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2012|人生|一切都是習慣在默默推動著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片來源:大塊文化 書籍《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圖片來源:大塊文化 書籍《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基本資料

原名:The Power of Habit: Why We Do What We Do in Life and Business
上架:2012年
類型:人生、習慣、生活、工作、商學、職場
原作:Charles Duhigg
出版:大塊文化


簡介

書中內容分為三個章節,分別是「個人習慣、組織習慣、社會習慣」。透過科學家們對「習慣」二十多年的研究、上百篇論文、與企業主的訪談等分析,講述習慣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行為、消費、選擇與企業採取的行銷策略。




觀後感

會知道這本書還是因為「原子習慣」這本書,也是因為有這本書的起頭,市面上才開始有那麼多關於習慣養成的書籍出現。


1 怎麼生活、怎麼工作,都是習慣在默默推動著你

人一天中要做上千次的選擇,為了避免過度思考,很多決定都是仰賴過往的行為,像是起床後要先上廁所、折棉被、喝水,還是先刷牙。每個人採取的行動都不一樣,但多數人都是沒有思考就自然而然地進行動作了,而這就是個人習慣對我們的影響。而要創造好習慣或改變壞習慣,可以透過誘因,創造渴望與獎勵來達成。


2 習慣的商業應用

而習慣再更進一步的運用,就是消費行為的分析了,像是商業行銷常用的「消費者行為分析、客戶速寫、大數據分析、個人化行銷廣告」等都是這類範疇。


書中許多案例講述那些企業是如何用行為與習慣分析,將產品吸引我們的注意,進而將商品賣給我們。例如電台推廣新歌時,用三明治攻勢,將兩首已經流行的歌曲中間夾帶要推廣的新歌,透過舊歌的熟悉感讓聽眾不想轉台,漸漸地習慣中間那首新歌的旋律跟語句。一旦新歌開始變得耳熟,就會開始流行起來,甚至開始期待或渴求這首歌的播放,進一步成為暢銷金曲。


在超市宣傳也是可以如此,在針對目標客戶行銷時,為了避免客戶覺得隱私被侵犯,會對該客戶主要要推廣的商品中參雜一些無關緊要的商品,形成超市好像很剛好推薦了自己想要的商品局面。所以,那些你以為的自我選擇,其實有時候是被企業們所操弄得結果。


3 意志力的影響

一個人要能成功,意志力是最重要的核心習慣。

而意志力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就跟上課學習一樣,慢慢練習與增強,但每天的意志力是有限額的,當白天工作耗用掉一堆意志力時, 晚上就無法再進行任何需要意志力的計畫了。這也是為什麼下班回家,多數人都很容易變沙發馬鈴薯的原因。


書中多數的內容都是研究與案例分析,科學家們怎麼發現「習慣」對我們的影響。筆者覺得第一部份個人習慣與第二部分組織習慣的案例還蠻有趣的,很生活化,會開始思考圍繞在生活周圍那些訊息的意涵,至於最後一章節的社會習慣,就稍微沒那麼有趣味。


如果是「培養習慣」的話,會建議去看其他的習慣養成書籍,這本書對於這主題的提及沒有那麼多。




金句

冠軍隊伍不會獨樹一幟,他們做的事跟大家都一樣,差別在於他們不思不想,出手之快,令其他球隊根本來不及反應。常勝軍所作所為完全出於習慣。

若要永久改變習慣,就得相信改變不是遙不可及。

核心習慣主張,成功不見得仰賴把每件事情做對,而應找出少數幾個關鍵的優先順序,加以組織,變成火力十足的火車頭。

若能專心改變或培養好習慣,就能帶動廣泛的改變。

我們不該因為循規蹈矩或降低意外事故而得意忘形,我們該為救人一命感到慶幸。

一個人要能成功,意志力是最重要的核心習慣。有的時候很能自製的人看起來比較不需要花什麼力氣就能自制,但那是因為他們已經讓自制變成一種自發行為。他們不需要用腦袋想,意志力自然就會發生。

