樣的人,我年初決定要去日本打工渡假的時候,還是邀請她了,抗拒改變的她竟然欣然接受,也非常有興趣,本來我以為反正我從小到大都在幫她處理事情,申請個出國資料應該也還好,不過後來發現是我太天真了。

雖然她嘴巴和腦袋一直說想去,但表現出來的行為非常被動,訊息也常常不讀不回,申請簽證前,我知道她的存款不夠,所以跟她說,等她薪水下來,看存款差多少我再借她,不過真的下來她一點動作都沒有,我主動問她也沒有反應,而是我追著她問了好幾次才回應我。

且叫她去銀行申請財力證明也不斷出包,因為我雖然馬上就匯給她錢,但她還是硬拖到申請證明當天才把所有戶頭的錢集中,若申請過財力證明的人都知道,財力證明的金額是計算到申請前一天,所以等於申請了一個金額不對的無效證明,也沒有提早檢查,是到申請簽證當天才發現。

還記得那個時候快3點,她才緊急到日本在台協會附近的銀行申請簽證,總算有順利申請到,我們的簽證也順利過了;下一步就是要去領簽證,領簽證其中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需要在日本期間可使用的醫療保險,因此我介紹我信任的業務朋友給她,原本我姐妹淘是跟我說,業務叫她用原本家人有幫她保的保險就可以申請了,後來我才發現,是因為我的姊妹淘對業務愛理不理,所以才叫她這樣做。

知道這件事我非常生氣,因為在她跟我說要去申請保險證明時,我就叫她跟她爸要業務的電話,但要了快兩個月都要不到,她說她有打電話到保險公司,保險公司說那個保險海外可理賠,她就被摸頭了,當我問她,「所以保險證明要怎麼申請?」她說我不知道,沒想著這麼多,她覺得可能是保險單裡的一張紙,但她卻無法肯定,事後也證明她的判斷錯誤,所以我才會這麼生氣,因為一張證明一直拖延,介紹資源卻不利用,當下我生氣的跟她說「現在、立刻、馬上把錢還我,不要去了」,也重新讓我審思我是不是介入她太多事情了。

現在她雖然有稍微積極一點,但我覺得也不重要了,最近我們一起參加一個身心靈桌遊的活動,這個遊戲就像大富翁一樣,走得每一步都要抽禪卡,並輔助其他有的卡牌,我們都要分享抽到這張卡,對我們有什麼感覺,然後就有講到前陣子吵架的事情,和探討為什麼我的姊妹淘腦袋想出國,卻不願意行動的原因,我的姊妹淘才說出「我覺得有點太輕鬆、太容易了!」

我聽到這句話相當震驚,因為這不是我第一次計畫海外生活,我知道一點都不簡單,從準備簽證資料,厚厚一疊幾十頁,到借她錢,現在還為她領簽證的問題操心,接下來找工作、找房子、交接在台灣的工作等等,總總事情或許不難,但絕對不簡單,我能幫她做都會儘量做,一定要她自己處理,也會用我整理簡化後的步驟處理,我原本想要留給她一點面子,但我真的忍不住了,當下問她「你覺得很輕鬆喔?」她還正面回應,讓我強忍憤怒表示,「你會覺得輕鬆是因為所有的事情我都幫你弄好了,你只需要照做就行。」

當下我也非常心寒,不斷問自己是不是在這過程中剝奪她學習的機會,她所接收到的都是我消化後的東西,讓她覺得這一切很簡單,也讓我不經思考「課題分離」這件事,被動的她,和喜歡攔責任在身上的我,看似最佳組合,但其實是不平衡的,現在她雖然有積極一點,但我覺得都不重要了,我還是會告訴她我的進度,不過她要自己跟上我,把屬於她的責任還給她,是我在這個過程學會東西。


