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能量,讓我想到禪的自性,科學家的實驗,以及《莊子》的心身合一。
在禪的裡面,沒有時間的長短,沒有空間的遠近,沒有人我的是非,剎那之中有永恆,一念之中有三千。所以禪者修定悟道以後,你掛念他年老,他說沒有時間老;你要他旅行遊覽,他說法界皆在他的心中。因為禪者一悟以後,就能泯滅時空內外、自他對待。
其實內外、對待,實皆一如也。禪者看世間煩惱如流水,觀人世橫逆是涅槃;因為有禪,哪怕是短短的一瞬,也足夠一生一世受用無盡了。
禪者的內心擁有宇宙三千,禪者的生活緊緊與大自然結合。自然界,大地山河、樹木花草、日月星辰、和風雨露,都是我們的共財;擁有大自然,才是永遠的財富。
禪者的生活簡樸,不會對外攀緣,因為他的內心豐富,故能自在解脫。
所謂:「衣單二斤半,洗臉兩把半;吃飯三稱念,過堂五觀想。」禪者行雲流水似的各處行腳、參訪、教化,平日生活隨緣而又簡單,「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在清茶淡飯、粗布衣單的生活裡,有著「富貴於我如浮雲」的怡然自得。
所謂「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無念不思他;時人若問居何處,青山綠水是我家」,禪者棲身心於大千世界,蔬食裹腹,草葉為衣,心如明月清淨無染;一生不起雜念,也沒有害人的心思,常以青山綠水為家。
所謂「禪悅酥酡微妙供,大千世界一禪床」,真正的禪者,禪就可以當食住。參禪參到歡喜了,無所住,也無所不住,常以禪悅為皈依,大千世界都是禪者的一個床。
禪者開悟之後的生活是精神重於物質的生活,是掙脫了物欲的牽繫,住於塵勞五欲,但是卻不被汙染,追求無上理想世界的生活。懶融禪師煮石充飢,沒有時間為俗人擦拭鼻涕;弘一大師「鹹有鹹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恬淡知足。
一個有悟境的禪者,生命早已超然物外,不受物質的豐足或缺乏所繫縛,貧窮未嘗以為苦,富裕也不曾以為樂,覺得這樣也好,那樣也不錯,如同慈航法師所說:「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不管物質好壞,境遇順逆,精神一樣愉快輕安。
禪師們隨緣放曠,任性逍遙,擺脫物質塵勞的束縛,安住於豐富心靈世界的那種隨遇而安、隨緣度化的風釆,為人間樹立了聖賢的典範,就連赫赫尊榮的大清順治皇帝也不禁稱羨:「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
其實,禪不是只屬於少數的禪者所有,禪是人間的。禪,有如圓月光明,天上的圓月,光明卻不露鋒芒,柔和卻不矯情。它遍照山河,沒有偏私;它展現圓滿,沒有隱藏。
禪,是我們的自性。佛陀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們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寶藏,也就是我們的真如佛性。只是一般人往往不識自家寶藏,每天隨著「見聞覺知」不斷追逐過眼雲煙的功名利祿,執取虛幻不實的五欲六塵,任由我們的真心在五趣裡流轉,在六道裡輪迴,實在可惜!所幸我們的真心本性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因此儘管流轉生死,本我的真心是不生不滅的。
出處:《星雲大師全集》第二類【人間佛教論叢】 /027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p134 第二章 人間佛教的定學 /p182 三、 定的妙用──不隨境轉,自我提升
https://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423
接下來,再來看看關於"你的宇宙是你的意識創造的",一定會有另一番的體悟。
你的宇宙是你的意識創造的,對於這種量子力學的意識模式,最清晰簡潔的描述,是來自印度聖人尼薩加達塔,他形容自己心靈覺醒時說:「你會確鑿無疑的認識到,世界在你之中,而不是你在世界之中。」