大部分的公司都有不成文的規定:你可以野心勃勃,但如果做的太過份,同事會群起圍攻你。另一方面,如果你專心壯大自己的部門而不給敵人挖洞,久了之後你可能被解決掉。

有的時候消費者的行為像是習慣的產物,他們會自動重複過去的行為,不太管眼前的目標。

要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就必須讓陌生的東西變的熟悉,而要讓陌生的東西變的熟悉,就必須用平日的束裝偽裝陌生的東西。




類似主題推薦

<已寫評論>

[書-2023] 12週做完一年工作

[書-2019] 原子習慣

[書-2019] 學會「曼陀羅計畫表」

[書-2016]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書-2017] 把想要的人生找回來




文末

感謝閱讀。如果喜歡這類心得文,歡迎追蹤,周三晚上9點更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微光放映室 ( 5/7 暫停更新)
17會員
113內容數
在書籍、影劇、動畫之間體驗人生。 採雙週更模式,隔週三晚上9點更新。 影劇類、書誌為主;ACG則為不定期更新。
2025/01/29
作者認為「疾病,是來自真實自我所傳遞的警訊」。當我們用真實自我的狀態去生活,能感受到幸福與充實感;反之,身體就會透過疾病來訴說,你該改變生活方式。而怎樣才能找到真實自我狀態?怎樣才能從疾病中擺脫?試著改變動腦方式吧!
Thumbnail
2025/01/29
作者認為「疾病,是來自真實自我所傳遞的警訊」。當我們用真實自我的狀態去生活,能感受到幸福與充實感;反之,身體就會透過疾病來訴說,你該改變生活方式。而怎樣才能找到真實自我狀態?怎樣才能從疾病中擺脫?試著改變動腦方式吧!
Thumbnail
2024/08/28
作者們提出一年12週的時間規劃術,幫助許多企業、CEO們、一般民眾改善他們的人生。透過12週的週期循環,將目標的時間縮短,專注規劃每週任務,並把握每一天認真地去執行,使得人們有更高的效率與效能,加速願景的實現。
Thumbnail
2024/08/28
作者們提出一年12週的時間規劃術,幫助許多企業、CEO們、一般民眾改善他們的人生。透過12週的週期循環,將目標的時間縮短,專注規劃每週任務,並把握每一天認真地去執行,使得人們有更高的效率與效能,加速願景的實現。
Thumbnail
2024/07/10
濃縮史丹佛設計學院開設的生涯規畫課,由兩位教授編寫。透過自身的工作觀、人生觀為出發點,觀察自身日常狀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生涯。
Thumbnail
2024/07/10
濃縮史丹佛設計學院開設的生涯規畫課,由兩位教授編寫。透過自身的工作觀、人生觀為出發點,觀察自身日常狀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生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不論是運動減肥、設定考試或工作目標等,你是否曾經為了一個目標展現自己的決心呢? 要達成想要的成果,與其不斷地強調目標設定,不如在生活中建立「能不斷重複新行為」的系統。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這本書,帶領我們了解習慣的生成及如何建立及改變舊有習慣。以下分享幾個這本書提到的重要觀念:
Thumbnail
不論是運動減肥、設定考試或工作目標等,你是否曾經為了一個目標展現自己的決心呢? 要達成想要的成果,與其不斷地強調目標設定,不如在生活中建立「能不斷重複新行為」的系統。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這本書,帶領我們了解習慣的生成及如何建立及改變舊有習慣。以下分享幾個這本書提到的重要觀念:
Thumbnail
習慣是人類大腦自動化的一種展現,不論是好習慣或是壞習慣,將會深植在我們的生活中,透過每天不斷的重複執行,最終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由Charles Duhigg所著《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的這本書,詳細剖析了習慣的力量,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掌控它們,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與工作。Duhigg在
Thumbnail
