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犀記 (1)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一、畢氏定理

近代考古發現的幾塊巴比倫泥板證實了:早在Pythagoras 的一千多年以前,巴比倫人就已經知道現在的「畢氏定理」;所以,我們所稱的「畢氏定理」、應該是Pythagoras 在那裡學習到的知識,不過,他可能是第一個證明它的人。

Plimpton 322 是一塊以楔形文字書寫的巴比倫泥板,根據考古研究,約寫成於公元前1800 年左右。

1922 年,紐約出版商George Arthur Plimpton 從考古探險家、兼販售商Edgar J. Banks 的手中購得了這塊泥板,並於1936 年,將它和其他的收藏品、作為遺贈、一併捐贈給哥倫比亞大學。據Banks 稱,該塊泥板得自於Senkereh,該處、位於伊拉克南部,是Larsa 古城的舊址。

泥板中、列出了十五列的數字,以當時的六十進位來表示,最右一欄寫的是每個列的序號,而倒數第三、二欄,則標註了「寬邊」、和「斜邊」。

這麼大量的數字是無法用試算拼湊出來的,學者指出:倒數第三、二欄的用意,應該在列出 a² + b² = c² 的整數解;其中,a 代表「寬邊」、c 代表「斜邊」的長度。

IM 67118 則是另一塊以楔形文字書寫的巴比倫泥板,約寫成於公元前1770 年左右。

1962 年,伊拉克考古學家Taha Baqir 所率領的團隊公佈了在Baghdad 近郊、也就是巴比倫古城Tell edh-Dhiba'i 的舊址處、出土的IM 67118。

泥板中、提出了一個問題:矩形的面積:A = 0.75,對角線:c = 1.25,問,長方形的邊長 a 和 b 分別是多少?

裡面的解答表明,作者運用了 c² - 2A = c² − 2ab = (b − a)² 的性質。

這個性質,並不是單憑二項式平方的算數運算、經由拆解重組、隨機拼湊出來的結果,而應代表,作者已經知道了類似《周髀算經》中勾股定理的輔助線,此即:將大正方形裡面斜嵌的中正方形,畫四條垂直的輔助線,而由四條輔助線構成的、最中間的小正方形、稱為「中黃實」、則等於 (b − a)²。

趙爽在《周髀算經註》中言:「按弦圖,又可以勾股相乘為朱實二,倍之,為朱實四,以勾股之差自相乘為中黃實,加差實,亦成弦實。」亦同此意。

儘管如此,但巴比倫人終究沒有運用到「純」幾何的方法,也就是完全沒有算數的方法,來證明「畢氏定理」。

Pythagoras 是否真的以「純」幾何的方法證明了它,已經不可考,根據記載,Pythagoras 曾經因為這個定理舉行了「百牛大祭」,所以,有理由相信,「畢氏定理」的「純」幾何證明、是為Pythagoras 證出,不然,這麼隆重的祭祀,又是所為為何呢?

所謂「百牛大祭」(ἑκατόμβη;hekatómbē),指的是向希臘諸神獻祭一百頭牛 (hekaton,一百;bous,公牛) 的儀式。雖然說、數目是一百,但在實際的操作上,可以以殺死十二隻牛來象徵其數。

Pythagoras (c. 570 ~ c. 495 BC) 約在公元前540~535 年間,也就是Polycrates 成為Samos 僭主的統治前後,離開Samos。

後來,Pythagoras 遊歷到埃及、約有十年之久。

波斯王Cambyses II 在公元前525 年入侵埃及,滅掉了當時的埃及政權,在浩浩蕩蕩的波斯艦隊中,還包括了Samos 的僭主Polycrates 背棄他的盟友、所派遣的四十艘戰船、加入其中。

Pythagoras 也因此被俘、而被送往Babylon;在那裡,他學習到當地的音樂、數學等知識。

約在公元前520 年,Pythagoras 得以離開Babylon、並返回Samos 島。

Polycrates 於公元前522 年被刺殺身亡,Cambyses II 則於公元前522 年夏天、意外死亡,這些統治者的過世、可能是他返回Samos 的原因之一,但並沒有其他資料可以解釋、Pythagoras 如何獲得自由。

最後,約在公元前518 年,Pythagoras 到了現代意大利南部的Croton,並在那裡、建立一個致力於神祕主義的宗教團體。「畢氏定理」的證明、和「百牛大祭」,應該發生在此時。