在20世紀中,物理學家想了解具有粒子實體的電子,是如何通過雙縫,於是做了這項劃時代的「電子雙縫實驗」。
這個實驗震驚了所有人,電子這個公認的有形粒子在實驗中,竟然是以無形的能量形式通過雙縫,也就是說電子本質上居然是看不到且沒有實體的。
然而這還不是最嚇人的,當科學家繼續試驗,安裝了探測器(觀察者),如圖四,企圖觀察電子是怎麼通過兩個縫隙時,它竟然又變成看的到的有形粒子,再也看不到干涉條紋,而是有形粒子才會有的雙縫條紋。
這個實驗說明:電子你不觀察它時,它是無形的能量,只有當你觀察它時,才會變成看的到的有形物質。也就是說宇宙原本是不存在的,只有當觀察者在觀察的那一瞬間時,宇宙(物質世界)才會一躍而出。
具體的說:
沒有意識就沒有物質,沒有意識,宇宙只是一團無形的能量;
是你的意識創造了宇宙(物質世界);
量子力學是建立在不可驗證的唯心論之上。
後來,量子力學家用顯微鏡在觀察原子的組成時,雖然可以看到一個很小、無形的、像龍捲風的漩渦,以及一些無限小的能量漩渦,稱為夸克(組成原子的最小單位)。
但當往內再進一步觀察原子結構的時候,卻發現國王沒有穿衣服,根本就看不到東西,而你只會看到一個虛無的物理空間:「一個沒有實體且看不到的物理結構。」,原來原子是由無形的能量組成,而不是由有形的物質所組成。
這時,物理學家又發現到一個奇妙的現象:物質的99.9999999%其實都是空的。假如把身體裡所有原子裡的空間移開及壓縮成實體,那麼就可以把全球70億人口壓縮到一顆方糖那麼小。
在量子世界裡,「量子」的物理概念就是空間與時間的移轉與流逝,必須不能小於某個最小量,因此量子都不是連續性的持續改變,而是一種不連續性的變化過程。
宇宙是有兩個空間,而我們這個有形的物質世界,是另一個無形能量世界的投影。
你的宇宙是由你的意識創造的,宇宙有一股神秘力量,會依據你的瞬間念頭,生成當時的物質世界,先以二維資訊碼的能量形式儲存在另一空間的「雲端意識數據庫」,然後再投影成三維物質世界。
所以說:真實世界其實是在另一個空間,而那個空間可以被稱為「反物質世界」、「能量世界」、「精神世界」及「潛意識」等,也就是靈性的「靈魂世界」,又可稱為「雲端意識數據庫」。
同時也說明了:我們的一生,除了外在環境的人事物外,最主要還是受到我們的想法,也就是信念的深深影響,所以,人的命運跟神鬼無關,一切都是自己的安排,一切都是自己創造的。
命運是被創造的,而不是被發現的。只有相信才能看到,而不是看到才會相信。
量子力學之父普朗克就感嘆道:我對原子的研究,最後的結論是: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由快速振動的量子組成!他進而剖析說:所有物質都是來源於一股令原子運動和維持緊密一體的力量,我們必須認定這個力量的背後就是意識,它是一切物質的基礎。
英國愛丁頓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說:我們總是認爲物質是東西,但現在它不是東西了;現在,物質比起東西而言更像是念頭。
偉大的物理學大師已經很明白的說:「意識的念頭創造了一切的物質。」
其實,物質只是一種投影而已,你的感官接觸的只是一些電子信號吧了!所以《時代》週刊2006年度人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物理與天文教授李察•亨利就說:「不要再反抗,接受這個不容爭辯的結論。宇宙不是物質的而是心智與心靈的!體驗生命,並享受生命吧!」
知名的發育生物學家布魯斯.立普頓,以宣揚基因與DNA能被個人信念操控而聞名於世,曾在威斯康辛大學醫學院教授細胞生物學,後任職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研究。
他在「信念的力量」一書中就很明確的說:「最新的科學帶領我們進入的世界觀,跟最早文明的世界觀沒有什麼不同,那就是自然界的萬物都有靈魂,萬物的靈性就是無形的能量,在量子力學的世界裡,物質與能量是全然糾葛在一起的。」
因此他認為:「控制生命的不是生物學的基因,而是量子力學的能量,透過信念,生命可以釋放意識、物質與奇蹟的力量。」
寫到這裡,我忽然想到覺悟的真正意義:
何謂覺醒?