習慣是人類大腦自動化的一種展現,不論是好習慣或是壞習慣,將會深植在我們的生活中,透過每天不斷的重複執行,最終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由Charles Duhigg所著《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的這本書,詳細剖析了習慣的力量,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掌控它們,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與工作。Duhigg在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這本書是作者的成名作,內容非常豐富,是由無數個案例堆疊而成的。 「人們每天的活動中,超過 40% 是習慣使然,而非來自決定。」做這透過每個案例看到習慣如何操作與作用。每個單元同時穿插兩到三個案例一起說明,由案例帶出理論跟方法。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這本書是作者的成名作,內容非常豐富,是由無數個案例堆疊而成的。 「人們每天的活動中,超過 40% 是習慣使然,而非來自決定。」做這透過每個案例看到習慣如何操作與作用。每個單元同時穿插兩到三個案例一起說明,由案例帶出理論跟方法。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的閱讀心得。 這本書講述習慣的運作方式、習慣如何影響組織表現、習慣如何帶動社會運動。 此外,也介紹「核心習慣」、「熟悉感」等概念,可以應用於改變習慣。 並且,書中也提供改變習慣的四個步驟,分別是找出行為、提示、獎賞,並且制定計畫。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的閱讀心得。 這本書講述習慣的運作方式、習慣如何影響組織表現、習慣如何帶動社會運動。 此外,也介紹「核心習慣」、「熟悉感」等概念,可以應用於改變習慣。 並且,書中也提供改變習慣的四個步驟,分別是找出行為、提示、獎賞,並且制定計畫。
Thumbnail
習慣是有傳染力的... 1.好的習慣 2.周遭環境 3.伴侶 4.生活態度 5.投資
Thumbnail
習慣是有傳染力的... 1.好的習慣 2.周遭環境 3.伴侶 4.生活態度 5.投資
Thumbnail
這本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影響我最深的書,幾乎把作者每個章節的內容都貫徹到生活中,讓時間發酵。有一些我已經在生活中得到了印證,有一些還在嘗試,但這本真的很好讀,作者也用很實際的例子說明,認真說是佳佳覺得每個人必看書單中的TOP1
Thumbnail
這本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影響我最深的書,幾乎把作者每個章節的內容都貫徹到生活中,讓時間發酵。有一些我已經在生活中得到了印證,有一些還在嘗試,但這本真的很好讀,作者也用很實際的例子說明,認真說是佳佳覺得每個人必看書單中的TOP1
Thumbnail
在停等大眾運輸的途中,你是否曾片刻仰望天際,思考過你是否滿意現在的生活模式呢?若是不滿意的話,是否好奇探究為什麼你是這般地過生活呢? 實際上,生活是由各種無意識的習慣,包含念頭、直覺反應及情緒所形塑而成,透過意識到這些習慣,認知習慣是可以被改變的,那麼我們將擁有改變的力量!
Thumbnail
在停等大眾運輸的途中,你是否曾片刻仰望天際,思考過你是否滿意現在的生活模式呢?若是不滿意的話,是否好奇探究為什麼你是這般地過生活呢? 實際上,生活是由各種無意識的習慣,包含念頭、直覺反應及情緒所形塑而成,透過意識到這些習慣,認知習慣是可以被改變的,那麼我們將擁有改變的力量!
Thumbnail
# 18《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下):社會中存在但你不知道的習慣! 個人有習慣、消費有習慣、公司組織有習慣,連社會也有習慣,這些你都知道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洞察在社會背後的種種習慣吧!
Thumbnail
# 18《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下):社會中存在但你不知道的習慣! 個人有習慣、消費有習慣、公司組織有習慣,連社會也有習慣,這些你都知道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洞察在社會背後的種種習慣吧!
Thumbnail
Charles Duhigg。2012。大塊文化。鍾玉珏、許恬寧譯。 推薦給:想知道「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的人 超好看的一本書!我看超久的,有很多考證知識,字很小,把每個例子串得很好,這麼有知識份量的一本書,好像是第一次看!跟那瓦羅的不太一樣,這本讀起來有點像在看文獻,但是聽作者把文
Thumbnail
Charles Duhigg。2012。大塊文化。鍾玉珏、許恬寧譯。 推薦給:想知道「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的人 超好看的一本書!我看超久的,有很多考證知識,字很小,把每個例子串得很好,這麼有知識份量的一本書,好像是第一次看!跟那瓦羅的不太一樣,這本讀起來有點像在看文獻,但是聽作者把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