The proof of Pythagorean theorem 畢氏定理的證明

「直角三角形,其兩邊的平方之和、等於斜邊的平方。」

這就是著名的「畢氏定理」,可以表示為:

a² + b² = c²

以下介紹畢氏定理的幾種證明,有幾何附帶算數的,也有「純」幾何的:

Garfield's proof of the Pythagorean theorem 加菲的證明

James Abram Garfield 是美國第20 任總統,他的在任期間,乃自1881 年3 月4 日就職,到他六個月後去世 — 被刺客槍殺的兩個月後 — 為止,據說,殺死他的並不是子彈,而是醫生未經充分消毒的雙手和設備。

因為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Garfield 在從政之前,本想成為一名數學家,以至於在當選國會議員後、仍孜孜不倦地學習;一天,在眾議院中、正值其他議員熱烈地討論國家大事的當兒,他想出了畢氏定理的一個簡單證明:

做一個水平貼於地面的底,由長短兩段 a + b 結接而成。底的長段 a 在左、短段 b 在右。

在長段 a 的左端、做一個直立的高,短段 b 的右端、做一個直立的高,再把兩個高的頂端、畫一條直線連接起來,這會像是一個斜切紙箱的橫剖面般的直角梯形。

他想要用這個、由兩個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和半個正方形所組成的直角梯形、來證明:長短兩段的平方和 a² + b²、會等於它們所構成的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平方 c²。

令,在長底 a 的左端立著的高 (或稱梯形的上底),長度為 b;在短底 b 的右端立著的高 (或稱梯形的下底),長度為 a。

這樣,梯形的面積、就成為: (1/2) * (a + b) * (a + b)。

梯形的面積、減掉兩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和 ab,會等於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平方 c² 的一半,此即:

(1/2) * (a + b) * (a + b) - ab = (1/2) * c²

這就證明了畢氏定理。

而現今流傳廣泛的另一個證法,和上述Garfield 的證明是等義的,所以,也將它放在此段、一起介紹:

做一個大正方形,底長為:c = a + b。

從正方形的左下角開始,沿著邊、往右,再向上,再往左⋯,類似逆時鐘旋轉,讓正方形的四個邊,依序、成為:a + b、a + b、a + b、a + b,這樣的切割。

把四個切割點、用直線連接起來,這樣,會在原來的大正方形中、構成一個斜嵌的內接正方形。

先計算大正方形的面積,它是:(a + b)²。

而斜嵌的內接正方形的面積、則是:c²。

在斜嵌的內接正方形的周圍、有四個直角三角形abc,其中,c 是斜邊,a 是較長的側邊,b 是較短的底邊。

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都是:(1/2) ab;四個加總起來,等於:2ab。

這樣,大正方形的面積、扣掉四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和,會等於斜嵌的內接正方形的面積,此即:

(a + b)² - 2ab = c²

這就證明了:

a² + b² = c²

得證。

上段Garfield 的證明、和此處的證明,差別僅在等號兩邊多出來的 1/2。

Pythagorean theorem proof using similarity 利用相似三角形來證明

我們想要證明:a² + b² = c²,

其中,c 是直角對應的斜邊;a 是較長的側邊,b 是較短的底邊。

讓斜邊 c 水平貼地,較長的側邊 a 位於左上,較短的底邊 b 位於右上。這樣比較好想像。

首先,由上方的直角、往下、畫一條垂直線到斜邊 c,並將 c 切割為:x + y 的兩段。長段 x 位在較長側邊 a 的下方,短段 y 位在較短底邊 b 的下方。

可以觀察到,前述的垂直線、將原來的直角三角形、劃分成兩個小直角三角形;而這三個三角形、都彼此相似,只是大小不同。

從較長側邊 a 比長段 x,會等於斜邊 c 比較長側邊 a,可以得到:a/x = c/a;

也就是:a² = cx。

從較短底邊 b 比短段 y,會等於斜邊 c 比較短底邊 b,可以得到:b/y = c/b。

也就是:b² = cy。

相加二者,我們得到:

a² + b² = cx + cy = c * (x + y) = c²。

得證。

以上是幾何附帶算數的證明,以下,介紹「純」幾何的證明:

