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2019|學習|死神來臨前的自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來源:源流 書籍《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

來源:源流 書籍《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

基本資料

上架:2019年
類型:自然科普、逃生知識、知識、學習
原作:蔡宗翰
出版:遠流



簡介

作者本身是消防員,曾任許多重大火災的救災總指揮官;也是防災宣導教官,受邀到許多機關宣導防災知識。2015年在TEDxTaipei年會上發表「破解火災逃生的三個迷思」,網路瀏覽破百萬。

而本書提供30堂火場+地震的應對教學,期望讀者能學習到正確的逃生策略。




觀後感

學到很多火災的正確知識跟觀念。

筆者以前對火場知識都很模稜兩可、知道大概觀念,但討論到實際上的細節,卻又不確定這樣做到底是不是正確、是不是對的,而在看完這本書後,很多細節的疑問都獲得很詳細的解答。


生死一瞬間,在火場中能不能存活,有時就得看這些小細節有沒有注意到,或許正所謂「天助自助者」。在孤立無援、分秒必爭的情況下,火災發生的短短5分鐘黃金逃生時間,只有自己才能救得了自己。因此,準確、正確地,因時因地的判斷變得非常關鍵,才能掌握生機。


而火災的事前預防也是相當重要,只要居家環境做好防災5步驟「不會燒、燒不大、早知道、跑得掉、救得快」,就能提高生存率、降低傷亡率。




筆記-截取書中部分內容

來源:書籍《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

來源:書籍《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




題外話

這本書的作者參與TED演講的影片:
[影片] TEDxTaipei | 破解火場逃生的三個迷思 | 蔡宗翰 Tsung-Han Tsai


另外,健全的消防編制很重要,足夠的人力、完善的設備、良好的體制,才能減少消防員的耗損、降低不必要的傷亡。一同關心全台消防員們所遇到的困境:
[影片] 志祺七七|10 年 43 位消防員殉職!重大消防事故一再發生,為何改革如此困難?




金句

台灣平均每四小時就發生一次嚴重火災,每年將近一百五十個因火災而破碎的家庭。絕大多數的火場倖存者事發前都不相信,自己會遇到這樣的悲劇。

火災造成傷亡只有兩個原因,一是「太晚發現火災」,二是「初期應變錯誤」,而這兩者的背後都是一個錯誤迷思堆疊而成。在火災發生的那一刻,所有的傷害都是未知數,應變對錯將決定你是否活下來。

別讓迷思成為你命運的殺手!知識就是力量,期望每個人都能因此擁有捍衛生命安全的力量,而正確的火場求生避難觀念除了能救命,還能降低消防人員為了搶救民眾而深入火場甚至犧牲的風險。

