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教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禮拜天的下午,陪孩子們複習月考的科目一段時間後,放他們去午睡,我騎著車到外面想找機車行做保養,沿路經過四、五間機車行都是關門休息,心裡想常去的機車行會不會開,抱著一試的想法騎車過去,結果老板居然在。

老板在幫我更換機油時,隨口問我一句:「這個禮拜有去那邊玩嗎?」

我說:「下禮拜小孩子要月考,最近都在家裡看書。」

老板語氣帶著疑惑:「咦!這個禮拜月考?我小孩都沒有說。」

我一點也不意外的跟他說:「這個很正常呀,我先生也不知道小孩月考,爸爸常常狀況外是常有的事,還是我跟他說,他才知道。」

從孩子上學開始,幾乎主要狀況掌握者都是我,常常感到心累。在以前我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挺在意的,跟周遭環境的父母都是這樣子,無形之下我也漸漸變成這樣子的媽媽。

有一段時間跟先生常因孩子的學習而有爭執,因為先生是在開放式教養環境下長大,他一直不能理解,為何我這麼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我以為這不是正常的嗎?

後來,我接觸李佳燕醫生的臉書,而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心態是不是太過了!我問自己,這是我想看到的結果嗎?過去我母親對我的教養方式,讓我對她感到疏離與反感,而現今我似乎開始走上跟她一樣的道路。

身為父母,最初對孩子的期待只有「希望孩子平安健康長大」,而隨著孩子的長大,怎麼最初的期盼卻轉變了。經過這二、三年的自省,我漸漸理解了,愛孩子是要走進他們的世界裡,跟他們一起看孩子們世界的美好。

前陣子,因為孩子學習態度不好,先生陪他們讀書,先生卻陪讀出一肚子氣。晚上時我跟他聊,你終於理解體會我的心情了吧!陪自己的孩子讀書,常常會莫名的火上來。但是我也跟他說:「身為父母,在我們能力內能給予就給。

孩子們也沒有上安親班,那我們就多少陪伴他們學習,大部分的孩子不喜歡為了考試而進行枯燥無味的學習,所以也不太能期待孩子們主動式學習,那個通常都是別人的孩子。」

現在的我,抱著是一種佛系的教養態度,並不是不再重視孩子的學習,而是一種盡人事的想法。身為媽媽,能做的我都做了,陪伴我也沒少做,在能力內為孩子們尋找學習資源。對於孩子們的未來,我不再需要因為這樣子而感到苦惱與擔憂。

未來的路只能交給他們自己,不可能一直是父母推著他們前進,我也跟孩子們說,下次月考,我要放手給他們自己來,我們一起規劃學習的進度,我只盯他們的進度就好,不再全程陪讀了,畢竟哥哥也高年級,這個年紀慢慢放手是需要的。

如果對孩子的教養感到懷疑人生時,不妨跟我一樣自問:帶孩子到這個世界上的最初衷是什麼?