就是
認清有限(物質世界)
超越極限(意識創造宇宙)
朝向永恆的無限(能量世界:能量不滅定理)。
出處:林文欣<別懷疑 你的宇宙是你的意識創造的>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7/post/201712260017/
看完禪師的輕安自在及科學家對能量的描述,想想幾千年前,莊子就告訴我們——大樹無用,做個無用之人:追求外在的一切,不如向內專注己心。
到底是相信科學,還是相信自己呢?到底還有多少未知的事實等待科學家去發現,而那些是古聖先賢早就知曉的事。
這些年來,自我追尋到最後,終於在《莊子》之學落腳,是來自"大樹無用"的靈光一現。
在這段期間,不斷丟掉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留下屬於自己的東西,就是自然樸實的本真。
當追求富裕的社會,不斷鼓勵消費,造成地球承受過多的垃圾,環境日漸髒亂,充斥污染源,危及生命的存活,而重獲健康的方式,不是繼續更多的物質享受,而是節制飲食,改變生活習慣,開始朝向簡約的生活型態,於是,有人提倡過減法的人生。
而《莊子》就是這樣返樸歸真的生活哲學思維,要我們把多餘的石塊鑿掉,回到嬰兒本真的狀態。
當我們身體日漸衰弱,才開始意識到身體的變差,才想要去尋找一種叫心身安適的東西。是不是太慢了點?
蔡璧名老師在《莊子,從心開始》這本書裡,寫道:
可是,如果你讀《老》《莊》,一開始就知道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知道「養生之主」的「主」就是你的心。而當你能以追求心、身富足作為最重要的標的,那麼,你選擇從事的工作專業、興趣嗜好乃至終身伴侶,恐怕都會因此而有所不同。
歸返自然樸實的本真後,會有什麼樣的身體經驗、身體感覺呢?「塊然獨以其形立」,「塊」,是一坏土,這世界最大的一杯土就是大地,也就是乾坤的「坤」,身影像土塊般,獨自立身於天地之間。
這是怎麼樣的感覺?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講到「肌肉若一」,《太極拳經》說:《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蘇東坡說:「是身如虛空,萬物皆我儲」。而這樣輕鬆的境界要如何才能達到?
醫家和道家的論述極為近似的,「獨立守神」,你要持守精神,許在注意力集中在一點或無多餘念慮,其餘全身放鬆,這時候形體、肌肉才能徹底放鬆到始終如一。
但當我們有生之年形神合一之日,心靈的放鬆是達到身體放鬆須具備的必要條件,而身體的放鬆也是達到心靈靜定、放鬆安和的充分必要條件。心、身的工夫就是如此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所以我為什麼在此要特別提到心身合一?因為我發現了莊子在描寫列子的境界時,便是以「塊然獨以其形立」的「形」字,其實也正提醒著我們所謂「自事其心」之學,所謂「彼其所保與眾異」之學,不只是心靈的工夫,而是心身合一的。
透過這樣心身的工夫,你會發現,當生活中碰到一樣的糾結,一樣的壓力,一樣的艱難,可是一投注這樣的心身努力,你馬上會有不同的想法,會覺得:「很正常啊!生命本來就需要春、夏、秋、冬來陶冶我們心身的能力,」因此,可以更不焦慮,更沈著冷靜地面對眼前的考驗。
「塊然」還有獨立,沒有牽掛的意思,一個人就像一抔土,這麼孤獨地「獨以其形立」,行走、站立、存活於天地之間,為什麼這樣的孤獨感覺是這麼地美好?
最近,碰到一些人,身體病痛,都在談論怎麼治病,卻很少有人談怎麼治心?
如果可以接受我的想法,我就會介紹正念治療,以意識來減輕疼痛的方法,還有放鬆,減少工作中的緊張情緒。
當我們隨時關注心身的安適,便能放鬆,可以降低心理的壓力,身體也比較不容易疲勞。所以,心身合一確實是比強調心靈的工夫,還要有效。
自從跟著莊子愛養己心,我便從養心開始,不再管他人的那些想法,只是看著身邊的人不斷進出醫院,更加感到醫家與道家的養生,是要在平常的時候,就要鍛鍊自己的心身合一。
我做園藝治療,活絡筋骨,是為了先改善自己氣血不足的情況,之後,再以氣來練身。
在《祖傳百種養生秘方》一書中,提到:「運動有兩點禁忌:一是不能在氣血不足的時候運動;二是不能在污濁的環境中運動。運動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加氣血的運行速度,促進體內的垃圾排出體外;二是打開皮膚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氣。根據陰陽互抱的原理來看,清與濁相互吸引。所以,人食入清新之物必將與體內污濁之物相抱,從而把它們排出體外。」
依著醫家與道家的養生方法,假以時日,應該可以達到心身輕靈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