自己安全自己守護,也只有自己該負最大的責任。




文末

感謝閱讀。如果喜歡這類心得文,歡迎追蹤,周三晚上9點更新。




avatar-img
17會員
107內容數
在書籍、影劇、動畫之間體驗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微光放映室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將一生中可能會遇到的理財狀況,分門別類歸納出7項,藉由有目的的正確儲蓄、學習與投資自己,穩健的心態,豐富心靈,來創造真正的富裕人生。
這本書將一生中可能會遇到的理財狀況,分門別類歸納出7項,藉由有目的的正確儲蓄、學習與投資自己,穩健的心態,豐富心靈,來創造真正的富裕人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全聯大火帶來的遺憾,讓人不得不思考火場求生的策略。濃煙比火更具威脅,低姿勢行動可避開煙霧;選擇有對外窗的房間避難,並關門塞門縫,能減少煙的侵入;利用手電筒增加能見度並吸引救援。浴室因缺乏對外開口不適合避難。希望這些消防員的實用建議能幫助更多人學會保護自己。
Thumbnail
本文探討火災逃生的關鍵,強調避免吸入濃煙對於生命安全的重要性。介紹火災中煙的性質,逃生時應注意的事項,如何確定避難通道的安全性,以及在發生火災時的最佳應對策略。透過本篇文章,讀者將能懂得有效的逃生技巧,確保在危險情況下的生存機會。
Thumbnail
作為受訓救生員,這次密集訓練讓我學到了救生技能,更對生命安全、團隊精神和公民責任有更深刻認識。重點在於自我救助、團隊生活對聯繫感情的重要性,和常態性安全訓練的利益。
Thumbnail
隨著地震、水災等大型事故層出不窮,為培養救護人員在高風險環境中因地制宜且隨動態變化的救護能力,消防署今(27)日隆重舉辦「戰術緊急傷患救護(Tactical Emergency Casualty Care,TECC)訓練手冊」新書發表記者會,由署長蕭煥章主持,同時也邀請到美國非政府組織 Spirit
Thumbnail
最近台灣很不安寧,天災人禍都有。四月十四號時,上了消防演習的課程,雖然這樣的課程不知聽了幾百遍了,但每次課一上完,我全都忘光光,通通還給幫我們上課的消防教官。 但,今年內心突然想說,也許我可以把上課所學到一些實用的知識記錄下來,如果哪天忘記,我可以再翻看看自己打下來的那些文字紀錄。
一個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 特掃隊長著 莊雅琇譯 2016 時報文化 ❍ ❍ ❍ ❍ ❍❍ ❍ ❍ ❍ ❍❍ ❍ 前言  與死奮戰的人 我一直找尋人生的答案,每當我在慘不忍睹的現場中努力揮汗、奮戰時,就會看到我正在跟「自己」這個難纏的對手博鬥,但也因為這股意念,才
本文透過火災事件,說明了重要且緊急事項的立即處理與重要但不緊急事項的預防性管理的重要性。通過火災案例,強調了在緊急情況下採取迅速行動的必要性,以及事後進行覆盤、記錄來預防未來類似事件的發生。文章提倡預防意識,指出通過預先處理可以有效減少未來緊急事件,提高決策質量、運作效率及應變能力。
Thumbnail
在工作中,當遇到狀況時,是否一定要像救火隊一樣立刻處理?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自己在工作上,處理救火任務的過程及思考。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全聯大火帶來的遺憾,讓人不得不思考火場求生的策略。濃煙比火更具威脅,低姿勢行動可避開煙霧;選擇有對外窗的房間避難,並關門塞門縫,能減少煙的侵入;利用手電筒增加能見度並吸引救援。浴室因缺乏對外開口不適合避難。希望這些消防員的實用建議能幫助更多人學會保護自己。
Thumbnail
本文探討火災逃生的關鍵,強調避免吸入濃煙對於生命安全的重要性。介紹火災中煙的性質,逃生時應注意的事項,如何確定避難通道的安全性,以及在發生火災時的最佳應對策略。透過本篇文章,讀者將能懂得有效的逃生技巧,確保在危險情況下的生存機會。
Thumbnail
作為受訓救生員,這次密集訓練讓我學到了救生技能,更對生命安全、團隊精神和公民責任有更深刻認識。重點在於自我救助、團隊生活對聯繫感情的重要性,和常態性安全訓練的利益。
Thumbnail
隨著地震、水災等大型事故層出不窮,為培養救護人員在高風險環境中因地制宜且隨動態變化的救護能力,消防署今(27)日隆重舉辦「戰術緊急傷患救護(Tactical Emergency Casualty Care,TECC)訓練手冊」新書發表記者會,由署長蕭煥章主持,同時也邀請到美國非政府組織 Spirit
Thumbnail
最近台灣很不安寧,天災人禍都有。四月十四號時,上了消防演習的課程,雖然這樣的課程不知聽了幾百遍了,但每次課一上完,我全都忘光光,通通還給幫我們上課的消防教官。 但,今年內心突然想說,也許我可以把上課所學到一些實用的知識記錄下來,如果哪天忘記,我可以再翻看看自己打下來的那些文字紀錄。
一個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 特掃隊長著 莊雅琇譯 2016 時報文化 ❍ ❍ ❍ ❍ ❍❍ ❍ ❍ ❍ ❍❍ ❍ 前言  與死奮戰的人 我一直找尋人生的答案,每當我在慘不忍睹的現場中努力揮汗、奮戰時,就會看到我正在跟「自己」這個難纏的對手博鬥,但也因為這股意念,才
本文透過火災事件,說明了重要且緊急事項的立即處理與重要但不緊急事項的預防性管理的重要性。通過火災案例,強調了在緊急情況下採取迅速行動的必要性,以及事後進行覆盤、記錄來預防未來類似事件的發生。文章提倡預防意識,指出通過預先處理可以有效減少未來緊急事件,提高決策質量、運作效率及應變能力。
Thumbnail
在工作中,當遇到狀況時,是否一定要像救火隊一樣立刻處理?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自己在工作上,處理救火任務的過程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