Another Pythagorean theorem proof 另外的證明

我們有一個直角三角形abc,c 是直角的對邊,也就是斜邊,a 是較長的側邊,b 是較短的底邊。

一樣,讓斜邊 c 水平貼地,較長的側邊 a 位於左上,較短的底邊 b 位於右上。這樣比較好想像。

想像較長的側邊 a、和較短的底邊 b,類似趴著的背、和跪著的大腿。

現在,以水平貼地的斜邊 c 為邊長、做一個大正方形,將剛剛的直角三角形、框在大正方形裡面。

接下來,再想像,把剛剛的直角三角形、往上移,移到大正方形的頂部;這個動作相當於:在正方形的「家」上面、蓋一個屋頂。

屋頂的左上邊、就是原來直角三角形的較長側邊 a,右上邊、則是原來直角三角形的較短底邊 b。

再從屋頂上方的直角、畫一條垂直線,往下、連接到、被框在大正方形裡面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頂端。

這樣的圖形,看起來、會像是一個從空中鳥瞰的、3d 的屋脊圖。

這個從空中鳥瞰的屋脊圖、有兩片屋面:左邊的一片、是以直角三角形的較長側邊 a,和大正方形的左側邊、其長、等於直角三角形的斜邊 c,所構成的平行四邊形;右邊的一片、則是以直角三角形的較短底邊 b,和大正方形的右側邊、其長、等於直角三角形的斜邊 c,所構成的平行四邊形。

以 a、c 為邊構成的平行四邊形,它的高是多少呢?

畫輔助線,可以知道:它的高、也是 a (理由不敘,請自行思考,此和剛才內嵌斜正方形外的大正方形圖是相通的,所以,要畫一個更大的正方形,把本段的大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都框起來);

同理,以 b、c 為邊構成的平行四邊形,其高、也是 b。

所以,這兩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加總起來、會等於:a² + b²。

接下來想像:剛剛,不是把在「家」裡面的直角三角形、搬到大正方形的頂部嗎?

現在,再把它剪下來,貼回原來水平貼於地面的趴著的直角三角形之處。

這樣,兩片平行四邊形 a² + b² 不就變回為一個大正方形了嗎?

大正方形的面積、為:c²。

這就證明了畢氏定理。

Pythagorean theorem proof of this article 本文的證明

本文延續上述最後一個「純」幾何證明的精神,試證畢氏定理如下:

在大正方形的頂部,蓋一個、斜邊 c 水平地貼於大正方形頂部、而較長的側邊 a 位於左上、較短的底邊 b 位於右上的直角三角形。

現在,讓直角三角形的兩端、沿著正方形的兩個側邊往下移動,也就是,讓直角三角形垂直下滑,直至斜邊 c 水平落於地面,也就是正方形的底部,為止。

如此,較長的側邊 a 移動的軌跡,就是 a²;較短的底邊 b 移動的軌跡,就是 b²。

這兩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會等於大正方形的面積。

此即:

a² + b² = c²

得證。

是不是十分生動、簡潔?

Pythagoras 的「純」幾何證明已經失傳,而後來Euclid 在《幾何原本》I.47 中給出的證明,又被稱為是「驢橋」(pons asinorum),代表:第一、它很醜,看起來像是一隻驢在過橋,第二、它很難,學習它的人、就像是一隻驢在過橋般地艱難,是數學能力的一道門檻,故也被稱為「笨蛋的難關」。

同樣是從屋頂上方的直角、畫一條垂直線,往下、連接到、被框在大正方形裡面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頂端 (或斜邊 c 水平貼地處),但前段本文提出的證明,是想像、大正方形頂部的直角三角形垂直下滑,隨即能夠直觀地看到,較長的側邊 a 移動的軌跡、加上較短的底邊 b 移動的軌跡,就是大正方形的面積,而Euclid 則在左上方的較長側邊 a、和右上方的較短底邊 b 處,多了兩個、如老驢馱負行囊般的正方形重物,那麼,當然就需要如重重繩縛般的輔助線,才得以完成艱難的證明了。