更多的內容歡迎到我們IG----心之導向

avatar-img
9會員
10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之導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朋友M生日,我們還找了一位離職的同事L幫忙一起慶生,M是透過我認識L的,大夥兒一起出遊過很多次,他們也慢慢熟起來,甚至到了每天都會聊天的地步,超越了我現在跟L的情誼。 其實當時L還在公司的時候,我們的關係遠遠比L和M現在的關係親密,常常休息時間一起吃飯,假日也會一起看電影、逛街聊天,而他離
中秋連假結束了,大家有做什麼事嗎? 這次連假,我去找已經4、5年沒有見面的研究所同學F,雖然說是同學但她大我二十幾歲,顯赫的家世背景、出色的外貌、不容忽視的氣場,和仗義的性格,輕易的成為群眾的焦點,是個難以忽略的對象,重新見到她開心之於,回憶也湧上心頭。 我研究所是念中文相關系所,當時的環境有很
昨天去饒河夜市擺攤的時候,遇到一個特別的客人A,他一般不會來找我,而會找我的老闆——攤主老師,由於他是攤主老師的常客,因此就算我沒有替他占卜過,也認得出這個人。 攤主老師有很多固定熟客,每個各具特色,我總覺得他們真的只有攤主老師能Hold住,但A是我覺得相對正常的,他圓融開朗,問的問題和其他熟
我是一個很喜歡看動漫的人,動漫裡的角色設定生動鮮明,正派熱血的畫面,時常讓我跟著一起抵制反派,而大部分的反派打倒時都說開始述說,他是什麼原因而變成這樣的。 這讓我想到某一部動畫,身為反派的他被打敗後,過去的畫面就像跑馬燈一幕幕浮出,從他的童年開始,他就不易融入人群,他不懂為什麼只有自己,一直被
近幾年「愛自己」這個詞廣泛的出現在生活中,不管是廣告文案、身心靈平台、網紅等,幾乎每個地方都看得到它的身影,不過這3個字卻沒有明確的定義,過去誤解的時候,我一度陷入自己否定的循環裡,因為對自己不夠好、沒有凡事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夠自律等,讓我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 還記得跟前男友交往的時候,
大家有曾經被誤解而覺得委屈的時候嗎?我有一個印象最深刻的回憶,還記得去年秋天…… 當時的主管A剛升上去,新官上任三把火,總是特別求好心切,而他為了幫公司省人事成本,會控管工讀生的時數,叫收店的工讀生先下班,身為正職的我就被迫加班來收店,正當我收到一半時,那個主管過來問我為什麼不下班,劈頭就罵:
最近朋友M生日,我們還找了一位離職的同事L幫忙一起慶生,M是透過我認識L的,大夥兒一起出遊過很多次,他們也慢慢熟起來,甚至到了每天都會聊天的地步,超越了我現在跟L的情誼。 其實當時L還在公司的時候,我們的關係遠遠比L和M現在的關係親密,常常休息時間一起吃飯,假日也會一起看電影、逛街聊天,而他離
中秋連假結束了,大家有做什麼事嗎? 這次連假,我去找已經4、5年沒有見面的研究所同學F,雖然說是同學但她大我二十幾歲,顯赫的家世背景、出色的外貌、不容忽視的氣場,和仗義的性格,輕易的成為群眾的焦點,是個難以忽略的對象,重新見到她開心之於,回憶也湧上心頭。 我研究所是念中文相關系所,當時的環境有很
昨天去饒河夜市擺攤的時候,遇到一個特別的客人A,他一般不會來找我,而會找我的老闆——攤主老師,由於他是攤主老師的常客,因此就算我沒有替他占卜過,也認得出這個人。 攤主老師有很多固定熟客,每個各具特色,我總覺得他們真的只有攤主老師能Hold住,但A是我覺得相對正常的,他圓融開朗,問的問題和其他熟
我是一個很喜歡看動漫的人,動漫裡的角色設定生動鮮明,正派熱血的畫面,時常讓我跟著一起抵制反派,而大部分的反派打倒時都說開始述說,他是什麼原因而變成這樣的。 這讓我想到某一部動畫,身為反派的他被打敗後,過去的畫面就像跑馬燈一幕幕浮出,從他的童年開始,他就不易融入人群,他不懂為什麼只有自己,一直被
近幾年「愛自己」這個詞廣泛的出現在生活中,不管是廣告文案、身心靈平台、網紅等,幾乎每個地方都看得到它的身影,不過這3個字卻沒有明確的定義,過去誤解的時候,我一度陷入自己否定的循環裡,因為對自己不夠好、沒有凡事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夠自律等,讓我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 還記得跟前男友交往的時候,
大家有曾經被誤解而覺得委屈的時候嗎?我有一個印象最深刻的回憶,還記得去年秋天…… 當時的主管A剛升上去,新官上任三把火,總是特別求好心切,而他為了幫公司省人事成本,會控管工讀生的時數,叫收店的工讀生先下班,身為正職的我就被迫加班來收店,正當我收到一半時,那個主管過來問我為什麼不下班,劈頭就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姊姊一家人與妹妹本預計 7 月去日本旅遊。在搭飛機當天,姊姊在桃園機場大門外被地面反光突起物絆倒。她手上拖著行李反應不及,臉部撞上了人行道的檻,傷得很重。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不負責任的人不可能會突然沒經歷過大事就變得有責任感。 就像以前學校分組報告永遠都有不做事情丟給其他同學做的那種混帳學生一樣,這種人出社會工作以後根本是職場未爆彈,工作態度、職場倫理跟出勤狀況絕對差到不行。 其實對於這種人,根本不用自己去幻想他們會突然懂事起來。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被討厭的勇氣整體來說他在說如何把決定權交在自己手上,他否定過去創傷經驗對現在自己的影響、自卑感是在為自己找藉口以及課題分離,如何不讓別人的行為影響自己的心態。 課題分離 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是課題分離,書裡最一開始先探討怎樣是自由的人生,如何讓人生變得簡單,於是他給了一個前提是「人類大部分的煩惱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姊姊一家人與妹妹本預計 7 月去日本旅遊。在搭飛機當天,姊姊在桃園機場大門外被地面反光突起物絆倒。她手上拖著行李反應不及,臉部撞上了人行道的檻,傷得很重。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不負責任的人不可能會突然沒經歷過大事就變得有責任感。 就像以前學校分組報告永遠都有不做事情丟給其他同學做的那種混帳學生一樣,這種人出社會工作以後根本是職場未爆彈,工作態度、職場倫理跟出勤狀況絕對差到不行。 其實對於這種人,根本不用自己去幻想他們會突然懂事起來。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被討厭的勇氣整體來說他在說如何把決定權交在自己手上,他否定過去創傷經驗對現在自己的影響、自卑感是在為自己找藉口以及課題分離,如何不讓別人的行為影響自己的心態。 課題分離 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是課題分離,書裡最一開始先探討怎樣是自由的人生,如何讓人生變得簡單,於是他給了一個前提是「人類大部分的煩惱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