avatar-img
17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茉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謂窮養是指只滿足孩子生活所需,其他看父母能力而做增添。 1.二手商品:有二手衣能撿就撿,沒的撿就買幾套夠換穿,所以我兒子會穿二手衣,用二手書桌等。 2.除了生活跟學習所需,由父母提供,其他的要從自己每個月100元零用錢處理,像玩具也要自己存錢買,有次小兒子喊肚子餓,大兒子帶著弟弟用自己的零用錢
詢問家有讀大學的父母,每個月給多少生活費,得到的數據平均落在1萬到1萬5。 簡單拆成幾個部分來看: 1.伙食費平均便當落在100元上下,早餐豆漿加飯糰約60。一個月伙食費支出7800元 2.雜費1000元(手機費,日用品等) 3.娛樂交際費:看一場電影300同學聚餐1次700 4.交通費跟
這個是很粗略的收支分配建議,由於每個人的家庭狀況不同,雖無法完全套用但是可以嘗試看看做分配。 房貸:30000 伙食:25000 保險:10000 生活雜支:5000 子女教育費:15000 娛樂費:5000 退休金基金:10000 教育基金:5000 年終分配:333 3成自由
早上跟先生因為孩子的一些作息,有些意見相左,我說我同意假日開放孩子玩遊戲,但是剛剛孩子問他,他突然說不可以,孩子到底該聽誰的,沒有一套規則依循,孩子們早上認真背單字換假日玩電動的時間,你不能憑心情就取消跟孩子原先的協議。 對,因為孩子要求花錢儲值,讓先生有些不爽,認定孩子們太過度了。
嚴格來說我跟我婆婆沒有婆媳問題,即使曾經幾次不愉快,但是已經事過境遷。 在我公公過世後,孩子陪伴她,她也陪伴孩子慢慢長大,之前幾年平日會住在我家,假日回去。 這學期開始她說她決定採取中午到我家,吃個中飯,念經做功課後,下午去接孩子放學,等我下班回去她就離開。 主因就是二個孩子都長大了,不再需要
最近婆婆的新房子通知要繳最後一筆工程款,先生問婆婆說怎麼不貸款呢? 正常情況下,能貸款當然要貸款,萬一臨時需要用錢時才有備案,婆婆直接回絕:不要 首先,她並不想麻煩子女當保人,這是她的事情,她能獨立處理。 其次,她自己有盤算好,付完還有剩一些錢在手上,加上勞退跟保險給付,以她一個人的開銷不大,
所謂窮養是指只滿足孩子生活所需,其他看父母能力而做增添。 1.二手商品:有二手衣能撿就撿,沒的撿就買幾套夠換穿,所以我兒子會穿二手衣,用二手書桌等。 2.除了生活跟學習所需,由父母提供,其他的要從自己每個月100元零用錢處理,像玩具也要自己存錢買,有次小兒子喊肚子餓,大兒子帶著弟弟用自己的零用錢
詢問家有讀大學的父母,每個月給多少生活費,得到的數據平均落在1萬到1萬5。 簡單拆成幾個部分來看: 1.伙食費平均便當落在100元上下,早餐豆漿加飯糰約60。一個月伙食費支出7800元 2.雜費1000元(手機費,日用品等) 3.娛樂交際費:看一場電影300同學聚餐1次700 4.交通費跟
這個是很粗略的收支分配建議,由於每個人的家庭狀況不同,雖無法完全套用但是可以嘗試看看做分配。 房貸:30000 伙食:25000 保險:10000 生活雜支:5000 子女教育費:15000 娛樂費:5000 退休金基金:10000 教育基金:5000 年終分配:333 3成自由
早上跟先生因為孩子的一些作息,有些意見相左,我說我同意假日開放孩子玩遊戲,但是剛剛孩子問他,他突然說不可以,孩子到底該聽誰的,沒有一套規則依循,孩子們早上認真背單字換假日玩電動的時間,你不能憑心情就取消跟孩子原先的協議。 對,因為孩子要求花錢儲值,讓先生有些不爽,認定孩子們太過度了。
嚴格來說我跟我婆婆沒有婆媳問題,即使曾經幾次不愉快,但是已經事過境遷。 在我公公過世後,孩子陪伴她,她也陪伴孩子慢慢長大,之前幾年平日會住在我家,假日回去。 這學期開始她說她決定採取中午到我家,吃個中飯,念經做功課後,下午去接孩子放學,等我下班回去她就離開。 主因就是二個孩子都長大了,不再需要
最近婆婆的新房子通知要繳最後一筆工程款,先生問婆婆說怎麼不貸款呢? 正常情況下,能貸款當然要貸款,萬一臨時需要用錢時才有備案,婆婆直接回絕:不要 首先,她並不想麻煩子女當保人,這是她的事情,她能獨立處理。 其次,她自己有盤算好,付完還有剩一些錢在手上,加上勞退跟保險給付,以她一個人的開銷不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根據今天的內容,我有一些問題。要怎麼跟爸媽「有效」溝通、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還有一個很跳痛的,最近在上Coursea的免費課程,但我覺得實在是有點general。我在想要不要用skillshare,雖然很貴,可是感覺比較扎實。 我該如何取捨???????????????????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教學是我想要繼續磨練的技能,是我想繼續前進的道路。很謝謝自己過去與現在所接觸的學生們,幫助我成為越來越棒的老師,期許決定繼續從事教學工作的自己,能記住這份對教學的熱忱,好好享受與每位學生互動的過程,在教學道路上認真發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根據今天的內容,我有一些問題。要怎麼跟爸媽「有效」溝通、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還有一個很跳痛的,最近在上Coursea的免費課程,但我覺得實在是有點general。我在想要不要用skillshare,雖然很貴,可是感覺比較扎實。 我該如何取捨???????????????????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教學是我想要繼續磨練的技能,是我想繼續前進的道路。很謝謝自己過去與現在所接觸的學生們,幫助我成為越來越棒的老師,期許決定繼續從事教學工作的自己,能記住這份對教學的熱忱,好好享受與每位學生互動的過程,在教學道路上認真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