    avatar-img
    3會員
    4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我死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他總是自命不凡 他總是多愁善感
    I met you on a midway at a fair last year And you stood out like a ruby in a black man's ear
    時間正好遇到下班的交通尖峰時段,車水馬龍、水洩不通,各式各樣的噪音、此起彼落地、吆喝著下一回合的開始。
    一切、都在自己圓形運動的週期裡面、周而復始。 太陽、是這些圓形運動中、最大的週期,也是宇宙、對人類而言、最大的燃燒、和復活;它帶來春、夏、秋、冬,日、和夜,也無私地凝望、賦予、和揭示其他一切週期的變化。
    充斥在大街小巷、只顧自己方便就好的摩托車引擎聲、無情地呼嘯而過、震破耳膜,而比馬路上噪音更為尖銳的公車警示逼逼聲、卻怎麼樣也叫不醒車上低著頭看手機、漠然麻木的乘客。
    Parmenides 巴門尼德生於Elea 愛利亞,和Heraclitus 赫拉克利特的生存年代有交疊,但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他的學說、更多受到畢達哥拉斯教派的影響,他出生豪門、生活富裕,所以不會是教團的核心成員,因為,他們必須放棄個人財產、和教團生活在一起;近代的考古發現,巴門尼德除了是城邦的立法
    他總是自命不凡 他總是多愁善感
    I met you on a midway at a fair last year And you stood out like a ruby in a black man's ear
    時間正好遇到下班的交通尖峰時段,車水馬龍、水洩不通,各式各樣的噪音、此起彼落地、吆喝著下一回合的開始。
    一切、都在自己圓形運動的週期裡面、周而復始。 太陽、是這些圓形運動中、最大的週期,也是宇宙、對人類而言、最大的燃燒、和復活;它帶來春、夏、秋、冬,日、和夜,也無私地凝望、賦予、和揭示其他一切週期的變化。
    充斥在大街小巷、只顧自己方便就好的摩托車引擎聲、無情地呼嘯而過、震破耳膜,而比馬路上噪音更為尖銳的公車警示逼逼聲、卻怎麼樣也叫不醒車上低著頭看手機、漠然麻木的乘客。
    Parmenides 巴門尼德生於Elea 愛利亞,和Heraclitus 赫拉克利特的生存年代有交疊,但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他的學說、更多受到畢達哥拉斯教派的影響,他出生豪門、生活富裕,所以不會是教團的核心成員,因為,他們必須放棄個人財產、和教團生活在一起;近代的考古發現,巴門尼德除了是城邦的立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西元前三世紀,斯多葛派由芝諾創立。根據第歐根尼的紀錄,當時還是商人的芝諾在希臘無意間從一位書商那讀到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其中對蘇格拉底的描述讓他印象深刻,因此走上哲學之路。我們對愛比克泰德所知甚少,出生時可能是奴隸,他的名字說明他的身份地位,希臘文 épiktétos即表示「買來的」。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一 前文提到萊布尼茲與瑞士數學家約翰‧貝努利有過關於「函數」的通訊。現在談一下貝努利。 貝努利關心的其中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一 踏入公元十七世紀,微積分逐漸成形,而主要的貢獻來自德國數學家及哲學家萊布尼茲和英國數學家及物理學家牛頓。27 但兩人發展微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五 西方的第一本拉丁語語法書可能是馬庫斯.特倫提烏斯.瓦羅的《論拉丁語》,寫成於公元前一世紀。 瓦羅著作繁多,書寫的範圍包括法紀﹑城市事務 ﹑羅馬人的國籍﹑農業﹑諷刺文學﹑地理﹑哲學﹑數學﹑天文﹑教育﹑戲劇﹑詩歌﹑演說﹑人神之間的事情等,共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二 在西方,語言學傳統大概始於約公元前五/四世紀的柏拉圖。柏拉圖對語言的興趣來自他的本體論和知識論。他直接談論語言的篇章似乎只有《克拉底魯斯》(Cratylus)。在這篇作品裡,討論的對象是名的含義﹑作用和與現實世界的關係。《克拉底魯斯》以赫
