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壁紙》屬於歐美美的經典短篇小說之一,是大部分美國高中的暑假推薦書單的常勝軍。透過驚悚的第一人稱日記筆觸和女性角度的思維來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對我來說實在非常新鮮。就讓我們看看「壁紙」在聊些什麼吧。
雖然這次的書評篇幅不多,但我認為這篇短篇小說的「含金量」已經遠遠超過現代某部分的性別主義小說了。首先,提到「女權」,大家不遑會想到許多關於抗議、提倡、自由程度、婚姻等等的關鍵字。但在《黃色壁紙》裡,作者夏綠蒂‧柏金斯‧吉爾曼的創意下,「女權」這二字變得活靈活現,像是一齣實境節目一樣,充滿娛樂性,也帶來滿滿的諷刺意味。故事線是一位罹患重度憂鬱症的婦人和一位內科醫生老公在一間老舊房屋發生的一連串事件,說實在的,當初看見「驚悚題材」這四個字就讓我對這本書退避三舍,但很不幸的是,我居然愛上了這類型的短篇小說。讓我聯想到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村樹」的短篇小說集《第一人稱單數》裡的《奶油》這一篇短篇小說,筆法的曲折和高潮性雖然不一樣,但是勸戒讀者的語氣和思考的觀點有極大的相同。筆觸的揣摩和架構讓人不會有草草了結只是想嚇人的感受,反而是擁有合理的鋪陳和具有邏輯性細思極恐。
就算是被歸類在「驚悚小說」裡,但讓我嘖嘖稱奇的並不是扭曲的畫面和血腥的文筆,而是作者在描寫焦慮和憂鬱症的「氛圍感」!那種心中陰暗且潮濕的角落和不想告訴人的一面,作者利用女主角之日記的這份口語轉述給讀者,除了非常有創意之外,也成功命題了關於「憂鬱症」的主題。作者像是有相同經歷似的,將婦人的想像和恐懼描寫的栩栩如生,包括和「壁紙」的關聯性以及對於丈夫所做的一切有更多的延伸和思考,稱之為「婉轉的抗衡」也不為過。
書中,婦人和丈夫之間的關係有種巧妙的尷尬感和距離感,讓讀者認為像是隔壁鄰居一樣,或是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的室友,雖然有盡到彼此相愛、關心、了解的「義務」,但久而久之,一切的顏色都變得黯淡無光。內科醫生的丈夫永遠都是站在自己的專業替妻子治病,嘴上掛的永遠是「我這是為你好」這般,也映襯到作者想要傳達在那個年代憂鬱症不被世人所了解的困境,除了女性,也替憂鬱症患者重新有了一個舞台能夠被接納。丈夫眼裡的不耐煩和嘆氣,成為婦人心中的的刀刃,一筆一畫的扎在心上。雖然眼看即將好轉的病情,又因為對於外在事物的不滿而重新被陰霾籠罩。
《黃色壁紙》曲奇卻高潮迭起的故內容是很大的賣點之一,但重點是背後隱喻的那些種種疤痕及苦難。若我們都足夠瞭解彼此,世界上是不是能夠少了一些對於「壁紙」的執著與不安?
推薦怎樣的人去看?
推薦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