      譬如說,人們在以帕德嫩神廟為典範的人造物與鸚鵡螺為典範的生物構造上,都找到了1.618的黃金分割率。而科學家也在部分植物的枝條數目與花瓣數目上找到費波那契數列。對於相信與熱愛數學的一些人來說,這無疑是「大自然以數學構造」之鐵證。但對另外一些人而言,這只不過是某種「幸運數字」。
    Thumbnail
    以前上數學課時常有一個解題的公式,比如,「因為…所以」,然後得出結果。現代科學、醫學、哲學、數學,任何學問,都脫離不了因與果的公式,沒有因,就沒有過程,最後實驗不出結論。有人說,哲學家和宗教家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們能夠超越肉體思維極限,跳脫空間限制,印證千年之前與當代不可切割之關係。 有一
    今天,很難得地沒有情緒,思維也一片空白。所以就不去批評什麼人事物,來談談我從歷史學得的一些假設跟可能! 干支不是玄學專用的,就很單純的是一種算術應用,十進位法,跟十二進位法。 世界各個文明都是單一進位法,而且是十進位法,畢竟十根手指頭就在那裡。為什麼中國人會用到兩種進位法呢? 應該是當初有一個
    Thumbnail
      德希達(Derrida, 1930-2004)在1962年,也就是在他32歲時,寫了這篇比〈幾何學的起源〉還要長4倍左右的引論。作為一位初生之犢,德希達認為,胡塞爾早在1887年至1891年出版了《算術哲學》,而在相隔50年的沉思之後,其〈幾何學的起源〉不過重複了同樣的計畫。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西元前三世紀,斯多葛派由芝諾創立。根據第歐根尼的紀錄,當時還是商人的芝諾在希臘無意間從一位書商那讀到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其中對蘇格拉底的描述讓他印象深刻,因此走上哲學之路。我們對愛比克泰德所知甚少,出生時可能是奴隸,他的名字說明他的身份地位,希臘文 épiktétos即表示「買來的」。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一 前文提到萊布尼茲與瑞士數學家約翰‧貝努利有過關於「函數」的通訊。現在談一下貝努利。 貝努利關心的其中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一 踏入公元十七世紀,微積分逐漸成形,而主要的貢獻來自德國數學家及哲學家萊布尼茲和英國數學家及物理學家牛頓。27 但兩人發展微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五 西方的第一本拉丁語語法書可能是馬庫斯.特倫提烏斯.瓦羅的《論拉丁語》,寫成於公元前一世紀。 瓦羅著作繁多,書寫的範圍包括法紀﹑城市事務 ﹑羅馬人的國籍﹑農業﹑諷刺文學﹑地理﹑哲學﹑數學﹑天文﹑教育﹑戲劇﹑詩歌﹑演說﹑人神之間的事情等,共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二 在西方,語言學傳統大概始於約公元前五/四世紀的柏拉圖。柏拉圖對語言的興趣來自他的本體論和知識論。他直接談論語言的篇章似乎只有《克拉底魯斯》(Cratylus)。在這篇作品裡,討論的對象是名的含義﹑作用和與現實世界的關係。《克拉底魯斯》以赫
      譬如說,人們在以帕德嫩神廟為典範的人造物與鸚鵡螺為典範的生物構造上,都找到了1.618的黃金分割率。而科學家也在部分植物的枝條數目與花瓣數目上找到費波那契數列。對於相信與熱愛數學的一些人來說,這無疑是「大自然以數學構造」之鐵證。但對另外一些人而言,這只不過是某種「幸運數字」。
    Thumbnail
    以前上數學課時常有一個解題的公式,比如,「因為…所以」,然後得出結果。現代科學、醫學、哲學、數學,任何學問,都脫離不了因與果的公式,沒有因,就沒有過程,最後實驗不出結論。有人說,哲學家和宗教家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們能夠超越肉體思維極限,跳脫空間限制,印證千年之前與當代不可切割之關係。 有一
    今天,很難得地沒有情緒,思維也一片空白。所以就不去批評什麼人事物,來談談我從歷史學得的一些假設跟可能! 干支不是玄學專用的,就很單純的是一種算術應用,十進位法,跟十二進位法。 世界各個文明都是單一進位法,而且是十進位法,畢竟十根手指頭就在那裡。為什麼中國人會用到兩種進位法呢? 應該是當初有一個
    Thumbnail
      德希達(Derrida, 1930-2004)在1962年,也就是在他32歲時,寫了這篇比〈幾何學的起源〉還要長4倍左右的引論。作為一位初生之犢,德希達認為,胡塞爾早在1887年至1891年出版了《算術哲學》,而在相隔50年的沉思之後,其〈幾何學的起源〉不過重複了同樣的計畫。